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大凡从小学低年级教至高年级的语文教师都会有这样一种感觉:低年级时,小学生在课堂上发言踊跃,积极性较高。但随着年级的增高,特别是到了高年级,课堂就渐渐变得安静了,课堂成了教师和个别学生的“舞台”,而更多的学生成了“观摩者”。对此,我就自己的教学实践、思考谈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2.
大凡从小学低年级教至高年级的语文教师都会有这样一种感觉:低年级时,小学生在课堂上发言踊跃,积极性较高;但随着年级的增高,特别是到了高年级,课堂往往就变得安静了,课堂成了教师和个别学生的"舞台",更多的学生成了"观摩者".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  相似文献   

3.
曹振元 《海南教育》2014,(24):40-40
很多教师都会有这样一种感觉:学生课堂发言的积极性与其年龄是成反比例的。低年级时,课堂教学气氛活跃,学生举手非常踊跃,发言积极性高涨。但到了高年级后,课堂中举手的学生便逐渐稀少,有时候课堂成了教师自拉自唱的独角戏舞台,而本应是课堂教学主角的学生却成了课堂教学的“旁观者”。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种对话在低、中、高年级重点是不一样的。那么,教师如何在低年级阅读教学中关注对话资源,有效进行课堂互动呢?本文就低年级阅读教学关注“对话”资源、有效进行课堂互动谈几点个人的体会。  相似文献   

5.
李霞 《新疆教育》2013,(7):136-136
现在多数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意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应用题、几何图形的解题能力,这是对的,无可非议。但是用什么手段来实现教学求呢?不少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是教师讲得过多,越到高年级,学生说话的机会越少,到了毕业班,只能是教师“满堂灌”了。课堂里,教师讲,学生听,把课堂教学的“双边活动”变成了“单向活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难调动起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不仅在低年级,而且在中高年级教学中,创造条件让学生说,加强对学生说的训练。  相似文献   

6.
一、关于学生说段的现状小学生听说读写诸能力中,最差的要数“说”的能力,不管是低年级、中年级还是高年级概莫能外。尤其是低年级说段能力低下所产生的负面影响的时效会延伸至中、高年级,以致中、高年级学生“说”的能力,失去低年级基础的依托,难以形成和发展,这是造成各年级学生“说”的能力差的恶性循环之根源。因此,重视并加强低年级说段训练及探索低年级说段训练的科学方法,对于提高小学生“说”的素质,就显得尤为紧迫和重要。二、关于教师对说段训练的认识造成上述学生说段现状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教者对说段训练不够重视。因此,教师必须…  相似文献   

7.
1.从课堂教学情况看,小学高年级词语教学普遍存在弱化、简化、僵化的“三化”现象。不少教师认为,小学高年级学生经过几年的阅读实践,已经初步具备了自学能力;况且,词语教学只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到了高年级,词语的学习只是为学生的顺利阅读扫除障碍,因而无足轻重,词语完全可以交给学生自己去学习。去掌握,不必占用课堂的宝贵的时间。  相似文献   

8.
统计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出现在小学阶段的一个崭新教学领域。教师经常感到目标难以定位,稍不注意就会出现“越位”现象:本来应该是高年级学习的内容,在低年级课堂上就出现了;本来应该是低年级学习过的内容,到高年级又重复出现。我以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生日》一课的教学为例,谈谈对低年级统计教学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问答式的互动教学模式能够调动学生的思维,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因而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经常被运用。但是从学生举手发言、积极参与的状况来看,往往是低年级的课堂热热闹闹,高年级的课堂冷冷清清。就算是同一批学生,在一二年级的时候,全班几乎所有学生都会高举小手,谁要是轮不到发言还会很失落;而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要求主动发言的热情远不如以前,越是高年级学生表现得越沉闷,课堂氛围越不活跃。究其原因,从主观上讲,这与高年级学生心理活动复杂有关。有的学生在众人面前讲话有紧张羞怯之感;有的抱与己无关和无所谓的态度,对教师的表扬也不看重;有的认为懂了就好,何必说出来……各种思想顾虑造成了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交流的心理障碍。从客观上讲,高年级教师的提问比低年级更难,对学生回答问题的要求会比低年级更高;还因为到了高年级,学生忙于做课堂笔记,无暇思考教师的提问,无心参与课堂讨论……这些都造成高年级的学生在课堂上显得不够活跃。为了让高年级的学生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我们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相似文献   

10.
低年级阅读教学突然之间成了“冰点”,观摩课罕有见之,赛课也多不敢涉及。究其原因,是因为大部分教师认为低年级课与高年级课相比,没有深度,无法出彩,显示不了教者的水平。所以偶有大胆为课者,也常常极尽挖掘之能事,让其变得“厚实”、有“深度”,结果却往往使课堂“高不成,低不就”,不知所以。这种现象使许多低年级语文老师陷入了彷徨:低年级阅读教学课,到底应该怎么上?笔者以为:  相似文献   

