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王琴琴  定莹莹 《文教资料》2006,(17):187-188
王韬是我国近代报刊的开拓者之一,他的办报思想和他所开创的报刊政论文体,对我国新闻事业的发展,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本文从新闻自由、报刊功能、办报目的以及报刊人才选用四个方面论述了他的新闻思想,这些思想对于近代中国报刊思想体系的初步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梁启超毕生的办报活动,一直与其反对封建专制及列强入侵,倡行建立君主立宪政体的政治斗争相始终。其办报生涯之长,主办报刊之多,报业思想之新与丰,及报刊宣传的社会影响之大,在清末民初都是首屈一指的,实堪称为是近代中国报界之第一人。他的办报实践与理论及宣传活动,在沟通中西方文化思想交流,促进中国知识界思想大解放和近代中国报业自身发展,推动当时的社会改革进步与迈向近代化等方面,都发挥了十分重要作用。正是这些,造就和奠定了梁启超作为近代中国之伟大爱国者、报业界开山祖、杰出政治改革家与启蒙思想家,及传播西方文化使者中之主角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3.
陈凤 《池州师专学报》2004,18(2):102-103
19世纪初,一批西方传教士为传播基督教进入中国。在他们的传教活动中。创办报刊是一种迅速又广泛的传播方式。在20世纪之前。传教士在中国沿海和内地的一些城市创办了近百种报刊。以他们办报的思想和实践推动了中国报刊的近代化。  相似文献   

4.
在整个中国近代报刊史上有较大影响力的当属具有百年历史的《大公报》了,而把《大公报》推向中国报刊史乃至世界报刊史前端的应该是1926年9月1目由昊鼎昌、胡政之、张季鸾“三驾马车”舍组新记公司接办的《大公报》时期。这个时期《大公报》实行的“不党、不卖、不私、不盲”即“四不主义”办报方针和经营策略,才真正使《大公报》深得民心、名震中华、响誉世界。这种巨人的办报精神,对当今的媒体而言也有一种很好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
在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的国人第一次办报高潮中,谭嗣同对初步形成的中国近代新闻理论作出了自己独特的贡献。强调报刊是助兴民权的“权力最大”,可以也应当成为实现维新派政治目标的最重要最有力手段,是其办报思想的核心观点;指出日报为“助人日新之具”,直接关系国人贤愚,国家存亡,民族兴衰,是其办报思想的极重要观点;提出“报章总宇宙体说”的原创性理论,是其为中国近代报刊第一次体风变革贡献的一块理论基石。  相似文献   

6.
近代中国华文报纸由外国传教士创办。宗教宣传是传教士最早的办报理念。报刊在发展中逐渐以宣传资产阶级言论自由、西方科学技术和文化观念、主张中国改革封建主义政治体制为特征。传教士的早期办报特征,在某种意义讲也决定了近代华人早期办报的理念。  相似文献   

7.
新式中文报刊在中国沿海出现以后,引起了中国近代不同派别思想家的广泛关注,他们对新式报刊"去塞求通"等功能都有较深刻的认识,认为其具有显著的思想特色,在中国新闻思想史上占有突出的地位。  相似文献   

8.
孙中山报刊宣传思想是其长期舆论实践的结晶,代表了近代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宣传理论的最高水平,其宣传思想与活动在中国近代新闻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9.
王韬(1828——1897)是我国近代报刊的开拓者之一。1874年,他在香港创办了我国最早具有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色彩的著名报纸——《循环日报》,并撰写大量评论文章,开创了我国近代报刊的政论文体。这些年来,从事新闻教育和研究的同志,对王韬的新闻实践活动与办报思想进行了较为深  相似文献   

10.
孙中山报刊宣传思想是其长期舆论实践的结晶,代表了近代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宣传理论的最高水平,其宣传思想与活动在中国近代新闻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1.
章太炎是近代著名报人,他的新闻思想深植于中国传统文化,同时融合西方报刊理论,提出很多独到的见解,如,利用报刊舆论,立足新闻事实,提出独立见解,中西合璧,提倡新闻自由,对当时的报界产生了巨大影响,推动了社会革命舆论的形成和发展,从而对当时社会进步起到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2.
从社会政治、传媒经济、媒介生态以及新闻学教育的现状等四个维度来看,新闻专业主义教育对于新闻媒体和社会发展都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作为新闻业后备人才的培养基地,今天中国的新闻学教育存在的一大问题便在于新闻专业主义理念的缺失,因此强化新闻专业主义理念、提升新闻专业主义教育在新闻学教育中的地位应当成为中国高校新闻学教育改革的基本方向。  相似文献   

