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早在2001年,曾读到杨珍所著《清朝皇位继承制度》(学苑出版社2001年初版,2009年再版),书中对清朝先后实施的四种皇位继承形态的因革起废进行综合考察,广引博征,爬梳拣择,其研究方法姑且称为"演绎"。近获杨珍新著《历程制度人——清朝皇权略探》(学苑出版社2013年出版),全书紧紧围绕清朝皇权的兴衰隆诎、振裘挈领进行考察,对清朝皇权的形成与发展、清宫若干制度的建立与变化及其相关人物的命运加以研讨,取鉴前人成果,积累自身识见,进而总结出清朝皇权的特点,发人思考,其研究方法侧重论述,姑且称为"归纳"。清代学者章学诚《文史通义》云:"史所贵者,义也;而所具者,事也;所凭者,文也。"史家于"事"中求  相似文献   

2.
<正>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杨珍撰写的《清前期宫廷政治释疑》,2018年6月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该书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库·历史考古研究系列》之一种。作者发掘、利用原始满、汉文档案史料,以皇权巩固与皇位继承为主线,考察清朝帝后、宗室、外戚、权臣、将领、太监、八旗女性、封疆大吏、满汉文士等各色人物与宫廷政治的关系,对清前期宫廷政治中的诸多疑点进行了考证。全书分为六章,即:"皇父摄政王"考辩;皇权分合中的帝王与辅臣;硝烟中的君臣与将士;  相似文献   

3.
王海 《青年记者》2013,(25):64-65
历史书,特别是讲述中国皇权时代皇史的书籍,多以男性为记录主体。这些史书或充满了对于皇室男性之间战争和对无上皇权争夺的记载,或是有关帝王们的丰功伟业。在《历程制度人——清朝皇权略探》中,作者杨珍却给予历史中的女性以充分的关注。在"皇室女性"这一部分中,作者翔实考证了多方史籍、现代研究专著与珍贵的档案资料,真实地再现  相似文献   

4.
《湖北档案》2006,(4):F0002-F0002
该献形成于1846年(清道光二十六年)-1850年(清道光三十),共5件,保存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此献是清代道光皇帝临终前秘密立储(选定皇位继承人)的原始档案件。内容包括道光皇帝亲笔遗嘱,以及有关丧典仪式安排等,是我国现存的唯一由皇帝亲笔所书关于封建皇帝承袭传位的原始献。对于研究中国封建社会皇位继承及清朝政治制度和档档案制度具有极高的价值,同时也具有很高的物价值。  相似文献   

5.
中国历代封建王朝一般都由皇帝的长子作为皇位的继承人,清朝发生了重大变化,废除了嫡长子继承皇位的制度,实行秘密建储,有效防止了太子与皇帝抢夺皇位,避免了太子、皇子之间争斗、争宠,也有效避免了皇子们和大臣们结党.  相似文献   

6.
清朝皇帝的顺序努尔哈赤及1616年印位,宣布建立国家,建立后金。努尔哈赤死后,他的第八个)L子皇太极即汗位(]628年),改为天聪元年,他就是以后清朝的太宗皇帝。明崇顿十六年(1643年)八月,皇太极去世。皇位传给只有六岁的)L子福临,第二年改为顺治...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金屋藏娇"的历史典故为出入口,以历史史实为依据,分析"金屋藏娇"与武帝皇帝宝座的关系,从典故的由来及带来的巨大影响,对皇位继承制度进行分析研究,从中得出皇位继承制度的历史意义及弊端。  相似文献   

8.
为维系并加强皇权专制,清朝在广泛借鉴中国历朝历代政治传播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机构设置、公文制度等方式,构造了一套有利于皇权专制的政治传播系统。为加强皇帝在权力中枢的信息传播控制力,清初相继成立南书房与军机处,逐渐剥夺了议政王大臣和内阁大臣在军机大事上的发言权和知情权,使皇帝成为唯一的传播主体。为扩充政治信息收集并加强反馈,清朝继承中国传统的御史制,又创造了奏折制度,拓宽了皇帝的信息渠道,扩充了皇帝掌握的信息内容,加快了信息传播的速度和保密性。为保障全国各地的信息传播,清朝在继承明朝驿传系统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以北京为中心,连接全国各地的传播系统,并对各项弊端大加改进,力求实现驿传的快速、高效和安全运转。此外,为加强意识形态宣教效果,清朝改造明朝的乡约制度,使其成为由礼部管辖,以宣讲圣谕为主,专门用于教化的政治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9.
《陇戛寨人的生活变迁——梭戛生态博物馆研究》(方李莉等著,学苑出版社2010年1月版。以下简称《研究》),是对我国第一个生态博物馆一一梭戛生态博物馆较为详尽的研究性著作。纵观全书,《研究》的亮点在于研究面广,材料丰富,尤其是对陇戛寨人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的记录和梳理,显得极为详尽。  相似文献   

