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就好象在工业生产工作中要经常考虑产品的规格一样,在我们教育工作中,要经常考虑总的培养目标问题,就是:究竟要把学生培养成怎样的人? 毛主席说:“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要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这就是我们各级各类学校的总的培养目标。我们各级各类学校里的党的工作、行政工作和教学工作,都要为这个总的培养目标服务,把这个总的培养目标作为我们进行一切工作的标准。  相似文献   

2.
通识教育就性质而言是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旨在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积极参与生活的、有责任感、全面发展的社会人。高职院校不仅要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职业人,还要开展通识教育培育受教育者的职业素养,使受教育者顺利成长为社会人。但目前,高职院校实施通识教育还面临着培养目标不清晰、管理制度不健全、校园文化环境单调等问题。高职院校应该明确通识教育的培养目标、加强师生对通识教育理念的认识、建立相应的教学管理制度和通专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营造通识教育的校园文化氛围等举措,为我国高职院校通识教育的实施找到出路。  相似文献   

3.
教育目的     
教育目的是指教育所要培养的人的质量和规格的总要求,即解决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的问题。按照《教育法》的规定,我国现阶段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目的不同于培养目标和专业培养规格。教育目的是对各级各类教育的人才培养标准的总体要求,  相似文献   

4.
高等学校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基地,是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摇篮。人才合格的标志,是按照培养目标要求,把受教育者培养成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人。要实现社会主义高等学校的培养目标,教师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儿童是革命的后代,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因此,教育孩子要从社会主义的需要着想,要从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着想,按照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針和要求来进行,用正确的态度和方法引导孩子从小就树立革命的理想,不怕任何艰难困苦,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人类的解放事业服务。怎样才是教育孩子的正确态度和方法呢?我想主要的有以下几点: (一)明确培养目标。这就是说要明确把孩子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我們的教育方針是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其中培养劳动者是教育方針的核心。培养劳动者与培养剝削者,是无产阶級教育与一切剥  相似文献   

6.
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就是职业教育要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怎样的人,也就是职业教育要达到的目的,这是职业教育的一个根本性问题。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规定了对受教育者培养的方向、规格与内涵,是职业教育实践活动的出发点,也是检验职业教育实践活动是否富有成效的理论标准。职业教育起源于资本主义工业化发展的初期,在著名的“泰罗制”中,“作业标准化”的推行,使得对岗位工人的培训成为资本家提高生产效率、追逐超额利润的一种必然选择。因此,掌握岗位标准劳动技能,就成为早期职业教育,尤其是“泰罗制”职业培训(教育)的唯一目的…  相似文献   

7.
基础教育的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全民族的素质。这与“升学教育”有本质的不同。不能把基础教育办成“升学教育”。基础教育在办学指导思想上,当前主要有三个方面的问题:在培养目标上,没有完整理解和贯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方针,存在着重智育、轻德育、体育,美育,忽视劳动教育的倾向:在办学方向上,存在着脱离多数的倾向,没有很好解决面向多数学校、面向多数学生的问题;在培养途径和方法上,存在着脱离实际的倾向。这三个问题,集中反映在片面追求升学率、把中学办成单纯的“升学教育”的倾向上。  相似文献   

8.
成人教学中的群体性与个体性杨西国教育是一种按照一定社会需要培养人的实践活动。培养人才是其共同的本质。教育的培养目标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才。这也是所有教育的根本特质和核心问题,是一切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我们国家成人教育的培养目...  相似文献   

9.
毛主席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报告中说:“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这就明确具体地指出:一、新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劳动者;二、劳动者要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三、要达到培养劳动者并使之其合乎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规格的教育目的,途徑是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全面发展。什么是“社会主义觉悟”呢?我以为:就是认识  相似文献   

10.
一、办学的基本条件兴办高等教育必须回答两个基本的问题,一是培养目标;二是培养模式。培养目标是高等教育应该培养什么样人才的根本问题,是高等教育活动的基本出发点和归宿。任何国家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都是根据这个国家的教育目的和教育方针制订的。培养目标就是在教育目的的基础上,在教育方针指引下,各级各类教育对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所提出的具体标准和要求,使各级各类教育有明确而具体的努力方向,促进教育目的的实现。根据长期高等教育的实践经验,从整体上可以把我国高等工程教育本科的培养目标规定  相似文献   

