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给水管网中AOC和BDOC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可同化有机碳(AOC)和生物可降解性有机碳(BDOC)是饮用水生物稳定性研究的重要指标。介绍了AOC和BDOC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含义和检测方法,介绍了几种处理工艺与传统处理工艺比较对AOC和BDOC的去除效果,以及不同消毒荆对AOC和BDOC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提出一种基于厌氧系统的水质环境下对水质中的五氯酚毒性分析与降解方法,采用实验比对的方法,在不同的比对实验环境下,对水质中的五氯酚毒性分析,采用5组不同浓度的五氯酚进行比对实验,设计1组空白比对,通过5天实验,详细记录不同浓度下随着时间变化水蛭的存活情况,标定了五氯酚对水质毒性影响详细情况。对水质中的五氯酚降解方法分析,分别测试了相同水质环境下不同p H时的五氯酚降解特性,选择在p H稳定段内进行分析。通过实验表明,所提方法对水质中的五氯酚毒性分析与降解方法分析,结果较为详细可观,此测试结果可以为许多五氯酚研究提供很好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研究了给水管网生物稳定性的问题,分析了饮用水中评价生物稳定性的四项指标:可生物同化有机碳(AOC)、可生物降解溶解性有机碳(BDOC)、可生物利用磷(MAP)和总磷(TP).以及各指标的测定方法和应用,并且分析了给水管网中水温、自由余氯等因素对生物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样品采用碳酸钠一氧化锌混合试剂半熔,氯胺T-四碱催化分光光度法测定痕量碘。对碳酸钠一氧化锌混合试剂,样品的分解温度及时问,乙酸、四碱的加入时间,氯胺T的加入量,显色时间、酸度、温度等实验条件对碘测定的影响进行讨论并给出解决办法。在选定条件下,方法选择性好,操作手续简便;检出限为0.15μg/g。经过近2万件样品、几百件国家标样检验,分析的准确度和精密度均能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5.
饮用水的消毒是水处理过程中的重要工艺。本文绍了DBPs的基本信息,综述了消毒剂种类、投氯量、反应温度、p H、反应时间、溴离子、金属离子、氨氮等因素对DBPs生成的影响,为消毒条件的选择和水质安全保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李炳智 《科技通报》2014,(3):218-224
某化工园区废水氯代硝基芳烃化合物(CNACs)含量高、毒性大、可生化性差,为使其达标排放,同时为园区化工废水的集中处理工程建设提供设计依据和参考,试验采用"铁炭还原-电解-SBR"耦合工艺处理该高杂混合化工废水,考察了各处理单元的最佳工况条件及耦合工艺运行时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在进水pH 3.1、Fe/C质量比0.5、铁炭还原45 min,电解进水pH 1.61、极板间距3 cm、电解电压9V、电解时间1 h、SBR间歇曝气8 h的条件下,耦合工艺运行效果最佳,处理后最终出水水质达到三级排放标准(GB8978-1996)。  相似文献   

7.
为了提高水质净化效果,东深源水生物预处理工程进行曝气管网改造等维护检修工程,在工程再启动过程中,进行水质和生物监测,监测结果表明填料长时间暴露于空气中使生物膜受到破坏,工程须经历重新挂膜再启动过程,恢复正常水质净化效果约需25天,较填料浸没在水中状况长10-15天,氨氮去除总量上升速率和填料上生物演替近似反映了这一过程;进水水质和过水量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工程挂膜启动和水质净化效果的恢复;维护检修后,工程的水质净化效果明显提高.建议工程进行维护检修时,尽量缩短生物池抽干水时间,减少对填料生物膜破坏.  相似文献   

8.
氯制剂是杀菌效果十分理想的消毒剂之一,长期以来广泛应用于水产养殖业.主要品种有:漂白粉、三氯异氰脲酸、二氯异氰脲酸钠、氯化磷酸三钠,氯胺T、四氯甘脲、溴氯异氰脲酸,二氧化氯、溴氯海因等.在养殖过程中合理选用氯制剂清毒,能有效控制水体中病原微生物和藻类的数量,从而减少养殖动物的发病概率.  相似文献   

9.
由于近年来城镇污水厂进水低C/N比趋势日益严重,碳源的缺少使得硝化与反硝化平衡被打破,出水脱氮效果不佳。因此,需投加外碳源,以满足生物脱氮所需有机碳。本文概述了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外加碳源种类及其处理效果,并对未来外投加碳源研究方向做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介绍了内蒙古章盖营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的工艺流程及运行效果,该工程二级生物处理采用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相结合的新型高效生物转盘工艺,以混凝+高密度沉淀池+纤维转盘滤池法作为深度处理工艺,采用成品次氯酸钠消毒,通过机械浓缩脱水工艺进行污泥处理。运行结果显示:新型高效生物转盘工艺设计合理、运行稳定、对有机物去除率高、脱氮除磷效果良好,对国内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艺设计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采用极化曲线、电化学阻抗谱的方法研究AZ31、AZ91两种镁合金在pH值分别为3.0、4.0、5.0的含氯酸雨中的腐蚀行为。讨论镁合金的腐蚀机理及含氯酸雨对镁合金耐蚀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COD值是水质分析的重要检测项目之一,特别是高氯废水中COD值的测定一直是众多科研工作者关注的重点及水质分析的难点。文章通过重铬酸钾氧化法测定测定高氯废水中COD含量,实验中确定了废水中消除氯离子干扰的方法并对硫酸汞掩蔽法进行优化,确定了回流水的温度为140℃,时间为40 min,加入0.3g硫酸锰为催化剂,硫酸加入量为3m L。实验结果表明:稀释法和硫酸汞法的精密度分别为3.1%、4.3%,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4.5%、102%。  相似文献   