10.
康熙帝以前,嫡长子皇位继承制一直为历代大一统中央王朝所采用,长达1900余年。康熙帝初期仍实行了嫡长子皇位继承制,但在其后期,康熙帝向朝臣与皇子宣布了长篇而谕,这是实施秘密建储制度的开端。雍正帝总结了父亲秘密建储制度的经  相似文献   

11.
据中国新闻网报道,根据一项新的法律,有关迫使皇室长女在继承皇位时必须让位于弟弟的法律将被取消。这将终结1701年皇室继承法条款中有关长子继承皇位的规定。对这一法律的修改将不会影响目前的皇位继承顺序,  相似文献   

12.
冯亚 《兰台世界》2014,(4):41-42
清代奏折制度伴随着清初加强皇权的需要而产生,随之发展而昌盛,又随之没落而衰,直至清朝灭亡而止。加强皇权的迫切需要促成了奏折制度的产生,这一点在顺治、康熙、雍正三朝的表现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13.
清代奏折制度伴随着清初加强皇权的需要而产生,随之发展而昌盛,又随之没落而衰,直至清朝灭亡而止。加强皇权的迫切需要促成了奏折制度的产生,这一点在顺治、康熙、雍正三朝的表现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14.
清朝初年,闯关东浪潮风起云涌。清初辽东闯关浪潮出现的直接诱发因素是辽东招民垦田政策的制定。顺治十年(1653年)颁发的《辽东招民开垦条例》更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北京雍和宫     
刘鹏 《北京档案》2008,(7):44-45
北京雍和宫古建筑初建于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位于北京内城东北角。原是清雍正做皇帝以前居住的地方,当时叫亲王府。雍正继承皇位后,将其中一半改为黄教上院,给喇嘛诵经.一半作为皇帝行宫。后来行宫起火焚毁,在雍正三年(1725年)改为行宫,改名雍和宫。  相似文献   

16.
《兰台世界》2015,(Z3):139-140
<正>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王朝,清朝的法律制度在继承了中国传统的法律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得到了发展,形成了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最为系统和完善的法律制度。乾隆五年编纂完成的《大清律例》继承了汉唐以来形成的中华法系的大量传统,成为中国历朝法典发展最高阶段的标志。在纂修过程中,纂修者废除了明朝及清初以时间为顺序的分类方法,而改为按具体条例的内容与性质分类附入律条中去,发展了传统的法典编纂形式,最终完成了律  相似文献   

17.
武侠文化与武侠小说,分别在清朝末年、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以及50至80年代的香港形成过三个高峰。但无论哪个时期,都是对当下社会政治形态和大众心理的反射清末:"侠""官"相互依存自秦始皇以来,两千年的文化是一种以皇帝为中心的皇权文化。人们没有公民意识,中国文化自身并没有生长出皇权以外的制度想象,面对社会问题时只能在皇权制度  相似文献   

18.
对《中国图书馆学报》(1997-2001)论文主题进行了分类统计分析。  相似文献   

19.
蒋曌 《出版视野》2009,(6):10-10
从12月1日起.中小学教科书将执行新的印制标准。这是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对2001年发布的《中小学教科书用纸、印制质量标准和检验方法》(GB/T18359--2001)的第一次修订。  相似文献   

20.
国家档案局王景高在《档案学通讯》2006年第四期上撰文论述了我国历史上档案屡遭损失的事实: 明清时期 明初.燕王朱棣(明成祖)于明惠帝建文元年(公元1399年)发动争夺皇位的战争——“靖难之役”。攻陷南京后,宫中起火,惠帝不知所终。朱棣夺得皇位后,将惠帝在位四年间所发诏令、大臣议事奏章等档案数千件“悉数烧毁”。明朝中期,景泰八年(公元1457年)景帝病重不能临朝,明将石亨、太监曹吉祥等引军攻破南宫门,发动了拥英宗复位的“夺门之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