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9 毫秒
1.
1.“殷墟”之名源于“商朝都城留下来的废墟”。公元前14世纪,商王盘庚把都城迁到殷墟,即今天的河南安阳西北,商朝从此稳定下来,“殷墟”成为商朝帝都的名称。上个世纪初,殷墟被发现以后,学者常借用“殷墟”来指称殷墟的遗址,乃是因为古已有其名,并非因其成为废墟而得名。2.甲骨文是商朝刻在龟背甲和兽骨上的文字。甲骨文应是商周时代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因为除发现了大量商朝甲骨文外,还在陕西扶风、岐山一带的周原等地的考古发掘中出土了一些西周早期的甲骨文;而从已出土的甲骨文看,所用龟甲通常是龟的腹甲,有时也用龟的背甲。3.判断…  相似文献   

2.
奴隶社会:十、殷墟:公元前十四世纪,商王盘庚把都城迁到殷。因此,商朝也称殷朝。河南安阳西北是殷都的废墟,所以叫做殷墟。十一、甲骨文:清朝末年,在殷墟发现了刻有文字的龟甲和兽骨,我们把这些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叫做“甲骨文”。甲骨文已经是一种比较完备的文字,我们今天的汉字,就是从甲骨文演变来的。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就从商朝开始。  相似文献   

3.
甲骨文     
甲骨文是一种很重要的古汉字资料。绝大部分甲骨文发现于殷墟。殷墟是著名的殷商时代遗址,在河南省安阳市西北洹河沿岸一带。这里曾经是殷商时代后期(约公元前14至前11世纪),中央王朝都城的所在地,所以称为殷墟。 殷墟发现的甲骨文是商代后期遗留下来的主要文字资料。它们基本上是商王朝统治者的占卜记录,大部分是为商王朝或商王个人占卜的记录,小部分是为一些跟商王有密切关系的贵族占卜的记录。商代统治者非常迷信,对很多事情都要进行占卜,以了  相似文献   

4.
公元前十四世纪,商朝国王盘庚把都城从奄迁到了殷,此后历时二百七十三年,商朝再也没有迁都.对于盘庚迁都的原因,历来说法不一.其实,社会动乱和河患引起的生态环境的恶化,才是盘庚迁殷的主要原因.盘庚迁殷以后,注重治理和保护环境,为后来商王朝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也为今天处理经济发展和保护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5.
2003年人民教育出版社的《中国古代史》教科书上,在第二章第二节“夏、商、西周的更替和制度”中,谈到商的兴衰时有这么一段话:“商朝前期屡次迁都。商朝中期,商王盘庚把都城迁到殷,从此稳定下来,因此商朝又称殷朝。”  相似文献   

6.
商朝都城殷墟在今天河南安阳小屯村一带。它的发现和发掘在新世纪初以最高票数荣登“中国20世纪100项考古大发现”榜首。然而,关于殷墟,仍有许多人不了解,甚至是误解,这其中包括对“殷墟”名字的误解。殷墟,是商代帝都的名称,但是,在今天却被普遍解释成“殷都留下来的废墟”,差  相似文献   

7.
殷墟位于河南省安阳市洹水两岸,是中国商代晚期(约公元前1300年-公元前1046年)的都城遗址,为人类历史文化遗产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殷墟以宫殿宗庙遗址和王陵遗址为核心区域,这两处遗址被同  相似文献   

8.
殷墟是商王朝后期的都城遗址,位于河南省安阳市西北小屯村一带.1899年甲骨文发现和殷墟科学发掘以来,殷墟发现的大量都城建筑遗迹和以甲骨文、青铜器为代表的丰富的文化遗存,展现了中国殷商晚期辉煌灿烂的文明,奠定了殷墟是中国第一个有文字可考的古代都城的地位.殷墟这座商代都城,是中国古代文明的结晶,也是全人类的文化宝藏.  相似文献   

9.
殷墟简介殷墟是中国商王朝后期都城遗址,在河南省安阳市西北郊的洹河南北两岸,以小屯村为中心,面积约30平方千米。商后期叫北蒙,又称殷,公元前14世纪盘庚迁都于此,至纣亡国,共传8代12王,前后达273年。周灭殷后,曾封纣之子武庚于此,后因武庚叛乱被杀,殷民迁走,逐渐沦为废墟,故称殷墟。《史记》、《括地志》均有关于殷墟的记载。殷墟占地面积约24平方千米,东西六千米,南北四千米。大致分为宫殿区、王陵区、一般墓葬区、手工业作坊区、平民居住区和奴隶居住区。古老的洹河水从市中缓缓流过,城市布局严谨而合理。从其城市的规模、面积、宫殷的宏…  相似文献   

10.
问题解答     
答:殷都变成“殷墟”,与周初举行的第二次东征有关。公元前十一世纪,周武王东征,在“牧野之战”中取胜,灭了商朝。但是,殷都(河南安阳西北)的东、北面仍是商的领土,商的社会势力还顽固地存在。所以,周武王只得封商纣之子武庚于殷,利用他统治商的遗民。又把商的王畿分为邶  相似文献   

