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7 毫秒
1.
鲁迅在创作《呐喊》、《彷徨》时.其从事“遵命文学”的创作目的在于:“用文字来改良人生,改良社会,改造国民性,改造国民精神。”①要达到这样的改变和改造,鲁迅对中国社会进行了透视,审美的观点集中在“五四”时期的要害——反对封建思想上。他不重在直接展示社会的浓黑和残酷,而把艺术的焦点投射处于水深火热、呼天号地状况的人的“灵魂”上,并在作品中常用象征来表现。 鲁迅是中国现代社会的现实主义大师,他的小说是典型的现实主义作品。但是现实主义  相似文献   

2.
鲁迅从事小说创作往往带有比较明确的目的性,或者说其小说创作与现实的关联更加密切,《铸剑》这篇历史小说也不例外。从鲁迅的生平经历,结合《铸剑》的复仇母题,对小说中的人物和意象进行细致的解读,可以剖析《铸剑》中鲁迅的复仇与孤傲精神。  相似文献   

3.
鲁迅小说描写普通农民缘由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熟悉农民,热爱农民,同情农民的悲苦生活,为无告的农民代言和呐喊;用文艺的形式提高广大农民的觉悟水平,唤起他们的觉醒,振兴国民精神,振兴中华民族;通过反映农村生活,塑造农民形象,对辛亥革命进行冷静分析和客观总结等三个方面论述了鲁迅的小说《风波》、《故乡》、《阿Q正传》、《社戏》等描写普通农民的缘由。  相似文献   

4.
严家炎先生曾在《鲁迅小说的历史地位》一书中这样说:“中国现代小说在鲁迅手中开始,又在鲁迅手中走向成熟。”①可见,鲁迅先生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影响之巨大,也足见鲁迅小说对中国现代小说的发展也起到了不容忽视的指导作用和典范作用。鲁迅小说能受到如此高度的评价,是与他小说中塑造的人物形象的典型性,代表性,特殊性和悲剧性完全分不开的。离开了这些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小说便失去了生命的活力,也削减了小说的文学价值。在鲁迅先生塑造的众多鲜明而活现的人物形象中,又尤其以小说中的知识分子的形象给读者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和心灵感触的震动,同时还伴随着几缕幽幽的伤感和几分莫名的怨恨。也正应了鲁迅先生所说的“哀其不幸,怒其不争。”②纵观鲁迅先生的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大概可以分为以下五大类型:第一类是最先觉醒的革新者和叛逆者———《狂人日记》中的狂人和《长明灯》中的疯子。他们遭受了叫喊于生人之中,而人们却并无反应的可悲下场。小说中的狂人是一个开始觉醒的国民的典型,他惨遭压迫,面临绝境,不但抑郁而痛苦,而且总在焦灼中思索、期待和追求着,以致于被迫而疯狂,这是二十世纪初中国人民思想情绪的艺术概括,是一个完整的、真实的、开始觉醒的国民的典型形象...  相似文献   

5.
池莉承续着鲁迅所开创的现实主义文学主潮,本文从池莉小说中所表现的思想、内容以及艺术上寻找鲁迅文化精神的影子.即鲁迅因子.池莉的小说传承了鲁迅的平民精神关注底层人民的生存问题;以及对人性的终极关照--人与人之间的隔膜主题:艺术上主要表现为漫画化手法的运用.  相似文献   

6.
台静农小说创作受鲁迅先生影响很大,同时也显示了自己的创作个性。他的小说集《地之子》与《建塔者》各有特色。前者主要通过现实主义手法表现了乡土文学的启蒙主题,后者侧重运用主观抒情的笔调讴歌了革命先驱者的献身精神。从《地之子》到《建塔者》,是作者自身思想逻辑发展的必然,是追求进步向往光明的青年台静农的“精神证词”。  相似文献   

