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近代建筑学留学生在中国近代建筑史上占据着不可或缺的地位。留学生回国初期的建筑设计形式以西方复古建筑居多,他们的设计行为推动了中国近代建筑仿洋风潮的传播和延续。随后,他们渐渐摒弃了单纯“仿洋”的建筑设计手法,而更加关注中国传统建筑形式,成为中国传统建筑近代复兴的最主要力量。在西方现代主义建筑设计兴起的潮流中,他们又以各自的理解,通过建筑实践和理论研究,积极倡导现代主义建筑思潮,推动了现代主义建筑在近代中国的传播和普及。中国近代留学生建筑师群体的建筑设计行为以及教育活动,直接影响了中国近代建筑形式潮流的更替。  相似文献   

2.
20世纪80年代后,新现代主义建筑的实践越来越趋向于多元化,不仅保留了新现代主义理性的特点,同时也积极与各种设计理念融合,在建筑理论多元化的今天进发出新的生命力.通过对美国建筑实践的分析,了解现代建筑界一些新的发展趋势,将有助于我们今后的建筑创作.  相似文献   

3.
后现代主义课程理论的产生是以后现代主义哲学、文化思潮的产生和发展为基础的。“后现代”一词最早起源于19世纪后期的欧洲,用来指称那些比较现代和前卫的绘画作品,此后广泛应用于艺术和建筑领域。20世纪60年代以后,  相似文献   

4.
20世纪60年代初至70年代末,新马华文文学关于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的论争从未断歇过。在论争中,现代主义渐渐为读者所接受,由此发展成为与世界文学潮流相接轨的"东方现代主义"。文章通过梳理这场论争的来龙去脉,旨在厘清这场"现实与现代之争"对新马华文文学研究之意义。  相似文献   

5.
中国诗歌中的现代主义潮流诞生于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象征派诗是其最初和最主要的表现形态。论文从中国新诗所受西方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及中国古典的、现代的诗歌影响入手,从纵、横两方面梳理了中国现代主义诗歌的发展轨迹。文章认为,40年代的九叶诗派是“中西艺术结婚后产生的宁馨儿”,是中国现代主义诗歌的一座高峰。  相似文献   

6.
戴望舒作为中国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现代主义诗歌潮流的领袖人物,十分注重对于中国古典诗歌的选择、消化和创造,其诗在审美趣味、艺术主题和意象的选择及表现等方面很大程度上接受了中国古典诗词特别是晚唐温李及婉约派诗风的影响,形成一种凝炼儒雅的艺术风格,从而创造出了真正具有东方民族色彩的现代主义诗歌。  相似文献   

7.
论新感觉──心理分析派小说李晓宁纵观本世纪前半叶至80年代之前的中国小说的发展脉络,现代主义始终未能形成强大的潮流。五四时期作为先驱者的现代文学之父鲁迅曾在其以现实主义启蒙文学精神为主导的小说中对现代主义有过开放性的借鉴和尝试。创造社艺术派的浪漫抒情...  相似文献   

8.
也说美国职业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最早的职业教育出现在19世纪初期,是随着美国的产业发展而创建起来的。直到19世纪60年代职业教育在美国才初步得到政府重视。20世纪30年代以后,职业教育在美国国民经济建设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逐步得到社会的共识。于是,联邦政府通过了系列法案,正式将职业教育纳入了公共教育事业的体系中来。美国的职业教育从上世纪60年代以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对工人和工程技术人员在科学技术水平方面的要求日益提高。尤其是进入了70年代后,美国工农业生产实现了电气化、自动化…  相似文献   

9.
新感觉派是中国20世纪30年代出现的文学流派,它作为中国第一个现代主义小说流派,以特有的形式进行现代主义艺术的实验,创作出一种独特的都市文学。在20世纪中国小说流派的发展中占有一个不可予夺的重要位置。  相似文献   

10.
把新诗的发展纳入与都市环境的关系中加以考察,这既为理解它的某些本特征,也为认识它与具体化环境的联系提供了一个新的角度,因为作为中国现代学的基本生存空间,都市环境对新诗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而30年代诗歌更与都市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该时期的两大诗歌潮流——左翼诗歌运动和现代主义诗歌运动都是在现代都市环境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从这样一个特定的角度来探讨30年代诗歌并揭示其特征,是一个值得尝试却又往往被人们所忽视的课题。  相似文献   

