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舒丽群 《江西教育》2011,(11):43-43
<正>近期在听课时,我发现有些教师在课堂上讲解得少,练习得多,似乎是竭力做到"精讲多练"。教师站在讲台上,俨然是一个"点将员":"你说""他说""嗯"……大部分时间让学生说、活动、练习。笔者认为,这些课未必就是"精讲多练",如教学"圆锥体的体积"时,教师在教学伊始,让学生观察圆锥体与圆柱体有什么关系。接着让一位学生上来观察比划,再由这位学生  相似文献   

2.
近期在听课时,我发现有些教师在课堂上讲解得少,练习得多,似乎是竭力做到精讲多练。教师站在讲台上,俨然是一个点将员:你说他说嗯……大部分时间让学生说、活动、练习。笔者认为,这些课未必就是精讲多练,如教学圆锥体的体积时,教师在教学伊始,让学生观察圆锥体与圆柱体有什么关系。接着让一位学生上来观察比划,再由这位学生  相似文献   

3.
张海水 《中国教师》2012,(12):56-57
<正>进师范大学之前,我就已经爱上了教师这门职业。大四那年的教育实习更是为我提供了一个提前体验"教师"职业的机会。而在教育实习阶段与学生们三种情形下的文字交流,更使我领悟到教学所具有的艺术性与科学性。我当时被安排在本校的附属初中三年级做化学实习教师与见习班主任。下面就是我从记忆中所攫取的三种情形下的文字交流:一、"意见本"第一次登讲台之前,我查阅了很多相关的书籍以及网上资源,在自己的教案本和教科书上,写满了密密麻麻的知识点、习题和自己想扩展的内容。登上讲台之后,我按部就班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相似文献   

4.
几年前,我结束了自己近16年的学生生涯,走出大学校园,走上讲台。站在讲台上面对我的学生,总希望他们能茁壮成长,少走弯路,尤其希望他们在学习上能取得优异成绩。但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却发现,不少学生虽然很用功,但学习成绩并不好。作为教师,我对这些学生是非常...  相似文献   

5.
正曾经,我们把学校比做山头,而教师就是"山大王";曾经,我们把学校比做一座神庙,教师就是"神";曾经,在我们眼里教师是"知识富豪",是"完美无缺"的。长大后,我成了教师……教育专家郑杰在《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一书中说,"学校是学生犯错误的地方","学生就是在不断地犯错中成长起来的"。现在,同样站在三尺讲台上的我终于明白:教  相似文献   

6.
正在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很多语文教师都很重视知识性以及思想性,但是却将趣味性忽略。我们经常看到语文教师在语文课堂上耐心地讲解,尽全力灌输给学生语文知识,而讲台下的学生或者交头接耳,或者玩手机,或者伏案小憩,浪费了语文教师的一片苦心。导致这一问题的原因就是中学语文教育教学缺少趣味性。下面,笔者就如何增加语文教学的趣味性进行浅谈。一、要实现语文课堂形式趣味性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多认为,教育的艺术不仅仅在于教师传授知识的能力,更在于鼓舞、唤醒以及激励。兴  相似文献   

7.
在走上教学岗位之前,在我的印象当中,教学就是教师站在神圣的讲台上,把自己的知识灌输给学生,课堂是严谨和安静的,教师严肃地教,学生被动地学。这种教学方式伴随着我的求学过程十几年,并影响着我的教学方式。2011年9月,刚刚大学毕业的  相似文献   

8.
李亮 《考试周刊》2012,(13):30-31
当一名教师站在讲台上的时候,他肩负着时代、社会的重托,面对着祖国的希望——学生。要让学生全面发展,承担素质教育重任的语文教师本身就要具备良好的素质。我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一直努力追求着语文教师的境界。通过不断的教育教学实践,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作为新时期的语文教师,我应该把师德修养真正地贯穿于自己所从事的教育工作中,亲身实践体验师德修养对教育教学工作的积极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正作为一线教师,身居偏僻的农村地区,站在三尺讲台上,笔者不断挖掘教学理论,并运用于教学实践。笔者极为赞成创新能力是推动历史前进和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江泽民同志说:"一个没有创新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当今世界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堂上普遍存在这样一种现象:讲台上教师费尽心思去讲,讲台下学生却沉闷不语,甚至恹恹欲睡.学生的困惑是:不知该学什么、怎么学,考试跟着感觉走,分数完全凭运气.怎样才能改变语文教学的这种"疲软"状态呢?我认为语文教师应改变教学观念,把学习的自主权交到学生手里.当下各类教辅资料可谓铺天盖地,什么"教材全解""课文诠释"等,这些教辅资料对课文的涵盖可谓全面,此时的语文教师如果还按老套路走势必会引起学生的反感,调动不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习."由此可见,教学过程是教师"教"学生怎样去"学"的过程.因此,根据日常教学中出现的情况,我设计了教学"三步法".  相似文献   

