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文章以QS、THE、US''News、上海软科和学位中心等机构推出的国际国内学科排名为对象,简要分析了它们的发展情况及指标体系特征。我国“双一流”背景下学科水平评价既要立足国情,坚持中国特色,又要充分借鉴这些已经相对成熟的学科排名的经验,遵循分类指导的理念,坚持教书育人的导向,完善评价体系,优化评价方法,力求对国内高校学科的建设绩效做出客观真实的评价。  相似文献   

2.
一流的学科建设是创建一流大学的基础。当前我国的学科评估存在着评价对象和内容界定不明确、层次不分明,对学科自身属性、功能、特征等的理性认识不足等问题。因此,亟待完善"一流学科"的评价体系,学科评估标准的设立应兼顾国际化与本土化,学科群的划分及评估标准要相适应,人才培养质量的指标要主客观相结合,学术声誉的评价应该更量化,并要考虑学科文化的建设与发扬。  相似文献   

3.
《中学生物学》2020,(4):F0002-F0002
随着高中课程标准的修订,我国的课程改革进入了深化阶段。为了适应时代的需求和我国教育的发展,新的高考模式首先在上海、浙江试点,并逐步推行到各个省及地区。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和新的高考模式中,生物学具有重要地位。在新的考试评价中,肯定会在体现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上,发挥学科评价的科学性和规范性,从而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因此,教师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基于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来重新理解考试评价。  相似文献   

4.
高校学科带头人选拔、培养和考核评价机制的构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加强学科带头人队伍建设是高校提高师资队伍整体素质和建设一流学科专业的本质要求。为此,高校应当从选拔目标、选拔标准、选拔程序和选拔对象四个方面构建学科带头人的选拔机制;从做好培养规划、以科研为载体加强培养、以人才输入和输出并举的途径加速培养、加大中青年教师培养力度等四个方面构建学科带头人的培养机制;从制定全面的考核评价标准、实行多层次的考核评价办法和考核评价要做到因人而异等三个方面构建学科带头人的考核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5.
从国内外六大学科评价的指标体系出发探析当前学科评价的价值取向可以发现,当前的学科评价仅仅是基于学科投入要素的评价或基于学科产品的评价,在其主导下的一流学科建设也表现出"粗放型"的学科生产投入要素建设和"学术GDP"导向的学科产品建设两种错误倾向。学科建设本质上是学科生产能力的建设,一流学科评价本质上是评价一流学科的生产能力。走向基于学科生产能力的一流学科评价,要充分考虑学科产品的有效性和学科的社会服务问题、学科生产的投入成本和学科建设的效益问题、学科的整体性和学科发展的可持续性问题。  相似文献   

6.
利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高校重点学科的科研进行评价,并以一级国家重点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为例,以2008-2009年度在教育部学科评估中排在前10位的高校为研究对象,从科研产出量、科研创造力和学术交流能力等方面对其进行综合评价,并分析这10所高校在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的科研表现。可以发现,清华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在该学科的综合实力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当前我国学科师资队伍评价存在的优势和不足,在借鉴世界三大学科评价体系中师资评价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应以整体性、结构性和国际影响三个维度为导向,建立中国特色学科师资队伍评价体系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学科评价借鉴新公共管理的分权理念和竞争机制,强调学科评价权力的下放和评价重心的绩效与输出导向。但长期公共行政体制所造成的“路径依赖”,使得我国学科评价呈现出“行政化管理”的困境,表现为较强的政府管控,割裂了多元学科评价主体之间的联系,过于重视评价的工具理性和内部效率。“双一流”背景下的学科评价,应借鉴新公共治理的评价理念构建服务型的学科评价模式,政府的角色重在搭建促进多元学科评价主体充分参与的治理网络;学科评价的目的在于满足多元利益相关者的多元需求;发挥学科评价促进多元主体协同治理的价值;融通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在对学科建设绩效进行评价的同时,将公共需求的有效回应、社会公众参与程度及关系绩效作为学科评价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9.
针对学科水平评价中存在的大量不确定性和模糊性因素,引入模糊综合评价思想,分别从学术队伍、科学研究、教学与人才培养和工作条件四个方面设计了学科水平模糊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实例分析和计算,表明该方法可以较客观地对学科水平作出评价。  相似文献   

10.
社会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具有强烈的现实性-表现在学科的产生过程、研究对象、学科理论、研究方法以及学科的发展过程之中。在我国,增强社会学的现实性就是要积极寻求参与社会现实,努力为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