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实验异常现象,指的是在正常操作的实验过程中出现的意外反常现象。它通常伴随着主要现象而发生,具有一定的隐蔽性,不易被学生察觉;又由于它是以“不速之客”的身份出现,有些也难以被学生理解和接受。对此,我个人认为在具体的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实验异常现象,通过研究性学习的探讨,培养学生各种潜在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化学实验过程中往往产生很多异常现象,如何对待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异常现象?如何在课堂上巧用这些异常现象呢?它是所有化学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往往在意外中蕴含着正常,关键是透过表象看到本质。积极引导并给予合理的分析解释,就能化慌乱为沉着、化意外为平常,反而能因化腐朽为神奇的"意外"给学生留下更深刻的记忆,培养学生的探究和创新能力也就能轻易实现,使师生双方在探索活动中互相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3.
辛敬艳 《孩子天地》2017,(6):178-179
化学实验中,有时会出现一些与预料的正常实验结果不相符合的现象,其中有颜色变化的异常,生成物气味的异常,事故发生的异常等。实验中异常现象的出现,会对学生造成认知冲突的失衡。教师若不及时加以正确的引导和彻底解决,势必会影响教学效果,给学生留下知识盲点。因此,应重视化学实验出现的异常现象。  相似文献   

4.
在实验教学中,经常会出现"意外"的实验结果,有的教师会尽量把这种结果归为意外或误差,而不去深入思考出现这些异常现象的可能原因,结果失去了继续探究和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教育的机会。在笔者进行探究酶的专一性和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2个实验时,就遇到了"尴尬"的实验结果,但笔者却没有轻易放过。  相似文献   

5.
在实验教学过程中,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往往会观察到一些与预期的正常实验结果不相符的现象,我们称之为异常现象。实验中异常现象的出现,会给学生造成认知上的错觉。教师若不及时正确的引导和彻底的解决,势必会影响教学效果,给学生留下知识盲点。笔者现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对现行高中化学教材分组实验中常出现的异常现象原因及改进措施,做一初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实验的异常现象和学生能力的培养瞿兵所谓实验异常现象,指的是在正常操作的实验过程中出现的意外反常现象。它通常伴随着主要现象而发生,具有一定的隐蔽性,不易被学生觉察;又由于它是以“不速之客”的身份出现,有些也难于被学生理解和接受。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对待和...  相似文献   

7.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一切研究结论都由实验得出。但是,化学反应大多发生在一个复杂的化学环境中,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往往会出现一些实验异常现象,即与书本上结论不一致的情况。在演示实验中出现异常现象时.有的教师表现得比较慌乱,甚至篡改实验结果,尽量迎合书本的结论;也有的教师不加分析重新再做实验,直至与书本结论一致,或者承诺以后补做.甚至“指鹿为马”的搪塞过去。而学生实验中出现异常现象时,面对学生的疑问有的老师往往简单处理,漫不经心,含糊不清。甚至不了了之。这样对待实验的异常现象是不可取的。教师应该对于实验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异常现象采取一些相应的对策,以培养学生科学质疑的品德、创造性的思维和科学探究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正化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要实施素质教育、创新教育以及新课程改革,实验教学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无论是教师课堂演示还是学生实验,由于种种原因,有时会出现一些与预料的正常实验结果不相符合的现象,其中有颜色变化的异常,生成物气味的异常,事故发生的异常等等.实验中异常现象的出现,会对学生造成认知冲突的失衡.教师若不及时加以正确的引导和彻底解决,势必会影响教学效果,给学生留下知识盲点,并自身失去对实验教学的信心.找出产生异常现象的原因,变"异常"为"正常",  相似文献   

9.
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以全新的观念确立了科学探究实践活动在课程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化学实验作为化学实践活动课中的重要内容,能使学习者完完全全地体验学习的全过程,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而且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提升思维素质,为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实验中的异常现象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教师若不及时作合理解释,势必给学生留下知识盲点,影响后续教学的质量。因此,面对实验异常现象,教师不能一带而过,更不能置之不理,应  相似文献   