11.
我学微笑     
我性情孤僻,不苟言笑,却鬼使神差地登上了讲台,与生性活泼的孩子们打起了交道。这可苦了自己。我严肃地站在讲台上,扫视着下面端坐着的学生,尽力放松自己的神情,让“它”变得和蔼可亲,但老脸就是难以“阴转晴”。我羡慕那些课堂上欢声笑语、其乐融融的场面,但活蹦乱跳的孩子到了我的课上一个个就像  相似文献   

12.
讲台,在传统的课堂里,它是教师的权威之地。教师总在用“固守三尺讲台”来阐述自己对事业的追求,对教师职业的热爱,表达自己“固守贫寒”之心。学生们也大多会描述教师站在讲台上的孜孜不倦的形象,用以表达崇敬之情。然而今天,当我把讲台交给学生的时候,我才真正领略了站在讲台上的学生那种释放出来的亮丽色彩。其实,学生走上讲台并不希奇,因为我们常会让学生上黑板演算或答题,让学生上台演讲或朗诵。但是,倘若让学生登上讲台讲授课文,进行真正的语文教学,那是需要胆量的,也是难能可贵的。什么时候,我们敢于让学生的独特感受走进我们教师的…  相似文献   

13.
我是1973年参加教育工作的,从教二十载,淡泊为生,甘苦备尝。但我收获最大的就是对教师的真正含义有了越来越深刻的认识。学生时代的我,望着讲台上的老师,心里曾想:如果将来有一天,我也站在讲台上……上了师范,我感到教师真是不一般,多调皮的学生经过老师的教育可以浪子回头。他们可以不听父母的,但不能不听老师的。我  相似文献   

14.
俞芳 《考试周刊》2013,(38):79-79
<正>一些学生认为:数学是一门枯燥乏味的学科。小学数学课往往热闹非凡,学生踊跃举手发言,非常积极。可到了初中,这种现象却越来越少,很多时候老师在讲台上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在下面却是昏昏欲睡,课堂气氛沉闷。这一直是我在教师教学过程中的困惑,也是我想要了解并研究数学教学有效性的原因。如何提高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下面我谈谈见解和体会。  相似文献   

15.
在新课程的课堂上,众多教师不再呆板地站在讲台上讲课,而是走下了讲台。从一定程度上说,教师从讲台上走下来是件好事。至少,教师走到了学生中间,便于进行交流和合作。相对于以讲台作“阵地”,以讲桌作“扶手”的呈现“师道尊严”的教学,是一种历史的进步。然而,当我们在听课时看过了许多教师走下讲台的教学行为之后,就会觉得,有些教师走下讲台的教学行为令人称道,也有些教师走下讲台的教学行为让人忧虑。因此,值得我们思考和讨论的是,教师走下讲台做什么?  相似文献   

16.
多少年来,站在讲台上,自以为是地认为教师这个角色赋予了我教育学生的权力,自以为是地认为只有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能这样做,不能那样做,  相似文献   

17.
教学片断一   在教学整百、整十数的加法口算"200+50=?"时,我启迪学生:你是怎样想的?   问题刚提出,一贯坐不住的侯奥宇举起了小手.我示意他站起来回答,可他呢?却匆匆地跑上讲台,用手指着算式说:"我把这两个0(200和50中个位上的0)先不看(用手捂着),20加5等于25,再在25后面添一个0就是250了."……  相似文献   

18.
<正>开放、灵活、充满时代性是新课程教材编写的特点,这对站在三尺讲台上的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即便是从以前的一支粉笔、一本书,到现在的多媒体图片、动画,却仍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新课程教材给学生带来的思考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笔者近些年在讲授"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一节时,遇到不少学生在课堂上提问,有的问题让我这个"老教师"都措手不及。  相似文献   

19.
很多年轻的教师刚登上讲台时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尽管课前备课下了很多工夫,可是当站在讲台上讲课时就手忙脚乱起来,经常是顾了讲课顾不了板书、顾了提问又顾不了照顾学生,真是  相似文献   

20.
1987年,刚刚19岁的我走出大学校门,踏人工作岗位,就遇到了一群像我一样风华正茂的高中生,年龄从15岁到18岁.他们是我的第一届学生.从此,我站在了教师的讲台,也站在自己人生命运的讲台上,与教学教研结下不解之缘.匆匆28载,送走一批又一批学生,从一线教师到教研员,我在教学教研的讲台上成长、成熟,迎来了一个又一个丰收的季节.回首逝去的岁月,难忘探索的辛酸,但细细品味,更多的是在语文教学教研中的快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