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徐健《〈呐喊〉自序》是鲁迅第一部小说集《呐喊》的序言,写于1922年12月3日。但该序不仅是一篇导读《呐喊》的书序,也是一幅描绘鲁迅早期人生生活的画卷,更是一个解读鲁迅思想轨迹的最直接、最原味、最可靠的文本注解,从中可透视鲁迅人生的选择和思想的抉择。  相似文献   

2.
《自序》是鲁迅先生于1922年12月3日为自己的第一部小说集《呐喊》所作的序言,最初发表在1923年8月21日北京《晨报·文学旬刊》上。在《自序》中,鲁迅先生通过叙述自己的生活经历来反映思想发展的过程、并说明写作《呐喊》的缘由、目的和经过,表达自己的社会观、文艺观和创作态度。  相似文献   

3.
《呐喊·自序》助读提纲安徽宣州市二中秦世新《呐喊·自序》是供学生自读的课文,列出下列几点,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消化。一、点明本文的写作目的鲁迅先生撰写本文旨在说明自身经历、思想发展变化与《呐喊》问世的密切关系,所以文中极其精练地介绍了19世纪末到“五...  相似文献   

4.
寻梦·圆梦解读《〈呐喊〉自序》童话读了《〈呐喊〉自序》,我们会觉得:在这里用屈原的诗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来形容鲁迅先生的心路历程是那么贴切、精当。可以说,直到开始《呐喊》的创作,鲁迅先生都在执著地寻梦——寻求积贫积弱的中华民族自强自立...  相似文献   

5.
《呐喊·自序》在鲁迅的序文中是颇为重要的一篇,它记述《呐喊》创作的缘由,显示了作者思想发展的历程。因而,它不仅是一篇立意深刻、文思高远的文艺性散文,又是一篇研究鲁迅思想发展的重要资料。序文中有这样几句文字:  相似文献   

6.
鲁迅的《<呐喊>自序》,还是第一次选入中学语文教材。对于这篇生疏的课文,有的老师提出了一些问题。现以如下几点肤浅的理解谨供参考,并请批评指正。一、学习本文有什么意义? 鲁迅写这篇《自序》,是为了说明他的第一部小说集《呐喊》是怎样创作出来的。为此,他在本文中自叙了创作《呐喊》前的生活经历和思想变化。这对于我们了解鲁迅早期的生活和思想,是一份十分珍贵的第一手资料。《呐喊》以鲁迅第一个创作的结集问世,作者是需要向广大读者作一番自我介绍的。同时为了说明这个小说集取名“呐喊”的原因,亦即自己怎样脱离了“寂寞”和“悲哀”而发出战斗“呐喊”的缘由,又不能不对自己走过的一段生活道路及思想演变的历程作一个简单的回顾。因此,这篇《自序》就成为鲁迅的第一篇,也是较为详尽的一篇自叙传略。  相似文献   

7.
“既然是呐喊,则当然须听将令”,这是鲁迅先生在“五四”革命运动高潮时期写的《〈呐喊〉自序》一文中的一句铭言。《呐喊》小说集和这篇《自序》的巨大历史意义,在于从创作的实践和理论上奠定了中国现代文学现实主义的发展道路。《呐喊》收有作者“五四”时期作的十四篇短篇小说。是一九一八年春到一九二二年冬五年间写的。小说反映的思想内容,集中地表现了当时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人民大众的心声,在形式上则以新颖独特的民族格式开创了一代文学的新风。《〈呐喊〉自序》,是作者就  相似文献   

8.
《呐喊》是鲁迅的第一部小说集,也是中国现代小说的开山之作。《呐喊》里的许多篇章,都成为中国文学的经典作品,也成为中学课文中的范文,孔乙己、闰土、杨二嫂等成了世界现代文学画廊里的典型人物。所以研究鲁迅,少不了《呐喊》,更少不了《(呐喊)自序》。读《自序》,不只让人感受到一个时代的变迁之痛,更让人领悟出一位伟大作家的崇高品德,  相似文献   

