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013年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委员会发布了CET题型改革的说明,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翻译题型的改革。本文分析了翻译题型的改革对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产生反拨效用,提出提高其正面反拨效应的建议,旨在促进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有效进行,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2.
大学英语四级考试自诞生以来,一直作为学术界研究的焦点。作为全国性的大规模标准化考试,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对大学英语教学势必产生反拨效应,而作为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中的重要题型之一的翻译部分,于2013年进行了全新的改革,这也将必然对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产生重要的影响,即反拨效应。本文分析了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中的翻译测试负面反拨效应产生的因素,同时提出了提高其正面反拨效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为了跟踪改革后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CET) 对教学所产生的影响, 本文在2008年3月一2009 年7月通过三次问卷调查共收集了710名学生的数据,探讨了CET反拨效应机制中11个单因素的历时变化,并采用多群组结构方程建模,综合分析了CET反拨效应机制及其历时变化。结果发现: CET改革后1— 1.5年为反拨效应响应较强烈的窗口期, 其正面反拨效应明显显现出重视教材学习、淡化应试备考的趋势。虽然窗口期过后负面反拨效应有所回升但反拨效应总体上继续朝重教材、轻应试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4.
大学英语翻译测试是大学英语教学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翻译测试不仅能够反映出学生的外语习得水平,还能突显存在的问题,对教学产生反拨效应,能使学生更加重视单词拼写,教学重点得到有效提示与巩固,促进学生对语言表达多样性与适用性辩证关系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CET4、CET6)是我们国家英语教学改革工程的一部分,2006年12月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开始采用新题型;2007年6月,六级考试将采用新题型。本文从CET新题型中听力理解的角度出发,阐明了CET对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的反拨作用,论述了其正向反拨作用和负向反拨作用,给命题者和英语教师的听力教学提出了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6.
李娜 《考试周刊》2008,(15):4-5
本文通过分析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新题型的变化,说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同时还阐述了CET测试对英语教学和学习所产生的反拨效应.  相似文献   

7.
反拨效应通常指语言测试对语言教学和学习产生的影响。本文对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引发的正面和负面两种不同的反拨效应加以分析,揭示出它们对大学英语教学所带来的影响。此外,本文为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今后的改革提出了建议也为改进大学英语教学提供了反馈意见。  相似文献   

8.
王之豪 《教师》2015,(8):5-7
大学英语六级考试(CET6)与英语专业四级考试(TEM4)中的写作测试题型一直被认为是最能体现受试者英语应用能力的一个重要项目。因此,本文将从信度、效度以及反拨效应三个层面对比分析CET6和TEM4中的写作测试,以便更好地为国内的英语教学及考试服务。  相似文献   

9.
林传铭 《考试周刊》2007,(47):31-32
CET(College English Test)是近几年来教育界和社会争论的焦点。它越来越受到社会、学校和学生的高度重视,在促进教学的同时,更多的则是在阻碍着正常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本文以语言测试中的反拨效应理论(Backwash Theory)为理论依据,从教学活动本身、教师自身素质及学生的学习三个方面阐述了CET的负面反拨效应对大学英语教学带来的影响,并对改革目前的测试手段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有教学就需要有评估,要评估就会有考试。测试与教学相辅相成,教学促进测试的效果;测试使得教学不断得到补充和完善,具有良好的反拨作用。当下,全国英语四六级考试中,关于翻译题的设置远远没有适应对学生英语翻译能力培养的要求,即英语四六级考试中翻译题的设置没有对大学英语教学起到应有的反拨作用,其权重与现代社会对翻译能力的现实要求不符。  相似文献   

11.
成语由于其言简意赅、形式简洁,历来是人们所喜闻乐见的语言材料,大量含有动物寓意的成语更是在人们的语言文化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本文拟从直译与意译两方面来谈论英汉两种语言中那些富于形象和比喻的动物成语的翻译问题。  相似文献   

12.
在当今国际商务与贸易飞速发展并且品牌竞争日益激烈的世界,跨国公司与进出口商品要想在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广告翻译在此中的作用就日益明显。众所周知,翻译主要有两种方法,即功能翻译法与遵循翻译规范理论的翻译法。前者突出的是翻译目的,即侧重功能,后者则是更多的要重视翻译的规则,不能一味地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而随心所欲的进行翻译。两种翻译理论各有所长,前者更加注重技巧,而后者则更加遵循规则。本文主要通过分析两种翻译理论的定义与概念以及在广告翻译中的适用度,它们各自的经典案例以及有待完善的地方来进行一个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3.
本文运用功能翻译理论的目的观对《爱丽丝漫游奇境》的两种译本进行评析,以阐明由于不同时间和空间的译者各自的目的不同,他们在翻译的过程中选择不同的翻译策略,而往往不同作者的翻译在其所处的时代都会达到不同的效果。通过对比研究,文章从功能翻译观的角度,再一次诠释了同一著作存在不同译本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4.
《教师博览》2018,(5):86-87
篮球是小学体育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至关重要。在小学高年级篮球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实际情况,了解学生的真实意愿,制定合理的训练方案,运用情景式教学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营造自由活跃的互动氛围,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享受篮球运动的乐趣。小学高年级篮球教学情景教学符合现代教育的理念,有助于实现现代体育教学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在跨文化交际中,杂合正发挥着空前的巨大作用。本文介绍了杂合成为一种翻译理论的演变过程,分析了它之所以成为一种强势的翻译理论的必然性,及其在当前翻译实践中的重要作用。在全球化的形势下,杂合会成为译者必然的选择。  相似文献   

16.
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人们信息交流的不断需要,英汉互译已经成为一种时尚,成为交流、合作之间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特别是英语习语与汉语谚语之间的翻译,如果做好这项工作,对于人们更高地理解原句的含义、更好地达到交流合作的效果意义重大。本文就笔者的一些学习心得以及日常总结,从东西方文化差异入手,简要概括一下习语翻译需要遵循的原则,旨在为英汉互译工作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相似文献   

17.
英美电影片名的翻译方法及汉译谬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英美电影片名的翻译方法,包括直译、意译、直译和意译相结合三种主要方法。并对一些电影片名汉译谬误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8.
翻译理论与语言学的发展一直联系紧密。认知语言学的发展催生了新的边缘学科"认知翻译学"。电影作为当下影响力巨大的文化传播媒介,其片名翻译体现了大量的认知机制。本文以认知翻译学的主要观点"体验观"、"多重互动观"及"创造观"为视角,分析电影片名翻译背后的识解方式,以期为片名英译汉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莫言在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后,其作品在国内外引起广泛关注。目前国内学者关于莫言作品的日译研究相对较少。本文以归化翻译和异化翻译为基础,分析吉田富夫日译本《蛙》中所使用的翻译策略,期望对莫言的研究提供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20.
翻译活动及人们对翻译理论的思考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随着21世纪的到来,世界多样化加强,各国之间交流和合作更加的密切,翻译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如今的翻译研究更是向着多维度、多视角的方向发展。语用学的理论也作为一个新的视角介入到了翻译研究之中。本文从语用视野下的翻译研究出发,探讨了几个重要的语用学理论翻译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