13.
"战时新闻学"所赖以支撑的工具理性,在中国新闻与文化传播史上有十分悠远的思想源头.甚至可以追溯到晚近以来中国的绝大多数新闻思想家、革新家和革命家那里.其观念核心就是"新闻武器论",具有鲜明的工具理性内涵,即新闻作为战争武器,也就是"战具",是有区别的.它既可以是"侵略者的工具",又可以是反侵略者"犀利的战具",也就是说,既可以为人类正义的事业服务,又可以为反人类的非正义事业服务.由此足见,这种工具理性的背后,阶级斗争理论和阶级分析方法,在抗战期间的中国新闻传播界是何等的深入学者和记者们的内心.  相似文献   

14.
西方新闻专业主义的历史衍变及其现实悖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西方新闻专业主义是资产阶级的重要概念,随着新闻业史的发展厦其专业水平、理想追求和职业伦理发生衍变,并在专业追求与现实表现、新闻价值要求与社会需求、职业道德与效益利润等方面渐渐形成悖论,体现出西方新闻与政府、大财团及个人利益之间相互依赖的关系,解构了西方新闻专业主义的神话。中国新闻事业,在借鉴西方新闻专业主义的合理成分时,必须解决好新闻专业主义与政府体制的矛盾关系.这是其当前抉择。  相似文献   

15.
新闻传播教育改革的现实困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形势下的新闻传播教育面临着以下困难:一是新闻传播学学术研究领域十分有限,阻碍教学领域的拓宽;二是通才教育的思想在现实中难以体现;三是实践与理论脱节;四是新闻理道德教育面临窘境;五是资金短缺,教学设备落后,使实践地锭离现代传播新技术。新闻教育者应分析上述困难产生的原因,对症下药,进行新闻传播教育改革。  相似文献   

16.
穆青是中国杰出的新闻工作者,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新中国建设,是新中国新闻事业的奠基人之一。他长期战斗在新闻采访第一线,写出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新时期他又领导新华社融入世界媒体潮流,为新闻战线的改革做出了突出贡献。他不愧是中国新闻工作者的一面光辉旗帜。  相似文献   

17.
已经有着百年发展历史的中国新闻学,在进入了一个新的世纪之时,需要适应新的社会形势,尤其是要根据新的媒介环境和受众需求加以发展变化。新闻理论的整体性突破和创新首先要从理论的纵深度上尽量向前推进一步;其次要尽量引入新的理论和方法,通过学科交叉开拓理论视野;第三要根据新的媒介发展实际,提出新的概念和开创新的理论体系。尤其要呼唤多元化中国新闻学派的建设,从而彻底打破多年来新闻学的单一框架和体系,实现我国新闻学的真正繁荣,并以完全本土化的面貌以及完全个性化的姿态走向世界新闻学行列。  相似文献   

18.
谢六逸认为大力开展新闻教育、培养新闻专业的高质量人才,是改变我国新闻事业落后现状的主要途径。他强调新闻专业人才要有科学、合理、全面的知识结构,特别要重视新闻人才道德素质的养成和实际动手能力的它训练,主张通过新闻学理论的研究来推动和提高新闻教育的质量,通过举办一些公益活动来唤起社会各界人士对新闻教育事业的关注和投入。  相似文献   

19.
去年以来,我国的新闻理论研究较以往呈现活跃的态势。一些刊物发表关于新闻理论要与时俱进、有所创新的文章,检讨以往的新闻理念,主要涉及的话题有:媒介本质、新闻事实、真实性、新闻价值、新闻自由、媒介批评、新新闻主义、比较新闻学等。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媒介技术的革新使新闻学教育不断受到挑战。新闻学教育应建构以新闻职业素养为核心的主体框架,建构以专业价值观为导向的新闻学教育理念,坚守人文教育的灵魂,认同价值教育的引领作用,并将新闻职业素养教育贯穿于整个新闻学专业教学体系,这些措施是新闻职业素养教育实现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