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信息技术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作为以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服务为主要目的的校园网已成为体现学校办学特色,提高教学、管理和科研水平的重要标志。现就我校在校园网规划和建设中所  相似文献   

2.
"学校教育,德育为首"是近年来国家教育部对学校发展的要求,也是时代的需要.近三年来.我校在"为生命奠基,让童心飞扬"的校训引领下,以学生发展为宗旨,以文化立校,用特色育人,创建了育人效果明显的品牌学校.以下是我校德育工作的开展情况. 一、营造物质文化,用文化立校 以育人为主题,建设墙面文化:走进太安小学的校园,除了绿树成荫、美丽整清以外,吸引人的首先就是我校无处不在的墙面文化.有人说,太安小学每一面墙都是一种文化."为生命奠基,让童心飞扬"的校训碑为学校发展注入了活力,也诠释了学校发展的根本.栏杆两侧的安全警示、食堂里  相似文献   

3.
蔡建中 《考试周刊》2013,(70):172-173
<正>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育人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是展现学校教育理念、学校特色的重要平台。多年来,我校开展以"环境育人、制度育人、活动育人、文化育人、特色育人"为核心的校园文化建设,对学校和谐、高效的育人环境的形成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对学生德智体美劳等综合素质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也起到了积极的影响。一、构建优美、高雅的环境文化,促进学校健康发展校园环境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隐性课程,是课堂教学的  相似文献   

4.
<正>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就如何利用校园网,有效地发挥"校园网"的作用已成为当前学校的一个重要课题。搞好校园网建设,构建现代化的教育环境,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也是形成现代教育办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应该  相似文献   

5.
我校少先队文化建设从加强传统文化、特色文化和现代信息化方面人手,充分发掘少先队教育的课程资源,发挥少先队教育优势,以少先队的方式全面介入新课改,促进学校课程改革,创建富有个性的少先队文化,使之成为我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把这个文化建设工程命名为少先队文化建设"三原色".  相似文献   

6.
朱红  张浔 《现代教学》2014,(7):82-82
我校所在社区是人口导入区,学生家庭背景各异,教育需求多样,这给我校的教育带来了挑战。基于从本土中、从校情中孕育文化发端的思考,我校以上海乡土文化资源为载体开展学校课程建设,为学校的特色形成和魅力展现搭建平台,为学生的多元体验和自主发展提供可能。  相似文献   

7.
1989年,我校开展写字教学研究,构建了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写字—书法教育"特色教学策略,形成了写字教学特色模式."十一五"期间,我校开发了校本课程——《书法与中国文化》,构建了以书法文化推动书法技能提高的特色课程. 我校以"以墨育德,以墨启智,以墨健身,以墨陶情,以墨联社,以墨温家"为主题,不断加强学校文化建设,其中,人文的管理、人文的教育、人文的课程是学校文化的精髓.我校以翰墨香满园的校园环境,运用人文管理的特征,以及书法文化的课程,培养师生实现"我大气、我正气、我雅气、我锐气"的目标,不断探索写字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正>课程文化是学校文化的核心内容,课程文化建设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优质课程是学校高效育人的根本保证。近年来,我们确立为学生发展服务的课程文化观,坚持以学生多元发展为本,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校建设的需要出发,设计构建促进学生多元发展的课程平台,构建有活力的课程文化。在实践中,我校确立了"立足校情、以生为本、逐步拓展"的指导思想,将校本课程纳入学校规划加以整体设计、系统规划、分层管理,突出校本课程的地域特色、校园特色、生活特色,初步形成了具有本校特色  相似文献   

9.
在现代教育思潮的影响下,学校逐渐成为文化孕育的土壤。文化塑校,也是学校寻求品位发展、内涵发展的必然之径。我校自"十二五"以来,以"为了一切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理念,主动躬耕文化建设,努力实施素质教育与课程改革。最终,学校确立以"和合教育"为文化特色,秉承"和而不同因合致成"的办学理念,努力实现教育教学工作的多元和谐。所谓和合,是和谐共融的统一,是对立统一的高层境界。承认差异  相似文献   

10.
刘国际 《学子》2013,(11):14-15
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校长必须具有明确的办学目标并为达成目标孜孜以求。确定适合新课程要求,符合学校实际的课程思想,是校长办好学校的前提和基础;加强课程建设,构筑课程文化,彰显办学特色,是校长办学的基本思路和工作目标;重建课堂教学结构,创建课堂特色,构建适合教师发展、学生发展、学校发展的教育,是校长研究的永恒课题。我校以"三平台"为轴心,重建以生为本的课堂模式,以课堂推课程,以课程促发展,不仅促进了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也使教师获得了专业发展,更使学校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一、搭学生"立"的平台,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1.
我校少先队文化建设从加强传统文化、特色文化和现代信息化方面入手,充分发掘少先队教育的课程资源,发挥少先队教育优势,以少先队的方式全面介入新课改,促进学校课程改革,创建富有个性的少先队文化,使之成为我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把这个文化建设工程命名为少先队文化建设"三原色"。  相似文献   