13.
苏齐全  卢荣华 《大众科技》2012,(1):43-44,29
改进高氟氯锌氧粉回收有价金属工艺流程,通过实验得到低酸浸出液固比、反应时间、酸度及温度等较佳工艺条件,有效的回收高氟氯锌氧粉中锌、铟等物质,达到废弃物综合利用目的。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在进水氨氮浓度为914.2mg/L,水温18℃的条件下,分别考察了磷酸铵镁沉淀法(magnesium ammonium phosphate precipitation method,MAP)处理高浓氨氮污水时p H值、反应时间及镁盐投加量对氨氮去除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p H值为9.5,反应时间9min,n(Mg2+):n(NH4+):n(PO43-)=1.2:1:1时,出水氨氮浓度为16.19 mg/L,去除率可达到98.18%。  相似文献   

15.
针对水源水中硝酸盐氮(NO3-N),采用批实验开展了生物脱氮研究,考察了碳源种类对生物脱氮的影响,并考察了豌豆秆作为固体碳源时颗粒铁、碳源用量、N03-N初始浓度和水温等因素对生物脱氮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甲醇、豌豆秆和木屑完全脱氮的时间分别为2天、7天和30天;三种碳源均会引起亚硝酸盐氮的短暂积累,但最大积累量出现的时间不同;在模拟水中富含溶解氧时,含有颗粒铁的反应瓶在2天内可以实现完全脱氮,而对照瓶仅去除45.7%的N03-N;第2天时,1g豌豆秆时N03-N去除率为47.8名,3g时去除率为71.9%,而5g时去除率为99.6%;低浓度和高浓度时的豌豆秆生物脱氮速率分别是11.28mg/L/d和10.91mg/L/d;15。C时的豌豆秆生物脱氮速率约为33。c时的1/3,27cc时的脱氮速率约为33oc时的3/4。碳源种类、颗粒铁、豌豆秆用量和水温显著影响豌豆秆生物脱氮效果;在既定浓度范围内(5.65mg/L-21.92mg/L),N03-N初始浓度对生物脱氮基本无影响。  相似文献   

16.
采用煤渣静态吸附水中氟和砷.考察煤渣投加量、震荡时间、进水浓度和pH值对煤渣吸附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每100 mL污水较为合适的煤渣用量为6 g;煤渣对氟和砷的最佳吸附时间为3 h;对高氟水的吸附效果较好,对低氟水的去除效果相对较差;对高浓度及低浓度的砷均具有较好的吸附效果,去除率均达到95%以上;pH值对氟和砷的吸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7.
针对水源水中硝酸盐氮(NO3-N),采用批实验开展了生物脱氮研究,考察了碳源种类对生物脱氮的影响,并考察了豌豆秆作为固体碳源时颗粒铁、碳源用量、NO3-N初始浓度和水温等因素对生物脱氮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甲醇、豌豆秆和木屑完全脱氮的时间分别为2天、7天和30天;三种碳源均会引起亚硝酸盐氮的短暂积累,但最大积累量出现的时间不同;在模拟水中富含溶解氧时,含有颗粒铁的反应瓶在2天内可以实现完全脱氮,而对照瓶仅去除45.7%的NO3-N;第2天时,1g豌豆秆时NO3-N去除率为47.8%,3g时去除率为71.9%,而5g时去除率为99.6%;低浓度和高浓度时的豌豆秆生物脱氮速率分别是11.28mg/L/d和10.91mg/L/d;15℃时的豌豆秆生物脱氮速率约为33℃时的1/3,27℃时的脱氮速率约为33℃时的3/4。碳源种类、颗粒铁、豌豆秆用量和水温显著影响豌豆秆生物脱氮效果;在既定浓度范围内(5.65mg/L-21.92mg/L),NO3-N初始浓度对生物脱氮基本无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双氯芬酸钠滴眼液中苯扎氯铵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HYPERSIL BDS(250mm×4.6mm,5μm)色谱柱,0.02mol/L庚烷磺酸钠溶液(含0.1%三乙胺,用磷酸调至pH3.45±0.1)——乙腈(35:6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10nm,柱温40℃。结果:苯扎氯铵在19.52~214.72ug/ml浓度范围内进样量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102.60%,RSD值为0.52%。结论:本方法简便、准确,可有效测定双氯芬酸钠滴眼液中苯扎氯铵的含量。  相似文献   

19.
本实验研究氢氯噻嗪缓释片的制备方法并建立氢氯噻嗪缓释片质量标准。方法:采用奥泰公司C18色谱柱(220mm×4.6mm,5μm),0.05mol.L磷酸盐缓冲溶液—甲醇—磷酸(55:45:0.01)为流动相,室温为30℃。氢氯噻嗪在10~50μg.m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结论:本制剂稳定、可靠,符合药典标准,可用于批量生产。  相似文献   

20.
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氯硝西泮片中氯硝西泮的含量。方法:采用奥泰公司C18色谱柱(220 mm×4.6mm,5μm),水-甲醇-乙腈(40:30:3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54nm,流速为1.0ml/min,柱温为30℃。氯硝西泮在5~30μg.m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5)。氯硝西泮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1%。结论:本法简便、准确,可用于氯硝西泮片中氯硝西泮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