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理性的沉思——笛卡尔《形而上学的沉思》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识论和方法论的研究是近代哲学家最关注的中心问题。笛卡尔用怀疑的方法来解决灵魂和肉体的关系这一哲学的基本问题。笛卡尔的普遍怀疑同历史上的怀疑论不同,他的怀疑是方法的怀疑,其目的是通过纯粹理智的思考、直观的认识和逻辑的论证找到真理,来获得对哲学基本问题的真正把握和对人的本质真正理解,彻底改造旧哲学,建立起能够解释世界的新知识体系。笛卡尔的怀疑是一种理性的沉思,他的理性沉思结论:一是提出存在着两个相互独立地精神实体和物质实体,从而表现为二元论;一是指出人的理性在人认识事物过程中具有决定意义,从而确定了理性的地位,实现了西方哲学由本体论向认识论的转向  相似文献   

2.
怀疑论哲学和怀疑思想的历史形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哲学的思维无以解决理性的困惑时便产生怀疑。怀疑论哲学可划分为三种基本形态:具有怀疑论倾向的哲学(如智者学派和《老子》哲学)、极端的怀疑论哲学体系(如希腊罗马怀疑论和庄子怀疑论)和温和的怀疑论(如休谟哲学)。此外,还大量存在着并非是典型的怀疑论但具有怀疑思想的哲学家,这又分为:视怀疑为方法的哲学家(如笛卡尔)、视怀疑为武器的哲学家(如培尔等)和具有批判怀疑精神的哲学家(如培根和梁启超等)。  相似文献   

3.
怀疑论是笛卡尔形而上学的起点。普遍怀疑基于良知为我们提供的健全理智,始于对经验常识的反省,实际上是理智的自我反省。普遍怀疑的前提是诉诸健全的良知,其中暗含了三重公共性的理论预设;普遍怀疑并不等于反对经验,而是重新审视经验;普遍怀疑的起点是对感官不可靠的论证;普遍怀疑中预设了八个不证自明的前提。  相似文献   

4.
创新 ,当今最时髦的话语之一。何谓创新 ?怎样培养创新意识、锻炼创新思维能力 ?可以从勒内·笛卡尔的普遍怀疑论哲学中探寻到最佳答案 :怀疑———扬弃———实现科学与价值。  相似文献   

5.
感觉无法判断事件的本质,表面的直观反映具有欺骗性,由此笛卡尔提出一种普遍怀疑论,认为一切皆可怀疑,而怀疑本身并不是他的目的,而是通过怀疑去寻找一种无法怀疑的东西,笛卡尔认为无法怀疑的是作为思想主体的“我”。在微信中多元的分享世界中,作为主体的人,想要去寻找一种自我的存在感,便要去寻找一种工具,微信后的时代,人们用发微信证明自我存在的价值。这就是微信工具的所在,给现代人一个便捷的渠道去肯定自己,引起他人的关注,从而证明自我的存在,是一种自我存在证明的工具。  相似文献   

6.
黄斌 《培训与研究》2009,26(1):27-29
普遍怀疑在笛卡尔认识论中的作用问题,通过对其思想进路和哲学第一原理的考察,认为一方面它是笛卡尔认识论的逻辑起点,另一方面也是笛卡尔所使用的直观和演绎的归纳方法的补充,因为本质上他使用的方法也是普遍怀疑的。  相似文献   

7.
普遍怀疑在笛卡尔认识论中的作用问题,通过对其思想进路和哲学第一原理的考察,认为一方面它是笛卡尔认识论的逻辑起点,另一方面也是笛卡尔所使用的直观和演绎的归纳方法的补充,因为本质上他使用的方法也是普遍怀疑的。  相似文献   

8.
张丽珣 《知识文库》2023,(15):195-198
<正>笛卡儿作为法国理性主义的先驱,他的哲学思想在世界哲学历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十七世纪欧洲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政治制度的进步,为新思想和新方法的诞生创造了良好的时代背景,也推动了笛卡儿哲学思想的出现。笛卡儿的哲学思想中,普遍怀疑是一种方法论原则,怀疑是认识过程中的一个否定性环节。笛卡儿将怀疑作为手段而寻找到确定性的知识,他的怀疑方法具有反封建、反神学的社会意义。但笛卡儿怀疑论辨别真假的标准,即“心里的清楚明白”具有主观主义的性质,不完全正确。认识把握笛卡儿怀疑精神的内涵逻辑与实践意蕴,以培育积极怀疑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相似文献   

9.
一种较为流行的看法是,相对主义思想往往导致怀疑论。但这似是而非。相对主义思想很普遍,在古今中外的哲学家甚或一般人那里都可以发现,但强有力的怀疑论传统仅仅属于西方思想史。本文以中国先秦时期最富怀疑精神的庄子为例,通过评析其相对主义思想是如何削弱乃至取消他的怀疑论萌芽的,具体反驳了流行看法,从而表明:相对主义思想不能构成怀疑论,本质上,它同怀疑论无关。  相似文献   

10.
翻开哲学史,几乎在哲学发展的每一阶段上,都可以看到怀疑论的身影。由于怀疑论怀疑客观世界的存在与可知性,我国学术界在建国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对其大多采取简单的否定态度;改革开放后,学术界对怀疑论的历史功过开始进行尝试性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其中或者是对怀疑论的历史功过进行笼统的抽象的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