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爱的乐章     
王思萌 《辅导员》2011,(1):42-42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小时候,我喜欢背古诗,而最喜欢的就是这句了,心中就会有一种莫名的喜爱,这描写的就是琵琶。  相似文献   

2.
"反弹琵琶"的思维方式 从语文学习的视角来看,"反弹"就是反其意而用之,从某论点的对立角度去确立新观点,阐发新见解,即"创新"理念. 实际语文教学工作中"反弹琵琶"的可行性分析 首先,学生时代的"叛逆"心理较为突出.逆反心理极强的青少年时代,每个人的自我意识都较强,这就为我们在课堂上顺势倡导逆向思维、反弹琵琶创造了有利的教学环境.  相似文献   

3.
<正>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朋友,在我诸多的朋友当中,有一个最特殊,它是一种弹拨乐器。它有着梨形的音箱,可以竖抱着弹奏,最初叫作“批把”。说到这里,想必大家都猜出来了,它就是琵琶。琵琶已经伴随了我整整五年,它已经成为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朋友。我从七岁就开始接触琵琶了。刚开始我只是出于好奇,想知道琵琶是怎么发出声音的,  相似文献   

4.
我们在作文时,有些同学常会感到头痛,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写着写着就没词了,出现"卡壳"现象,感到"山重水复疑无路"。此时如果能及时地进行逆向思维,"反弹琵琶",往往会出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所谓是"反弹琵琶"指逆向  相似文献   

5.
好奇中阮     
阮,即"阮咸",华夏古琵琶的一种,起源于秦汉以古长安(今西安)为中心的中国西北地区。当时名为"琵琶",后亦有"秦琵琶""直项琵琶"之称。分为"大阮、中阮和小阮"。我正在学习的是中阮。  相似文献   

6.
"西边的太阳快要落山了,微山湖上静悄悄。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唱起那动人的歌谣……"这首《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在中国大地上传唱了半个多世纪,经久不衰,已经成为人们心中不朽的经典,它所表现的情感也成为革命乐观主义的代表。  相似文献   

7.
对于白居易《琵琶行》中的琵琶女,历来人们的评价都是命运悲惨,是封建社会受压迫妇女的代表等,然而我觉得琵琶女不仅不悲惨,反而十分幸运。她悲叹岁月流逝,美丽容颜不再,这本来就是人生的自然规律,人活的时间长了,自然会衰老,每个人都是这样,无论美与丑,所以这根本不能成为琵琶女悲哀的原因。她哀叹自己的丈夫“重利轻别离”,这就更不应该了。她在那样一个看重女子名节的时代,青楼女子,更何况是一个人老珠黄的老女人,她能够嫁给衣食无忧的商人,实属幸运。琵琶女似乎不知好歹,太以自我为中心了,还嫌自己的丈夫重利轻情,殊不知,这正是她丈夫的…  相似文献   

8.
<正>白居易在《琵琶行》里有两句很能表现人物心情的诗句:"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其实,在这之前,对琵琶女的出场,诗人已经花了很多笔墨了。"忽闻水上琵琶声",写琵琶女在这"枫叶荻花秋瑟瑟"的夜里,一个人独自抚琴抒发内心的愁闷,这琴声中也许也还带着点寻觅知音的意思。但是,当真有人"寻声暗问弹者谁"的时候,琵琶女就踌躇了。踌躇的表现是什么呢?"琵琶声停欲语迟"。内心渴望出来与人交流,又深感此时出来与人相见颇不方便。即使别人"移船相近邀  相似文献   

9.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这是形容琵琶优美乐声的诗句。对我而言,悠扬婉转的琴声里凝聚了永恒的爱,在我的心里留下了深深的烙印。我是从四岁半开始学弹琵琶的。学习它,只因为妈妈说,民乐源于中国五千年悠久的文化,作为女孩子应该学点民乐。而民乐中首推的数琵琶乐最精彩,还用白居易的《琵琶行》来熏陶我,以至于我早在不懂其意时就把这首诗背得滚瓜烂熟并知道了琵琶的魅力。  相似文献   

10.
琵琶作为一种与燕乐有密切关系的弹拔乐器,它对词的产生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影响。在宋词中存在着大量的"琵琶",这既包括一些琵琶意象,也包括对琵琶本身的描写以及与琵琶有关的词调。对《全宋词》中的"琵琶"进行了简略的分类分析,并进一步探讨宋词中存在着大量琵琶意象的原因,以及与唐诗中的琵琶意象相比,宋词中琵琶意象细腻婉约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在琵琶教学中,几乎所有的教师都会不厌其烦的对自己的学生强调"放松"两个字。那么放松是怎样的?如何正确地把握放松?不能"放松"会给琵琶演奏带来怎样的危害?这一问题是琵琶教学中需要认真探讨的。本文仅就演奏形态上的放松试谈一些对放松的理解与感悟。一、"放松"是相对的从生理的角度看,由于我们的肌肉只具有"拉"的功能而不具"推"的功能。那么,与"拉"相反动作就需要靠  相似文献   