12.
《中国教师》2013,(9):F0002-F0002
<正>文化是教育生产力,是学校办学的软实力近年来,我校全力营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氛围,通过学校文化建设,引领学校走上文化兴校之路。"雅致"的物态文化物态文化是指学校的校园环境、场地设备和教学设施等所包含的文化内涵。我校在物态文化建设上立足校园面积小的实际,以"雅致"为格调,在教学设施、学习设施和生活设施的建设方面,贴近  相似文献   

13.
2009年,我校申请了市级课题《以优势教育为特色的学校文化建设研究》,三年来,在此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取得了很大进展。优势教育是建立在对学生先天优势的科学理解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的自身优势,引导学生学会自觉地挖掘潜能,以优势发展强项,促进学生和谐发展的教育。以"优势教育"为特色的学校文化建设包括三个层面的含义:第一层是要发现学生的优势、发挥学生的优势,利用科学的方法发展学生的优势;第二  相似文献   

14.
<正>淳化小学建于1932年,历经八十多年的发展,形成了较为浓郁的文化积淀,学校师生和谐、质朴、向上,作为一所农村中心小学,特别是2008年被确定为100所市小班化精品学校,"让每一个孩子更好的发展"的教育理念,在充盈着淳真文化的校园得到崇尚和落实。学校把传承科技教育,打造学校特色,启迪孩子未来作为突破口,不断丰富学校发展内涵,提升办学品味。我校科技教育以"淳真"少年科学院建设为平台,初尝喜果,近两年共有六名同学  相似文献   

15.
<正>我校紧紧围绕"以人为本、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内涵式发展为目标,加强管理,规范办学,使学校的办学品位不断得到提升。一、力争一个"优"字,营造育人环境1.营造优雅的文化环境近年来,我校注重营造优雅的校园文化,形成了校园文化建设的鲜明特色。无论是体现我校发展状况和师生风采的读报橱窗,还是办公室前一块块简洁明快、意蕴深刻的警示牌;无论是一幅幅栩栩如生的宣传画,还是一个个精美的手工制作作品;无论是主题鲜明的特色教育成果,还是凝聚师生智慧的墙体文化;无论是内涵丰富的餐厅,还是让你耳濡目染的宿舍个性布……学校的每一个角落都是一张无声的画,一首无言的诗,都成为师  相似文献   

16.
正学校文化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加强学校文化建设,创建具有独特品质魅力的学校文化,是提升教育内涵的重要方面。学校文化是土壤,孕育着学校精神;学校文化是根基,生长着学校特色;学校文化是力量,提升着学校品质。用文化引领教育,用文化经营学校,是一流学校走向成功的基本策略。我校在文化立校方面做了一些积极的探索,以"山"为切入口来建设学校文化,名曰"仰山文化",形成了"三寻三求"的学校文化建设路径。  相似文献   

17.
正学校文化是指学校在教育实践中,逐渐形成并为学校师生认同的以价值观为核心的群体意识和行为规范,是全体师生的一种共同追求。北京市门头沟区大峪第二小学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以可持续发展教育为突破口,开展研究与实践,大力促进学校内涵发展。学校的文化建设如何与特色建设形成整体,从而促进学校发展一直是我们研究、探索、实践的重点。一、构建与学校特色建设相一致的观念文化我校的特色建设是可持续发展教育,可持续  相似文献   

18.
我们的特色学校创建工作以特色项目的建设为切入点,着力推进书香校园的内涵发展,全力打造我校书香校园特色教育品牌。一、对于特色项目的思考(一)确定特色项目应该从两个维度去考虑。1.从学校办学的角度来说,创建特色学校就是创建一所学校独特的历史文化。学校要有底蕴,就要以"文化"办学为宗旨,有自己与众不同的东西,就是我们常  相似文献   

19.
德育乃各育之首.在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以德育引领教育的健康发展,是摆在我们每个人面前极其重要而不可回避的课题.我校注重立足实际,突出自我创建,以学校文化建设为纽带,从农村实际出发,充分发掘乡土文化资源,寻找教育的依托,创办了"三园文化"教育基地,构建乡土文化脉系,使空洞的德育有了实在的载体,也使我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展现了独特的风采,走出了一条以校园乡土文化建设引领德育发展的特色之路.  相似文献   

20.
<正>"学校的发展离不开学校的文化和特色。"我校依托三面环海的区域优势和渔家文化资源,将"海洋特色"定位为学校发展的特色目标;秉持"让每一位学生都走向成功"的办学理念,立足"海文化·大教育"的办学思想;以科研创新为引领,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为推手,大力推进特色办学和文化育人,构建起以海洋文化为主体,以阳光德育和经典读写为"两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