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刊讯(记者杨嘉)继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之后,我国第一部用文学表现形式所创作的治水巨著——《中国治水史诗》日前正式完成,并由作家出版社出版。该书共分七卷,上下两册,计200余万字。汇集了李存葆、何建明、蒋子龙、谭谈、张炜、叶延滨等近百位知名作家的治水作品。7月3日,中国作家出版集团  相似文献   

2.
在干旱的太行山区有许多感人至深的“水的故事”,而这些故事又记录下对各级领导干部的口碑。为了拍摄一部描写治水的电视剧,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县委领导谈论了一番治水政绩观,令人颇受启发。 一个偏僻的太行山村,由于饮水不合格,20年中先后有近百人死于癌症。为让村民吃上合格水,县委领导组织带领治水大军连年艰苦奋战,终于打出了清澈甘甜的  相似文献   

3.
正李怀宇这本《知识人》价值,不仅仅在于她为我们勾勒了十六位台湾"知识人"的形象,更是因为她对中国文化、知识人群体进行了一次很有意义的"补充"和"开拓"。很荣幸,2012年我读的第一本书,是这本《知识人:台湾文化十六家》(以下简称《知识人》)。对于"知识人"这一说,我不知道有没有官方或坊间的定义,宽泛一点来说,有文化有知识的人都应该算是知识  相似文献   

4.
《新闻前哨》2012,(7):11
今年4月,第29届湖北新闻奖评选揭晓,荆门晚报系列报道《寻访村庄当家堰》获得一等奖。这是湖北省市州晚报获得的唯一一个一等奖,改写了湖北省市州晚报多年无缘湖北新闻一等奖的历史。荆门市新闻工作者协会、荆门市新闻学会为此专门发了贺信。5月20日,由荆门市记协、《新闻前哨》编辑部、荆门晚报联合举办的《寻访村庄当家  相似文献   

5.
《新闻界》2017,(4):7-10
<正>"请总书记放心,我们一定会好好干,让我们村民的日子一年比一年好。"3月9日,在央视《新闻联播》头条《我与总书记议国是:求真务实开创发展新局面》里,川台配合完成的这段悬崖村村民自拍视频在网上一路走红。"很有创意,你们动作很快,看完了很令人感动。"3月10日,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四川代表团团长王东明在四川广播电视台全国"两会"报道"中央厨房"看望慰问时,对川台此次"两会"的融媒体报道给予高度评价,他说:"你们紧跟时代脉搏,创新、努力,这种风采也是很好的。了不起,真用了洪荒之力了。"  相似文献   

6.
正4月21日,电影《归来》的首个发布会上,云集了上百家媒体,有记者问主演陈道明:"你和巩俐合作、和张艺谋合作的感受如何?"他烦了,反问:"你这么有文化的人怎么会问这么蠢的问题?"这些或别人在心里偷偷说的话,他却不顾情面当众指出,像那个戳穿皇帝新衣的孩子,还多了些故意的成分。他不会为"顾全大局",去迎合一种虚伪的和气。20多年来,他一直如此,保持一种特立独行的清高。纷繁杂乱的中国娱乐圈里,他如一个另类的存在,清醒、不妥协、也不试图改变别人。  相似文献   

7.
2005年伊始,湖北《荆门日报》推出了一个富有地方特色的专栏——“记者走进特色村”。在此后整整一年时间里,共刊载了66篇文章。在2006年3月举办的2005年度湖北省市州报新闻奖评选活动中,“记者走进特色村”专栏获得了一等奖:“记者走进特色村”刊出后,受到广大读者的高度赞扬。荆门农村的许多干部群众把文章剪裁下来收藏。作为农民增收致富的“标本”,  相似文献   

8.
正《荆门日报》1956年创刊,后因三年自然灾害等原因停刊,1984年10月1日重新复刊,系中共荆门市委机关报。2009年12月,经中共湖北省委宣传部和湖北省新闻出版局批复组建传媒集团。集团旗下现拥有《荆门日报》、《荆门晚报》、荆门新闻网、"荆门在线"新闻客户端、数字报、微博微信、户外阅报屏、手机报、《读写算》杂志、《发现荆门》杂志等全媒体集群和印务公司、闻达发行公司、掌控传媒有限公司、远博广告传媒有限公司、文博数字音像传播有限公司、康辉国际文化旅游公司等八大经  相似文献   

9.
一《明江南治水记》,清人陈士矿编撰。陈士矿,字山贡,号宿峰,别号屺亭,嘉兴府秀水县人,生于顺治十四年(1657)十月。出生不久,父即病逝于镇江甘露寺,由祖父抚养成人,喜好读书。康熙初入北京,以贡生阁试,被授主事。陈士矿擅长吏治,历任本部贵州司员外郎,复转任工部郎中,人称其"能"。凡有大的工程,"稽功计课",都由其负责;不久改署制造局,管理精勤,得到了同僚的推赞。出守莱州十年间,知人善任。后改任镇江知府。镇江府处当时南北交通要隘,为漕  相似文献   

10.
前一阶段,西安市雁塔区电子城街道办事处双桥村村民委员会自筹资金办起了电视台,节目包括《双桥新闻》、《街头巷议》、《生活小窍门》等一系列农民喜闻乐见的节目,但此举因  相似文献   

11.
正多年前,在家里接到一个长途电话,打来电话的那位没寒暄几句,就问我是否看过《夹边沟记事》这本书。我说还没有。他告诉我,这本书很值得读;接着说起书里一个"上海女人"远赴夹边沟寻找饿死的丈夫的故事,我听得出他讲这故事时有点动情。最后他问我,要不要帮你搞一本书来,我说,不用,我会有办法的。打电话来的人名叫解思忠,时任"国有大型企业监事会主席",是国家副  相似文献   

