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对中学生基础道德文明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作为学校德育的一项基础性工程,行为规范教育的地位与作用是毋容置疑的.目的在于使中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加强对中学生的道德教育.在日常行为规范教育的践行中,学生知行脱节的现象还比较普遍,没有成为广大中学生的心理需要.本文阐述了落实中学学生行为规范化管理措施,加强学校文化建设,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  相似文献   

2.
教育为国强之基础,日常行为规范的德育教育是教育的开端。如何贯彻新修订的《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是每一个中小学校的首要任务。本文从本校实际出发,探索城中村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可行性措施,包括管理机制的建立完善和日常管理过程中的落实和加强以及学生的自我管理和校园文化的建设等方面。  相似文献   

3.
国家教委颁布的《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以下简称《规范》),是根据我国中小学教育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而制定的,它反映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对青少年学生的基本要求,符合我国中小学的实际及学生的年龄特征,是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具体内容和努力方向。《规范》的颁布和实施,不仅将有力地  相似文献   

4.
俗话说:"嫩枝易弯也易直"这说明了加强学生行为规范教育的重要性.<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下简称<规范>)是国家对小学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全面开展小学生规范教育活动,加强对小学生的文明礼貌及基本伦理道德教育和行为训练,从小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具有重要的意义.几年来,我从学生实际出发,结合学校特点,循序渐进,切实抓好规范教育.  相似文献   

5.
我国对中小学生基础道德文明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作为学校德育的一项基础性工程,行为规范教育的地位与作用是毋容置疑的。但随着大众文化的广泛流行,一些“流行元素”对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养成带来了很大冲击。  相似文献   

6.
王红 《考试周刊》2011,(43):230-231
中职学生生源复杂,班主任在中职学生教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班主任对学生引领主要包括日常行为规范的管理和思想的引导。  相似文献   

7.
《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是国家对学生品行的具体要求,也是我们对学生进行德育所应遵循的原则,因此,要使《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真正成为全体学生的自觉行为,形成良好的习惯并成为内在的动力,确实是小学教育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8.
加强行为规范教育是学校德育的基础工程,也是班主任建好班集体的基础工作,能使学生牢记规范要求,逐步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强化《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和训练,不仅需要明确训练的指导思想和内容,而且还需要掌握切合学生实际的教育途径和方法.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实践中,我不断探索,采取三个结合的办法来加强《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训练,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一、阐明道理与引导实践相结合强化学生行为训练既要阐明道理,又要引导实践.马卡连柯曾指出:“在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之间有一道小小的鸿沟,需要用实践把这道鸿沟填满.”因此,由知到行的转化是日常行为规范训练的基本过程.  相似文献   

9.
如果说教育是一门科学,那么班主任工作便是一门艺术,它主要是对班级实施管理,对学生贯彻日常行为规范进行思想教育及管理教育,使学生在各方面得到发展。高职院校的班主任是高职高专学生教育工作最直接和最基础的组织者、领导者和实施者,担负着对学生进行教育、服务和管理等重要责任。  相似文献   

10.
为了实现学生道德品质和人文精神的习惯和养成,增强思想品德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巩固和加强思想品德教育的效果,教学实践改变对学生思想品德的评价,不再囿于课堂的一张试卷,而是立足于学生的日常生活,考察学生如何做身边小事,如何遵守日常行为规范,促使学生从一件件小事做起,在点滴小事中见精神、见风格,坚持不懈地从日常行为规范评价,达到积善从德.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我们在学校德育工作中,注意扎实抓好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和训练。抓好小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工作,是小学德育实施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措施和具体途径。因为从小学生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看,对他们实施爱国主义教育,应该是他们听得懂、看得见、摸得着、能够做得到的内容和要求,而行为规范的教育符合这些要求。那么,找到、认准了爱国主义教育同小学德育具体  相似文献   

12.
在近20年如一日的教育生涯中,我深刻地认识到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不仅需要严格、科学的管理,还需要有爱的付出,才能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乐于接受老师的教育,从而实现教育学生的目的。一、强化班级管理培养学生良好习惯良好的习惯是指符合《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学生自身发展  相似文献   

13.
推行素质教育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自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笔者在通过教学活动实施素质教育方面作了一些探索,收到一定的效果。 抓好德育教育,造就“四有”新人。学生思想认识的提高、优良品质和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首先要依靠教育。我主要从三个方面开展工作。一是以《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准则,抓好基础文明教育。我每接一个初一新班,首先组织学生认真学习《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要求学生理解条文,熟悉条文,知道哪些事应该做,哪些事不应该做,自觉地规范自己的行为。其次是严格要求,加强管理。建立学生日常行为监督小组,坚持对学生的日常行为进行检查,每周进行一次考评,使学生养成讲礼貌、讲文明、守纪律的良好  相似文献   

14.
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是重要的德育内容。分析爱国主义教育在中小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让学生正确认识爱国主义的内涵,并在教学中树立与时俱进的思想,开设传统文化课程,规范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才能将爱国主义教育落实到实处。  相似文献   

15.
在对学生实施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和训练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具有决定性作用.因此,加强教师职业道德的教育,注重教师行为规范的研究已经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  相似文献   

16.
小学自然教学除肩负着对学生进行一些浅显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教学,培养他们的科学志趣及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外,还肩负着对他们实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任务。对学生进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是品德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小学自然与《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有一定的联系,自然中的生理卫生部分与行为规范更是联系紧密。因此,在自然教学过程中,要恰当地渗透行为规范教育。 自然教学如何同行为规范结合起来呢? 一、自然教学前,弄清自然与行为规范的联系 《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共有20条,其中有12条与  相似文献   

17.
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起到的是主导作用.班级管理应与教育、教学联系起来,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而班主任也必须在思想、道德以及日常行为等方面做好学生的表率,起到为人师表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养成教育的基本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芬 《湖北教育》2002,(11):20-21
养成教育主要是指青少年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或行为习惯形成的教育,其目的是为了促使青少年学生增长知识,加强思想修养,形成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具备良好的公民素质。养成教育是青少年学生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之一,在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19.
学生日常行为习惯教育是思想品德学科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是思想品德课的重要内容.然而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我们发现,大多数品德课的重点是放在道德概念灌输上,忽略了对学生进行道德行为  相似文献   

20.
二级学院的管理与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级学院教育管理要坚持教育创新,做到领导体制、领导观念的创新;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管理观念的创新;教师常规教学及教学管理观念的创新;指导学生就业观念的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