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接触过日本文学的人都会经常碰到这个词:"物哀","物哀"是日本文学重要的理念之一,是日本江户时代国学大家本居宣长提出的文学理念,也可以说是他的世界观。"物哀"是日本古已有之的美学思潮,不仅深深浸透于日本文学,而且支配着日本人精神生活的诸多层面。但是在对这个词的理解上经常会出现偏差,特别是我们中国人对"物哀"一词理解上的偏差最为严重,本文就想通过介绍"物哀"的真正含义,来帮助大家去更准确的理解日本文学和日本社会。  相似文献   

2.
杨波 《双语学习》2007,(9M):193-194
接触过日本文学的人都会经常碰到这个词:“物哀”,“物哀”是日本文学重要的理念之一,是日本江户时代国学大家本居宣长提出的文学理念,也可以说是他的世界观。“物哀”是日本古已有之的美学思潮,不仅深深浸透于日本文学,而且支配着日本人精神生活的诸多层面。但是在对这个词的理解上经常会出现偏差,特别是我们中国人对“物哀”一词理解上的偏差最为严重,本文就想通过介绍"物哀"的真正含义,来帮助大家去更准确的理解日本文学和日本社会。  相似文献   

3.
“物哀”、“幽玄”是日本古典美学中的两个重要理念。他们对日本美学流变的影响是深远的。本着意分析了“物哀”、“幽玄”的表现及深刻内涵,它们既源于日本民族纤细温和的情感体验,又因受佛教的影响而渗入了理性因素,因而具有了深刻的精神源泉。  相似文献   

4.
在日本传统文化体系和审美系统中,"物哀"始终是极其重要的思想和理念,并且这种理念不仅在日本文学中受到重视,与日本人的日常生活和民族观念也存在紧密的联系,在一定程度上彰显出浓郁的宗教色彩。本文基于日本文学中的"物哀"进行了适当的解析,并探寻了其在日本文学中的美学意义,希望可以从美学角度对日本文学中的"物哀"形成更为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物哀"作为一种传统的日本文学的美学理念,在日本文化的各个方面都有所体现,对现代日本文学发展产生了诸多影响,也对日本人的性格养成及处世方式产生了一定影响。本文从"物哀"的概念与意义入手,探究了"物哀"思潮形成的原因和发展的三阶段,分析了日本文学物哀思潮的发展历程以及日本文化中"物哀"的美学意义。  相似文献   

6.
东山魁夷是日本著名风景画家、散文家,是日本传统美学的卓越追求者和传承者,其风景画作品和散文作品享誉全世界。东山魁夷早年经历坎坷,一生和风景相伴;在他的诸多绘画和散文作品中,能清晰地看到日本经典传统美学"物哀"的各种表达。  相似文献   

7.
"物哀"是日本传统的审美追求之一,属于一种美学范畴,在日本文化历史上有这源远流长的历史,"物哀"是传统文学理念,它会因此"物哀"层层渗透在日本语言文学中。而"物哀"观念形成的原因在于日本自身的地理条件和民族观念,与此同时,它也反映着浓厚的宗教色彩。在日本的民族审美心理中美好的事物转瞬即逝会让所有人感受悲伤,在日本的语言文学作品,尤其是古典文学中"物哀"成为整体的审美基调。本文会先讲述"物哀"的内涵后再讲解日语语言文学中的"物哀"之美。  相似文献   

8.
体育美学发展的态势与展望冯萍早在五十年代,国外体育美学这门新兴学科就已诞生。日本西田正秋发表在1950年《体育科学》副刊号上的《体育美学的提倡》一文首开体育美学研究的先河。随后,日本、欧美各国和前苏联相继开展对体育美学的研究,并发表了大量有关体育美学...  相似文献   

9.
"物哀"是日本古典美学最重要的范畴之一,它从审美反应机制、审美主客体之间的关系、理性与感性的作用关系、审美与伦理的关系、审美目的论等角度都突出体现和代表了日本美学与民族文化的独特性质,同时呈现出与欧洲古典美学传统在不同层面上复杂微妙的对应和对立,而这些都源于东西美学不同的文化背景、精神实践和思维方式。我们可以从中考察西方与日本美学传统的不同进路与深层特质,促进东西方美学的理解、对话与沟通。  相似文献   

