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有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基础,又深刻体现了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历史唯物主义的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正>社会生产是物质生产、人类自身生产和精神生产的统一。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看,历史唯物主义都需要对精神生产作深入系统的研究。本文仅就精神生产一个重要方面——精神生产关系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精神生产和物质生产、人类自身再生产一样都是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本要素,在社会生产体系中各具独特地位,在社会文明的发展中各有独特的功能。精神生产是指主体认识客体、创造精神产品的过程,是一项以脑力劳动者为主体,以自然、社会和思维现象的本质与规律为对象,以一定系统形式的精神产品为结果的社会生产活动。精神生产作为一个明确的概念是马克思在《神圣家族》里首先使用的,不过,马克思在这里谈精神生产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为了证明劳动时间是劳动产品的价值的量度这条经济学原理,从而揭露鲍威尔一伙在这个问题上的无知。作为历史唯物主义重要范畴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文中首次提出的。在这里,马克思认为精神生产即“思想、观念、意识的生产”,也就是通过脑力劳动,开发智力资源,进行科学知识产品的生产,它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规范、文学艺术、宗教、哲学和科学知识等。  相似文献   

4.
历史唯物主义的“历史”不是对历史过程的经验描述,而是反映现实的真实社会状况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发展史,“历史精神”体现为一种历史发生学的科学方法论;历史唯物主义的“唯物”不是对唯心主义的简单否定,而是在唯物主义的基础上解析了人类自由的获得路径问题。不同于海德格尔的“存在论”哲学,马克思发现了真正探及社会生活本质同时也是文化的本质的历史唯物主义的分析方法,从而开辟了一条崭新的哲学道路矗立于现代哲学之林,这就是作为整体哲学形态的“历史唯物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与非哲学学科的“非理性”概念的比较中,概括出历史唯物主义的“非理性”概念。本文将历史唯物主义的“非理性”概念概括为与理性相对应的哲学范围,认为它是社会精神生活的一个特定方面,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精神现象,是在社会实践中形成、发展并能动地参与社会实践,反映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的非条理化、非规范化、非逻辑化、非程序化、非秩序化的社会意识或社会精神现象。在对非理性作出本质规定的基础上,本文又进一步论述了非理性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6.
曾妮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22,(2):31-48+187-188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马克思教育论述中得到最广泛关注的命题。历史唯物主义是把握“教劳结合”的重要方法论,只有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对“生产劳动”的解读才能超越一般的物质规定性,走向现实的社会规定性;对“教育”的解读才能避免唯心主义的干扰,客观、准确地认识其在“教劳结合”命题中的定位。在此方法论的指导下,“教劳结合”的原初涵义可以表述为:生产劳动需要与教育相结合,因为教育可以赋能劳动者,既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又从客观上加速社会关系的变革;教育需要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因为社会主义制度中的生产劳动能够为劳动者提供展现其体力和智力的机会。这一原意经过后继者的发展,发生了重心转换。教育与生产劳动之间的关系,逐渐由“精神生产能力—生产关系”之间的关系转换为“物质生产能力—生产力”之间的关系。“教劳结合”概念的后期演变仍然遵循着历史唯物主义的客观规律,但其原意中的根本关怀(即“人的全面发展”)有所弱化——“教劳结合”的后继者加大了对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关注。如果只重视宏观层面的社会生产力的提高,而忽视每一个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就在一定程度上背离了马克思的人的解放的终极理想。在根据新的历史条件开...  相似文献   

7.
<正>我国出版的许多马克思主义哲学教材中,论述社会生产问题时,往往只谈物质资料的生产,不谈人类自身生产和精神生产,未能揭示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这就不仅影响到历史唯物主义哲学体系的完整性,而且使许多历史唯物主义问题得不到透彻而深刻的说明,进而影响到它对社会实践的指导作用。因此,阐明社会生产及其诸方面相互关系的原理,不仅对于理论研究工作,而且对于推动社会生产的发展,加速实现四个现代化,都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深化了党的先进性的内涵,鲜明而集中地反映了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精华,是历史唯物主义的“生产力论”、“文化论”和“群众史观”在新形势下的创造性运用。  相似文献   

9.
人活着,在活出自己,实现“自我”,即进行“审美实践”。以“审美实践”为基础,一种与众不同的、全新的“自我美学”的建构,将使美学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逐渐取代“经济哲学”或“吃饭哲学”,在消除人对大自然的破坏以及人的“异化”现象、探寻人“审美欣赏‘及精神生活的特点与本质、求得人富裕之后”精神家园“的建构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最终形成为21世纪历史唯物主义哲学发展的必然选择、根本走向。  相似文献   

