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入声字的演变和消失可以反映出一种方言的发展情况。但是,入声字的消失是缓慢的。汉语七大方言区里除北方方言区以外,其余六种方言都保留着入声,而北方方言的西北方言也还有部分地区有带有喉塞音韵尾的入声字。古入声字在各种方言里的演变速度是不一致的,我们可以从各种方言入声字的读音变化看出它们的演变规律。古入声字的辅音韵尾有[-p]、[-t],[-k]三个塞音(可看为第一阶段),演变  相似文献   

2.
以鲍厚星先生著《湘方言概要》第五章湘方言字音对照表以及实地采集的语音资料为基础,选取长沙、望城、湘潭、益阳、岳阳、湘乡、双峰、安化、邵阳、城步、会同、衡阳、泸溪、祁阳十四个方言点为湘方言代表点,整理归纳出古次浊声母【即明母、疑母、泥母、微母、来母、日母、云母(喻三)、以母(喻四)】在湘语中今读类型,进而探讨湘语古次浊声母的历时演变,总结湘语古次浊声母的演变规律对于湘语地区普通话教学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古入声字在方言中的演变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语音现象,试图从古入声调和古入声韵两方面探讨作者母语(溆浦方言)的古入声字演变特征,归纳其演变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滁州方言隶属北方方言的江淮官话,有入声是它的主要特点。《广韵》入声字在滁州方言里不是完整地保留,有个别演变为舒声。滁州方言里的入声字都是喉塞音[?]韵尾,韵母为[?]的入声字在滁州方言入声字中最多。考察滁州方言的入声现象,比较其与《广韵》普通话音类间的对应关系,探求《广韵》入声到滁州方言入声的纵向流变及滁州方言与普通话之间的横向渗透,展示滁州方言语音演变概貌。  相似文献   

5.
本文讨论三个问题。一是利用现有的方言调查报告,描述现代汉语方言"产"字读所简切、楚简切的地理分布;二是根据韵书、字书、地方志等的记载,借助"语言演变时间线"的概念和方式,勾勒出"产"字声母从擦音变为塞擦音的演变轨迹以及时间序列;三是指出审母在汉语方言的演变过程中有两条发展路向:主要的路向是古今都读擦音声母,次要的演变路向就是读塞擦音声母。"产"字由所简切演变到楚简切,遵循的就是审母字读音的第二规则。据此,不宜把"产"字声母的演变,简单看作是古代审母读音规律的例外字。  相似文献   

6.
在对山西长治方言中古音韵对比整理的基础上,总结了长治方言日母字声母基本演变为零声母的规律,讨论日母字中的儿系字、日系字声母的特点、成因及演变轨迹,并对其日后逐步发展为[z]的趋势作出简单预测。  相似文献   

7.
宁夏银川方言中的四字格俗语独具特色,本文拟从语音、词义、举例三个方面对140余条银川方言中的常见俗语进行注释.  相似文献   

8.
汉阴方言主要来源于明末清初的湖广大移民。本文将汉阴方言姓氏字、文白异读、浊音清化、知系字境内异读等材料同广韵音系、普通话进行历时和共时比较,探寻汉阴方言的历史层次和语音演变规律,以期为移民与方言关系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本文依据《方言调查字表》,通过考察分析中古全浊声母字在萍乡方言中的读音情况及其与普通话的对应关系,发现在现代萍乡方言中,平声字的演变规律与普通话具有较强的一致性;而仄声字的读音绝大多数却亦读为送气清音,且其演变结果比普通话更复杂,与普通话存在巨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徐森 《文教资料》2012,(27):132-133
中古入声字在现代汉语方言中的发展演变是汉语方言学的重要研究内容,中古入声字在官话方言中的归调情况近来为研究者所重视。本文主要以《方言调查字表》所收入声字为材料,以它们在萧县方言中的归调情况为切入点,概述了萧县方言入声字总的归调趋势,重点讨论了萧县方言中背离归调总趋势的例外字派入其他调类的情况。  相似文献   

