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德国科学家计划向太空中发射迄今为止单位能量强度最高、脉冲最短的激光束,这些激光束的单位平均能量强度是一般激光的100到1000倍,可以帮助科学家们在宇宙中寻找更多的绕行遥远恒星的类地行星。科学家表示,  相似文献   

2.
太空货币     
通常,在人们的印象中,科学家们往往"不食人间烟火",没有多少商业头脑。但是最近,几位科学家居然走在了商业最前沿!英国科学家最近设计了一个名为"宇宙银河间准货币单位"(简称"QUID")的太空货币。科学家称,我们如今在地球上使用的支付系统,如现金、信用  相似文献   

3.
最冷的原子     
沈羡云 《百科知识》2014,(12):17-18
正今年年初,美国太空网报道:空旷的太空极度寒冷,但"寒冷之最"的桂冠可能很快就将让位于国际空间站。科学家们计划在2016年将一个特殊的"原子冰柜"送到国际空间站。在空间微重力的特殊环境下,科学家可以用"原子冰柜"创造出温度几乎接近绝对零度(-273.15℃)的超低温环境,从而得到超冷原子。这些原子将在没有扰动的情况下自由漂浮,人们就可以用极高的灵敏度去测量原子间相互作  相似文献   

4.
付钟 《知识窗》2013,(2):43-43
到现在.关于世界末日的种种预言、传说已被证实纯属无稽之谈!然而,如果我们因此就认为地球是绝对安全的.那也未必。因为.科学家们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测算后发现.平均每隔十万年就会有一个体积庞大的小行星撞向地球。当人类进入21世纪后.一个新的“太空杀手”正在悄悄地向着地球飞来。它.就是直径为270米的小行星——阿波菲斯。  相似文献   

5.
火星是太阳系中离地球最近的外行星,绕太阳一圈大约为687天。世界各国研究行星的科学家们都想真正了解这颗行星,他们认为,在太阳系中除了地球之外火星是唯一可能有生命存在,或者曾经有生命存在过的行星。从现在开始只要地球和火星还在对太空旅行有利的一条线上,科学家们就希望发射航天器到火星去进行探测活动,就是说从现在起每隔两年,就将有越来越多的轨道器、着陆器和越野车到达火星,到2005年科学家希望其中的一个机器人能把火星上的样品带回地球。  相似文献   

6.
太空战争看起来并不那么遥远。美国空军已经把自己称为“综合航空航天部队”,并且说它的责任范围已经从地球表面延伸到了遥远的空间。军方航天司令部的长期计划谈到将来某一天在必要时使敌方太空资源无效的问题。防务问题未来学家设想用太空激光击毁敌方的导弹和卫星。他们还设想,将武器部署在近地球轨道的基地里,这样就可以迅速袭击地面目标,攻击时间也许只要10分钟就足够了。他们勾画的未来飞行器将是飞机和火箭的混合体,沿着地球大气层顶部飞行,速度足以在3或4个小时内绕地球一圈。这些设想中有哪些能在2012年实现?事实上,很可能一个也实…  相似文献   

7.
揭示宇宙的奥秘,到宇宙去生活,是人们长期以来的一个愿望。对此,科学家们提出了许多令人神往的设想,“宇宙岛”便是其一。地球悬于太空中,是一个巨大的椭圆形球体。特殊的优越条件,使几百万种生物能在地球上生存繁衍。科学家们正是以地球为蓝本,设计了一座“宇宙岛”。它是一个直径500米的空心巨球,球的内壁有住宅、树林、河流等。  相似文献   

8.
<正>随着人类对火星的探索与了解越来越深,科学家已经在构想着如何将人类迁移到这个地球的邻居上生活,如何在这颗红色的星球建造人类的居住环境。除了居住以外,我们还需要考虑饮食问题,毕竟"民以食为天"嘛。那么,我们在火星上都能吃什么?太空食物的变化今天,人们对太空食物的印象可能还停留在早期的太空探索时期,那时候的宇航员只能食用一些装在  相似文献   

9.
1990年以来,美国国家宇航局的哈勃太空望远镜一直在离地球表面600公里远的轨道上窥视着神秘莫测的宇宙深处,不过以光年也就是97000多亿公里为距离单位的宇宙中,600公里几乎可以忽略不记,哈勃太空望远镜之所以能够让科学家更清楚地观看遥远的天体,主要是它躲开了充满水蒸气的地球大气层,厚厚的大气层把望远镜捕捉到的一切变得模糊不清。正是由于这600公里高的一眺,哈勃望远镜把原来的视线扩展到了已知宇宙的边缘,甚至能够看到700亿年前原始星系存在时发出的光。尽管它已经远远超出了目前安放在地球上的望远镜所能看到的极限,可是天文学家仍旧不满足,他们希望能看得到更远的望远镜,把人类的视线延伸到宇宙形成之初,这架未来的天文望远镜就叫"哈勃"之子。按照天文学理论,将近120亿年前发生了第一次大爆炸,宇宙从那个时候起诞生,开始不断膨胀,美国宇航局科学家一直想看到宇宙诞生初期的状况,看  相似文献   

10.
通常,我们认为光速是一个极其遥远的事物,只有像爱因斯坦这样的大科学家们才能测出它来。但是,看完以下的文字,你就可以对别人说:"我可以在自家的厨房里测出光速了!"你需要的,仅仅是一把尺子、一块巧克力棒以及一台微波炉。  相似文献   

