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7 毫秒
1.
人类情感的一个共同源泉是父母和家庭。每个儿童都需要情感教育,父母需要不断建立与强化情感教育意识,提升家庭情感教育智慧。基于家庭忽视情感教育的基本问题,明确家庭情感教育的四大行动:家庭情感教育意识与情感关系建立行动;家庭情感教育环境营造行动;情感品格涵养的仪式传承与创新行动;父母情感教育素养提升行动。  相似文献   

2.
为研讨家庭情感关系与高中生心理健康的关系。本研究采用家庭环境量表,家庭功能量表中的部分维度考察家庭情感关系,采用16PF中部分维度考察心理健康水平,对254名高中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高中生心理健康与家庭情感关系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家庭情感关系可预测心理健康,由此说明家庭情感关系对于高中生心理健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辛星 《考试周刊》2008,(50):210-211
本文从"《爱弥儿》中的家庭情感教育理念"、"当前我国家庭情感教育的现状"、"卢梭和家庭情感思想对我国当代幼儿情感培养的启示"方面总结了卢梭的家庭情感教育思想,旨在为当今的家庭教育提供指导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不少家庭都认为:把孩子送到幼儿园就开始了正规教育,家庭只是孩子生活玩乐的场所。事实上,所谓的正规教育,在上幼儿园之前就已经在家庭中孕育:有知识的积累、技能的学习,有情感的激发、习惯的培养……这一切都是以耳濡目染的方式、通过亲历亲为的实践,在家庭中渐渐成长、发展起来的。  相似文献   

5.
同伴交往     
【活动设计思路】人际交往是一个人从依赖走向独立的开始。当一个人对家庭的依赖逐渐淡化后,他的情感就会转移到同龄人中。如果个体在与同龄人交往的过程中受到挫折,他的情感寄托又会退到依赖状态即重新回到依赖家庭或依赖某个固定的对象上,这无疑会影响到个体对自己的认同感。中学生喜欢交朋友,但由于交往知识的欠缺,  相似文献   

6.
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外部情感因素所产生的作用,离异家庭儿童心理障碍形成的原因,探讨情感教育在离异家庭儿童心理素质培养中的作用。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外部情感因素的作用;情感教育在离异家庭儿童心理素质培养中的运用;实施情感教育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同伴交往     
[活动设计思路] 人际交往是一个人从依赖走向独立的开始。当一个人对家庭的依赖逐渐淡化后,他的情感就会转移到同龄人中。如果个体在与同龄人交往的过程中受到挫折.他的情感寄托又会退到依赖状态即重新回到依赖家庭或依赖某个固定的对象上,这无疑会影响到个体对自己的认同感。中学生喜欢交朋友,但由于交往知识的欠缺.[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幼儿热爱祖国的情感是通过有目的的教育和影响而形成的。美术活动是培养这种情感不可缺少的教育手段。对幼儿来说,认识祖国是从他居住的地方开始的:他的家、幼儿园、街道、商店、建筑物、历史遗迹、山水风景、公园等。认识人民是从父母、家庭中的成员开始的,然后是老师、小朋友和周围熟悉的人,如工人、农民、解放军、英雄人物等。  相似文献   

9.
柴华丽  王瑾 《文教资料》2010,(36):170-171
家庭伴随一个人生命的整个过程,人们自降生便生活在家庭之中,与家人发生人际关系,产生情感。这种情感影响人的思想观念,伴随人的成长过程,对人的道德习性的养成起基础性和关键性作用。克服消极的家庭伦理情感,培育积极的家庭伦理情感有利于儿童道德习性的养成,有利于儿童健全人格的培养。  相似文献   

10.
写作是用文字来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要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必须从引导和培养学生用笔来表达和抒发情感开始。每一个人都生活在特定的自然、家庭与社会环境中,都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不同情感,都会有抒发自己情感、发表自己意见和观点的愿望与冲动。以情激趣,以笔抒情,把作文当成抒发自己内心情感的方式,是激发学生的抒情冲动、培养学生作文兴趣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孩子变得冷漠和自私,是家庭、学校、社会感恩文化长久缺失造成的,我们现在所缺失的,正是感恩文化,如今我们要找回他们,不仅要从学前教育开始,通过情感心理的发展和培养,逐步潜移默化,更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的多方努力,重新建立良好的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12.
家庭作为引导子女走上社会的桥梁,它的主要任务应该是进行做人教育和道德情感的培养。家庭,是这种教育与养成的最佳伦理生态环境。家庭道德情感作为高层次的社会性情感,是家庭成员运用一定的道德标准评价自己或家人行为时所  相似文献   

