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家窑文化     
我国西部新石器时代文化是以历史悠久的彩陶为特征的。从所发现的距今8000年的最早的彩陶算起,彩陶经过了爷韶、马家窑、齐家、四坝、辛店、沙井等漫长的文化  相似文献   

2.
《学周刊C版》2016,(20):245-246
以大地湾彩陶为载体、以美术活动为平台,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让幼儿了解大地湾彩陶的鲜明特征、制作工艺和方法,逐步建构具有鲜明特色的适合幼儿的彩陶园本课程。  相似文献   

3.
界首彩陶烧制技艺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作为皖北地区优秀的民间艺术,体现出中原文化与江淮文化互相交融的特征。通过对界首彩陶艺术特征的提炼,在现代包装设计中进行二次创作,对图形、文字和色彩三个设计要素合理巧妙的运用,能够设计出符合现代审美价值的产品包装。在包装设计中应用界首彩陶艺术符号不仅可以传承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同时也为中国本土设计开拓了思路。  相似文献   

4.
青海彩陶文化从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开始至卡约文化历经四千多年的发展、流变,充分展示了我国彩陶文化鼎盛时期的艺术风貌。因此,彩陶成为了青海地域远古文化的显著标志,其数量冠诸远古文化之首。其中具有明显特征的能代表各文化类型的特色彩陶文物不断涌现,本文就各文化类型中的经典彩陶及其纹饰略作分析和解读。  相似文献   

5.
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彩陶的广泛传播是公元前3500年左右发生的重要文化现象。有学者因此提出可以简称为“彩陶中国”的观点:强调庙底沟类型及其所在的“中原”地区领先于周边地区的强大核心地位;强调彩陶的传播是促成当时发生的各地区文化整合浪潮的即使不是唯一、也是最重要的因素。依据新发现的考古资料,提出各地区的文明化进程呈现“满天星斗”的态势,庙底沟类型并未显示出特殊的核心地位;彩陶是当时被广泛交流的各种文化元素之一。彩陶的广泛传播,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其易于被模仿,可以被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的特性。“中国相互作用圈”是比“彩陶中国”更恰当的描述史前中国的最佳模式。论文提出,只重视彩陶的传播,以彩陶为中原文化区最重要的文化要素,会造成对中原地区作用的低估,强盛的庙底沟类型在相互作用圈中传播的内容应该远比彩陶丰富。对大型公共建筑的重视、对公共事务的关注以及注重实际和世俗生活的文化取向等要素才是中原地区文明化进程最重要的内核,也是对中国文明化进程最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线的不同概念的认识,以及它所体现在界首彩陶装饰中所产生的不同艺术特色,来进一步分析阐述线造型的内在特征及其在界首彩陶装饰艺术造型中的独特的民间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7.
以界首彩陶为代表的皖北非遗的保护与传承措施,需要大胆探索与实践:通过对界首彩陶装饰纹样的提炼、传统器形的再设计、视觉特征的动漫化和符号化,利用现代设计表现手段开发界首彩陶多层次、多途径的应用。把界首彩陶与动漫类的衍生品结合进行现代化设计,不仅能使其具有新鲜的生命力,而且能符合现代人的生活方式与审美特点。这对于继承与传播地域文化起着重要的意义,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与革新提供了可行的思路与持续发展的平台。  相似文献   

8.
刘寅 《学前教育》2011,(1):33-33
设计意图 甘肃是世界上最早出现彩陶的地区之一,也是中国彩陶最发达的地区。奔腾不息的黄河、雄厚肥沃的黄土高原、绵延千里的河西走廊,孕育了丰富多彩的彩陶文化。为了让幼儿认识彩陶,感受、体验彩陶的美,我们设计了系列活动“辉煌灿烂的甘肃彩陶”,在活动中帮助幼儿构建和获取有关彩陶的知识,  相似文献   

9.
《河西学院学报》2017,(6):40-45
四坝文化是分布于甘肃河西走廊的一支含有大量彩陶的青铜文化,文化内涵丰富,彩陶器型造型独特,仿生造型器物颇为流行,装饰别具一格。尤其是出土于四坝文化火烧沟遗址的人形彩陶罐,人物特征明显,形态逼真,具有很强的的地域特色。它既与马家窑文化有相同的彩陶元素,又有与齐家文化、辛店文化、沙井文化和新疆彩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是,四坝文化独特的"Z"字形纹,在特定地区短暂的存在着,而不见于其他文化类型,因地处于甘肃丝绸之路沿线西段,引起了不少专家学者的关注。  相似文献   

10.
彩陶中纹饰符号特征意蕴的研究是我一直很感兴趣的话题,它在我国原始社会有着突出的艺术成就,先民们在绘制彩陶纹饰时成熟地运用了点、线、面的组合及对称均衡、整齐一律、对比调和、比例尺度、节奏韵律、多样统一等的表现手法,时创造出完整的艺术品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