11.
漫谈甲骨文     
公元前一千三百年,商朝的第二十代君王盘庚把都城从亳迁到殷,经过一系列的复古改制,中兴了行将崩溃的商王朝.嗣后,小辛、小乙、武丁、祖庚、祖甲、廪辛、康丁、武乙、文丁、帝乙、帝辛(即殷纣王),八代十二王皆建都于此.殷作为后期商朝的都城,前后历时共二百七十三年.中国古代王朝的名称往往是以它们的发祥地来命名的,根据这个惯例,历史学家又把商朝叫做殷朝,史书记载,殷纣王时,曾扩建都城,南距朝歌,北据邯郸及沙丘,并在这些地方营建离宫别馆、鹿台林苑.一时,舞女歌伎,珍禽异兽,殷都达到了空前的繁华.然而,统治者的荒淫暴虐,激化了各种社会  相似文献   

12.
2003年人民教育出版社的《中国古代史》教科书上,在第二章第二节“夏、商、西周的更替和制度”中,谈到商的兴衰时有这么一段话:“商朝前期屡次迁都。商朝中期,商王盘庚把都城迁到殷,从此稳定下来,因此商朝又称殷朝。”无论在哪个时代,无论教材如何改变,这个重大事件都天经地义地保留了下来。直到2005年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才将这个知识点删除了。笔者非常赞赏这个改进。对于新旧教科书的比较,由于本人对新教材研究不多,不敢妄下断言。但是在多年教学工作中的始终碰到的一个别扭总算是清除掉了,也算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长久以来…  相似文献   

13.
“邢”是一个古老的地名,远在商朝即已存在。《史记》所记“祖乙迁于邢”《括地志》所记“邢”为“殷侯国”《帝王世纪》所记”“邢侯为纣三公,以忠像被诛”,殷墟卜辞所记“井(邢)方于唐(汤)宗受”、《乙亥父丁鼎》铭文所记“唯王征并(邢)方”,均可互证“邢”曾为商王都邑和诸侯方国。公元前十一世纪周武王灭商建立了西周,成王封周公庶于于“邢”为邢国。据《元和郡县图志》所记,邢国都邑在“今邢州城内西南隅”。封城虽无记载,但以其活动所及,当为东临大陆泽,西靠太行山,北至低水,南近油”漳,大体范围相当于古时的“东阳…  相似文献   

14.
在西周(公元前11世纪一公元前770年),国家的经济政策比较开放。一方面,充分发挥“周人重农”的历史优势,突出发展农业;另一方面,又从“殷人善贾”的历史现象中受到启迪,允许商朝遗民和都邑中的“国人”乃至贵族到规定的市集中做生意。既重农,又不抑商,是西周经济走向  相似文献   

15.
黄玉峰 《上海教育》2013,(18):62-64
河南是中国人精神的故乡。中华民族的祖先,传说中的伏羲、炎帝、黄帝,还有尧、舜、禹、汤,他们活动的范围就是在中原一带。现在河南的仰韶文化遗址大致对应这个时代。最早的夏、商、周三个王朝,夏朝是在今天的二里头,商朝是在殷,也就是今天的安阳,周朝是在洛阳,都是在河南省内。  相似文献   

16.
小学历史课本,出现了中国历史上所有主要朝代的名号,本文作一简要介绍。 夏 禹死后,子启接替他的位置,迁到大夏(今山西夏县一带)居住。后来遂以夏为其国号。 商 始祖契(xiè屑)协助禹治水有功,被封在商(今河南商丘一带),汤灭夏桀建立新国家,后来即称之为商朝。以后盘庚迁都殷(今河南安阳),商朝又被称为殷朝或殷商。  相似文献   

17.
我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是从夏朝开始的。根据《竹书纪年》记载,夏朝大约创立于公元前二十一世纪左右。传说夏禹死后,他的儿子启夺取部落联盟首领职位,建立我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夏朝约历400多年。 夏桀时,商汤起兵,约在公元前十六世纪推翻夏朝,建立商朝,建都亳(今河南商丘北)。商王盘庚时,迁都到殷(今河南安阳),因而商也被称为殷,或商殷、殷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著名晚商都城——安阳殷墟孝民屯遗址出土晚商卜骨进行攻制工艺重构实验,河南动物考古研究人员Et前揭开了晚商甲骨占卜之谜,吉凶兆纹的出现是基本可控的。  相似文献   

19.
高考文科综合考试范围有关本节的规定是“(1)夏、商、西周的更替和制度夏朝的建立商朝的兴衰武王伐纣和西周的分封制国人暴动和西周灭亡”。子目与统一《中国古代史(选修)》教材相关内容基本一致。按高考的要求,本节复习应分清准确记忆和模糊记忆、重点和非重点,与之相联系的知识也要适当点拨。夏朝的建立时间“约公元前2070年”要记忆。这是学术研究推断的新成果。在此之前的时间都是模糊数字,如:大汶口文化距今约四五千年。原来我们认为确切的历史年代只能上推至公元前841年。近年的研究推算出夏代的始年约为公元前2070年。这是中华五千年…  相似文献   

20.
山西省是我国开发最早的地区之一。大量出土文物证明,早在一百万年以前,我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劳动生息在这块土地上。历史传说中的“尧都平阳”“舜都蒲坂、”“禹都安邑”,其地都在山西南部。从文献资料和汾河下游文化遗址来看,在夏代,山西南部已是夏人聚居活动的地方。从公元前十七世纪到公元前十一世纪,山西的一些地方就为商王朝所统治。西周初分封诸侯,在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