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从拉康镜像论交叉视域看,《福尔赛世家》中的伊琳,身处典型男权制社会的女性,其主体构建过程必然决定于男性"他者"与她之间的千丝万缕的联系:在男权制社会意识形态对女性的"规范性注视"下,以及其夫索米斯提供的否定她自我的存在的"他者"与她的主体构建形成一种否定关系时,她的女性自我意识被极度压抑,几近泯灭;与志趣相投、两情相悦的波辛尼互相吸引,互为镜像,从对方的镜像中看到自己认同的"他者",她的自我意识开始复苏萌芽;而老乔里恩对她的无私援助与精神支持和小乔里恩对她的欣赏肯定及灵魂交流所提供的"他者"的持续同化也幻化为她的镜中之像,成为她构建自我的对应物,最终成就了她的主体构建。  相似文献   

2.
邢菲 《英语广场》2023,(10):64-67
本文以成长小说为视角,对英国著名女性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作品《简·爱》中的主人公简·爱的自我探寻进行了分析,发现简·爱的成长经历了自我塑造、自我认同和自我重建三个阶段。在自我塑造阶段,简·爱幼年时期失去双亲,忍受舅妈的冷漠对待,内心充满恐惧和自卑感;在自我认同阶段,简·爱在洛伍德学校不断地读书,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逐渐对自己的人生充满信心和希望;在自我重建阶段,简·爱始终追求平等自由,通过六年的学习生活,逐渐掌握了独立生活的能力,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相似文献   

3.
爱情,人类生存中希望的花朵,一直是文学作品中的一个永恒主题。英国作家艾米莉于1847年出版的《呼啸山庄》,比起她的姐姐夏洛蒂同时出版的《简·爱》的境遇,简直有天壤之别。《简·爱》一出版便声名鹊起,《呼啸山庄》面世却遭到冷遇,受到读者和评论家的严厉指责:这部"可怕"、"恐怖"的作品简直可以叫"枯萎山庄",哪里有美好爱情的描写呢?  相似文献   

4.
邵山  朱元祥 《教育》2014,(8):52-53
作为20世纪最重要的心理学发现之一的"自我意象",越来越受到相关业界的关注。"自我意象"概念尤受教育人青睐,它也确实帮助教育人解决了许多教育过程中的不少困惑。这种自我意象就是"我属于哪种人"的自我观念。它建立在对自身的认知和评价基础上,是综合幼年经历、他人对自己的反应与自己对环境的比较而不自觉形成的。  相似文献   

5.
弗洛伊德以力比多的投注来解释自恋的现象,并构建了"本我——自我——超我"的主体意识结构。拉康却选择了另一条道路,引进结构语言学的象征概念,提出了镜像阶段的理念,将主体的自我意识完全归结为一个"理想自我",从而取消了"我"的真实性。在精神分析学领域,两者的理论同样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6.
一、心理资本的概念 美国组织行为学家、管理学会前主席路桑斯在2004年首次提出了"心理资本"的概念,2007年经过修订将"心理资本"定义为"个体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积极心理状态",其特征是:(1)拥有表现和付出必要努力、成功完成具有挑战性的任务的自信(自我效能感);  相似文献   

7.
曾被马克思誉为以狄更斯、萨克雷为首的"出色的一派"的夏洛蒂·勃朗特是英国文学史上最重要的女作家之一。勃朗特极力推崇女性主体意识,她通过生动而细腻的笔触,塑造出了简·爱这样一个敢于向男权社会挑战,具有鲜明女性主体意识的形象。简·爱,自尊、自爱,具有为正义和原则牺牲的精神,富于独立自主的女权主义人格魅力,对于激励女性在男权社会下保持自我独立人格具有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8.
罗彻斯特要求简·爱做自己的情妇陪伴在自己的身边,圣约翰要求简·爱和他结婚然后一起去印度传教,他们的要求复制着女性神话对女性的想象,都要求简·爱放弃自我牺牲自我成全他们的意志和欲望,但简·爱拒绝了罗彻斯特并且离开了他,也拒绝了圣约翰并转身追寻自己的所爱。简·爱拒绝和离开的行为显现了她对自我意识的尊重和执着并以此抵挡女性神话对自己命运的宰制。简·爱获得幸福的秘诀不过如此,没有魔法也没有偶然性,对简·爱而言,一切都是必然的。  相似文献   

9.
自卑——自强——自信——解析《简·爱》的人物性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爱》是夏洛蒂·勃朗特根据自身经历所写的一部小说,也是她的成名作。小说塑造了一位坚强的女性,她追求真爱、平等,是女性的楷模。根据简·爱的成长经历,对其性格的形成和发展进行分析,不难看出她从自卑、自强,到自信的心理轨迹。  相似文献   

