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王佐良先生是一位知名度极高的作家及翻译家,对我国的翻译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过去对于王佐良先生的研究很少关注到王佐良先生如何在其翻译中充分发挥其译者主体性。本文将以王佐良译《西风颂》为例,从翻译选材、翻译目的、译者的文化意识等方面探究王佐良先生在翻译中译者主体性的发挥。  相似文献   

2.
卢淑玲 《海外英语》2012,(11):153-154
王佐良是我国著名的翻译家,他的译作《西风颂》为人们所称道,也有很多学者对其进行各方面的研究,但对该译本中译者主体性的研究还较少。该文将以王佐良先生翻译的《西风颂》为例,分析该译本中译者主体性的体现,并指出一些影响译者主体性发挥的因素。  相似文献   

3.
英国著名浪漫主义诗人雪莱为后世留下了欧洲诗歌史上的珍品——《西风颂》。然而,全诗在语言上的浓郁的革命浪漫主义特色和通篇采用的象征和寓意手法为译者翻译《西风颂》增加了难度和障碍。文章从"深度翻译"的理论角度研究江枫《西风颂》译本中的翻译策略,并在"异化"和"归化"理论的基础上尝试构建"深度翻译"的类别和实施策略,旨在促进深度翻译理论构架和运作更加精细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4.
王佐良翻译培根的《谈读书》和雪莱的《西风颂》,被世人称为精品中的精品。但作为力作,译误也难以避免。本文着重谈谈两译中几个值得商榷的地方。  相似文献   

5.
王佐良翻译培根的《谈读书》和雪莱的《西风颂》,被世人称为精品中精品。但作为力作,译误也难以避免。本文着重谈谈两译中向个值得商榷的地方。  相似文献   

6.
周兰梅  徐剑 《海外英语》2011,(10):236-237
该研究从中心意象和意象群两个概念着手对《西风颂》两篇译文中意象转换问题进行对比研究,研究表明王佐良译文既准确传递了原文中的文化意象,又保持了诗歌译文各章节中文化意象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7.
<西风颂>是英国著名诗人雪莱的"三大颂歌"之一,它被品评为西方抒情诗的登峰造极之作,是世界诗歌宝库中的一颗明珠,因此,它似乎是众多中英诗选的必选之作.查看众多关于<西风颂>的介绍、品评、注释等文章,从阐释学角度出发的不太多,本文将从阐释学的角度浅析<西风颂>的部分翻译文本.  相似文献   

8.
英国浪漫主义诗人雪莱的名作《西风颂》在形式、音韵效果和意象方面颇具特色,文章选取王佐良、江枫两位译家的译本进行对比,通过二人对细节的不同处理,使读者更好地欣赏原作的音美,形美和意美。  相似文献   

9.
《西风颂》是英国19世纪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雪莱的最著名的抒情诗之一。本文从内容与形式上以及神话原型等方面时《西风颂》深入分析,从而感悟雪莱借自然来发掘真理,抒发人性自由,昂扬乐观的浪漫主义诗风。  相似文献   

10.
《西风颂》是英国19世纪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雪莱的最著名的抒情诗之一.本文从内容与形式上以及神话原型等方面对《西风颂》深入分析,从而感悟雪莱借自然来发掘真理,抒发人性自由,昂扬乐观的浪漫主义诗风.  相似文献   

11.
Ode to the West Wind is one of the marvelous poetry of Percy Bysshe Shelley. In order to study the Ro-manticism in Shelly's Ode to the West Wind, this thesis, by studying the features of Romanticism, shows the fasci-nating romantic beauty and glamour of this poetry.  相似文献   

12.
张宝予 《海外英语》2012,(11):204-205
Ode to the West Wind was accomplished by Percy Bysshe Shelley shortly after the failure of strikes and demonstrations of workers in the early 19th century when European people were in great horror under the control of the Holy Alliance.Many people had lost faith in revolution and future.Poets started to demoralize themselves.But Shelley was full of confidence that old world must go and new climax of revolution would come and achieve its final victory.This essay aims to appreciate Ode to the West Wind by analyzing its contents,features and writing techniques.  相似文献   

13.
从音韵格律的视角解析19世纪英国浪漫主义诗人雪莱的抒情诗《西风颂》独特的创作手法。在诗中,雪莱展现独特的运用音韵格律的才华,使其作品在音、形、意上达到完美的统一,表达其对大自然的赞美;同时借助象征手法赋予西风深层含义,并以西风为载体,抒发自己的革命浪漫主义情怀。  相似文献   

14.
对雪莱《西风颂》中的西风表象的诗意接受说明,表象是诗意美的本源。读者解读《西风颂》的过程,是一个多维的、发散性的表象知觉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发掘诗的意耕潜能的动态过程。这个过程永远不可能终 结。这也许是经典诗作永久魅力的本源。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西风颂》的两个汉译文本进行比较,从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与原文的贴切程度入手,探讨各自的得失。具体分析了诗歌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误译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雪莱及其抒情诗《西风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在分析雪莱的生涯及其抒情诗(西风颂)的基础上,着重对整个诗篇和予示着最后的成功、希望且令人信服的结论:“如果冬天已经来临,春天还会遥远吗?”以及所具有的深远的历史和现实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西风颂》在中国的译介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燕 《鸡西大学学报》2008,8(3):138-140
试图系统梳理《西风颂》在中国的译介与研究情况,分析《西风颂》在中国广受欢迎的主客观原因,考察其对中国文学尤其是诗歌创作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8.
雪莱的<西风颂>有风格不同的两个中译本,查良铮与江枫的译著.两位翻译家作为第一接受者在接受活动中因为诗歌理念的不同以及译学思想的不同,反映在其对于"艺术的一极"(原语)及"审美的一极"(目的语)之间"不确定点和空白"处理的方法不同,从而形成两种不同的解读范式:前者表现为豪放热烈的浪漫主义,后者表现为深邃冷静的哲性.  相似文献   

19.
关于宋玉的<风赋>,大多数学者认为是讽谏之作,但也有少数学者认为是"帮闲文学",二者都以<风赋>文本立论,各取所需,似乎都有所据,一时是非难辩.本文跳出了文本的樊篱,以战国时谋臣策士的进谏策略为切入点,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认为战国一代谋臣策士的"无婴人主之逆鳞"的进谏策略,影响了宋玉赋体讽谏文学的创作,从而认为宋玉的<风赋>是一篇曲折委婉的讽谏之作,作品运用了借谀而讽、由谀入讽的写作手法,其讽谏之义艺术地蕴含在"雄风"与"雌风"的对比描写之中,寄寓于发人深省的文字之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