11.
唐玉凤 《职教论坛》2003,(21):53-54
职技高师人才的培养是一个复杂的、开放的系统工程,主要由培养目标、培养方向、培养规格、课程设置诸要素构成。培养目标是“关系到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社会角色和具有什么素质的根本问题,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出发点。”以培养目标为基点,由培养方向、培养规格及课程设置诸要素构成了职技高师人才培养多维结构体系,它反映了职技高师人才培养目标的本质,这种本质特征把职技高师教育与其他教育类别区分开来,指明了职技高师教育的根本方向。要提高职技高师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必须从人才培养目标这一基点出发,全方位、多维度研究影响人…  相似文献   

12.
教育学(三)25.什么是教育目的?制定教育目的对教育工作有什么意义?教育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总要求。它规定着通过教育过程要把受教育者培养成具有什么样的质量和规格的人。制定教育目的是进行教育工作的首要问题,对指导教育工作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首先,教育目的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最终目标,它使教育者明确自己工作的方向,使受教育者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从而始终遵循这一共同的目标来组织  相似文献   

13.
本科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主体和基础,是提高整个高等教育质量的重点。而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关键在于实施创新教育,即对受教育者进行深层次的智力开发,培养、提高受教育者的创造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了适应国内外日趋激烈的竞争态势,普通高等工科院校的本科教学改革,要把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确定为最重要的培养目标。这就要求我们在进  相似文献   

14.
一、再谈理想教育对于高等院校的领导来说,讲政治有着非常确切、非常具体的内涵,这就是必须遵照党的教育方针,调动一切因素、利用一切手段,把学生培养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就是我们办教育的最终目的,也是我国所有学校总的培养目标。以前毛泽东同志提出,要使受教育者“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邓小平同志则根据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和目标的要求,具体提出为“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在这里,邓小平同志提出的…  相似文献   

15.
一培养学生的高尚品德,历来是我国教育工作者的首要任务。新中国建立初期,毛泽东同志就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要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当我国的建设事业,进入为实现社会主义的“四化”而奋斗的时候,邓小平同志代表党中央提出,教育要“三个面向”的任务,教育工作要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革命接班人。  相似文献   

16.
舒马赫认为教育是一切资源中最主要的资源。要从经济发展的需要出发规划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并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教育要使受教育者承担为人民服务的义务 ,真心实意地把自己当成国家和人民的仆人 ;教育要培养完整的人 ,首要的是使受教育者树立正确而坚定的信念和价值观。———只有这样 ,教育才能真正成为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的资源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不断推进,对受教育者的要求也开始发生改变,尤其是在新课改的推进之下,教育对受教育者的综合素质和核心素养有了更高的要求,对教师也有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除了要对受教育者的学习成绩负责,还要对受教育者的素养进行培养,帮助受教育者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让受教育者从正确的价值导向出发,进行系统深度的学习,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栋梁人才。  相似文献   

18.
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要为社会培养出各类合格的高级人才。那么,在培养目标上,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只有一技之长的专门人才,还是培养成为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这不仅是一个教育理论问题,更是一个教育实践问题。当前,专才教育与通过才教育之争是一个热点问题,本文试就这一热点问题谈几点粗浅看法:一、当前专才教育面临的危机任何社会的教育都是依附于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由于不同的历史时期,由于经济基础发生变化,必  相似文献   

19.
毛主席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的报告中指出:“我們的教育方針,应該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很显然,要培养学生成为符合国家要求的劳动者,就必須經常加强劳动教育,这是貫彻教育方針完成培养任务的重要关鍵。过去我們沒有从根本上認識加强劳动教育的意义,把它看做是处理毕业生的手段,这样錯誤的認識必須端正。小学里怎样經常进行劳动教育呢?我們提出下面一些意見和大家研究。  相似文献   

20.
一、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意义我国高等教育的总的培养目标是要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了实现这一培养目标,我们必须在重视德智体教育的同时,加强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使他们成为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较高的合格人才。1.加强文化素质教育,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是未来世纪对高等教育的要求。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其核心是科技的竞争,人才的竞争。谁拥有高素质的人才,谁就拥有未来。而随着现代社会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对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