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魅力荣成     
在山东半岛最东端有一座古老而年轻的海滨城市——荣成,它三面环海,海岸线长500公里,与韩国、日本隔海相望,是中国距离韩国最近的地区。春秋时代荣成被称为“朝舞”之地,意思是风光之美,连朝日都不愿离去,为之“且舞且蹈”。在中国中央电视台“2004年度中国魅力城市展示”活动中,荣成市以  相似文献   

2.
文字是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中日文字同属于汉字文化圈,有人认为日元单位“円”是日本所造之字,也有人认为“円”是中国传入日本之字。较少人梳理曾作为货币单位的“円”“元”“圆”之关系,故本文主要结合文化语言学以及文字学的研究方法与理论,着眼于中日货币单位之发展轨迹,试图探索“円”“元”“圓”之间的关系,就“円”为日本所造之字提出与以往不同的看法,并讨论中日汉字所反映的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3.
雷颐 《文化学刊》2014,(4):4-12
本文以《日本国志》的遭遇、海军军费被挪作他用为切入点,对甲午战争前中国与日本文化观念、国家制度建设进行对比分析。认为此时在政治制度、经济体制、教育体制、军事体制等几个重要方面,日本已基本完成现代国家建构,而中国仍处于前现代国家。所以,甲午战争时中国是“非现代国家”,而日本已是“现代国家”,中国惨败,并非偶然。  相似文献   

4.
一、历史与背景 海上丝绸之路,是鸦片战争爆发前中国通向世界其它地区的海上通道,东海航线由中国通往朝鲜半岛及日本列岛,南海航线由中国通往东南亚、印度洋地区以及更远的欧洲和非洲。从历史上看,海上丝绸之路不仅是东西方互通有无的“商贸之路”,也是沿线各国各民族交流的“文化之路”。  相似文献   

5.
李春林 《文化学刊》2013,(1):141-147
“竹内鲁迅”是日本鲁迅研究的一个不可回避、难以逾越的高峰。靳丛林的《竹内好的鲁迅研究》将“竹内鲁迅”置于整个日本鲁迅研究史中来评说,并且高度重视竹内好凭借鲁迅对日本历史与文化的反思,从而彰显出鲁迅对于日本乃至全人类的世界性意义。全书以深刻的辩证思维解说“竹内鲁迅”,重视研究对象的生平、个性与研究对象之关系,形成了研究主体与研究客体的亲和与默契。日本式的实证主义研究与中国式的宏观理论探讨相结合以及其他比较文学方法的采用,使得“竹内鲁迅”更加丰赡精深、个性鲜明。而将竹内好的传记性材料乃至年谱亦纳入书中,使得读者在了解一个全面的竹内好的同时,更理解了竹内好亲近鲁迅,一生与鲁迅相纠结的必然性。这样,本书自身就成为了一个带有自足性的“竹内鲁迅”文本:一卷在手,“竹内鲁迅”扑面而来,带着其全部堂奥与魅力。‘  相似文献   

6.
2008年12月22日至24日,“2008REAL”日本纪录片影像交流会在中央戏剧学院实验剧场举行。这次活动由中央戏剧学院主办,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北京日本文化中心以及中国日本商会协办。活动主要包括放映会、中日两国导演互动交流和观众与导演间的座谈会。以往日本给人留下“不愿与亚洲诸国为伍,一心与西方看齐”的印象,发达的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7.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时序的更替即将把世界推向21世纪。以文化交流而论,21世纪的世界将不再是以“西学东渐”为主的单向流势,包括中国文化在内的所谓“东学’,也将更多地流向西方,从而使整个世界文化呈现“双向交流”之势。人们发现,在世界很多地区不景气的经济环境中,亚洲在崛起,中国在崛起。中国经济建设的成就令世界瞩目,推进了对外文化事业的传播与交流,古老的东方文明乃至中国人的形象已不再与“愚昧”划等号,否则洋媳妇怎肯到中国农村落户?  相似文献   

8.
20 0 1年 8月 7日至 1 0日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和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在北京联合召开了以“文化视野与中国文学研究”为题的国际学术会议 ,季羡林、傅璇琮、严家炎、叶嘉莹、江蓝生、杨义、胡显章、邓绍基、钱中文、蓝棣之、王富仁、钱理群、孙康宜、倪豪士等近百名来自中国大陆、台港澳地区高等学府和研究机构的学者以及来自韩国、日本、新加坡、加拿大、英国、美国、法国、荷兰、丹麦的汉学家出席会议并提交了论文。举办本次学术会议的初衷是为了推动中国文学研究的国际对话 ,借鉴国际学术界研究中国文学的理论、方法和已经取…  相似文献   

9.
《对外大传播》2011,(12):4-4
“第十二届世界漫画大会暨2011北京国际动漫周”于10月31日在北京落幕。来自中国内地、中国香港、中国台湾、中国澳门、日本、韩国、马来西亚、波兰、菲律宾等国家和地区的近200位漫画家齐聚北京。  相似文献   

10.
目前,我国的国际传播虽然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进程与鲜活经验中取得一些成果,但更多是以中国的在地性经验去注解和印证西方国际传播理论,而我们自身的国际传播大量借鉴外来概念与体系,建立在西方国际传播基础之上,由于外来理论的普遍性无法应对中国场景的特殊性,导致其对新时代涌现出丰富多彩的国际传播实践的学术解释力和引领力不足。因此,我国国际传播的历史使命在于构建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基石的自主知识体系,从而使中国特色的国际传播从潜在的“自在”存在到超越自身的“自为”存在,以更大的底气科学地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  相似文献   

