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安徽省人民政府法制局最近发出了《关于做好新闻曝光案件追查工作的通知》(下称《通知》),引起了人们关注,人民日报、北京青年报、羊城晚报等许多报刊作了报道。曝光是把阴暗的东西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让公众都知晓,这是一种舆论监督。追查是对曝光的问题进行查处,这是职能部门行使权力。现在,这则《通知》把曝光和追查很好地结合起来,要求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鼓励、支持新闻单位对行政机关违法、违纪行为进行监督曝光,并建立、健全新闻曝光案件追查制度,有案必查,限期结案。在具体追查中,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通过制发《督查通知…  相似文献   

2.
5月12日,安徽省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致函中央驻皖新闻单位和当地主要新闻媒体,宣布载有新闻曝光案件追查具体程序和办法的《安徽省行政执法督查办法》从即日起正式启动,并希望彼此建立工作联系,及时互通信息,通过舆论监督与政府法制监督的有机结合,健全完善该省的行政执法监督机制。据悉,安徽省此次推出的《督查办法》是全国第一个对新闻曝光案件的追查作出具体规定的法规。安徽出台《督查办法》对新闻曝光行政违法案一查到底  相似文献   

3.
《声屏世界》2008,(9):65-65
继今年5月制定下发的《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主动接受舆论监督工作的意见》,要求全省法院主动接受新闻舆论的监督,对新闻媒体曝光的案件一定要认真查处之后,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近日诚邀中央驻豫新闻单位和省会媒体代表参加座谈会,请新闻单位为法院的工作“挑刺”。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国新闻舆论对司法活动(本文仅指法院的审判活动)的监督越来越广泛和深入,对司法公正起到了促进作用。但有时也产生了负面效应,妨碍了司法机关对案件的公正审判。笔者在新闻采访中,时常发现在社会关注的案件上,一方面是司法机关为避免不当的新闻监督对司法公正造成不利的影响,极力躲开甚至拒绝新闻监督;另一方面,新闻监督者为担负起社会职责,挖空心思要报道,结果使新闻监督与司法活动处于紧张甚至对立的状态。  相似文献   

5.
一、档案行政处罚案件核审制度是档案系统内部监督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 <档案行政处罚程序暂行规定>第三十条、第三十一条规定:"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建立健全行政处罚的监督制度和案件备案制度.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法制工作机构或承担法制工作的机构负责对本机关作出的行政处罚行为实施监督","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应当认真审查,发现(行政处罚)确有错误的,应当主动改正".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人们把舆论监督一直当作新闻监督来理解,在一些正式文件和许多教科书中也把舆论监督解释为:“对错误的东西进行指名批评,让各种假、丑、恶的行为曝光”,“是党和人民赋予新闻媒体的一项基本权利和义务”等等。  相似文献   

7.
案件报道是法制新闻传播的生动载体,一直广受读者喜爱。它满足了公众知情权,也实现了对司法行为的监督与约束。"刑法学之父"贝卡里亚在《论犯罪与刑罚》中提出,"审判应当公开,犯罪的证据应当公开,以便使或许是社会唯一制约手段的舆论能够约束强力和欲望"。新闻媒体通过对案件的报道监督司法行为,引导公众舆论,防止司法腐败现象,从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实现。与之相呼应,目前,司法机关以更加开放和主动的姿态推进司法公开。以  相似文献   

8.
王立雪  张华 《青年记者》2007,(19):57-57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李毅中6月16日在第二届"安全发展"高层论坛上说:我们要坚持和完善举报奖励制度,凡是媒体、互联网曝光的安全事故,安监部门都有责任查清。这说明他把媒体曝光当成追查事故的线索和证据,把媒体当成助手和参谋,当成一支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9.
舆论监督,标志着一个国家的 民主与文明。新闻媒体,是舆论监督的重要手段,它可以唤起社会正义和人们的良知。然而。仅仅“唤起”是不够的,关键在于“有效”。 如果正确的新闻批评(通常所说的曝光)不能产生效果,揭示的问题不能得到应有的解决,那么舆论监督也只能停滞在前者──“舆论”上面;而起不到记者──“监督”的作用。 死亡案件的 “马拉松”式终结李革军无辜横尸安阳北关区检察 院死者家属奔走呼号遍及市、省、中 央有关部门新闻曝光、人大监督,五年冻尸“盖 棺”何其难 1996年3月初,河南省安阳市离休干部李洪卿来到…  相似文献   

10.
河南检察院与新闻单位联手 查渎职侵权犯罪 河南省人民检察院日前出台《关于加强检察机关在查办渎职侵权案件中与新闻单位联系、协作的意见》,要求各级检察机关的渎职侵权检察部门与当地的新闻单位建立起联系制度,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通过召开联席会、在谈会、新闻发布会、互访等多种形式,主动积极地加强与各新闻单位的联系,并形成制度化、经常化,努力争取各新闻单位对检察机关查办渎职侵权犯罪工作的支持,及时发现和掌握渎职侵权案件线索。 《意见》要求,对已经新闻媒体报道、曝光的涉及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渎职侵权犯罪问题的…  相似文献   