11.
80年代初期,文艺理论界思想十分活跃,一些理论家断言:“社会主义文学必然要由现实主义向现代主义过渡,现代主义是文学发展的方向。”这个结论显然下得过于仓促。我以为无论是从中国传统的人文背景,还是从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形态,抑或是从文学创作的实绩看,现代主义都不可能成为中国文学发展的方向。借古可以鉴今,让我们回顾一下20年代、30年代在中国文坛上曾经流行一时的现代主义思潮,探讨一下它在40年代以后消失和沉寂的原因,或许会有助于我们对这一问题的思考.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现代主义在西方崛起与衰败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西方侦探小说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侦探小说的发展趋势宋安娜,黄泽新进入60年代以来,当代西方侦探小说在经历了众多流派变革以后,迎来了一个全面发展的新时期。这个新时期的一个显著标志,是侦探小说已不再仅仅是大众阅读的文本,而且成了不同层次人们所喜爱的小说艺术世界中的一株奇葩。它的审美...  相似文献   

13.
台湾引进外资从50年代初吸收美援开始,至60年代中期以后逐步转向吸引侨外商直接投资和银行贷款,不仅解决了经济建设所需的资金与技术,而且吸收了外资企业先进的生产与管理经验,更重要的是使台湾的人力、物力、地力资源得到充分开发与利用,从而有力地促进了60─70年代加工出口经济的起飞以及80年代以来的经济转型与产业升级。  相似文献   

14.
一、后现代主义视野中的榜样与榜样教育 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60年代发生于欧美,并于70与80年代流行于西方的艺术、社会文化与哲学思潮。其要旨在于放弃现代性的基本前提及其规范内容。在后现代主义艺术中,这种放弃表现在拒绝现代主义艺术作为一个分化了文化领域的自主价值,并且拒绝现代主义的形式限定原则与党派原则。其本质是一种知性上的反理性主义、道德上的犬儒主义和感性上的快乐主义。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对现代主义的反思,在对榜样教育的反思问题上,给我们不少启示。  相似文献   

15.
香港经济繁荣的背后──“中国因素”对香港经济的影响王一朋20世纪60年代以后,一个令世人瞩目的现象出现在亚洲东部。一个昔日的小渔村,变成了今天的东方明珠,它就是香港。香港经济的长期繁荣,是其内部和外部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香港有其地理的优势,既背靠中国...  相似文献   

16.
后现代设计是在现代主义之后发展起来的一种设计,它对现代主义的突破首先是在建筑领域,大部分后现代主义设计师同时也是有影响的建筑师。他们认为现代主义只重视功能、技术和经济的影响,忽视和切断新建筑和传统建筑的联系,因而不能满足一般群众对建筑的要求。本文试从经济及文化方面来尝试探讨后现代主义建筑产生的深层次社会原因,认识到艺术形式与一定社会的社会经济和思想观念的联系,而不存在某种艺术绝对的优劣,从而分析出它的存在价值。  相似文献   

17.
从社会理论的角度出发,后现代主义虽然曾显示出很强的生命力但却是风行一时的潮流。然而后现代主义产生了一系列新的、令人兴奋的观点,由此引起激烈的学术争论已经持续了几十年。高等教育作为一个现代机构尽管充斥着前现代主义和现代主义的特征,但是高等院校是后现代主义学术辩论的主要舞台。大多数生活在学院和大学的教授本身就是现代化的“产物”和热烈的拥护者。[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一、综合高中产生的客观必然性综合高中是一种较为普遍的国际现象。综合高中诞生于美国,美国自1918年后就建立了综合高中。60年代,经过著名教育家JB康南特的大力推荐,综合高中获得了极大的成功,一跃成为美国中等教育中最为普遍的学校类型。从70年代开始后,综合高中虽然受到了“选择制中学”的冲击,但仍然是美国中等教育的主要形式。英国的中等教育,在60年代之前呈多样化结构,文法中学、现代中学、技术中学是三种主要形式。60年代以后,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受美国综合高中的影响,中等教育结构开始由多样化向综…  相似文献   

19.
教学环境的构成要素及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环境影响人的发展是一个古老的教育命题,古今中外众多的教育家都对人与环境的关系发表过精彩的言论。但系统、科学的教学环境研究发端于本世纪30年代,而以教学环境为专门研究对象的独立的教学环境论则是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特别是60、70年代以后才逐步确立和发展起...  相似文献   

20.
后现代主义对我国师生观的震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m)是后现代社会(后工业社会)的产物。约20世纪30年代孕育于现代主义的母体中,二战后逐渐与母体分离,发展成一个毁誉交加的学术潮流,70至90年代初,风靡于西方思想界并逐步影响到全球的各个领域。后现代主义不可避免地冲击着教育理论的构建和教育实践的运行。后现代主义通过“揭示教育中的形而上学,认识论方面原先预设观点的脆弱性,揭露教育中存在的偏见,从根本上威胁现代教育的可能性,这在西方历史上是第一次。”于是,出现了德国的批判一建设性教育学(Kritisch—k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