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选颜鲍谢诗评》荟萃了方回对古体诗的评点。方回用知人论世的方法评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品诗,体现了作者的诗学主张,在选学评点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2.
万历二十五年正义堂刊刻、题名“李淳删定批点”的《选文选》,是今存明代最早的文人《文选》评点著作。将其与天启六年卢之颐辑刻的十二家评本《昭明文选》、明末闵于忱刻的《文选后集》比照,可以发现,《选文选》相当一部分评语实际来自时传题为“陈继儒评点”的《文选》评本,但这并不能改变它是在文人手中完成的事实。《选文选》同书商操作评本的最大差别在于:评点在它们分别是被作为文学批评的方式与商业营利的手段。自《选文选》而后,文人评点逐渐成为《文选》评点的主流。  相似文献   

3.
姚范的《援鹑堂笔记》是对经、史、子、集的考证辨误之作,具有一定的文献价值。他的选学评点成就集中体现于《援鹑堂笔记》卷三十七至卷三十九,内容涉及对《文选》地理名物的考证、诗文义理的品评、讹误的质疑校勘三个方面。姚范的选学批评基于何焯的《文选》评点意见,既有抄录又有阐发,不仅对何氏《义门读书记》有重要的补阙之用,而且其考证与评点亦独具特色。  相似文献   

4.
从20世纪《文选》学研究的情况看,前半世纪的研究因"五四"运动的冲击,造成了"选学"比较沉寂的局面,后半世纪,特别是80年代中期以来,"选学"研究呈现出繁荣的景象。尽管如此,黄侃、高步瀛二氏的研究,仍然是一个高峰。20世纪初发现的许多写、钞本并没有引起当代中国"选学"研究者的足够注意,但在海外如日本,却有很深入的研究。海外"选学"研究的兴起,是20世纪的一大成绩,标志着"选学"研究的世界化,是传统"选学"所不具备的内容,也是中国学术研究的目标和方向之一。就《文选》研究的理论内容而言,海外"新选学"和中国当代学者在诸如《文选》的编者、体例、编辑宗旨、文体分类,以及《文选》的编纂背景、《文选》与相关典籍的关系等方面,都做了比较深入的研究,也取得了较为瞩目的成绩。但在《文选》的版本研究上,却是"新选学"研究的一个薄弱点。  相似文献   

5.
黄侃在评点《文选》时,加强了文学批评,对《选》文的遣词造句、篇章布局、艺术风格及文学源流均有评点,从而弥补了传统《选》学之不足,促进了传统《文选》学向现代《文选》学的转换。  相似文献   

6.
清代是《文选》学最为繁荣的时期,政治上源于清政府的导向,学术上是因为考据学的兴起、李善注的阙失,文化上根源于骈体文的兴盛。清代《文选》学呈现出与往代《文选》学不同的特点:以小学释"选学";运用多种方法,系统综合研究《文选》;运用新思维,与现实相结合来评价研究《文选》。虽然清代《文选》学成为"显学",但是它仍然存在版本受限、严重因袭等不足。  相似文献   

7.
《文选》的选文标准在选学史上是一个重要问题,各家观点不一。本文从萧统《文选序》出发,概括其为:单独成篇,着意为文,重辞采之美,及史传中的赞论序述部分"综辑辞采""错比文华"者,皆在入选之列。  相似文献   

8.
《文选》体类研究是现代《文选》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在细致的文本分析解读的基础上,考察体类的源流演变、总结体类的创作特征等,是其体类研究的主流;同时以细致的文本分析为基础和主体内容,将促进选学“课虚”一途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文选》体类研究是现代《文选》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在细致的文本分析解读的基础上,考察体类的源流演变、总结体类的创作特征等,是其体类研究的主流;同时以细致的文本分析为基础和主体内容,将促进选学“课虚”一途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明代评点大家孙鑛的《文选》评点著作——《孙月峰先生评文选》表现了他的复古思想。孙鑛在《文选》评点中提倡精腴简奥的理想文风,以之为衡量选篇的标准,并提出实现理想文风的两条途径:掌握为文之法和对作品进行反复锤炼。《孙月峰先生评文选》也因表达了评点者的文学思想和批评主张,凸显了评点的文学批评价值,成为《文选》评点史上质量最高的著作之一。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的“文选学”研究曾经出现过三次关于《文选序》的讨论。这三次研讨,使“选学”界对萧统的文学思想,《文选》的选录标准、《文选》与《文心雕龙》、《诗品》、《宋书·谢灵运传论》的关系诸问题均大大深入。回眸这一历史,可使学界从一个特定的角度对20世纪的“选学”研究作一颇有意义的回顾与总结。  相似文献   