10.
一、课程设计理念 本节课内容是基于"自我统合"这一概念。"自我统合"也称为"自我同一性""自我同一感",它是一种个人自我一致的心理感受,是一种关于"我是谁""我在社会上应占有什么样的地位"  相似文献   

11.
很多研究奈保尔的著作指出:奈保尔是一个"无根"的边缘人,谱写的是一曲后殖民时期"无根人"的哀歌。这已经成为共识。旅行是奈保尔自我找寻过程的体现。自我在"看/被看"的旅途中打破一个个的幻象、异化,执着于自我的找寻进而来认同真正的身份。但是奈保尔却"忽视"了认同过程中变化的特性,一直寻找而未果。文章以拉康的镜像理论为切入点再解读奈保尔的"无根性",同时揭示人类普遍而真实的生存的状态。  相似文献   

12.
《简·爱》是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也是世界文坛公认的一部经典小说.小说成功塑造了简·爱这一坚强、刚毅、独立、自尊的女性形象.不幸的童年和贫穷的生活使简·爱产生了强烈的自卑感,但她并没有因此而自暴自弃,相反不轻易屈服的性格使她在顽强的自我奋斗中逐步觉醒,并最终获得幸福.简·爱的斗争精神吹响了时代女性觉醒的号角.  相似文献   

13.
秦始皇会稽刻石中提出了"夫为寄豭,杀之无罪",许多学者都把它作为秦严惩奸罪的证据,这一观点值得商榷。种种迹象表明,"夫为寄豭,杀之无罪"应与秦始皇的幼年经历及晚年的心理状态有重要关系。  相似文献   

14.
猿虽是得道的,有仙性的,但却只能留在人间。猿可看做是鹤留在人间的沉重肉身。猿不是"仙猿",而是本质上的"谪仙鹤"。猿的这一意象恰恰让李白看到了自己,成为李白自我的一种镜像。李白是仙人,但却是一个"谪仙人"。他是一个不幸的凡间仙人,他找不到重返青冥的路。  相似文献   

15.
作为社会性别中"他者"的女性,是以被扭曲的"镜像"呈现在世人面前的。在主流话语的浸染下,长期以来,女性形象及认识仍存在着悖谬之处。这主要包括新时代女性的自强不息与依附传统观念之悖;女性的情感特色与缺乏创造性之悖;女性的日益增强的独立意识与自我性别的否定之悖。当代女性随着自觉性的不断提升,社会评价逐渐提高",镜像"也开始逐渐被打破。女性的社会解放与自身解放,同等重要。  相似文献   

16.
"儿童法则"是儿童学习、生活时内在与外显心理、行为所遵循的规则。作为独立的个体,儿童认知与成人有着本质的区别:他们有自我的心性法则,他们有自我的生活法则,他们有自我的体验法则……我们应遵循"儿童法则",实践我们的"习作"生成。  相似文献   

17.
芦毅 《文教资料》2010,(25):19-20
本文解读了英国著名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成名作《简·爱》。此小说被誉为英国文学史上第一部女权主义小说,也是世界文学史上一部脍炙人口的经典作品。本文从"女英雄"式人物——简·爱这个形象的成长历程和她敢于与命运抗争的个性入手展示了其反抗性格萌芽、产生、发展和高潮四个阶段,以揭示主人公独特的人格魅力及其所负载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8.
《简·爱》是英国19世纪著名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简·爱成长的心理历程是一个不断地进行心理抉择的过程。每一次处在岔路口简·爱就要经历一番痛苦的价值观与宗教观的心理斗争,而自始至终她都保持着头脑的高度冷静,有自己独立的见解,最终走出困境,海阔天空。  相似文献   

19.
Halliday关于语言教学三个层面理论对于采用语篇分析方法组织"高级英语"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针对三个层面所设计的"三读"教法可以帮助我们读出语篇的"能说"、"能表"和"能做"。通过语篇分析《潜水鸟》,我们采用从语言的表层逐步深入到作者的心理和对其心理产生影响的社会和文化,从而揭示出造成故事主人公皮格特悲剧的种种因素:外部环境的影响和自己的无知造成了她心灵的扭曲,这一扭曲又加重了她的自我封闭,并最终导致了她心理的崩溃而走向毁灭。  相似文献   

20.
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渠道是课堂,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正确认识"错误",注意纠错,培养学生在英语课堂学习中养成自我纠错的能力,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一、理清认识,"对症下药"要有效地纠正学生的错误,必须弄清学生出现错误的原因,有哪些常见的错误,才能"对症下药"并做到"药到病除"。首先,受汉语影响出现的错误。如汉语中第三人称单数"他、她、它"虽然写法不同,但是读音相同。在英语中则是拼写和读音都不同。用英语表达时往往会"他、她不分",甚至常常把"她的丈夫"说成"his husban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