11.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不仅在低年级。而且在中高年级教学中,要创造条件让学生说,加强对学生说的训练。现在多数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意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应用题、几何图形的解题能力,这是对的,无可非议。但是用什么手段来实现教学要求呢?不少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是教师讲得过多,越到高年级,学生说话的机会越少,到了毕业班,只能是教师“满堂灌”了。课堂里,教师讲,学生听,把课堂教学的“双边活动”  相似文献   

12.
曾臻 《现代教学》2011,(3):67-67
低年级课堂上,学生发言踊跃,参与课堂活动程度相当高;随着年级的增高,课堂发言时学生反倒变得羞涩、不自信起来。为了教学进度,课堂成了教师和个别优秀学生的“舞台”,更多的学生成了“观摩者”。形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何在?如何提高学生课堂发言效能呢?  相似文献   

13.
中小学音乐教学中有这样两个现象:现象一,“中学不如小学,小学高年级不如中、低年级;在小学高年级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学生喜欢音乐而不喜欢音乐课”;现象二,“音乐教师把古典捧上天,把流行音乐贬得一文不值,而绝大部分的学生却喜欢流行音乐”。随着新课改实施,有些现象却更加突出。如:低年级实施新课程改革,教材内容形式新颖、活泼,课件、磁带等配套都很齐全,而现在的高年级教材内容和配套的相关资料都很落伍,不符  相似文献   

14.
张二军 《教师》2011,(27):46-46
不少语文教师在一起研讨时,总会谈到教学中一个共性的问题:高年级语文课堂远没有低年级时的气氛活泼、参与度高。其实,高中语文课堂的“沉闷”,不仅与学生的生理和心智有关。还与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有着密切联系。因此,我们要改变这种语文课堂的“沉闷”现象,就必须从源头下手,源头问题解决了,我们的语文课堂才会有“活水”,才能真正“活”起来。  相似文献   

15.
王丽娟 《考试周刊》2012,(43):40-41
灵动的教师教出灵动的学生,低年级的学生就像一座矿山,能源源不断地开掘出宝藏,只要用心去挖掘,用心去开采,就会增添无限财富。低年级的学生知识阅历浅,表达能力不强,与高年级相比,似乎无法为我们带来光彩,无法为我们的课堂带来精彩。虽说低年级学生所读诗书量远远比不上高年级,但低年级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却是高年级学生远远比不上的,  相似文献   

16.
“超前反刍”是八十年代教育科学研究中的一次创造性的突破和转机,它是大面积提高复式教学质量的潜在优势。“超前”就是允许低年级学生提前接受部分高年级教学内容;“反刍”就是高年级学生可适当温习低年级阶段学习过的内容,以加深理解和深化。本文试就“超前反刍”的必然性和可行性以及“超前反刍”的局限性和制约性谈点粗浅看法。一、“超前反刍”的必须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低年级学生注意力的好坏直接决定了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想要提高低年级学生课堂上的有意注意,离不开教师的有效指导。课堂是主阵地,多样化的教学形式是提高学生注意力的关键,而关注课文内容,重新打造学生关注的重力也是提升注意力的必要条件。低年级的课堂有别于中高年级,唯有把握课堂的灵魂——注意,才能使学生任意驰骋于语文学习中。  相似文献   

18.
龙丽英 《广西教育》2008,(19):31-33
2007年9月至11月,笔者对北流市清湾镇部分小学高年级教师和学生就“关于小学高年级学生课堂发言心理”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研究,对该镇小学高年级学生课堂发言心理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为准确把握当前农村小学高年级学生课堂发言心理的现状,深化课程改革,加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性,探索实施农村小学素质教育的新路子,提供了客观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记忆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占有特殊的重要的地位,从传授知识来看,低年级的语文课传授的基本知识是学生今后学习中高年级的知识的基础,教师在教学中应千方百计地让学生“记忆”。再者,对学生而言,更重要的是要学会怎样去记住所学的知识,这就是说“记忆”也是一项能力,是智力的一部分,必须注意开发。因此,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记忆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运用“记忆”手段帮助学生记;二是进行记忆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记。如果把低年级语文教学仅仅理解成让学生记住知识,就往往会陷入死记硬背的死胡同;如果不把“记忆”看成是一种能力,将使语文的教和学都失去有力的工具。因此,要把“记忆能力”的培养作为我们教师在教学中的基本技能加以开发,切实加强这方面的基本功训练。下面,试就低年级语文教学中记忆力的培养,浅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20.
韩树云 《小学语文》2011,(12):21-22
小学语文各学段都重视朗读。从低年级到高年级,从小学到初中甚至高中,学生一直在努力“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但结果却并不如意。教师在备课中落实“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目标成了一句空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