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向命运挑战》一文学完了.整节课我没有多讲,大部分时间都是学生在平静地读书.   我和我的学生们心中充满了感动.我们每一个人都被霍金对苦难的坚守而震撼着--霍金,一个命运的斗士,在被死亡扼住喉咙的时候,以百折不挠的毅力战胜病魔,紧紧抓住了死神的手,坚强地活下来,并在天体物理研究中取得了骄人的成果.从学生的眼神中,我知道学生们今天已经结识了霍金……   ……  相似文献   

2.
《向命运挑战》一文学完了。整节课我没有多讲,大部分时间都是学生在平静地读书。我和我的学生们心中充满了感动。我们每一个人都被霍金对苦难的坚守而震撼着——霍金,一个命运的斗士,在被死亡扼住喉咙的时候,以百折不挠的毅力战胜病魔,紧紧抓住了死神的手,坚强地活下来,并在天体物理研究中取得了骄人的成果。从学生的眼神中,我知道学生们今天已经结识了霍金……临近下课,我做了这样的拓展延伸,向学生出示了一段文字,这是我从一本杂志上读到的:“有一次,在学术报告会结束之际,一位年轻的女记者捷足走上讲坛,面对这位已在轮椅上生活了三十多…  相似文献   

3.
《向命运挑战》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一文教完了。整节课我没有多讲,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生平静地读书中度过的。我和我的学生心中充满了感动。我们每一个人都被霍金对苦难的坚守而震撼着——霍  相似文献   

4.
2002年8月,第24届国际数学家大会期间,中国迎来了霍金。霍金是谁?他是一个智慧的大脑,一个奇妙的神话,一个当代最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一个科学名义下的巨人……或许,他只是一个坐着轮椅,挑战命运的勇士。史蒂芬·霍金,出生于1942年1月8日,这个时候他的家乡伦敦正笼罩在希特勒的狂轰滥炸中。霍金和他的妹妹在伦敦附近的几个小镇度过了自己的童年。霍金的父母都受过正规的大学教育。他的父亲是一位从事热带病研究的医学家,假日里这位医学家常常带领全家到郊外去游玩。碧野、蓝天、白云,使霍金自由自在地享受快乐的童…  相似文献   

5.
教法一一、读中整体感知1 投影出示霍金的头像及有关霍金的生平卡片。2 出示课题 ,质疑解题。学生谈自己对课题的理解。3 自由朗读课文 ,想一想 :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引导学生抓住文中主线 :霍金是怎样向命运挑战的?他创造的奇迹给了我怎样的启示?二、读中有所感悟1 霍金向命运挑战 ,课文从两个方面来写 ,找出文中一句话来回答这两个方面各是什么?(此环节是在学生整体阅读课文的基础上 ,将学生的读引向探究、发现、感悟的层次上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 ,互相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投影出示学生找到的重点句子 :“霍金向命运挑战 ,不仅仅是指他能…  相似文献   

6.
《向命运挑战》是人教版第十一册的一篇独立阅读课文,课文主要讲了霍金怎样战胜困难,不怕失败,敢于向命运挑战的感人事迹。设计本课,我以走近霍金,走进霍金的内心世界为主线,以对话的形式,让学生在与文本的接触中,去寻找、感悟霍金那种与命运抗争的精神,通过"重点突破,整体感悟——引入资料,丰厚认知——拓展延伸,强化体验"来进行。  相似文献   

7.
感恩的心     
一次学术报告后,有位记者问霍金:“你不认为命运让你失去太多了吗?”霍金艰难地叩击键盘:我的手还能活动,我的大脑还能思维;我有终生追求的理想,有我爱和爱我的亲人和朋友;对了,我还有一颗感恩的心……  相似文献   

8.
在近一个月里,我有幸听了校、县、省三级共四节《向命运挑战》的公开课。该课是人教版第十一册的阅读课文,讲霍金向命运挑战的感人事迹。这四节课各有特色,但我发现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教学盲点,就是课文第六自然段写的:“……他的身体一点也没有离开过轮椅,但是,他的思维却飞出了地球,飞出了太阳系,飞出了银河系,  相似文献   

9.
<正>[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霍金不仅是个充满传奇色彩的物理天才,更是个令人折服的生活强者。2.学习霍金不断求索的科学精神和勇敢顽强的人格力量。[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感受霍金命运的悲惨及学习时的艰难和顽强。[教学过程]一、复习检查霍金是一位非凡的科学家。谁能用课文中的语句说说霍金的魅力表现在哪儿?生自荐回答。多媒体出示文章中心句:霍金的魅力不仅在于他是一个充满  相似文献   

10.
这几天,我读了一本书,叫《轮椅上的霍金》。这本书主要讲了被称为"宇宙之王"的著名科学家霍金,在完全瘫痪、被长期禁锢在轮椅上的情况下,用坚定决心和不懈的努力,孜孜不倦地探索宇宙的未知世界,勇敢顽强地挑战命运,为科学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以常人不能想象的勇气和力量,创造了奇迹,撰写出《时间简史》。他不但坚持学习和工作,还有一颗感恩的  相似文献   

11.
常想一二     
常言道: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倘若心为物役,患得患失,就只会被悲观、绝望窒息心智,人生的路途注定是如负重登山,举步维艰了。霍金是世人推崇的科学大师,因为他不仅仅是智慧的英雄,还是一位人生的斗士。在一次学术报告结束之际,一位女记者跃上讲台,对霍金深深景仰之余,又不无悲悯地问:“霍金先生,卢加雷病已将你永远固定在轮椅上,你不认为命运让你失去太多了吗?”这个问题显然有些突兀和尖锐,报告厅内鸦雀无声。可霍金的脸上却依然充满微笑,他艰难地叩击键盘,显示屏上出现这样几个字:“我的手指还能活动;我的大脑还能思维;我有终身追求的理想…  相似文献   

