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由于教师角色的弥散性,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是教师的故意;教师面对来自各方面的压力,难于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教师由于受自身知识、能力的限制,减轻中小学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往往力不从心。  相似文献   

2.
2011年,贵州省教育厅发布“关于坚决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全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意见”,指出“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是长期以来困扰基础教育的顽症,严重扭曲了基础教育的性质和任务,阻碍了教育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直接损害了广大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健康成长,危害民族的未来。”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目的是“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深入实施素质教育”。那么,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是否过重?其负担主  相似文献   

3.
素质教育是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唯一出路冯玉萍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是长期困扰基础教育的“老大难”问题,这一问题虽然表现在学校,却有其深刻的社会背景。追根溯源,与应试教育体制密切相关,要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必须要走素质教育之路。多年来,我省不少中小学一...  相似文献   

4.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 :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已成为推行素质教育中刻不容缓的问题 ,要切实认真地加以解决。那么中小学生课业负担重的症结何在?这是多年来一直研究的课题。针对中小学存在的课业负担过重的现象 ,原国家教委于1994年11月下发了《关于全面贯彻教育方针 ,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意见》、《关于减轻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问题的若干规定》 ,接着原国家教委又下发重申贯彻《关于减轻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问题的若干规定》的通知。今年年初教育部又就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负担召开电…  相似文献   

5.
<正>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一直是学校改革与发展过程中长期存在并影响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严重问题,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成为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的重要任务之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频频出台关于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问题的相关政策法规。这就要求中学教师要优化教学设计,在课时、学时一定的条件下既能保证教学质量又能减轻学生  相似文献   

6.
中小学课业负担过重是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我国教育行政部门一直在呼吁为中小学生减负,但效果却不尽如人意。通过对中小学课业负担过重的深层成因进行分析,从营造有序的教育竞争环境、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引导家长走出教育焦虑的误区几方面入手,以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  相似文献   

7.
中小学课业负担过重作为我国教育的突出问题之一,长期以来一直困扰着我国教育界。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是促进中小学生身心健康、积极向上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表现、危害;产生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原因;如何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等3方面论述了作者对初中学生“减负”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省教委副主任杨全玮近年来,一些党和国家领导人、社会有识之士和学生家长曾多次呼吁,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让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也在这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中小学生课业负担...  相似文献   

10.
陈瑞玲  康钊 《考试周刊》2013,(81):179-180
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问题严重影响了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及学生的健康发展.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是新时期教育的重大课题。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既包括心理负担和教学用书多、课程多、作业多、辅导班多、考试多等硬件原因,又包括观念层面的深层原因。要全面分析课业负担过重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已严重影响素质教育进,成为教育的一大顽症。形成这种顽症的因素固然很多,但教育自身的原因还是主要的。这里就教育内部如何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问题,谈点肤浅的认识。 克服认识上的误区是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关键。有人把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归咎于应试教育,认为升学要高分数,要高分数就必然重负担。这种认识形成的思路是:升学率——高分数——重负担。并由此得出结论:要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就不能讲升学率,要讲升学率,就难免重负担。 单从形成上面结论的思路作一简单地分析,就不难看出…  相似文献   

12.
新年伊始 ,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负担成为举国上下普遍关注的话题。年初 ,教育部召开了全国“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电视会议”。春节刚过 ,《人民日报》发表《全社会都要关心支持教育事业》的评论员文章 ,集中强调要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下大力减轻学生过重负担。最近 ,省教委认真学习了《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 ,进一步提高了对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负担工作的认识 ,并召开全省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负担电视电话会议 ,对全省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作出了全面动员和统一部署。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是长期以来困扰着我省基础教育事…  相似文献   

13.
市教育局召开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经验交流会李志坚强调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本刊讯3月23日,市教育局召开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经验交流会。西城区教育局副局长田京生、崇文区光明小学校长刘永...  相似文献   

14.
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理性思考●浙江舟山罗信席自77年恢复高考制度以来,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现象一直为国家、社会、学校所广泛关注,直到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此现象依然是中小学教育热点、难点问题之一。那么,中小学课业负担过重重在哪里?是否门门学科、全体学生都...  相似文献   

15.
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问题的深层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在于彻底转变那种以考分和升学率为标准的人才观和教育质量观。这是一个教育思想问题,是一个对基础教育本质要求的看法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要真正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就是一句空话。本期刊发的《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问题的深层思考》一文,从教育目标、教育过程、教育评估、教师素质等方面,对学生课业负担过重问题进行了 系统的探讨,提出了许多新的见解,很值得一读。尤其对那些以追求升学率为目标的学校领导,以低效率高消耗为代价来实现“高分”的教师,以及那些自身素质不高而又不注意提高教学艺术水平的教师,会有更多的启迪。希望广大教育工作者,从我做起,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把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减下来,把学校变成乐园,把欢乐还给童年!  相似文献   

16.
上海市委、市政府和市科教党委、市教委十分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促进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和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我们在“减负”工作方面主要采取了如下一些做法。2004年,上海市委书记陈良宇、市长韩正等市领导结合筹备召开上海市教育工作会议,对加强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等进行了集中调研,深入中小学课堂听课,察看教育教学活动,实地了解学生课业负担情况,对上海市向阳小学、市第二中学全面安排学生生活,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生动活泼发展的做法和取得的成效…  相似文献   

17.
一、中小学课业负担过重现象及危害中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是多年来一直被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 ,为此 ,国家教委相继印发了《关于全面贯彻教育方针 ,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竞赛、评奖等活动管理的通知》、《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复习资料管理的意见》和《关于停办各级各类奥林匹克学校 (班 )的紧急通知》等文件 ,受到绝大多数教师、学生和家长的好评。然而几年过去了 ,中小学生 ,尤其是中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现象并无明显改观 ,学生不堪重负。重负下的孩子们习惯于被动应付 ,主动性和积极性很差 ,因而竞争性就…  相似文献   

18.
一定要把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减下来,让儿童少年生动活拨地、主动地得到全面发展。全社会要共同努力,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突出表现在,有的学校随意增加课时,超纲授课,作业量大,考试频繁,复习资料泛滥;社会上各种学科竞赛、奥校、奥班、评奖等活动名目繁、次数多,拔苗助长,违反教育规律;一些领导部门向教育部门和学校下达升学指标等。调查表明,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危害是十分严重的,一是学生的体质下降;二是学生心理负担过重,  相似文献   

19.
中小学生课业负担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小学生课业负担问题研究许林江苏盐城市教科所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作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顽症,长期以来,一直困扰着基础教育。自1964年毛泽东同志批示要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以来,已三十多年过去了,这期间国务院、原教育部和现国家教委就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问题曾先...  相似文献   

20.
如何减轻中小学生的过重课业负担,是当前教育中的焦点话题。造成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光靠减少学生过多的练习、作业量是不全面的。那么如何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呢?我认为首先应从教师人手,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还应认真研究学生自身内部影响学习活动的有关心理因素,找到根源。对症下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