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人生如奔驰的列车,车窗外不断闪动着变幻不定的景色,错过观赏窗外的美景、奇景,并不是多么了不得的事,关键是我们不能错过预定的站点。没错过,抓住了;错过,溜走了——这正是人生的经纬线。有些错过的,就永远错过了,但因为你善于细细咀嚼这错过的苦果,终将能从怅惘中升华出省悟,乃至于酿出诗意与哲理,你的生命或许反而更有深度,你的心灵或许反而更添光彩。其实,每个人对人生中的错过都会有独特的体验和真切的感受。请以“错过”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③题目自拟;④不少…  相似文献   

2.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与永恒的自然相比,人生只不过是一场梦。——题记错过了春天的百花烂漫,我却找到了桃花源的落英缤纷;错过了夏天的榴红蝉鸣,我却看到了西湖的映日荷花;错过了秋天的满地黄花,我却找到了彭泽的落霞孤鹜;错过了冬天的水天一色,可我却看到了深山的独钓寒江……【不是一切错过都意味着失去。】西施错过了越溪浣纱,而祖国却因她得以光复;郑旦错过了吴宫繁华,却得以自由地泛舟于西湖之上;昭君错过了风暖鸟声碎,却换得大汉与匈奴相安百余年;玉环错过了堪比莫愁的平凡生活,却得到了"上天愿为比翼鸟,下地愿为连理枝"的承诺……【错过也是一种美丽。】  相似文献   

3.
【确定活动主题】感恩母亲,珍惜亲情。【活动设计背景】第六单元VI语交际“学会申诉”,笔者本想走个过场,没想到学生犹如打开话匣子,滔滔不绝。仔细倾听,多是我们所谓的鸡毛蒜皮,可是学生却怨气冲天,尤其对于母亲,颇多微词。他们在父母的百般呵护中长大,  相似文献   

4.
龚鹏飞 《初中生》2014,(2):48-48
正【总编点评】《学会欣赏》是一篇带哲理的随笔式文章。文章开篇连连设譬,引出"善于欣赏,不仅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智慧"的主题,接着描述了一位女士在生病时的种种不愉悦,以及母亲对她"换个角度去感受生活"的劝慰,然后,写她在病床上快乐地阅读,写她出院后,将"学会欣赏"作为自己的座右铭。结尾一段,阐述了"学会欣赏,学会爱,你会发现,这个世界无比美妙"的道理。  相似文献   

5.
我的母亲     
我的母亲平凡、朴实,母亲“润物细无声”地教育着我。她文化程度不高,只上过三年学,但她以自己的言传身教让我逐步懂得了人生的意义。【文章总冒,概括介绍自己的母亲。】打我记事起,在我眼中母亲就是个不称职的妈妈。母亲是一名话务员。她整天守着一台“千疮百孔”的铁机器,随着指示  相似文献   

6.
正【阅读导语】人生有如四季,成长何惧风雨?孩子是一首欢乐的诗,诗句里写满了童真童趣,还有那活泼的创造力;孩子是一棵茁壮的树,历经春的孕育、冬的考验,在爱的温暖中成长。孩子,我想对你说:好好学习和生活,用心感受和体会身边的一切,学会谦卑,学会感恩和忏悔;学会换位思考,尊重和理解他人;在人生的路途中,披荆斩棘,勇敢前进。做到了这些,你就长大了,成熟了。  相似文献   

7.
双向门     
感悟哲理厕所的木质门,是双向能开的,所以常常有内急的人,“忽”地一推门,把里面要出来的人撞个鼻青脸肿。常来入厕的人几乎全撞过人,也几乎全被撞过。【陈平评点:所谓“吃一堑,长一智”,为什么这些“常来常往”的“厕所宾客”就不能小心点?】忽一日,双向门的两侧都贴上了“拉”,前来入厕的人都向自己的方向开门,自此再也没有人撞人,再也没有人挨撞了。【杨萍评点:一个字在无形中成就了一种规则,看来人们并不是没有“素质”,而是“素质”都还处在“潜意识”状态。米子评点:看似细微的举措,体现了一个“天才设计师”的独具匠心。】生活就是这…  相似文献   

8.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初步养成“看到什么说什么,怎么说就怎么写”的习作习惯。2.以学生已有的知识为基础,由说到写,激活学生的思维,为学生创设出一个丰富的想像空间。3.培养学生认识能力和表达能力,使学生学会“动一动作文”。激发学生真实地、有重点地记录每天的生活及学习情况的兴趣,丰富课余生活,提高写作能力。【教学设想】强调以观、说、写为主线,使学生在兴味盎然中感知,在七嘴八舌中感悟,在大胆想像中创新,在一吐为快中作文。这既增长科学知识,又提高说写能力。【教学过程】一、悬念导入,激发好奇心理师(春风满面地):同…  相似文献   

9.
错过花开     
文章亮点错过花开,就是错过人生的美丽。欣慰的是,只要学会把握,花开常在。文章立意深刻,叙事和哲理有机结合,给人以美丽的人生希望。  相似文献   

10.
【模拟命题】请以用心准备为题写一篇作文。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命题趋势】《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新课标  相似文献   

