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摩拳擦掌     
祝功 《桥牌》2008,(7):29-29
第一届世界智力运动会将在今年十月于北京举行,这是今年国际体育重大活动除奥运会外的又一盛会。 世界智力运动会中的桥牌比赛更有特点,规定是年轻人分20、25、28岁以下3个组参加比赛。这是世界桥牌协会关注、鼓励青年人打桥牌的举措。世界各国的青年桥牌顶尖选手和广大爱好者一定会摩拳擦掌、热情地参加这个国际单项体育盛会。  相似文献   

2.
标兵 《桥牌》2008,(10):14-17
智力运动会桥牌项目共设9个比赛项目,分别是:公开团体赛、女子团体赛、28岁以下青年团体赛、26岁以下青年团体赛、21岁以下青年团体赛、公开个人赛、女子个人赛、28岁以下青年个人赛、28岁以下青年双人赛。截止到9月15日为止,各项目已基本完成团体赛的报名,报名的情况如下:公开团体赛:71队。女子团体赛:54队。28岁以下青年团体赛:73队。26岁以下青年团体赛:18队。21岁以下青年团体赛:18队。  相似文献   

3.
1998年是少年跨栏运动员沈真声的丰收年。他先后获得上海市第二届青少年运动会110米栏冠军、全国业余体校比赛的110米栏与200米栏的两项冠军、全国青年锦标赛(暨首届世界青少年运动会选拔赛)的110米栏冠军,并以14秒22的成绩通过运动健将标准,代表中国参加首届世界青年运动会与世界中学生运动会,均获得11眯栏的冠军,还在世界中学生运动会上以13秒57的成绩再破全国少年纪录。沈真声,男,1981年3月6日出生。10岁时身高就达1.53米,体重40公斤。他上下肢比例较匀称,通过进校前的测试,发现他的髓关节较灵活,并有较强的爆发力、较快的…  相似文献   

4.
采用信息研究法和文献资料法等,对东亚运动会退出历史舞台的原因及改名为东亚青年运动会的动因进行分析,旨在为我国综合性体育赛事的改革提供启示。主要结论:东亚运动会经过六届的发展暴露出竞技水平不高、参赛国家或地区实力悬殊差距大、参赛积极性降低,赛事效益不高等诸多问题,已经很难达到组织者一开始的办赛初衷。退出历史舞台改名为东亚青年运动会更能体现奥林匹克精神,而这一改名为我国综合性体育赛事定位、管理、社会文化融合等方面的改革提供了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5.
自创班之日起,马约翰班已为清华大学等高等院校输送了273名优秀的学生运动员,其中有36人攻读了硕士研究生,46人次获得北京市金、银帆奖。在中学阶段共培养了3名国际健将、18名运动健将、81名一级运动员。在亚洲青少年运动会、亚洲青年射击锦标赛、世界青年射击锦标赛、泛太平洋中学生运动会、世界中学生田径锦标赛、世界中学生运动会等国际赛场,共获得30枚金牌、15枚银牌、8枚铜牌。在离开马班后,他们继续为祖国赢得着荣誉,为世界创造着辉煌。  相似文献   

6.
《少年体育训练》2013,(4):F0002-F0002
8月16日第二届亚洲青年运动会开幕式在江苏省南京市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体育馆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出席并宣布开幕。  相似文献   

7.
<正>首届全国学生(青年)运动会闭幕式15日晚在邕江之畔的南宁青秀山铜鼓广场举行。临别回首,八桂大地见证了一场年轻的盛会、一个青春绽放的舞台、一次体教融合的探索。这场继往开来的体育盛会成功举办,意义非凡。由全国青年运动会与全国学生运动会合并而来的学青会,为两万多名青少年运动员铺就了一条青春赛道,也带动亿万青少年以自信、开放、向上的昂扬锐气,谱写新时代的青春乐章。  相似文献   

8.
一、秋季运动会与校风建设相结合 校风建设是学校的灵魂,学校提出通过秋季运动会达到凝聚力量,振奋精神,展示风貌,鼓舞士气的目的,学校秋季运动会要举行规模宏大的入场式,通过运动会彰显学校文化底色。在运动会中还要举行大型广播操表演,学校提出“以操促德,以操辅智,以操健体,以操正风”。  相似文献   