10.
魏韶卿 《成才之路》2013,(31):48-49
在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不论是教师演示实验还是学生动手实验,常会出现些始料不及的意外结果。而对于意外结果的处理方式,往往决定了这节课的成败。但是假如教师能够适时地转变思路,并智慧地加以利用。不仅反过来能够“化险为夷”,在不可预知的情况下得到意外的收获,而且对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和分析能力有很大的激励,更能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学生未来的求知探索之路起着很好的引领作用,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相似文献   

11.
化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要实施素质教育、创新教育以及新课程改革教学,实验教学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无论是教师课堂演示还是学生实验,由于种种原因,有时会出现一些与预料的正常实验结果不相符合的现象,其中有颜色变化的异常,生成物气味的异常,事故发生的异常等等.实验中异常现象的出现,会对学生造成认知冲突的失衡.教师若不及时加以正确的引导和彻底解决,势必会影响教学  相似文献   

12.
实验中异常现象的出现,会对学生造成认知冲突的失衡。教师若不及时加以正确的引导和彻底解决,势必会影响教学效果,给学生留下知识盲点,并自身失去对实验教学的信心。找出产生异常现象的原因,变“异常”为“正常”,是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谨认真、善于观察、自主探究的科学素质的一种有效的方法和途径,对教师本身也提供了一个提高专业素质,增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机会。  相似文献   

13.
化学实验中“异常现象”浅析宿州师专杨光化学实验中,有时会出现一些与预计结果不相符合的现象,常被视为“异常现象”。有异常现象出现,除了要检查实验方法、操作是否符合要求外,更重要的是要分析异常现象出现的原因,弄清其中的道理,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  相似文献   

14.
在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中常会出现一些异常的实验现象,即由许多不确定因素引起的非预期实验现象.出现这些异常现象往往是由所用仪器的性能、试剂的浓度和质量、实验者的操作方法及个体当时的情绪和实验的态度等各种因素造成.这些因素中的任何一个发生变化,都有可能导致系统产生不同的结果.笔者认为,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些异常现象开展教学.  相似文献   

15.
上述四个案例体现了教师面对教学意外的四种反应方式:案例一体现的是技术层面的教师面对教学意外的细微处的教学技巧;案例二体现的是态度层面的教师直面教学意外的实事求是的真实态度;案例三体现的是情感层面的教师面对教学意外对学生主体性的体会与尊重;案例四体现的是价值取向层面的教师面对教学意外对课堂的整体驾驭能力与把握水平。  相似文献   

16.
学生在做酯化反应实验时,由于受到实验者实验态度、操作能力以及一些客观因素的影响,总会产生一些不确定的异常现象。但如果引导学生分析这些异常现象产生的原因和产物,学生不但能获得新的知识、实验操作要点,而且能培养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培养认真、细致、求实的科学精神;还会"获得有关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实验研究的方法","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在酯化反应实验中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异常现象。  相似文献   

17.
正中学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不过,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无论是老师的演示实验还是学生实验,有时会出现一些与正常实验结果不相符合的现象.而这些异常现象,会对学生造成认知冲突,要是教师不加以正确的引导,会给学生带来知识的不完整,影响了对化学实验应该具有的严谨的科学态度.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九年级化学(2006年4月版)中,可能出现的实验异常现象,笔者做了如下的整理.  相似文献   

18.
化学实验是学生进行探究活动的重要手段,当我们设计出实验方案时。实验就有了预期的结果。但实验有时往往不遂人愿.会有一些意想不到的异常现象出现,如果教师抓住这些特殊时机.积极引导学生根据具体情况提出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并设计实验方案进行探究。不仅能对实验中的异常现象给出合理的解释或者判断出一个并无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是否发生.同时还有利于发展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勤于思考的习惯和务实求真、敢于创新、积极实践的科学态度.  相似文献   

19.
中学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不过,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无论是老师的演示实验还是学生实验,有时会出现一些与正常实验结果不相符合的现象。而这些异常现象,会对学生造成认知冲突,要是教师不加以正确的引导,会给学生带来知识的不完整,影响了对化学实验应该具有的严谨的科学态度。  相似文献   

20.
人教版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增设了不少的探究活动,这些探究活动需要学生自行制订实验方案,具有很大的开放性,难免会出现一些意外现象。对此,如果教师能给予适当引导,将会有意想不到的教学价值。本文列举两例学生在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时的意外发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