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 毫秒
1.
闫海翎 《文教资料》2008,(10):17-19
李清照的词婉约、清新、忧愤、深沉.前期的词,主要描写少女、少妇的生活,多写闺情,流露了她对爱情生活的向往和别离相思的痛苦.后期的词,多悲叹身世,有时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以表达她的爱国思想.李清照的文学创作具有鲜明独特的艺术风格,居婉约派之首,对后世影响较大.正文部分从李清照的生活环境、生活方式、文学追求和社会关注等不同层面去透视李请照作为一个文化女性对人生世事、美好情事、环境际遇所持的态度.  相似文献   

2.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是我国两宋之交著名的女词人.她的词不仅能使读者强烈地感受到真实、自然、感人的意境,而且,其所表现出的艺术创造力也难以被模仿,她的词作魅力也因此而难以超越.李清照的词之所以给人以强烈的真实感,是由于词中的情感和生活都是她的亲身经历和亲身体验,恐怕这就是身为女性的李清照所拥有的得天独厚的一个条件,也是众多男性词人所可望而不可即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李清照一生到过很多地方,有很长一段时间,她与家人居住在宋朝的都城汴京,因此汴京的文化也是一点一滴地浸润到李清照的词作当中去的。不论是她的前期词还是后期词,都有很多文化、习俗的描写是与汴京密不可分的。在南渡前,她的词主要以描写闺中生活和离愁别绪为主,里面穿插着汴京生活的点点滴滴。而在南渡后,由于经历了国破家亡,她的生活飘忽不定,所以词中多了对故都生活的怀念和向往。可以说,李清照的词中反映了汴京的文化,而汴京文化又影响着李清照词的创作,二者的联系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4.
由于李清照的个人经历,在她人生的前期和后期,诗歌的创作风格呈现出两种迥然有异的特点。在李清照的前期生活中,北宋政治局面相对稳定,李清照婚姻美满,与夫赵明诚夫唱妇随,生活十分惬意这一时期李清照的词比较真实地表现出其闺中生活和其情感历程,较多地描写自然景物与离愁别绪,易安词呈现出轻快明丽的特点。在两宋更迭时期,李清照被迫随夫南迁,在南迁过程中,大量书籍散佚,赵明诚也因病去世,李清照从此过着孤苦飘零的生活,故而她的词多抒发背井离乡,怀夫哀己的情感,表达出自己浓厚哀重的情思,这一时期易安词多表现出凄凉沉重特点。不论是李清照的前期词还是后期的词作,李清照词都表现出极为独特的艺术特色,后世将其这种独特的风格称之为“易安体”,主要表现为词作内容的具体可感,情感的细腻真实,语言的清新通俗,词调上的典雅庄重。  相似文献   

5.
李清照是我国宋朝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的词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主要描写真挚爱情和生活小景,清新活泼,婉丽妩媚,佳作甚多。后期生活颠沛流离,备尝国破家亡之痛,词风也变得凄楚沉咽,不仅写个人的痛苦,也表现了时代的悲音。  相似文献   

6.
对李清照词的追和与模仿开始出现于南宋时期,至明清时代形成一个创作的高潮.从南宋至清代康熙朝,历代词人共有53人追和李清照词达120首之多.通过对这些和韵词作的检索及有关数据的定量分析,可以从一个侧面获知李清照词的名篇佳作在历代的传播接受情况,也进一步印证和强化了李清照在词史上的深远影响及其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7.
<词论>是宋代著名词人李清照仅存的一篇词学论文,历来对它评析甚多,颇有歧见.文章将李清照的<词论>置于宋代词学流变的大背景下加以考察,力图揭示出它的内涵及其在词学史上的地位.词体文学进入宋代以后,其发展表现为一种雅化的进程,或称之为"诗化".但在这一进程中也出现了突破过甚而疏离词之本位的倾向.李清照既认同词的雅化,又不赞同因雅化而背弃词的本质特征,其关注的焦点则是词的合律可歌的音乐性本位.正因为李清照的这一词本体论蕴涵了上述的两个向度,故其词学观不能以"婉约"与"豪放"的两分法加以概括.文章最后探讨了周邦彦为何不被李清照置评的原因,因周词虽恪守音律,格调典雅,但其词品仍不能免俗所致.李清照对周的这一态度也表达了她的词学思想的一贯性.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文人对酒情有独钟,宋代女词人李清照与酒也有很密切的关系。李清照的一生以"南渡"为转折点,其生活分为美满幸福和流离困苦前后两个不同的时期。而她的词及词中所写的酒的含义也因此分为两个阶段,本篇论文从"南渡之前"和"南渡之后"两个部分对李清照词中酒的意象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9.
李清照是我国宋代一位杰出的女词人,在诗、词、文等方面都有较高的成就。她一生的境遇坎坷,造成其词的风格多变,令人一唱三叹。其笔下的女性形象也因而丰富多彩。以往研究者多从李清照的词风变化角度进行研究,本文试图结合李清照个人生活经历,对其作品中的女性形象进行梳理。  相似文献   

10.
李清照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首屈一指的才女,是宋代“自成一家”的著名女词人.考察《李清照集校注》,其词作43首,“玉”这一意象及与之接近的词出现了三四十处,由此探讨李清照词的玉性特质不失为一种新视角.综观易安词,不止意象,其语言、情思、词境均具有鲜明而独特的玉性特质.换言之,玉性是李清照其人的写照,也是其词的本色,易安词亦因其独具魅力的玉性美而独步千古,流芳后世.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隐喻的意象图式角度分析"两"与"双"、"口"与"嘴"在语言表达中的同现限制。"两"与"双"的字形不同,它们的意象图式也不同:"两"是平分图式,"双"是配偶图式;"两"、"双"词语在言语交际中的意义和用法也就不同:选择"两"的语境强调"分而为二、两相对立",在选择"双"的语境强调合二为一、配成一对。"口"与"嘴"隐喻投射到对事物域的认识当中,但是各有侧重:"N+口"强调的是"容器通往外界的地方","N+嘴"强调的是"容器中形状突出的部分"。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孟子》中“正”、“长”、“贤”、“良”、“轻”5个形容词的语义和语法功能作较为细致的描写,试图从中寻找出《孟子》中不同的形容词在语法功能上的共性与个性,并进一步提出问题,即这些共性与个性的历时和共时的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教育研究大致经历了从哲学--思辩研究范式经科学--实证研究范式到人文--理解研究范式的历程.范式的转换不只是方法的更替,更是哲学理论背景、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研究过程等的变更和创新.本文以众多学者的研究为基础尝试作多方面的比较.  相似文献   

14.
15.
16.
"吏"与"史"     
很多同学容易将"吏"与"史"写混,今天和大家说说怎样区别这两个字. 先说"吏"字吧.在《新华字典》中,"吏"字解释为"旧时代的官员".大家想一想,旧时代的官员们不都戴着一顶官帽吗?在古代,什么身份的人戴什么样的帽子可有讲究了,在官场中这讲究可就更多、更复杂了."吏"字上的一横不正像是那一顶帽子吗?记住这一横,不仅能分清两个字,还把"吏"字的意思记住了,一举两得.  相似文献   

17.
18.
19.
从史铁生的两部长篇小说《务虚笔记》与《我的丁一之旅》的文本出发,重点分析《务虚笔记》小说人物性格,从而通过文字表面的映像,来了解史铁生现实生活经历,发现史铁生最内里的“自我”与“印象”,阐述史铁生小说中的“质疑真实,推崇自我”的哲学思想,发掘文学与哲学的重合方式。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