12.
范以锦 《传媒》2013,(2):37
没有多少人会留意到"农"字类报纸的生存状况,也没有多少人很清楚在城市化进程比较快的改革开放的前沿省份广东,还有一家一直坚持为"农"服务,且有较大发行量和较好效益的《南方农村报》. 《南方农村报》源自1963年1月1日创办的《南方日报(农村版)》."文革"期间《南方日报(农村版)》停办,1980年2月2日复办后更名为《广东农民报》,并进入到极盛时期.1994年将《广东农民报》更名为《南方农村报》后,虽然适应了新形势,但更名并非意味着成功.各地纷纷办起的地市报纸大举进军农村,尤其是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农"字类报纸的生存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挑战并非意味着放弃.坚守自有坚守的理由……  相似文献   

13.
近期报纸上发表的两则消息,很值得新闻工作者深思。一则报道:青年作家肖复兴,前不久去采访温州附近的一个从事塑料制品生产的专业户。主人谈到准备订几十种报刊,以每月三百元的工资雇一个人来阅读,专门提供最新信息。(《南方周末》) 又一则报道:为了引导农民大力发展商品生产,广开信息之窗,最近,安徽省怀远县委、县政府聘请全国十六省市的三十名记者担任该县发展商品生产的信息顾问。(《中国农民报》)  相似文献   

14.
湖北荆门日报社,现拥有《荆门日报》、《荆门晚报》、《读写算》杂志和荆门日报电子网络版等四个媒体。主流媒体《荆门日报》自1984年10月1日复刊以来实现了四次大的改版:周报——日报——厚报——瘦报。20多年来,精品佳作不断涌现,创收指标一路飚升,环境优美,收入殷实,人心安定,誉满荆城,走出了一条与时俱进、以人为本的和谐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5.
进入新世纪以来,荆门市档案馆转变征集观念,创新征集方式,完善征集手段,实现了由档案部门独家"唱戏"到社会参与征集的转变,由单靠行政手段征集向多种手段并重的转变,由单纯征集纸质文件向征集多种载体转变,先后征集到包括新石器时代石器、明代"圣旨碑"、清代"十禁碑"、侵华日军地图及遗留物、革命前辈遗物等15000多件具有荆门地方特色、反映时代风貌的档案资料.丰富多彩的藏品不仅改善了馆藏结构,而且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反响和广泛关注.《中国档案报》、《中国档案》杂志、《湖北日报》、《楚天都市报》、《湖北档案》杂志、湖北电视台、荆门电视台、《荆门日报》等媒体进行了广泛报道.2006年2月,参加全省档案工作会议的代表到荆门市档案馆实地参观考察后,一致给予好评.  相似文献   

16.
报刊上常见"行政村"的称谓,如某新闻周刊2011年第46期刊登的读者来信《"农民荒"》中有就这么一段话:"有报道称,2005至2009年,全国每年减少村民委员会7000多个,平均每天有20个行政村消失。"再如《杂文报》2012年1月27日《张老师被调到了乡政府》一文,竟有  相似文献   

17.
前几年陈跛子先生给我带画了一张漫画,叫做“撑死光荣,饿死无能”。不愧为全国有名的农民漫画家.画的构思真令人拍案叫绝。也许有人会说,你还谈低调?全国新闻界的奖项,你全囊括了,名气大得很,风头快出尽了,令多少人羡慕不已和忌妒不已呀!  相似文献   

18.
2003年11月,湖北《荆门晚报》在异地舆论监督方面作了一个大胆的尝试:在湖南省湘西自治州保靖县承接电网改造工程的23名湖北荆门籍农民工不仅讨不到工钱,还受到当地老板雇用的流氓恶势力的武力威胁,多名农民工被对方用自制手枪击伤或被砍刀砍伤,无钱就医、食宿。《荆门晚报》迅速作出反应,这组“关注湘西荆门籍落难民工”系列报道,历时13天,发文字稿31篇,用图片20幅,在促  相似文献   

19.
很长,也可以很好看通常情况下,全国性主流大报版面资源有限,极少会动用一个整版以上篇幅刊发一篇新闻类报道,这样做可能面临一个现实风险:破坏版面信息的多样性生态,冗长的文字让读者望而生畏。 2007年4月28日,《中国青年报》打破常规,以两个整版、18000字的容量刊出"特别报道"《外逃高官胡星归案记》,当天恰遇周末,《中国青年报》只出四版,这意味着50%的版面都被占用。稍后的事实证明,此次版面成本的投入是值得的,《外逃高官胡星归案记》引起了  相似文献   

20.
为了写这篇文章,跑到街上买了五六种报纸。卖报的直纳闷,没见人一次买这么多的,且那些报纸看起来很相似,一般人只会买其中的一种。这其实正是北京报业面临的困境,读者在选择。从2000年下半年以来,北京报业进入又一轮激烈的竞争。《北京娱乐信报》《劳动午报》《世界新闻报》《京华时报》等新军陆续入场,与老牌的《北京晚报》《北京青年报》等展开角逐。尽管今年传媒业的大气候很火。新报问世的宣传也不逊于互联网公司,抢眼的广告遍布大巴、地铁、但仿佛一粒石子扔进大海,庞大的读者群波澜不惊。不由让人感慨:世易时移,环境变了,当年《北京晨报》一鸣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