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含三元变量的最值问题是近年来全国各地高考的热点,也是学生数学学习的难点之一.这类问题涉及的变量多、方法活,经常与函数或导数相结合,可转化为函数最值问题.解决此类问题的通法主要是消元法,即分析题中信息,将三元问题化归为二元或一元问题.本文对两类三元最值问题进行探究分析,供读者品评.  相似文献   

2.
正三元不等式中的最值问题是近年来全国各地高考或模考的热点,还是学生数学学习的难点之一.这类问题涉及的变量多、方法活,经常与函数或导数知识相结合,可转化为函数最值问题.解决此类问题的通法主要是消元法,即分析题中信息,将三元问题化归为二元问题.下文中,笔者将撷取几例进行解法分析,供读者品评.1几个重要的二元不等式  相似文献   

3.
三元目标函数(含有三个变量的目标函数)的最值问题近几年在高考中经常出现,而且难度较大,学生对此类问题感觉比较棘手.笔者就此问题做了些探究,以下是笔者的一些研究体会.  相似文献   

4.
在解决函数问题时,常常会碰到求某个变量的最大值或最小值.求函数最值的方法很多,下面就结合例题归纳一下最值的几种求法.  相似文献   

5.
含参不等式恒成立、存在性问题是历年高考考查的热点,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是函数最值法(下文简称为A)和分离参数法(下文简称为B)等.这类不等式往往出现两个变量,其中一个变量的范围已知,另一个变量(参数)的范围待求.当不等式中左、右两边的函数具有某些不确定因素时,可通过对变量或参数进行分类讨论的方法求函数最值,使原问题中的不确定因素变成确定因素,这种方法称为函数最值法.若易于通过恒等变形将两个变量分别相互独立于不等号的两边,然后根据变量的范围来控制参数的范围,  相似文献   

6.
函数最值是高中数学的基本概念,也是高考考查的重点。 在每年的高考试题中,求最值、取值范围从不缺席,其中的多元 变量最值问题由于存在两个以上变量,通常我们可以利用等式 消元或整体看待转化为一个变量,也就是单变量问题解决,但 如果所给条件不适合或者不能等式消元,就需要寻找另外一种 转化方式来解决此类问题。可以利用不等式的连续变换,通过 算两次(或多次)逐个消去变量达到求最值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一、从条件式出发,探究多变量最值问题的切入点 1.消元法 多变量最值问题的难点在于变量的个数,如果研究条件等式,发现可以对变量个数做个减法,化归为可以解决单元函数的最值问题,那么就容易人手了.  相似文献   

8.
我们在解析几何中求最值范围时,常常需要构建合适的目标函数,把问题转化为函数的最值问题.解题的关键是分析引起函数值变动的原因,这个原因可能是某条线段的长度变化引起的,也可能是某条直线的斜率变化引起的,亦可能是某个点的坐标变化引起的,等等.“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选择不同的变量,会产生繁简不一的方法,因此在解题伊始,我们需要多角度思考,选择合适的变量.下面介绍几个例子来说明问题.  相似文献   

9.
线性规划研究的是目标函数在约束条件下取最大值或最小值问题.教科书讨论了两个变量的线性规划问题.学生在求一元函数最值的基础上求二元函数的最值,由于两个自变量的变化,学生对其值域变化的意义理解不透彻,因而学习线性规划时问题多,正确率低.线性规划教学中要抓住什么?我认为线性规划这类问题可以借助直线的截距及其几何意义来解决.  相似文献   

10.
在解决有关最值问题中,常用求函数最值的思想方法来解决,而在一个变化过程中又往往有多个变量,应选取哪个变量作为函数的自变量,这直接影响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速度.本文就如何选取函数的自变量解最值问题作以下探讨.  相似文献   

11.
不等式与函数的最值问题有着密切的联系,利用不等式取等号,就可得到一个最值问题的解,因此有关不等式恒成立的问题,我们通常应用“函数方程思想”和“分离变量法”转化为最值问题,下面撷取几例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12.
最值法是求解函数值域、不等式恒成立、参数取值范围等问题的一种常用方法.用最值法解题时,一般先构造一个函数,必要时先实施变量分离,然后根据实际需要,确定该函数的最大值或最小值.  相似文献   

13.
虽然单变量函数是中学数学主要研究对象,但国内外的数学竞赛题中经常出现多变量函数最值问题,学生在面对这类问题时显得办法不多.本文通过一组实例来说明放缩法在求解多变量函数最值问题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一、学案 课题:利用导数研究含参数的函数问题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函数的单调性与导数之间的关系,会将函数的单调性转化为不等式的恒成立问题,会利用分离变量法将不等式的恒成立问题转化为求函数的最值问题;  相似文献   

15.
解析几何最值问题能有机地综合中学数学各科知识,一直是高考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中学数学的一个难点,也是考生的一个主要失分点.总体上讲,求解解析几何最值问题不外乎两种方法:一是代数方法,即建立目标函数求解,目标函数是指所关心的目标(某一变量)与相关的因素(某些变量)的函数关系.二是几何方法,即利用图形直观求解,大多数解析几何最值问题可通过建立目标函数求解,那么应当如何建立目标函数?首先,建立目标函数时,应根据题意分清题中的量哪些是变量,哪些是常量;  相似文献   

16.
高考中经常出现两个变量的任意性或存在性问题,如何解读这类问题往往让学生们不知所措、无法下手.事实上,这类问题常与函数的值域或函数的最大值、最小值有关.需运用合情推理转化为我们熟悉的问题.下面通过几道高考题来探讨一下这类问题的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17.
数列与不等式结合的证明问题一直是高考的热点,也是中学数学教学的难点,在高考中常为压轴题.数列是一类特殊的函数。用函数意识指导对数列不等式证明问题的分析,是解决此类问题的一种通法,若善于观察捕捉问题中变量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构造恰当的函数,则问题便可在研究函数的图象、性质的基础上,转化为用函数的单调性、最值等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8.
<正>三元变量问题以求取值范围(或最值)居多,解决这类问题的一个难点是消元后如何进一步处理.本文以一道试题为例,谈谈三元变量取值范围(或最值)问题的常见求解策略.题目已知a> 0,b> 0,c> 0,ac~2+b  相似文献   

19.
解析几何最值问题能有机地综合中学数学各科知识,一直是高考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中学数学的一个难点,也是考生的一个主要失分点.总体上讲,求解解析几何最值问题不外乎两种方法:一是代数方法,即建立目标函数(目标函数是指所关心的目标(某一变量)与相关的因素(某些变量)的函数关系)求解;二是几何方法,即利用图形直观求解.大多数解析几何最值问题可通过建立目标函数求解,那么应当如何建立目标函数?首先,建立目标函数时,应根据题意分清题中的量哪些是变量,哪些是常量;其次,选择因变量和自变量的关系,即根据所给条件建立函数关系式.目标函数建立得当,常能简化解题过程.笔者通过实践,  相似文献   

20.
解析几何解题过程中往往会碰到大量的代数运算,其中最值问题就是典型问题之一,如果一味将目标函数确立为一元函数的最值问题,所涉及的代数运算就会很大,但是如果我们能适当地构造二元目标函数,并注意到函数的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利用基本不等式等方法求解最值,往往可以使得运算得以简化.从某种意义上说,“二元”也更体现了平面解析几何“二维”的特征.下面以平面解析几何中几个典型的最值问题进行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