10.
《石家庄学院学报》2016,(2):101-105
郁达夫的情爱小说具有一种独特的悲剧美,与日本文学传统中的"物哀"美十分相似。郁达夫的很多作品通过"失去的女人""失去的爱情"之类设置情节,以便于对"失去"进行反复咏叹;也通过对人物心理和自然景物的优雅描绘,形成作品细腻动人的悲哀美。郁达夫的创作在美学上超出了中国传统的美学范畴,而与日本文学的"物哀"美理念相近,是郁达夫深受日本文学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物哀"这种审美情趣深深的渗透在日本文学之中,这种审美情趣不仅仅只融入日本的文学而且与日本人的精神生活息息相关。"物哀"观念的形成主要源自日本这个国家本身的地理条件和长期以来自发形成的民族观念,并且时时刻刻反映着浓厚的宗教色彩。日本的民族审美心理中总是充满了对生命的珍视,当美好的东西转瞬即逝就会让民众内心充满无限的感伤,且这种心理已经根深蒂固,随即就成为了我们所要探讨的"物哀"等日本文学的审美范畴,为日本古典文学奠定了悲情的审美基调。本文先简单介绍了"物哀"的文学内涵再着重结合日本文学传统介绍了"物哀"的美学意义。  相似文献   

12.
樱花是日本文化中具有典型意义的美学符号之一.作为日本的国花,自平安时代起,樱花就深受人们的追捧和喜爱,同时作为日本民族信仰的承担者,樱花又具有丰富的精神内涵.本文通过分析从古至今随着时代的变迁,樱花文化的美学形象的形成和转变,来考察人们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樱花美学内涵的不同认识,从而进一步加深我们对日本樱花文化以及日本人的审美情趣的了解.  相似文献   

13.
川端康成是一个独具东方色彩的唯美主义作家。他总是着眼于植根在悲苦的土壤中的美,大都在处于龌龊地位的下层平民的困顿境况中游目。他总是在悲苦中写美。悲苦,就是日本的现实。他从唯美主义观点出发,认为美的消失是人性的自残,美的毁灭是命运使然。他的美学思想是和日本传统的“物哀”精神一脉相通的。他“赋予众多善良的下层女性人物的悲剧情调,造成了感人的美的艺术形象”。他一生都在描述悲哀中的美,这与他所处的动乱社会和他自身的悲苦遭遇关系极为密切。  相似文献   

14.
日本文学有着自身独特的发展历史,尽管其存在着一些局限性和片面性,但在日本文学作品中,仍能发现大量的"物哀"现象,"物哀"观念的形成主要源自日本国的地理条件和长期以来自发形成的民族观念,在日本文学美学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5.
日本茶道引领人们走出喧嚣的尘世,回归露地草庵,远离浮躁,摒弃贪欲,摆脱对物质至上主义的崇拜,培养高雅的趣味,追求日常生活的简素,讲究节制不奢以及内心精神生活的充实。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掀起了一场日本史上的文化革命和美学革命。借鉴日本茶道精神,对于抵御当下拜物主义之风,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幽玄”这一美学理念起源于中国,是中国的诗歌创作理念之一,后经汉译佛经传入日本,成为日本和歌的最高美学理想。对中国魏晋南北朝和日本中世纪这相距整整一千年的两个动荡年代的诗歌进行比较学的平行研究,跨越时空的距离探寻中日两国诗歌中既相通又相异的幽玄之美。  相似文献   

17.
佐佐木健一作为日本当代著名美学家,享有极高的国际声誉。他是继大西克礼、植田寿藏、竹内敏雄、今道友信之后,取得可观成果、成就突出的日本美学家。在其整个美学体系之中,自然美思想独树一帜。文章将其自然美思想分成三个阶段进行研究:初始阶段、成熟阶段和拓展阶段。通过论述其自然美定义的发展变化,分析其自然美思想的本国理论起源和对西方环境美学的借鉴,从而洞悉日本自然美学的发展现状,这对于同处于东方文化圈的我国自然美学发展很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物哀"与"物感"--中日审美范畴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物哀"是日本传统审美意识中的一个重要观念,"物感"是中国古典美学和艺术理论的重要范畴。"物哀"观表明日本审美观念与直观感受、感性认识相关联,重视人的感情态度,突出悲哀之情。"物感"观表明中国审美观念与哲理思考、理性意识相关联,注重情理统一。"物哀"受"物感"的影响甚大。二者的共同点是事物形象与内在感情的交融,物象触发情感,情感移注于物象,达乎情景融汇的审美体验。  相似文献   

19.
樱花是日本文化中具有典型意义的美学符号之一。结合日本民族的"物哀观"的审美精神,着重分析了樱花在各个时代所体现的美学意义及其演变过程,以此来拓展我们对日本人美学理念和文化的更深层次的理解。  相似文献   

20.
针祭,是日本从江户初期开始兴起的一个民间节日,它的原型是中国的社日。对针的崇拜在我们看来虽有些不可思议,但却恰好从民俗学的角度展现了该时期日本人的即物主义价值观。本文试阐明针祭的中国原型及日本元素并联系多神信仰这一日本本土思想根源结合江户初期特定历史背景来论证日本人即物主义价值观同时是说明日本对外来文化吸收时的融合性,以就商于方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