7.
鲁迅笔下《狂人日记》《白光》《长明灯》中的三个疯人形象是真的疯人,他们绝不是清醒的正常人,也不是假扮或别人栽赖的疯人,这应当是一个实事求是的结论。但我们不应当把鲁迅小说中的"疯人族"恣意地扩大,这并不符合鲁迅小说的实际。此外,鲁迅研究界存在对鲁迅小说主题与人物的无端拨高、美化乃至神化的明显偏颇。  相似文献   

8.
发表于1918年5月的《狂人日记》,是鲁迅的第一篇白话小说,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篇白话小说,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现实主义小说.这篇小说的出现,显示了五四文学革命的实绩,给中国现代文学作出了良好的开端,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的第一块牢固的基石.《狂人日记》以深刻的内容和独特的形式,揭露了封建制度和家族制度“吃人”的罪恶,成为反封建的战斗宣言书,它是向封建主义投掷的一颗猛烈的炸弹,它里面洋溢着强烈的反封建精神,它发出的封建主义吃人的呼声震撼人心,它的出现,有力地配合了以反封建主义文化为主要任务的五四文化革命运动,作品的主人公狂人,是不大容易理解的,因为狂人这一形象和一般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不同,它的内涵非常复杂,作者塑造这个形象时采用的不是一般的塑造人物的方法.读过《狂人日记》的人,对狂人有不同的看法:有的人认为,狂人是个反封建的战士,他的病狂是假装的,它  相似文献   

9.
鲁迅在一九一八年至一九二五年间,创作了收集在《呐喊》、《彷徨》里的小说.他那些史诗式的作品,反映了辛亥革命前后以及“五四”时期广阔的社会生活.他那些作品所反映现实生活的广度和深度以及人物形象塑造,无不鲜明地体现出他那清醒的现实主义创作思想的光辉.“五四”运动前夜,鲁迅开始了新文学创作.一九一八年五月,他发表在《新青年》上的《狂人日记》,通过狂人的形象,深刻地揭露了封建宗法社会吃人的本质.小说里写道:“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吃人’!”这一针见血的揭露,震撼着人们的心灵.这篇“意在暴露家族制和礼教的弊端”的小说,由于“‘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颇激动了一部分青年读者的心”,因而有力地推动了当时反封建专制主义社会的斗争.  相似文献   

10.
抗战时期,作为"民族魂"的鲁迅先生,其战斗精神得到空前的高扬;同时,也是中国文化界,尤其是左翼文化界前进的方向。纪念鲁迅先生,自有其重大的现实意义。《文艺阵地》是由茅盾主编的一份大型的综合性文学刊物,在此期间,曾着力标举鲁迅的旗帜。这些纪念文字,主要从鲁迅的生活、作品和思想三个方面展开。重温旧籍,当有裨于时下的鲁迅研究。  相似文献   

11.
鲁迅与陀思妥耶夫斯基同是中国和俄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第一人称”是两位作家在其小说中采用的主要叙述方式。如鲁迅的《狂人日记》、《一件小事》、《伤逝》、《故乡》、《在酒楼上》、《孤独者》等;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穷人》、《白夜》、《被侮辱与被损害的》、《罪与罚》、《卡拉玛卓夫兄弟》等都属于“第一人称”小说。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文艺事业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党历来重视文艺事业的发展。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和邓小平同志《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祝词》,已为文艺的发展指明了方向,集中体现了党的文艺思想、路线和方针,是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独特贡献。1996年12月16日,江泽民同志《在中国文联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国作协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也是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的重要文献,是指导文艺  相似文献   

13.
孔子的文艺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思想家、教育家的孔子,也是伟大的文艺理论家。尽管他的文艺观点,诸如“兴、观、群、怨”说、“辞达辞巧”说、“文质彬彬”说、“尽善尽美”说等等都是只言片语的,却有着内在的逻辑性。把礼治思想渗透在文艺思想之中,是孔子文艺思想的核心;明显地重视文艺的功利性,突出文艺的教化作用,在文艺审美中恪守中和论,是孔于文艺思想的主要特色。他的文艺思想,无论是积极的一面,还是消极的一面,对中国古代的文艺创作和理论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具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4.
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通过历史考证和文本分析,对清末谴责小说的思想内容和艺术价值进行了总体评价。观点是切中肯綮的,但对这些特点的形成原因论述得还不够充分。同时,鲁迅还对清末谴责小说中部分作品所体现出的特异性加以观照,在文学创作中用杂文和小说诠释了文学史写作中的某些观点,锋芒直指社会现象,宣判了旧有制度的同时照耀着理想的光辉,完成了对清末谴责小说的超越。  相似文献   