12.
《文选》对唐代应试诗、赋有重要影响。《文选》所选诗文原句和注解不仅是应试诗、赋命题的渊薮之一,而且还是一些试赋官韵的源出文献。这些源自《文选》的题目和韵脚多以五言诗句为主。源出《文选》的题、韵影响甚至规定了应试诗、赋的内容、风格。客观而言,应试诗受到《文选》的影响明显大于试赋,但《文选》对试赋影响的层面又是应试诗所不及的。  相似文献   

13.
《昭明文选》的研究始于隋,至唐则形成了专门之学──文选学。之后,文选学的研究不乏其人,至清为鼎盛时期;近代"选学"渐衰。近十几年选学又受到重视,大有复兴之势。近50年,特别是近十几年,学者对《文选》的编者、版本、注释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突出成就.也存在一些问题。《文选》研究要有新的突破,必须实事求是,开拓新的领域,寻求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赵俊玲 《天中学刊》2013,28(3):94-97
《文选》评点自明万历年间萌兴,至清末归于消歇,经历了萌兴与发展、高潮、持续发展与总结等几个时期,与明清评点的整体发展态势大体一致。明清两代的《文选》评点,在著作数量上虽大体相当,但在两个时代的发展际遇却甚是不同:一个是利于评点生存的学术环境,但相当一部分普通士子不学《文选》;一个是不利于评点发展的环境,但普通士子对阅读学习《文选》有较高热情。  相似文献   

15.
梁章钜是清代具有爱国爱民思想的文学家,也是著名的《文选》学研究专家。他的《文选旁证》四十六卷校勘认真、细致,注释确切、详赡,考证细密、审慎,评论深刻、精湛,被誉为“选学之渊海”、“集大成”之作,对研究魏晋南北朝文学和《文选》学,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文选》的编辑宗旨是"选学"中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便来学之省览"、"作为辨析文体、指导写作的范文"、"为宣传萧统的折衷派文艺政策服务"、"对前代文学进行全面总结"与"为满足疾病缠身的昭明太子的赏读需要"等说均似非《文选》的编辑宗旨。对《文选序》与《文选》进行综合考察的结果是,《文选》的编辑宗旨当只有一个,即为方便读者阅读与欣赏内容雅正、形式华美的作品。昭明太子酷爱文籍的生活情趣与南朝统治上层爱好文学风气的盛行,是《文选》得以编辑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第八届"文选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文选学"故乡———江苏扬州隆重举行。大会交流论文近百篇,主要从"《文选》版本及注本"、"《文选》所录作家作品"、"《文选》文学体类"、"《文选》编纂"、"《文选》接受与研究"等方面进行深入研讨。大会总结了"文选学"研究取得的重要成就,并为今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8.
《宜宾学院学报》2016,(5):37-42
因与科举无关,明人对《文选》评价较低。杨慎却于流俗之外,极力推崇并精研《文选》:他肯定萧统《文选》的"典丽"思想,并认为《文选》具有较高的文献价值;主张作家在创作上要重视《文选》,极力推崇《文选》作为后世师法的模板。杨慎的诗歌创作也明显继承了《文选》的优秀传统,带有"兴寄"与"彩丽"合二为一的"选学"体意味,他的作为极大地推动了明代《文选》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自萧统在《文选》诗中设祖饯类,祖饯诗就独立成为一种诗歌题材。《文选》诗祖饯类共选有八首,另外,《文选》杂诗类、公宴类、赠答类也有祖饯之作,《文选》之外更有大量的饯别之作。综观这一时期的祖饯诗作,《文选》祖饯诗作具有典型性和时代特色。  相似文献   

20.
《文选全译》注释述评张开城(贵州大学中文系)《文选》为梁代昭明太子萧统所编选,故世称《昭明文选》。《文选》共选作品700余篇,有赋、诗、骚各种文体38类。所选作家作品,除屈原、宋玉等少数作家外,绝大多数是汉、魏、晋及南朝宋、齐、梁各代的作家作品,因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