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滁州琅琊山有琅琊寺,琅琊寺始建于唐大历年间,初名宝应寺。在今琅琊寺无梁殿东侧尚存六方唐代摩崖题刻,尤为珍贵。题刻涉及滁州刺史李幼卿、赵元阳,滁州乡贡进士卢弘宣,以及皇甫曾、柳遂、刘约、钱可复、周况等人,在释文的基础上,对上述人物、景物与滁州的关系进行考证,可以窥见唐后期滁州的侧影。  相似文献   

2.
李幼卿任滁州刺史,助建琅琊寺,这与中国宗教文化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琅琊寺内,同时祀奉着释迦牟尼佛祖和玉皇大帝,这是佛、道宗教文化在滁州的汇集,体现出中华文化兼容并包的特征。琅琊寺依山抱水,风景秀美,其丰富的文化内涵,有待于进一步探究。  相似文献   

3.
唐代大历年间太子庶子李幼卿出任滁州,确曾助建琅琊寺,但是宋代佛教典籍《佛祖统纪》和万历《滁阳志》等方志记载李幼卿献图代宗,获赐寺名"宝应寺"一事当不属实。李幼卿以刺史的身份助建琅琊寺,并疏浚琅琊溪,开凿庶子泉,应属主动开发琅琊山的第一人,为滁州留下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4.
传说欧阳修在滁州做太守时,经常到当地的琅琊山去,他和琅琊寺的智仙和尚十分要好。智仙在山道旁建了座亭子,欧阳修命名为“醉翁亭”,并为它写了一篇《醉翁亭记》。  相似文献   

5.
传说欧阳修在滁州当太守时,经常到当地的琅琊山去,他和琅琊寺的智仙和尚十分要好。这位住持在山道旁建了座亭子。欧阳修命名为“醉翁亭”,并为它写了一篇《醉翁亭记》。文章初稿写成后,他抄了六份,让手下的衙役  相似文献   

6.
琅琊寺自唐代始建以来,已有1000余载。自有唐以降,琅琊寺历经多次毁坏和重建才得以保存下来。本文通过对琅琊寺的历史发展脉络进行梳理,从而彰显出琅琊寺的文化积淀和人文情怀,这不仅有利于琅琊寺自身的发展,对实现地方文化以及民族文化的自觉都将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北宋庆历六年,欧阳修任滁州太守后,常去琅琊山游玩,与琅琊寺的住持和尚智仙谈诗论文,结为知交。智仙在山道旁盖了一座亭子,请欧阳修出席落成典礼,欧阳修欣然将该亭命名为“醉翁亭”,并在亭子里当场写成一篇《醉翁亭记》。  相似文献   

8.
醉翁亭:在安徽省滁州琅琊山中,为琅琊寺僧智仙所建。著名文学家欧阳修被贬到滁州任太守时,常来亭中饮酒赋诗,并撰写了脍炙人口的《醉翁亭记》。  相似文献   

9.
仰慕“六一风神” 弘扬醉翁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阳修是对滁州文化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的文人,特别是《醉翁亭记》、《丰乐亭记》,成为欧阳修散文主体风格——"六一风神"成熟的标志与代表作,奠定了欧阳修在北宋文坛上的领袖地位与文学史上的不朽地位,大大丰富了琅琊文化的精神内涵,使得以《醉翁亭记》和醉翁亭为文化轴心的醉翁亭文化,成为琅琊文化乃至整个滁州文化的品牌文化、魅力文化。  相似文献   

10.
王阳明在滁州任南京太仆寺少卿期间,在琅琊山下传授"心学",追随王阳明的弟子后学中不乏太仆寺人和滁州地方仕宦,他们尊崇王阳明,创立阳明书院(祠),传续阳明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1.
王禹偁因直言敢谏而被贬滁州,虽在滁仅一年半,却在滁州人文史上留下重要影响。他留给滁州人民最宝贵的诗篇当数《八绝诗》。此诗第一次集中描写了琅琊山的八大景观,开此后以组诗描写琅琊风光之先河。  相似文献   

12.
上世纪九十年代在滁州学院琅琊校区附近发现明代滁州人于瑾墓。该墓墓志铭流落民间,颇具文物、文献价值。于瑾及其子于鏊墓志在传世明代别集中皆有收录,二人墓志铭反映父子交游等情况,并可据此订正若干史料错误。  相似文献   

13.
欧阳修在滁州当太守时,常到琅琊山游玩,和琅琊寺的当家和尚智仙过往甚密,友情颇深,智仙专为他在游山路旁修了一个亭子。亭子落成时,欧阳修亲自题名为“醉翁亭”,并当即在亭子里写了一篇文章《醉翁亭记》。当天晚上,欧阳修回到府衙内,又连夜抄写了六份。抄毕,天已放明。他立即吩咐两个衙役把文章分别张贴到各个城门去。衙役按过文章数了数,忙问:“滁州只有四个城门,还剩两份贴到哪里?”欧阳修说:“不是还有小东门  相似文献   

14.
宋庆历五年(公元1045年),欧阳修被贬任滁州太守。他时常游山玩水,并与附近琅琊寺的和尚智仙结为好友。为便于欧阳修游览,智仙和尚带人在山腰盖了座亭子。亭子建成那天,欧阳修前去祝贺,为之取名“醉翁亭”,并写下了散文名篇《醉翁亭记》。第二年,欧阳修携客去丰山游览,见这里不但泉好,风景也美,于是在此疏泉筑池,辟地建亭,  相似文献   

15.
王禹偁因直言敢谏而被贬滁州,虽在滁仅一年半,却在滁州人文史上留下重要影响。他留给滁州人民最宝贵的诗篇当数《八绝诗》。此诗第一次集中描写了琅琊山的八大景观,开此后以组诗描写琅琊风光之先河。  相似文献   

16.
晓岩 《初中生》2006,(14):14-15
醉翁亭被誉为天下第一亭,位于安徽省滁州市西南郊的旅游胜地--琅琊山的半山腰处,在琅琊古道之旁,是上琅琊寺的必经之地.  相似文献   

17.
一.典题展示(2011年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题目。琅琊溪[宋]欧阳修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注]①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滁州(今安徽省境内)期间。琅琊溪在滁州狼牙山。②槎(chá):这里指拼扎而成的简易木桥。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对诗中三、四两句进行解析。  相似文献   

18.
晓岩 《初中生》2006,(5):14-15
醉翁亭被誉为天下第一亭,位于安徽省滁州市西南郊的旅游胜地——琅琊山的半山腰处,在琅琊古道之旁,是上琅琊寺的必经之地。  相似文献   

19.
古代滁州方志现仅存四种。四志所记唐滁州刺史仅20多名,且大多只记其人而未考其事。郁贤皓《唐刺史考全编》考得滁州刺史46人,但限于体例,也只列某人为滁州刺史的证据而未详其事。本文搜罗有关资料,力图对唐代的滁州刺史有较多的了解。  相似文献   

20.
栖霞寺千佛岩石窟始凿于南齐永明二年(484年),至今未见考古报告面世.经我们调查统计,现有石窟佛龛254个、石像532尊.经反复寻觅,发现题刻39段,分属梁、唐、宋、明、清、民国等5个时代.梁武帝中大通二年(530年)凌长族题名石刻的发现,为确定千佛岩石窟竣工时间提供了较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