11.
日本近代文化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解题 从德川幕府末期、明治维新初期至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战败(约起于1853年,止于1945年),为日本历史上的近代时期。 从五四文学革命至第一次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的召开(约起于1917年,止于1949年),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现代文学时期。 在中日文化交流的漫长过程中,主要是日本的列岛文化摄取以中国文化为主的大陆文化的滋养(从生产工具、生活用品至政治官僚制度、宗教伦理观念),日本接触西方文化的时间也晚于中国。洋枪、洋炮、天主教、天文、地理、数学、航海等西洋文化,最初都是经过中国传入日本。日本由于“旧物很少,执着也就不深”(鲁迅《出了象牙之塔·后记》),所以明治维新之后迅速成为亚洲第一个近代文明国家,以三十年的时间奇迹般地走完了欧洲百年的历程。自甲午战争之后,中国文化与日本文化的流向发生了根本变化:由中国流向日本变成日本向中国倒流。中国现代文学的肇始与发展,也受到了包括日本近代文化在内的域外文化的有力影响。 根据比较文学的理论,“影响”既不同于单纯接受,也不止于机械模仿,而是一种文学作品中所呈现出来的渗透,是一个启发、选择、消化、变形的复杂过程。中西文化越来越频繁的接触与越来越  相似文献   

12.
《对外大传播》2003,(10):20-21
为庆祝《人民中国》创刊和在日发行50周年,并纪念中日友好和平条约缔结25周年,由日中友协、日本东方书店、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发起并主办的两项大型活动——“日本中的中国研讨会”和“国际水墨画艺术大展”,于2003年7月中旬分别在日本东京举办。7月12日,位于日本东京的日中友好会馆内洋溢着浓厚的节日气氛。会馆入口处,张贴着印有《人民中国》创刊以来600期的封面汇总的大型宣传画;主席台正面墙上挂着“日本中的中国——庆祝《日  相似文献   

13.
为纪念中日邦交正常化25周年,中川美术馆与人民中国杂志社于5月16日至25日,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中川美术馆收藏中国画回京展”,获得了轰动效应。正如日本文化厅长官吉田茂所说,这次画展为日中友好作出了新贡献。 61岁的中川健造先生对中国文化一往情深,30年来到中国100多次,收集的中国艺术品多达5000多件。中川美术馆开馆以来,相继举办过多次中国绘画、书法、陶瓷、名砚展,甚至还“导演”了一出“秦始皇铜车马登陆日本”的铜车马展。为中国美术扩大了影响。  相似文献   

14.
《人民中国》1996年11月号以《用心灵描绘中国大地》为题,大篇幅介绍了日本画家鹈崎博及其在中国的创作活动。该文在日本引起众多反响。在杂志尚未发行前,日本《读卖新闻》“人物”专栏就作了先期报道:“代表中国的综合性日文月刊《人民中国》杂志将在11月5日发行  相似文献   

15.
日本、中国、朝鲜等东亚各国,在文化和民俗上共通之处甚多。日本民俗学和中世纪史研究中,近年相当引人注目的“石战戏”。在日本被称为“打印地”或“打石”,  相似文献   

16.
启功是清雍正皇帝的第九代孙,家学渊源。他的诗、书、画有“三绝”之称,享誉国内外;他在文物鉴赏、鉴定上独具慧眼;他对中国文学史、中国美术史、中国历代散文、古诗词等教学与研究上  相似文献   

17.
晓柒 《文化交流》2014,(1):54-57
翻开中国刺绣的编年史,江南民间刺绣,无疑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页。 清道光年间,寓居无锡的刺绣名家丁佩在《绣谱》里说:“刺绣以针代笔,以绢素为纸,以丝线为朱墨、铅黄。”“取材极约、而用甚广”,为“闺阁中之翰墨。”  相似文献   

18.
汉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它不仅承载了中华文化,同时也深深影响了周边的其他国家。这些深受汉字文化影响的国家共同组成了汉字文化圈,而日本便是其中的一员。汉字在传入日本后,带去中华文化的同时,与日本本土文化相融合,逐渐演变发展至今。由此,日本使用的汉字中既富含中华文化,也包含日本自己的文化。该文选取中日两国民俗学中有多重文化意义的“鬼”字为切入点,在考察“鬼”字在日本古代文学中的具体用例及字义演变的同时,还对比了中国古代文献中的“鬼”字用例。经过比较总结,认为中国民俗文化在日本的传播路径是由中央逐步向地方扩散,最后与日本文化融合并存。  相似文献   

19.
中国妇女多难的“身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是一长文的节录。主要是以女性主义在中国行就百年多的历史为观照对象 ,并将视点聚集于中国妇女的“身体”言说 :剖析其间的权力关系 ,探讨知识的灌输、传播 ,及社会历史处境的变化与女性争取权力的互动 ;以求从“身体”之概念反思主体的建构。  相似文献   

20.
中国屈原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2007年楚辞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7年9月23日至25日在杭州举行。会议由中国屈原学会与浙江大学共同主办,浙江省委常委、浙江大学党委书记张曦及中国屈原学会副会长崔富章教授、方铭教授等来自中国大陆和台湾以及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的150余位学者参加了这次大会。会议以“21世纪楚辞学的拓展与创新”为主题,共收到论文140余篇,涉及到屈原及楚辞研究的各个方面。在20世纪的楚辞学研究中,出现了一批卓有成就的著名学者,这次大会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就是回顾这些学者对21世纪屈原及楚辞学研究的贡献。安徽师范大学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