11.
在全面描写常熟方言古见系声母今读情况的基础上,分析各母例外字的读音来源及形成原因,进一步归纳常熟方言见系声母的演变情况。其中,见组字存在两种不同性质的腭化形式,尽管都表现为文白异读,却代表着不同的历史层次;疑母字正处于???/??的演变阶段,甚至还有少数字声母进一步脱落变成零声母;匣母字的今读声母有两条演变轨迹:一是朝着腭化的方向演变,一是朝着零声母的方向发展。通过共时的描写和历史的比较,厘清常熟方言古见系声母的历史层次,为北部吴语的今读和演变情况提供翔实的方言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中古知、庄、章三组声纽字的读音在现代汉语普通话和各方言中的发展演变是不同的,它们的演变在汉语语音史的研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根据《方言调查字表》中古音系统的声韵配合关系,以论文《安徽庐江方言音系》为根据,简介了庐江地理和方言,以文中考察的顺港乡为代表点的庐江城关片话的读音为准,把《方言调查字表》所收录的中古知、庄、章三组声纽的字的庐江城关片话的今读音列表,归纳讨论了它们在庐江方言中的演变.还分析了庐江方言读ts、t 的类型,并指出且分析了庐江方言把普通话里声母是t 组的字的一部分读成ts组的现象和原因,最后指出了操庐江方言的人们学习普通话时要如何注意分辨t 组和ts组。提高普通话水平。  相似文献   

13.
从词汇扩散理论看平顶山新派方言古入声字语音的变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平顶山方言中的古入声字在青年人中正处在快速的演变状态,这次演变是一项还未完成的正处在动态的演变过程中的语言变异现象。在这次变异中,方言中与普通话归类不同的古入声字在声、韵、调诸方面都趋向于和普通话语音系统对应一致。这种变异现象不是方言语音系统内的连续性的音变,而是在普通话影响下的方言语音特征的突变现象,用词汇扩散理论来解释这个音变最为合理。  相似文献   

14.
通化方言古代清声母入声,现代阴平字存在四个演变层次,可以用“一”“七”“鸭”“黑”,几个字做代表。因为这种演变对通化方言变调模式的顺应程度,它们表现出入声演变进度的参差不齐。另外,通化方言的变调及人声字声调异化根源于OCP制约,及缺失性赋值语言机制;方言中标记性最弱的声调是35阳平调,它也是缺失性赋值音调;古人声作为一个声类,内部有调域、调型的分化。  相似文献   

15.
西昌方言中古庄组字多读[t]组,但有少数字读[ts]组。抽取西昌方言中所有读[ts]组的庄组字共70个,将其声、韵、调与中古《广韵》中的对比分析,结果发现:读[ts]组的庄组字基本上是中古生母止流梗三摄开口二、三等和遇摄合口三等平声字,演变在西昌方言中主要读/s/声母开口呼阴平字。联系汉语其他方言知庄章的今读情况,可判定西昌方言读[ts]组的庄组字是历史遗留的结果,而普通话中读[t]组西昌方言读[ts]组的原因则是由语音演变的时间性所致。  相似文献   

16.
祁阳方言中"AB"式形容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祁阳方言中“AB”式状态形容词非常丰富,这类形容词的重叠式也非常多样,其中最有特色的是它的重叠形式AABB式。祁阳方言中“AB”式形容词能够大量进行AABB式重叠,普通话中“AB”式形容词是不能这样重叠的。  相似文献   

17.
祁阳方言属于老湘语,其中的特色动词“弄”的意义、用法很多,主要有十多种义项。把它同其他方言、普通话相比,都很富有地方特色。  相似文献   

18.
16世纪迄今闽北政和方言去声调的演变是一个长期的渐进变移过程,也是两种去声调向三种去声调演变的过程。本文对以下问题展开研究:一、明、清二种手抄本《六音字典》音系比较;二、明本《六音字典》去声字与清本《六音字典》去声字对应研究;三、清本《六音字典》去声字与现代政和方言去声字对应研究。  相似文献   

19.
汉语相关官话方言中"把"字处置句存在复指代词形式,这些形式从历时上看有共性特征,但在共时层面有一些差异特征,包括动词结构的形式、复指代词的强制使用程度、否定可变换性、"把"字句独立性及复指代词在句子中的位置等方面。通过考察官话区中的罗山方言、常德方言、巢湖方言、英山方言、孝感方言、公安方言和九江方言等拥有的演变特征的数量,我们得出这些方言点代词复指功能的演变从弱到强的等级序列,即巢湖方言复指代词的演变特征最少,也即演变程度最弱,公安方言强之,孝感方言又强之,罗山方言、英山方言再强之,九江方言和常德方言的演变等级最高。这一研究为推断共时层面具有共性句法特征的不同方言点在形式上的关联提供了另一视角。  相似文献   

20.
济源方言是豫北晋语的代表性方言,语音特征是有入声。本文通过方言田野调查,归纳济源方言的语音系统,记录古入声字在济源方言中的读音,可以看出济源方言有入声韵和入声调,入声韵排列整齐;560个现在还在使用的中古入声字中,近60%在济源方音中还读入声,还读入声的字中,古清声母、古次浊声母字占多数;还读入声的字中,约有三分之一可以两读,两读现象说明济源方言入声处于发展演变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