13.
对幼儿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我们对其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著名幼儿教育家张宗麟先生在《爱国主义教育在幼稚园》一文中指出:“爱国主义教育不但在幼稚园可以进行,而且应该在幼稚园时代开始;但是必须先做到教师对爱国主义要有正确的认识。”爱国主义是我们对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特殊的感情。必须从小就进行培养。从幼儿心理发展来看,学龄前幼儿的思维特点是具体性和形象性。这个阶段幼儿的情感处在不稳定时期,感情易冲动,易外露,空洞的理论教育幼儿不易理解和接受。因此,家长和教师要把爱国主义教育具体化,以情感教育为主,从教育幼儿爱自己的家庭、爱幼儿园和爱家乡开始,逐步引导他们爱国旗爱祖国。 首先要培养幼儿热爱自己的家庭。家庭成员之间互敬互爱的情感,父母榜样的力量,对幼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在家庭里,父母应当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引导幼儿共同创造一个民主、和谐、文明、礼貌、充满友爱的现代家庭环境。此外,父母与幼儿还应在情感上进行双向交流,培养他们尊敬长辈,热爱自己的父母和家庭。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得  相似文献   

14.
情感忽视是儿童青少年对父母在自身成长中的关心、关爱等情感缺失的认知,是父母在家庭中忽略孩子的情感而导致的现象。情感忽视在家庭生活中普遍存在,但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已有研究表明,情感忽视对儿童的心理健康产生极大的危害,如抑郁、自杀等危险行为。家庭是儿童青少年成长的地方,对其一生都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要加大对家庭教育中情感忽视现象的重视。  相似文献   

15.
家庭在培养儿童道德情感上具有学校和社会所没有的优势,然而现在家庭的德育的教育方式却忽视了儿童道德情感的培养。在孔子"礼"、"乐"、"诗"的教学内容蕴含着丰富的道德情感,在家庭德育中对这一思想进行借鉴,将大大的有助于儿童道德情感的培养。  相似文献   

16.
<正>现代家庭与中古、远古家庭相比,常被称为教育家庭、情感家庭。维维安娜·泽利泽认为,儿童在现代家庭中更具情感价值,从经济上有用的孩子到经济上无用但情感上无价的孩子,越现代的社会,越会看重孩子的情感价值而非经济价值。阿利埃斯认为,现代家庭成员不仅有“对家庭超乎寻常的感情依赖”,而且它还会建立在对教育的考量之上。通俗地讲,相较以往的岁月,现代家庭的确是会把孩子的教育当作一项重要任务,会为孩子的更长远打算,在古代这并不是家庭的一种普遍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在全国劳动力市场逐渐形成的过程中,“半工半耕”成为西部地区农民家庭的普遍家计模式。西部地区所能提供的有限的劳动力市场空间造成了本地劳动力大量外流,近年来的产业转移与农民工回流也没有解决用工荒问题。家庭是经济发展与情感互动的统一体。中国社会文化传统蕴含着深厚的“家本位”价值观念,通过劳动力优化配置实现家庭积累的最大化在中国农民家庭中成为共识。然而,过分追求经济效益、罔顾夫妻情感表达的家庭策略带来了家庭破碎的风险。对中国农民家庭来说,打工行为是他们“过日子”生活逻辑的具体形式。应将家庭作为实体带回到农民工的日常生活之中,实现家庭成员尤其是夫妻间的情感互动。“夫妻工”模式的出现既满足了农民家庭实现家庭高积累的发展目标,也兼顾了夫妻间的情感互动,进一步增强了家庭的韧性,激发了家庭活力。  相似文献   

18.
家庭道德启蒙教育的情感艺术及其实施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教育过程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艺术.情感是家庭道德启蒙教育的灵魂.具有净化心灵、怡情养性、完善人格之效,是儿童道德学习的原动力和 道德素质形成的催化剂.以情感教育的视域与维度为基点,家庭道德启蒙教育就是以情感人、以情动人和真情育人的活动过程.因此,挖掘和领悟情感的教育价值,积极探索和充分利用情感的教育艺术,将情感融入道德启蒙教育的整个活动过程,是当前家庭道德启蒙教育的重要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9.
培植家庭互爱家庭是情感的第一学校。只有在那些充满诚挚、互爱的家庭里,才能使孩子感到情感的愉悦。列宁父母的婚姻是建立在相知相爱基础上的。当玛丽亚听了伊里亚在奔萨贵族学院的庆祝典礼  相似文献   

20.
如何才能成为优秀的现代职业女性呢?著名学者温元凯教授从20世纪80年代末就开始关注中国的女性问题,曾在他的著作中专门谈到“改革与中国传统”——女性的情感、家庭、婚恋、子女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