9.
笔者通过对《呐喊·自序》的再度解读,重新探讨鲁迅前期思想体系的发展历程,呈现出鲁迅由实业救国走上文学启蒙道路的人生坎坷经历;构建起鲁迅以国民性批判为核心的人学思想,探究出这篇序言之于《呐喊》以及鲁迅其他作品的史料学价值,为研究者更深入的研究提供借鉴,以丰富和完善鲁迅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本文是鲁迅先生为他的第一部小说集《呐喊》所写的序言。“自序”既记叙了作者从十九世纪末到“五四”时期生活的经历,又表明了他思想演变的过程,还反映了作者的文艺观点;介绍《呐喊》的写作过程、成因等,内容繁富,再加上自身经历,思想发展、《呐喊》成因三者有相生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呐喊)自序》是鲁迅先生为良己的第一部小说集《呐喊》而写的一篇序言,该文具有深刻的思想意义和完美的艺术价值。正如课文的“自读提示”所言,该文是鲁迅“通过叙述自己的经历来反映思想发展的过程,并说明写作《呐喊》的缘由”的。那么如何来把握这两点呢?教参是按鲁迅‘将亲疾”到“应索稿”的经历—一人手的,我认为这还不是最佳途径。通观全文,能同时反映鲁迅的经历和思想发展的词有三个,它们是“(好)梦”、“寂寞”和“呐喊”;而《呐喊)的创作又与鲁迅的经历和思想发展直接相关。因此,我们不妨抓住这一重要信息,来换人…  相似文献   

12.
《(呐喊〉自序》是鲁迅为自己第一部小说集《呐喊》所写的序文,蕴含丰富的信息,对于我们解读鲁迅具有重要的价值。文章采用细读文本的方式,注重探讨了“寂寞”与“听将令”这一鲁迅呐喊的缘由,父亲的病、国人的病、国家的病这一鲁迅呐喊的客体以及对回忆的抒写这一独特的鲁迅文学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3.
苗金德 《现代语文》2009,(9):102-104
我们读《呐喊&#183;自序》,往往流于对《呐喊》这部小说的认识和理解,其实,可以扩而广之,它有助于我们读懂鲁迅的人生走向和追溯他之所以成为一代伟人的本源。鲁迅成为一代伟人,在新文化运动前期就已初露端倪,这之后只是在垒高一个伟人的基座。因此笔者以为要认识鲁迅成为伟人的早期生活,《呐喊&#183;自序》无疑是最好的范本,因为鲁迅本人已在有意无意地告诉我们,他是怎样一步一步地走向伟人并终而成为伟人的。  相似文献   

14.
释《呐喊》     
释《呐喊》景山《呐喊》是鲁迅的第一本小说集,出版于1923年,除自序外共收小说14篇,《狂人日记》、《孔乙己》、《药》、《风波》、《故乡》、《阿Q正传》、《鸭的喜剧》、《社戏》等名篇均在其中。书名为什么定为《呐喊》?这在本书《自序》中有具体而详尽的解...  相似文献   

15.
辛亥革命曾给鲁迅带来希望,但革命后,袁世凯的称帝、张勋的复辟、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又使鲁迅消沉了,使它感到“悲哀”和“寂寞”,“便寓在这屋里抄古碑”(《呐喊·自序》).后来,“五四”运动的革命浪潮掀起来了.当时,.《新青年》的编者之一钱玄同为寻友军来劝说、鼓动鲁迅重新提起笔来.钱玄同,便是《呐喊·自  相似文献   

16.
身份关联让狂人形象成为鲁迅的表达凭借。对《呐喊·自序》与《狂人日记》的相关事件的进行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鲁迅与狂人的"梦"与"寂寥",在此基础上,更好地理解《呐喊》所传递出的"救人"精神。  相似文献   

17.
学习鲁迅不能不学习《呐喊·自序》(下简称《自序》)。《自序》是横亘在鲁迅作品面前的一道槛,不能越过。遗憾的是,众多版本的教材都删去了这篇课文,仅在北京版选修教材中留存。一九二二年底,在北京的旧寓里,鲁迅编完了自己第一部小说,追述了自己走上文学创作的历程,在痛苦和寂寞中进行了严肃而冷静的反思,写下了这篇具有总结性的自序。  相似文献   

18.
钱玄同     
鲁迅先生在《<呐喊>》 自序》中曾提到他。钱玄同(1887一1939),现代语言文字学家,名夏,后改名玄同,字德潜,浙江吴兴人.  相似文献   

19.
《药》里瑜儿坟上的花环,鲁迅在《呐喊·自序》里说是“平空”添上去的,这样说是实事求是,并非故作谦逊。  相似文献   

20.
名家作品的结集付梓,就好比婴儿从娘胎里降生到人世问一样,都要取个名字,一般都有其一定的目的和意义。现不妨采撷几例,以飨读者。《呐喊》小说集,鲁迅题名为《呐喊》,以示自己创作小说是为革命“喊几声助助威”(《自选集·自序》),“聊以慰藉那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使他不惮于前驱”(《呐喊·自序》)。小说集充溢着反封建的战斗激情,体现出强烈的五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