12.
灵魂加工     
GDJY自从做起了老师,我便总以为自己的灵魂真的远远比学生的灵魂高尚,自然也就在学生面前多了份权威的感觉,少有真正平等的对话与交流,总是对学生的“忤逆”大为恼火。为什么我们做老师的用心良苦,而他们却仍是我行我素呢?后来,一篇学生的文章将我震撼:“如果众生平等的道理没有差错,那么,一个灵魂就没有资格去加工另一个灵魂。我不相信谁的灵魂配来加工我,也不相信我的灵魂配去加工别人。任何灵魂,都难免被命运加工。但是任何灵魂,都不应当被人为地加工。被禁锢的灵魂应当解放,被扭曲的灵魂应当舒展,被催眠的灵魂应当唤醒…  相似文献   

13.
最近,笔者听了《向命运挑战》一课,教师巧设语言实践———采访,引领学生走进霍金心灵,与霍金进行零距离对话,既锤炼了学生的语言,又提升了学生的精神,颇为一节好课,其中采访的片断如下———师:今年8月9日,62岁的科学巨星霍金应浙江大学的邀请来到杭州进行学术报告。今天,霍金已经来到了咱们的课堂,我们请他到前台就座好吗?(一位学生走上讲台,坐在“轮椅”上扮演霍金,其他学生扮演记者,采访霍金)你们有什么话想对霍金先生说吗?生甲:霍金先生,你是当今的爱因斯坦,我知道你身残志坚,为了研究量子物理,硬是拖着病身子工作,你的家人阻止过你吗?…  相似文献   

14.
著名物理学家斯蒂芬·威廉姆·霍金赴南非参加非洲数学和科学学院一个研究中心的落成典礼,他还打算参加一个庆祝南非国家理论物理学院成立的典礼。这是霍金首次去非洲,此行被称为“寻找非洲被埋没的天才”。霍金行前说:“科学世界需要非洲的杰出天才,我期待与来自非洲的未来的年轻爱因斯坦们相会。”  相似文献   

15.
在我记忆中,有这样一句话:生命中有一种强大的力量和命运抗衡,这力量就是——爱。我是一名小学教师,工作18年来,我自认矢志不渝地热爱着我的事业和学生。去年因工作需要我由东丽区实验小学调入同属中心片的农民工子弟学校——张贵庄小学。刚开始的豪情壮志很快被现实撞击得片甲不留,这所被老师们戏称为中心地带的薄弱校和实验小学无法相比。很多时候,我都是一个人呆在办公室里回忆昔日的辉煌和忙碌,我陷入了痛苦的深渊,觉得生命的价值在无端的消耗和浪费。后来的一件事让我幡然醒悟,甚至羞愧而内疚。它让我重新理解了教育的内涵,教师的使命到底是什么?什么是真正的师爱?  相似文献   

16.
在我的脑海中,最令人难忘的是近距离见到了世界级的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一个在轮椅上被禁锢了40年而又拥有一颗睿智头颅的大师。他好普通、好平常啊!穿着浅色西装的大师由夫人推着轮椅,微笑地出现在演讲台上。这是个和善的老人,红扑扑的脸非常可爱,蓝色的大眼睛充满着活力,看上去像小孩般天真。大学生们的欢呼声给他增添了许多甜美的微笑。“Canyouhearme?”大师终于“开口”了。他的话都是通过语音合成器传出来的,声音很清楚,开场白不失俏皮。“Yes!”我跟着大家高声回答,因为这是在跟一个充满奇思妙想的大师直接对话,我可…  相似文献   

17.
教育有痕     
润物无声,育人有痕。作为教育工作者常常感到自己的教育使命不可替代,于是,我总是费尽心思寻找教育的资源和契机,努力使教育在学生心中留下一些什么。初识霍金了解史蒂芬·霍金,是因为一本杂志的卷首语提到了关于他的一段文字:“有一次,在学术报告会结束之际,一位年轻的女记者捷足走上讲坛,面对这位已在轮椅上生活了三十多年的科学巨匠,深深景仰之余,又不无悲悯地问:‘霍金先生,病魔已将你永远固定在轮椅上,你不认为命运让你失去太多了吗?’面对这样尖锐的问题,霍金的脸庞却依然充满恬静的微笑,他用还能活动的手指艰难地叩击键盘,于是,随着…  相似文献   

18.
2013年6月22日,四川省高考成绩公布。广元市广元中学的学生——脑瘫患者陈超竟然考了612分,高出四川理科一本分数线50余分,被网友们称为"中国霍金"。面对记者,陈超泪流满面地说:"感谢妈妈,因为,没有妈妈的严格要求,就没有我今天的成绩!"  相似文献   

19.
2013年6月22日,四川省高考成绩公布。广元市广元中学的学生--脑瘫患者陈超竟然考了612分,高出四川理科一本分数线50余分,被网友们称为“中国霍金”。面对记者,陈超泪流满面地说:“感谢妈妈,因为,没有妈妈的严格要求,就没有我今天的成绩!”  相似文献   

20.
刘溜 《教师博览》2005,(3):10-11
一张试卷,一个分数定终身,多年来,中国学生的命运就这样被决定着。教育部在一些地方低调试行的中考改革,将于2007年推向全国,这一次,又是谁来决定学生们的命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