9.
《棋艺(象棋版)》2010,(1):29-30
这是首届全国智力运动会男子青年团体最后一轮我与王天一大师之间的一盘对局,也是我们2009年的第三次交锋。在不久前结束的“坪山杯”象棋公开赛争冠战中。  相似文献   

10.
王宏 《体育师友》2009,32(5):55-57
运动会在学校体育中发挥着多种功能,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的爱好多样化、需求多样化及运动会多元化的功能与多种适宜形式的运动会对应,各学校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运动会形式。  相似文献   

11.
中国举办奥运会,看重的不仅是其经济效益,更看重的是其精神价值.只有精神才是恒久的动力,才是最宝贵的财富.本文认为,奥运精神至少可概括出以下6个方面:一是顽强拼搏的精神,二是重在参与的精神,三是公平公正的精神,四是团结协作的精神.五是和谐和平的精神,六是人文人本的精神.  相似文献   

12.
运用文献资料法对青奥会的意义及南京青奥会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论述.奥林匹克精神是奥林匹克运动的灵魂所在.青奥会旨在通过使青少年运动员参与高水平的赛事以及各种文化、教育活动,弘扬奥林匹克精神,培养青少年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以南京青奥会为契机,我们应重新审视"举国体制",走竞技体育与大众体育并举的体育事业发展道路,反思我国青少年运动员培养模式,在全国积极开展奥林匹克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13.
论奥运文化与奥林匹克文化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霞 《体育科技》2011,32(1):9-11
从文化学的视角出发,运用比较学的分析方法分析了在文化演进过程影响下,奥运文化与奥林匹克文化的不同特征,揭示了奥运文化与奥林匹克文化在价值取向、思想体系与性质上的差异,旨在为深入认识奥运文化与奥林匹克文化,把握其发展变化规律,进行文化传播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奥运会官方电影是传承奥运历史、传播奥运文化的重要载体.从文化、艺术的角度分析奥运会官方电影的演进、特征、文化历史价值,并为北京奥运会官方电影提供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5.
奥运会旅游吸引物与奥运会旅游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以奥运会旅游吸引物为主线,从分析近两届夏季奥运会旅游吸引物运用的实例入手,寻找奥运会旅游吸引物发展的规律,并为北京奥运会旅游吸引物的利用提供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文章论述了奥林匹克精神的本质及奥运金牌的价值。正确看待奥运金牌、弘扬奥林匹克精神以及处理好二者的关系,是摆在人们面前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7.
2 0 0 4年雅典奥林匹克教育行动计划、实施过程及取得的成功 ,给 2 0 0 8年北京奥运会的开展奥林匹克教育带来了很多启示。文章通过解读 2 0 0 4年雅典奥林匹克教育计划 ,深刻认识到成功举办一届奥运会 ,一个不容置疑的教育理念和科学合理有效的教育计划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8.
论奥林匹克教育与人文奥运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3方面探讨奥林匹克教育与人文奥运之间的关系,即从奥林匹克思想体系出发,认为奥林匹克教育的主要内容是人文奥运的坚实思想基础;从奥林匹克活动体系出发,认为奥林匹克教育的载体是实现人文奥运的重要途径;奥林匹克教育的主体与人文奥运的主体具有一致性.奥林匹克教育是实现人文奥运的重要途径,人文奥运是奥林匹克教育的归宿.人文奥运应该关注运动员、观众、奥运会全体工作人员和举办城市市民等4个群体,这对于推广奥林匹克运动、弘扬奥林匹克精神和北京2008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是国际奥委会创立的一项新的全球性综合体育赛事.作为奥林匹克运动中的一项新事物,其承载着巨大的历史使命.青奥会把焦点对准全球青年,旨在对全世界的青少年进行奥林匹克教育.它与奥运会同属于奥林匹克运动体系,但两者却有着多方面的差异.南京作为第二届青奥会的主办城市,把握两者之间的异同点,是成功举办一届精彩青奥会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20.
论2008年奥运会对我国奥运经济的促进作用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2008年奥运会的召开,可使北京地区形成庞大而活跃的投资与消费市场,对外将扩大高新技术和资金的引进,对内将拉动其他省份的经济发展,推动相关产业及新兴产业的发展,为国有企业改革创造更为宽松的环境;围绕奥运会所引起的国际媒体的关注,将为我国带来巨大的无形资产,它必将促进我国经济在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里腾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