12.
琵琶表演是音乐表演的其中一种表现形式,琵琶这门艺术对左右手技术要求都比较强,且在技术过关的情况下,仍然要求其音乐表演达到一定的渲染力。作为琵琶演奏者,应该如何做到夯实的技术和丰富的舞台表现力,这是我想要运用音乐表演美学角度来阐述的问题。我将通过我演奏过的林石城版本的琵琶曲《霸王卸甲》,结合音乐表演美学中的几个问题,对琵琶演奏作进一步的研究,希望将音乐表演美学与琵琶演奏相结合,为琵琶表演艺术的研究尽自己的一些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13.
畅游微山湖     
"西边的太阳就要落山了,微山湖上静悄悄……"一位老人正拿着琵琶边弹边唱。你知道我现在在哪儿吗?就在微山湖上的微山岛上。  相似文献   

14.
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第三册收录了白居易的《琵琶行》,课后的研讨与练习中有这么两个设问:说说琵琶女的身世为什么会引起诗人强烈的共鸣?怎样理解"同时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两句诗的意蕴?我认为虽是两个问题,却是一根主线贯穿,这就是封建时代的知识分子与社会底层被压迫者之间有区别吗?长久以来,人们提起白居易必然就想起他的《琵琶行》,关键的原因就是这首诗作于白居易人生经历的转折时期,已成为研究白居易的重要资料。普通高校文学史教科书上认为白居易的思想分为前后两期,孟子所说  相似文献   

15.
每每读到白居易的《琵琶行》,总会对那"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灵动手指充满神往。猜想:那是怎样精妙的情思,才能有此神奇的"拨弦",那又是怎样的柔肠百转,才会有如此深情的曲调?一堂让人期待的语文课,它应该就是琵琶一曲,"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教师就是那善拨的妙手,让一堂课一开始就"未成曲调先有情"。所以,我一直努力尝试着  相似文献   

16.
作文教学的"反弹琵琶",也就是作文教学时通过逆向或不定向思维来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做法. 一、学习范文,掌握方法 "反弹琵琶"作文方法的传授,我是结合上新课做到既是新课后的作文训练,又是作为高考作文的复习课.例如,我们学习高中语文课文《不求甚解》."不求甚解"原义是:"只求懂得个大概,不求深刻了解",是贬义的.  相似文献   

17.
2015年9月27日,南坪弹唱获吉尼斯最大规模琵琶合奏称号,这无疑将南坪琵琶这一远古遗韵重新推入公众视野。笔者通过走访研究,对南坪琵琶做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并将南坪琵琶和当今普遍演奏的琵琶进行了初步对比,明确概念,形成认知并著述成文。希望通过对有着"千年琵琶"之称的南坪琵琶和如今的广义琵琶的对比分析,增进广大弹拨乐手和音乐爱好者对这一文化遗产的探求之心,借此感慨于中华文化产生的艰辛和不易,同时向博大的中华文化产生长远的敬畏和尊重之情,背负起传承的力量。  相似文献   

18.
琵琶心语     
<正>早在两千多年以前,琵琶并不是我国的民族乐器,它来自神秘古国波斯,之后这朵奇葩在我国被拨开神秘面纱,成为了我国弹拨乐器之王。之所以琵琶可以成为弹拨乐之王,这可不是空穴来风。历经了多个朝代的风霜雨雪,古有"凉州七里十万家,胡人半解弹琵琶"的描述;有"柳腰丰乳琵琶抱,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敦煌壁画;有"南朝四百八十寺,曲项琵琶入汉中"的历史……,各种各样的美景美图、美妙的乐音都出现了琵琶的魅影,可见它作为我国  相似文献   

19.
错别字趣话     
<正>此枇杷不是彼琵琶明代有个爱吃枇杷的知县,有人奉承他,买了一筐上等的枇杷作礼品送去。并且遣人先把帖子呈上,帖子上面写道:"敬奉琵琶一筐,望祈笑纳。"知县看罢,深感纳闷:为什么要送我一筐琵琶?琵琶为什么要用筐来装?待实物一到,才恍然大悟。原来是一筐鲜嫩的枇杷。知县笑了笑,提笔在那张写着"琵琶"的帖子上写了首诗:  相似文献   

20.
朋星 《山东教育》2020,(1):111-112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这是杜甫《咏怀古迹》诗中的一句,咏王昭君出塞之事。千百年来,无论诗文、绘画、戏剧、雕塑,只要涉及昭君出塞、昭君远嫁的题材,十有八九要出现琵琶。有昭君则有琵琶,提到琵琶则联想到昭君,昭君与琵琶形影难离,已成为固定搭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