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语课程标准》对语课程评价是这样。阐述的:突出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几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查学生的语素养。语学习具有重情感体验和感悟的特点,因而量化和客观化不能成为语课程评价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2.
语教育的现代化需要有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与之相适应。《全日制义务教育语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了语教学评价的新概念,即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界定了语教学评价的新概念,全面考察学生的语素养。  相似文献   

3.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突出语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察学生的语素养。”“评价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应重视考察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情意态度。评价必须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让学生承担有实际意义的交际任务,以反映学生真实的口语交际水平。”  相似文献   

4.
曾剑 《四川教育》2004,(2):88-89
《语课程标准》以全新的视角揭示了语课程的特点和发展方向,特别是将课程目标以“知识与能力”、“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维来设计。在“教学建议”中。郑重提出要“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因此,“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已成为语教学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5.
为促进课程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健康发展,需要对发展性课程评价进行深入的研究。发展性评价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性的评价,它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内驱力,使之提高学习效率。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课程标准(实验稿)》的要求,语教育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基础,使学生达成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维目标的综合、全面的提高。在小学语教学中运用发展性评价,是落实新课标的客观要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语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是以学生为主体,全面促进学生语素养的提高。具体说来,就是要促进学生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全面发展。仅仅依照现行的预设课程模式施教,是很难实现这一目标的。因此,我们的语课堂教学就必须引入“生成课程”的理念,切实实现预设课程与生成课程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7.
《语课程标准》提出了发展学生“语素养”的全新教育教学理念,为新时期语教学指明了方向。其内容具体包括“字词句篇的积累、语感、思维品质,语学习方法和习惯,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能力,化品位,审美情趣,知识视野,情感态度,思想观念”(巢宗祺《关于语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的对话》,《语建设》2002.7)。纵观学生语学习的全过程,从哲学的视角考察学生语素养的形成,它大致经历两个过程——量变和质变,即先是达到量的积累,然后实现向质的飞跃。  相似文献   

8.
李敏 《湖北教育》2005,(8):35-36
语综合实践活动是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一轮语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语综合实践活动,就是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为学习方式,以语课程与其他课程相沟通、书本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语学习活动。语综合实践活动能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协调发展和语素养的整体提高。  相似文献   

9.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了“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维目标,而又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一“情感目标”放在很突出的位置,按四个学段,从“识字和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活动”五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要求,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学生的个体需求,为学生终身的语学习与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程标准》着重指出:“语文课程评价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不应过分强调评价的鉴别和选拔作用。”学生的学习评价,无论是在功能和价值上,还是在学科内容、呈现方式及对考试结果的处理上,都要力争体现新课标所倡导的“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评价理念和工作思路,形成恰当的学习评价内容、形式、手段,以有利于新课程的深入实施。  相似文献   

11.
传统语文教学评价过分强调甄别和选拔,忽视对学生思维和实践能力的考查。将量化和客观化作为评价的主要手段,过分夸大量化评价的功能,并错误地根据分数高低为学生排队。导致学生的学习为分数所驱使。师生的主体性、创造性由此而被湮灭。因而改革旧的课程评价体系,更新评价理念,建立体现素质教育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不断提高和课程不断发展的新的评价体系已势在必行。“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是语文课程的核心目标。《语文课程标准》在目标及实施方面首次提出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要求。可以说这三个维度的要求是支撑“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这一核心目标的三根支柱。学生的身心是一个和谐发展的整体。语文学习的每一个活动都会引起学生知识、能力、情感等诸多方面的变化。正是基于这点。“课标”将知识和能力、情感和态度、过程和方法三个方面交融整合。构建为立体的框架,确定为课程的目标。贯穿干课程实施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2.
付丽春 《课外阅读》2010,(11):99-99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而现今的语文课堂上,一些正在泛滥失当的评价语,不仅很难激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表达的欲望,  相似文献   

13.
《语课程标准》明确把“语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素养的养成和发展”放到了语教学的重要位置。在这个前提下,新课程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并强调“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相似文献   

14.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中指出:关于语阅读要“根据各学段的目标,具体考察学生在词句理解、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等方面的表现”,“要重点评价学生对读物的综合理解能力,要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创造性理解。”因此,语简答题作为一种有效考察、评价方式,今后仍将在各级各类考试评价中占有重要地位。简答题的解答。除了受到生活阅历、知识水平、理解能力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外,由于解题技巧不足所带来的解题困难也不可忽视。因此,探讨简答题的解题技巧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5.
心理学家认为:情感是认知活动的启发、发展和维持的动力,是构成心理素质的重要成分。没有情感就没有智力。由此提出了“情感智力说”。情感体悟。则是学生通过后天的阅读、练习、理解、感悟、积累而成的一种长期的、不断提升的内在习得与技能。,《新课标》则将培养这种能力作为了语文教育的目标之一:“初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因此,语文教学必须重视对学生情感体悟的培养。  相似文献   

16.
1.课程形式的生态化趋势与教学目标的普泛化趋向。语课程正在由过去孤立的知识传授,单一的技能操练形式,向一定情感、态度支持下,综合的素质教育方向发展,课程形式更具生态性。这一变化将会彻底改变语教学的面貌,促使语教学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情感和态度,但同时也使语教学的目标变得不够具体,如果片面追求形式,不注重落实,很容易导致教学空泛化,忽视基础,从而走向另一个极端。  相似文献   

17.
新的语课程标准指出:语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因此,如何科学有效地评价学生,使他们充满自信,发挥长处,心悦诚服地改正错误,健康成长,这是聋校语教学研究中的一个重大课题。笔认为在聋校实施评价不应该是简单的鉴定,而应该立足于通过评价让聋生看到自己的进步,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愿意继续努力。也就是说,使聋生从评价中感受到老师的关注、老师的爱;让聋生从评价中看到希望,产生动力。[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1.引言 高中语新课标提出了语素养的“三维”目标体系——“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首次将“情感态度价值观”作为课标设立的一个维度。这无疑是新课程改革的亮点。它体现新课标强调语“人性”和“工具性”的统一.重视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熏陶感染.致力于学生语素养的形成和发展,改变了单纯从知识技能一个维度制定教学目标的倾向。  相似文献   

19.
叶辉 《现代语文》2006,(7):105-106
语新课程按“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来进行设计,其基本理念之一是充分发挥语课程的育人功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素养及整体素质。笔以为,要想充分发挥语课程的育人功能,从古代诗歌教学入手,深入挖掘古代诗歌中的美育因素,是个非常有效的途径。限于篇幅,本重点谈一下古代诗歌自然美中的四时之美和山水之美。  相似文献   

20.
《义务教育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在“评价建议”一节中指出,语学习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应突出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以全面考察学生的语索养”;应加强“形成性评价”,重视“定性评价”。笔认为这些关于评价的关键词句虽然从原则上指出小学语学习发展性评价的思想,但是还不够具体、明晰,本试图从评价的目的、功能、内容和方法等方面作进一步的探讨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