11.
刘黔明 《新闻窗》2007,(4):111-112
新闻舆论监督是社会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介,对社会上一切有悖于党纪国法的腐败案件和其他有损于人民利益的人和事进行曝光,以达到对其进行制约的目的。舆论监督是现代社会权力制衡和反腐败斗争最重要的手段,这是因为贪污腐败为人民群众所深恶痛绝,它从来就是一种在黑暗中进行的肮脏交易,最怕曝露在光天化日之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6月10日,广东省高院院长吕伯涛在全省法院宣传工作会议上,要求各级法院为新闻报道建“热线”开“绿灯”。他欢迎各新闻单位向法院派出常驻记者,并透露全省各级法院将普遍设立新闻发言人制度,定期向全社会公布法院工作的重大事项。他要求各级法院通过新闻发布会、情况介绍会等多种形式,主动介绍人民法院的重要工作情况和成效,通报重大、典型案件的审理情况;凡公开审理的案件,应当允许和欢迎新闻媒体采访,并以实事求是对法律自负其责的态度,宣传报道案件的审判活动。对审判活动的采访,包括对法庭庭审过程的采访、就案件所涉及的…  相似文献   

13.
我国是刑事自诉案件比较多的国家,但由于理论上不重视、认识上不统一、立法上缺失、检察机关知情渠道不畅以及当事人法律知识局限等原因导致法律监督在刑事自诉案件程序上出现“盲区”。为维护司法公正、防止权力滥用,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司法权威,应当采取完善立法,畅通知情渠道,强化法律监督意识,建立担当自诉制度等措施对其进行全方位的监督。  相似文献   

14.
公众通过新闻媒体实现言论自由权利和知情权,监督人民法院公正裁判,已成为促进司法公正的一个重要手段。特别是最高人民法院要求全国各级人民法院切实贯彻公开审判制度以后,新闻界对审判活动的关注和报道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新闻监督已成为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国家的有力措施。但是新闻监督权既然作为一种权力,其本身也就应当受到监督和制约,以避免这一权力被滥用,防止新闻干扰独立审判,造成裁判不公。  相似文献   

15.
案件报道的侵权方式和法律应对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案件报道虽是属于社会新闻,但又不同于一般的社会新闻。它往往是曝光社会的假、丑、恶的一方面,很容易引起社会的强烈关注和震动。由于案件报道在新闻中的特殊性、重要性,在新闻实践中涉讼新闻侵权的案例比较多,有必要引起新闻记者和新闻传媒的注意。一、案件报道中不当公布未成年人资料涉嫌侵权案例:在案件报道中,涉及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报道,由于记者编辑未按法律或者不熟悉法律规定,在报道中点了未成年人的姓名、地址、学校、家庭等,或从叙述中让人推断出来是该未成年人;有的违反规定将不公开审理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进行了公开…  相似文献   

16.
钱江晚报4月5日的“社会聚焦”版,以《公车,你在忙什么?》为题,刊登了17幅新闻照片,对公车私用问题集中作了一次曝光。这个问题抓得好,给人一种“如鲠在喉,一吐为快”的感觉。 报纸作为新闻舆论工具,应当热情参与、积极干预社会生活,对社会的热点、难点问题,要敢于触及,善于引导,以充分发挥新闻舆论的监督作用。钱江晚报的这组稿件,就较好地发挥了这一作用。公  相似文献   

17.
王永 《新闻世界》2012,(11):47-48
新闻监督和信访都是社会监督的有效形式。很多信访案例可以成为新闻舆论监督的素材,而新闻监督的很多内容则又容易引起信访案件。新闻监督和信访工作完全可以结合起来,进行良性互动,共同实现舆论监督,促进社会更加健康、和谐地发展。  相似文献   

18.
法制类报纸报道离不开案件报道。笔者所在的中共广西区政法委主办的《广西政法报》,除了一些重大案件作为要闻稿发外,还按案件的不同类型设置不同的报道专栏、专版,如:法制焦点、权益关注、经济与法、华夏要案、法制生活、律师广角、律师在线、法海观潮、以案说法等。案件,是指有关诉讼和违法的事件。案件报道属于社会新闻的范畴,是社会新闻中的法制新闻。由于案件报道是曝光社会的假、丑、恶的一方面,其在新闻中的特殊性、重要性,很容易引起社会的强烈关注和震动,以及在新闻实践中其涉讼新闻侵权的比例的增多,有必要引起法制类报纸的新闻记…  相似文献   

19.
徐光 《视听纵横》2003,(5):119-119
我围现行的监督体系,包括党内监督、行政监督、法律监督、舆论监督四大体系。运用新闻报道的形式,通过在新闻媒体上公开曝光的途径,对人们的不良言行,进行监督,这就是新闻舆论监督。  相似文献   

20.
舆论监督的效果,是大家关心的一个问题。最近某地检察院提出把法律监督和新闻监督有效地结合起来,对媒介曝光涉及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渎职犯罪问题时,要主动联系、了解情况、及时查办,媒介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