15.
(一) 一九三三年,瞿秋白同志在《<鲁迅杂感选集>序言》中,对鲁迅杂文及其思想发展和伟大的革命精神,作了精辟深刻的论述。一九四○年,毛泽东同志在《新民主主义论》中,对鲁迅伟大的革命的一生及其在中国文化革命史上的地位和对中国革命的贡献,作了科学的高度的评价。因此,当我们学习鲁迅时,就首先想到了他们。然而,中国无产阶级正确认识和评价鲁迅,并不是从瞿秋白和毛泽东同志开始,而是一个历史的发展过程。寻本溯源,我们不能不看到,茅盾作为中国早期的共产党人和无产阶级文化,战士,可以说是鲁迅最早的知音,是中国无产阶级最早正确认识和评价鲁迅的先驱,在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中国的现代文学精神,最集中最鲜明地体现在鲁迅身上。鲁迅并没有提出空洞抽象的口号式的理论,他的现代文学精神,蕴含在他的具体的文学作品和文论之中。可以概括为四点:一是以个体自由为原则的启蒙主义,这是他的现代意识最深刻的表现,也是他的现代文学精神的思想基础和精神核心。二是质朴的平民情怀和自审意识;三是最清醒的现实主义;四是永不放弃人的解放理想。这种文学精神,至今是照亮我们文学前途的灯火。  相似文献   

17.
鲁迅和瞿秋白是亲密的战友,他们之间的革命友谊光照日月,传颂千古。 早在一九二三年十月,鲁迅的小说集《呐喊》初版刚三个月,瞿秋白就在他写的《荒漠里》对鲁迅极其仰慕,并推崇地说:“好个荒凉的沙漠无边无际的!鲁迅先生虽然独自‘呐喊’着,只有空阔里的回音”。后来他又提到《狂人日记》、《头发的故事》等。一九三一年,瞿秋白受王明路线的打击,被排斥于党中央领导机关之外,来到上海养病,他在读了鲁迅给他的  相似文献   

18.
探讨鲁迅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的关系.鲁迅对弗洛伊德学说影响下的 20世纪现代文艺观是有所借鉴的.对于精神分析学说,鲁迅经历了一个从接受影响到分析批判到借鉴运用的过程.他采取"拿来主义"的态度,在分析批判弗洛伊德学说的"偏见"的同时,并不是简单地抛弃这个学说,而是实事求是地吸收、借鉴了精神分析学说中的科学合理的成分,运用到自己的文艺评论、小说和杂文创作中,并在现实斗争需要时,用它来深刻地揭示社会问题.鲁迅的创作是科学与文学相互影响进而丰富人类文化发展的一个范例.  相似文献   

19.
小说《社戏》以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为中国现代乡土小说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再现了劳动人民纯朴、无私、善良和热爱劳动的优秀品质,表达了鲁迅先生对故乡的热爱之情。  相似文献   

20.
鲁迅不仅是中国新文学的先驱与大师,也对东南亚华文新文学的发展演变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在作家的成长历程中具有不可磨灭的作用。鲁迅的民族精神与光辉人格赢得了东南亚华文作家的崇高赞誉,并升华为海外华人的精神源泉与效仿的典范。东南亚华文作家总是自觉不自觉地师承鲁迅的艺术手法,创造了斑斓多彩的文学作品,为世界华文文学繁荣作出贡献。鲁迅在文学上的丰功伟绩举世瞩目,不只是属于民族的,也属于华人社会,甚至是属于世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