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中考电学试题中,经常出现取“可能”值题,学生见此望而生畏,不能将题中隐含条件挖掘出来,而认为题目“缺少条件”,致使解题思路茫然,甚至束手无策.若能挖掘题中隐含条件,并巧用数学知识,问题往往便能迎刃而解.下面通过两道例题说明“最值法”在解这类题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准确地发掘问题中的隐含条件,就能正确、迅速、合理地获得解答.条件比较难寻的命题,往往给学生以“条件不足”的假象,使学生陷入“山穷水尽”的困境.为此,必须反复读题、审题,综观全局,重点推敲,从命题的字里行间找出一些隐含的已知条件,利用这些隐含条件梳理解题思路,从而达到“柳暗花明”的境界.下面我们探讨挖掘问题中隐含条件的几个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3.
近两年各地的高考试题在不等式证明或者不等武恒成立的问题中,经常涉及到求“二元函数”最值问题.但“二元函数”的最值在中学没系统讲述,考生对这类问题求解比较困难,笔者利用一个典型考题来探求“二元函数”最值的解题思路,以帮助学生掌握这类问题的求解方法.  相似文献   

4.
由于三角函数具有公式多、性质多、变化多等特点,解三角函数问题时若不全方位审清题意,充分挖掘题中的隐含条件,往往会产生错解,且不易察觉.下面例谈解三角函数题时如何对题中隐含条件的挖掘.  相似文献   

5.
隐含条件就是题目中未明确表述,但已客观存在,有待挖掘的条件.与一元二次方程有关的隐含条件的问题是近几年各省市中考命题的热点,解这类问题时,常常因忽略题目中的隐含条件而造成解题失误.  相似文献   

6.
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学生在解三角函数题目时,常常不注意题目中的隐含条件,从而出现错误.那么如何挖掘三角函数题目中的隐含条件?笔者从以下5个方面谈一谈,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学生在解三角函数题目时,不注意题目中的隐含条件,从而出现错误.那么如何挖掘三角函数题目中的隐含条件?笔者从以下五个方面谈一谈,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在初中数学应用题的教学中,经常会遇到求二元一次不定方程整数解的问题.对这类应用题,学生容易根据已知条件及数量关系列出不定方程(方程中未知数的个数多于方程的个数),但要依据题目隐含条件,在无限多个解中求出符合题意的解,就有一定的困难,这也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难点.下面结合几个例子,讨论二元一次不定方程的正整数解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物理问题“难”,还在于物理条件比较隐蔽.很大一部分物理问题中的条件并不明确给出,而是隐含在特定的物理情境之中,把这些隐含条件挖掘出来,常常是解题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0.
数学问题中条件有明有暗,明者易于发现、便于利用;暗者隐含于有关概念、知识的内涵之中,含而不露,极易忽视,稍不留心便导致解题出错.特别是解三角函数题目,在解决这一类问题时常常出现漏解、增解、错解的现象,其根本原因是对题设条件中的隐含条件的挖掘不够.本文从五个方面探讨如何挖掘三角函数中的隐含条件问题.  相似文献   

11.
隐含条件,是指题目中虽给出但不明显,或没有给出但隐含在题意中的那些条件.在解题过程中要充分挖掘这些隐含条件,或做好条件的转化,将不明显的条件转化为明显条件,化隐为明;或根据题设,把隐含在题意中的条件挖掘出来,化未知为已知,从中找出内在联系.这样既能避免因忽视隐含条件而造成错解,也能使一些束手无策的问题迎刃而解。  相似文献   

12.
所谓“隐含条件”是指题目中若明若暗,含而不露的题设条件,常常巧妙地隐蔽在题目背后,极易被解题者忽视,从而造成解题错误或冗繁,或认为题目条件不足而束手无策.充分挖掘隐含条件,使之明朗化、完备化和具体化,这是解题的必要条件.下面就如何深入挖掘化学问题中的隐含条件举例说明,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13.
数学活动中最基本的活动形式是解题.而发掘和运用数学问题中的隐合条件,架起“题”与“解”之间的桥梁,则是数学解题的一个重要基本功,更是提高学生解题技能和技巧的一个重要因素.一道数学题尤其是结构灵活、抽象多变的题目,能否正确、迅速、合理地获解,关键在于能否准确地发掘并使用题中的隐含条件.  相似文献   

14.
所谓隐含条件是指数学问题中那些若明若暗,含而不露的已知条件,或者从题设中不断挖掘并利用条件进行推理和变形而重新发现的条件.有些学生常因不能发现和利用隐含条件,导致解答不完整或错误甚至不能找到解题途径.因此挖掘数学命题中的隐含条件,是数学解题的一个重要基本功,也是培养学生思维品质、优化思维过程的一个重要方面.下面笔者就隐含条件的挖掘作简要分析、介绍.  相似文献   

15.
从某种意义上说,解数学题是一个从题目所列条件中不断地挖掘并利用其中的隐含条件进行推理和运算的过程。一道数学题尤其是结构灵活、抽象多变的所谓“难题”。能否正确、迅速、合理的获解,关键在于能否准确地挖掘并使用题中的隐含条件。  相似文献   

16.
解决数学问题,隐含条件不可忽视,仔细挖掘题目当中的隐含条件,不仅是正确解题的需要,而且还是探求解题途径的方法之一.例1如果都成立那么的最简结果是(天津市第三届“新蕾杯”初二数学竞赛题)解由算术报的定义知,本题的隐含条件是例。若m适合关系式:试确定m的值.(1994年北京市初二数学竞赛题)解本题的隐含条件是故原方程变为又由x+y=199,得(1993年“希望杯”全国初二数学邀请赛题)解本题的隐含条件是例4解方程解本题的隐含条件是(1990年“缙云杯”初中数学邀请赛题)结合(1)式,得x=0.经检验,x=0是原方程的解.练习…  相似文献   

17.
数学问题与现实世界中其他问题一样,仅仅对其表面的东西进行把握并加以利用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对问题中的各种信息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透过现象看本质”,才有可能为解决问题找到正确的途径.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挖掘数学问题中的隐含条件,使学生形成全面、深入地把握各种信息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本文就隐含条件在数学解题中的功能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18.
线性规划是高中数学中处理二元条件最值(范围)问题的重要手段,也是高考中的常见题型,其基本思想是:首先将“数”转化为“形”,然后通过观察图形间的位置关系(使目标函数对应的动态图形l与线性约束条件对应的静态图形Q(区域、曲线等)有交点)而使问题获解.这就意味着我们在解题之前,首先就要架设起一座“数”与“形”之间沟通的“桥”——坐标系,然后再考虑它们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物理题中设置隐含条件,增加了问题的灵活性和题目的难度,有利于培养同学们的分析综合能力和推理能力.但在解题过程中如果不认真分析,恐怕最“蒙”你的还是隐含条件,所以在解题过程中要认真挖掘隐含条件.  相似文献   

20.
在某些数学命题的题设中,已知条件或欲求结论中还可能隐含某些信息,或在解题过程中所得到的结论也隐蔽着大小关系、取值范围等,我们称之为“隐含条件”.对隐含条件学生解题时往往会被忽视,造成解题错误或者解题过程繁琐,或者认为题目缺少条件而束手无策.本文就怎样挖掘题中的隐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