10.
周恩来关于建设社会主义历史经验和教训的论述 ,运用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他提出的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的思想 ,发挥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改造认识主体的思想 ;他对精神生产如同物质生产一样有自身的客观规律的论述 ,丰富了历史唯物主义 ;他关于实现科学技术现代化是建成社会主义强国的关键这一思想 ,发挥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重要思想  相似文献   

11.
论精神产品生产的价值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驳斥了梢神产品商品化的错误观点,认为它是毒害人民、危害社会的错误论调。指出在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精神产品生产必须以社会效益为“唯一准则”,走优质高效的道路,唯其如此,生产出来的精神产品才是最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12.
江泽民“三个代表”的思想,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的形势下对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生产、社会意识、社会发展动力和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等原理的继承和发展,对马克思主义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对社会主义运动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三个代表”是与时俱进的思想典范,具有理论的严谨和完整性。大学政治课教学中,必须从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全面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14.
在中央最近做出的《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把德育工作放到了十分重要的位置上,同时强调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要加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我们认为,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高度重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尤其是历史唯物主义教育,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水平和实际效果的关键;同时,改革开放20年来的实践还表明,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坚持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尤其是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是使这一工作键康发展的重要前提。本文拟就历史唯物主义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问题做一初步研…  相似文献   

15.
何谓精神生产?现在学术界众说纷纭:“精神因素说”认为,精神生产就是物质生产中的精神因素;“社会生产论”认为,精神生产就是大脑进行的“社会生产”,“属于物质范畴,属于社会存在范畴”。(《国内哲学动态》1981年第12期)还有的同志讲,精神生产就是一种物质的生产等等。我认为,精神生产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就广义而言,凡是大脑生产思想、观念、意识的活动,都是精神生产;狭义的精神生产则是,大脑这种特殊的物质生生产概念,范畴,理论的活动,其产品的内容是非实体的,必须通过物化才能传递。本文所  相似文献   

16.
以邓小平同志“两个尊重”的思想为指针进一步发展和解放“教育生产力”邓晓春马克思主义认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同时又认为:第一,学校是“生产”科学技术的重要基地;第二,学校是“再生产劳动能力”的“教育工厂”、“人才工厂”;第三,学校也是“精神产品”的...  相似文献   

17.
何谓精神生产?现在学术界众说纷纭:“精神因素说”认为,精神生产就是物质生产中的精神因素;“社会生产论”认为,精神生产就是大脑进行的“社会生产”,“属于物质范畴,属于社会存在范畴”。(《国内哲学动态》1981年第12期)还有的同志讲,精神生产就是一种物质的生产等等。我认为,精神生产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就广义而言,凡是大脑生产思想、观念、意识的活动,都是精神生产;狭义的精神生产则是,大脑这种特殊的物质生生产概念,范畴,理论的活动,其产品的内容是非实体的,必须通过物化才能传递。本文所叙的精神生产的特点,则是指的狭义的精神生产的特点。精神生产是从物质生产中分化出来的,它与物质生产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精神生产的主体是由个体、群体、意识形态阶层组成的一个多层次的精神生产有机系统。精神生产的工具  相似文献   

18.
<正>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这一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科学地说明了物质生产与科学知识生产之间的关系。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科学的产生和发展一开始就是由生产决定的”[1](P280),“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  相似文献   

19.
对中国式现代化展开历史唯物主义叙事,首先,要在世界历史的总体进程与现实背景中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生成与时代方位,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下的“世界历史”构成了认识中国式现代化“从何处来,又向何处去”的理论视野;其次,要在现实的群众主体及其历史创造中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主体与价值旨向,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下的“人民群众”构成了认识中国式现代化“依靠谁,又为了谁”的理论基础;再次,要在社会历史客观规律与人类主体能动选择的辩证统一中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必然与中国特色,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下的“客观规律”与“能动选择”构成了认识中国式现代化“为何正确,又有何特色”的理论原则。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动实践,充分彰显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真理性与价值性,创造了历史唯物主义的中国逻辑。  相似文献   

20.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运用与理论创新,本从它对历史唯物主义贡献的角度,试论其主要贡献有:(1)抓住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问题,不但将发展社会生产力摆在首位,而且突出了发展的是先进的社会生产力;(2)将历史唯物主义三大基本点(先进社会生产力、先进化和最广大人民)有机地统一起来,将发展物质明和精神明有机地统一起来,作为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基本动力和衡量准绳,推进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社会发展理论:(3)将发展生产力、发展先进化作为党政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并落脚于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进一步发展了社会主义本质论;(4)科学地总结了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的先进性,发展了历史唯物主义关于工人阶级政党执政后党的建设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