11.
【一字诗】一家文学刊物登了一首题为《生活》的诗,全诗只有一个字:“网。”它把生活中那种错综复杂、千丝万缕的关系,用一个简单的“网”字表现出来了。【一字社论】1986年4月,美国《明星晚报》上发表了一篇题为《约翰逊认输》的社论,全文只有一个字:“妙!”它把该报及其所代表的阶层之态度表达出来,颇耐人寻味。【一字判词】清朝年间,一寡妇想改嫁,而公婆及邻居加以阻挠,她便向官府呈上状子:“夫亡妻少,翁壮叔大,瓜田李下,当嫁不当嫁?”寥寥数语,述说了改嫁理由。县官接状核实后,挥笔写下只有一个字的判决书:“嫁。”【一字嫁妆】清代著名…  相似文献   

12.
【主题】:认识自己的快乐【目的要求】:通过活动,帮助学生认识自己快乐的情绪,并学会创造自己的快乐。【设计理念】:小学生已经有了比较丰富的情绪体验,已经能够比较明确地分清自己的喜怒哀乐,并且寻找出引起某种情绪的刺激。因此,有意识地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情绪、寻找情绪发生的原因,可以通过寻找和留住“快乐小精灵”,让学生多角度地认识自己的快乐,并引导他们用行动调节和保持快乐情绪。【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一、活动准备:1.请学生回忆自己曾经历过的使自己快乐的事。2.准备10个“双面人”道具。3.准备几盘“快乐音带”。4.准备几张…  相似文献   

13.
【阅读导航】当代著名散文家周国平,以其深刻的哲理、酣畅的文笔、完美的结构等创作风格闻名于世。他凭着自己丰厚的人生阅历、广泛的阅读积累、独特的思维角度,给世人精心构建了一篇篇精美动人的散文。读周国平的散文,我们不但可以更好地对生活进行观察,还可以从中思考生活的意义,从而将自己的人生演绎得更加精彩。  相似文献   

14.
【设计思路】要学会记“实”,首先得学会发现“实”、体验“实”、判断“实”。教学中,第一步,引导学生观察“生活”,超越“感受”,学会“发现”。第二步,引导学生进入“体验”,促发写作的“灵感”。第三步,引导学生对所发现和体验到的生活进行真实而别出心裁的记录。【导写过程】一、处处留心发现“实”叶圣陶先生说:“作文即是生活。”留心观察生活,处处皆有素材。学生讨论、交流自己在极寻常的时间和空间中发现的值得一写的“实”。二、设身处地体验“实”面对景物,调动一切感官去体验;面对事件,发挥一切想像去体验;面对人,联系一切阅历…  相似文献   

15.
<正>散文素有"美文"之称,是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摹社会生活中的人、事、景、物,深入挖掘其中的内涵、哲理,表达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悟的一种文体。在或清新隽永或朴实无华的文字中透露出作者的人生智慧,近年来成为全国各地中考现代文阅读考查的一个重头戏。【考点聚焦】新版《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考查考生在词句理解、  相似文献   

16.
【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112页例1。【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师:(课件出示各种各样的饼)想吃吗?生:想吃。师:很遗憾,虽然老师今天不能发给大家饼,但是老师可以教给大家烙饼的方法,学会了烙饼方法,要吃饼就容易多了,想学吗?生:想。二、诠释思想,体验“优化”1.烙1张、2张饼,感知简  相似文献   

17.
潮语来袭     
《初中生》2014,(16):20
正【爆棚】〖爆棚〗这个词出自长沙方言,指一种极致的状态。如人气爆棚、人品爆棚、欢乐爆棚……网上已运用得较广泛。【低头族】〖低头族〗低头族,你错过了什么?错过生命:开车、走路时玩手机,一旦遇到紧急情况无法及时采取措施。错过健康:常僵直于一个姿势,会对颈椎、腰椎产生压迫;在黑暗中玩  相似文献   

18.
【教学设想】《想和做》是一张既陌生又熟悉的面孔,它曾经出现在旧教材的第四册上,遁迹多年,如今又回归教材,这其中自有道理。这篇论说文较有特色,它一反论说文一贯的套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针对一般人生活中常会遇到的现象,提出议论的题目,既而又提出论点。先论述为什么一定要把“想”和“做”联结起来,再论述怎样联结起来,还特别联系学校实际,论述学生应当学会把“想”和“做”联结起来。从生活中来,又到生活中去,这正是目前大力提倡的注意观察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学会学习、学会思想的教学方向。这也…  相似文献   

19.
【命题形式】两个盲人的愿望有人问一个盲人:“生活在世界上你最大的希望是什么?”“我希望自己也像其他所有人那样,能睁开眼睛看到周围的一切,看到我们居住的这个大千世界。”这个盲人真心实意地答道。人们又问另一个盲人:“生活在世界上你最大的希望是什么?”“我希望所有人都像我一样,什么都看不见,世界就可以减少许许多多的争端。”他也真心实意地答道。阅读上面这则材料,联系生活实际,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感悟人体不限,自拟题目,文章要力求创新。【命题意图】这是一则饱含哲理的材料,两位盲人说的都没有错,因为他们考虑问题的角度不同。…  相似文献   

20.
《短文两篇》教学设计【目的要求】  1 加深对生命意识的领悟 ,崇尚生命 ,热爱生命。2 学习哲理语言。【重点难点】 哲理语言的积累 ;艺术语言的意蕴感悟。【教学时间】 建议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学习《敬畏生命》)一、导入 ,可以围绕生命的平凡而神圣发挥。二、教师范读、听录音范读、点读交替 ,着力渲染一种崇尚生命的情绪。三、带着以上情绪 ,自读课文。四、对课文内容 ,作出自己的评述并指出自己的疑问 ,在同学之间交流讨论。五、就“生命”一词说句子。如 :生命是神圣的。比起生命 ,世界上的其他诸如权势、财富都是粪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