11.
吕皓 《科学生活》2007,(5):12-14
美国《大众科学》杂志对2007年世界科学发展进行了预测,其中有5个最重要的太空项目值得关注和期待。该杂志分析:浩瀚的太空有太多需要人类去求解的"谜题",在本世纪的头15年里,科学家们将把主要的注意力放在努力探测和研究太阳系、行星的诞生和形成,以及地球的生存条件。此外,火星的辐射危害、木星和土星卫星的情况,也是科学家们进一步探索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随着近地小行星的频频发现,人类也面临着一次次的虚惊,科学家们设计出了各种避免小行星闯入地球轨道的方法,包括如好莱坞电影<世界末日>中用装满核弹的飞船将慧星炸成碎片等.然而,这些方法要么被证明并不科学,要么被证明极浪费时间,它们也许可以阻止那些提早十来年就发现的近地小行星,但却根本来不及阻止另一些到地球眼皮底下才被发现的致命危险物.日前,一位美国科学家提出了一项新的设想:人类可以用一个膨胀的巨型空气袋将"太空杀手"推离地球轨道.他称该方法弥补了以前各种方法的不足.  相似文献   

13.
从太空鸟瞰地球,她是一个美丽的蔚蓝色星球,巨大的蓝色地毯覆盖着地球表面积的71%,这就是海洋。对于人类来说,海洋一直蒙着一层朦胧而神秘的面纱。从遥远的古代起,人们就渴望了解这个“蓝色世界”,但由于科学技术不发达,只能“望洋兴叹”。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人们才开始慢慢了解海洋。今天,科学家正把目光投向海洋,寻找为人类健康提供保障的蓝色药物!因为这个高盐、高压、缺氧、缺光照的特殊环境中,活跃着众多的生物,它们奇特的躯体里有可能蕴含着治疗疾病的神药。  相似文献   

14.
《科技新时代》2009,(12):85-87
寻找外星人 你不太可能从美国航空航天局的科学家嘴里听到“‘开普勒’太空望远镜是设计用来寻找外星人的”这样的话。但有一点是非常明确的:这枚今年3月发射升空的探测器的目标是寻找遥远恒星星系中与地球相似的行星——也就是围绕恒星运转的地球大小的天体,上面的温度要适合——说白了其实就是外星人——的生存。  相似文献   

15.
美国宇航局太空署不久前向全世界太空专家和宇航爱好者发出调查评选报告,评选出探索地外文明与宇航太空最狂想的科学家,这些最具想象力的专家们正迅速改变着地外文明与太空探索的发展,他们有的“DIY”航天机,力图让驾驶航天机像玩电子游戏一样容易;有的要复制出无数个自己,逛遍银河系的每一个角落;也有的要把太阳绑起来,然后慢慢利用它巨大的资源;还有的则拼命探索地球以外的文明,寻找外星人……  相似文献   

16.
正为了保护宇航员的安全,让他们能顺利完成任务,并安全返回地球,科学家们对宇航服进行了多次改良。然而自人类第一次踏上月球以来,47年间,太空头盔的研究却没有取得什么巨大突破。随着人类的视线投向火星,登陆并近距离探索火星只是时间问题。显然,戴着现有的太空头盔到火星去,不是一个好的选择。于是美国宇航局的设计师又回到图纸上,开始设计适合在火星上使用的太空头盔。  相似文献   

17.
2004年8月下旬欧洲天文学家宣布发现距地球50光年的某恒星环绕轨道上有一颗环境类似地球的行星存在,这颗太阳系外的遥远行星质量大约为地球的14倍,与天王星质量差不多,是一颗由固体岩石构成的全新行星,其环绕恒星运行时也正好处在一个非常温和的轨道区域,科学家们称这颗行量为“超级地球”。美国航天局在8月31日也宣布在太阳系外发现两颗与地球有很多共同自然属性的小行星。人类一直都在努力寻找可以适合生物生长的另一地球。  相似文献   

18.
太空是人类长期以来探索的对象,其中尤以吃在太空更是科学家不断研究的一个课题。经过科学研究得出的结论是,人在太空每天都要吸取蛋白质、维生素、微量元素以及其他必要的营养。 1961年4月12日,前苏联宇航员尤里·加加林在太空第一次用餐是把浓汁状食物装进一种管子里,然后通过他头盔上的特殊装备,挤牙膏似地把食物挤进嘴里,他甚至看不见自己在吃什么,也闻不到食品的香味。以后,随着人们在太空生活实践的增加,科学家们研究太空用餐时,开始讲究起食品的色、  相似文献   

19.
为了检验地球生命在太空环境中的生存能力,去年10月份科学家向火星"派遣"了首批地球生命。它们有哪些?又是凭什么特异的本领被选中的?这篇文章会告诉你答案。  相似文献   

20.
去年9月份,美国70多位太空科学家和各界高级工程师聚会讨论如何制造一种“太空电梯”。根据设想,这种电梯建成以后,人们可以通过它自由地来往于天上人间。据悉,“太空电梯”的原理并不复杂:一根10万公里长的高强度的纳米电缆,一端固定于地球赤道附近的一座海上平台上,另一端连在一个与地球同步运行的人造地球卫星上,“太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