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2 毫秒
1.
关于师范专科学校实行“两长一短”三学期制度的初步构想李清文“两长一短”三学期制度,就是在一学年中设置三个学期。其中两个长学期基本上按现行教学计划组织教学活动,而在一个短学期中集中开设选修课程。在教学管理上,短学期开设的课程全部实行学分制管理。一、改革...  相似文献   

2.
陈蕊  沈毅 《教书育人》2013,(27):73-75
校历是学校以学期或学年为单位编制的日历,是学校一年内工作和学习的日程安排,用来规划学校的一年整体工作部署。校历及相应的学期设置是高校教学管理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教学计划、教学组织和教学改革等各项工作的重要基础。1985年以前,我国高校基本都是每学年两个学期的设置,存在学期冗长,课程设置、学生选课等缺乏弹性等问题,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教学质量的有效提高。为此,国内部分高校开始尝试实行学期调整,"两长一短"的三学期制、四学期制、两  相似文献   

3.
我国高校学期制改革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我国高校主要实行两学期制,由于学期冗长、课程设置灵活性较小,学生选课空间狭窄,导致教学的运行缺乏弹性,限制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提高.为此,部分高校尝试实行三学期制,但在推行三学期制过程中,由于后勤等改革的滞后性,出现了一些不相适应的问题,部分高校又恢复了两学期制.文章在深入分析当前实行三学期制高校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实行三学期制应从学期划分、课程设置、课时安排等方面综合考虑,不能仓促实行而又很快放弃,应该做好与之配套的措施,才能更好地实行三学期制.  相似文献   

4.
王源 《教育》2006,(12)
近年来,一些高校将一年的两学期改为三学期,一股学期制度改革之风在高校悄然兴起。而就在5月份,新华社关于吉林大学和西南大学“三学期制”改革的报道更是引起各方的普遍关注。其实,早在几年前,甚至更早,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厦门大学、山东大学、中科院研究生院、黑龙江大学、宁夏大学等高校就推出了“三学期制”,甚至“四学期制”。对学期制改革,人们的态度也截然不同。有人认为,“两长一短”的三学期制度改革是革命性的,能真正给学生自我发展空间,意义非凡;有人认为,三学期制实际上是换汤不换药,没有实际意义,并且要改变传统的两学期制,必然遭遇一系列难题。  相似文献   

5.
短学期制课程设置的利弊分析——以上海大学的调查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与传统两学期制相比,短学期制缩短了学期时间,增加了学期数量。本文通过对实施短学期制多年的上海大学课程的分析,研究了短学期制的课程设置。结合已有研究和对上海大学的60名本科生的抽样调查,本文调查了短学期制课程设置的利弊结果,表明短学期制提高了课程的可选择度,但是适合短学期制的教材和专门的网上选课软件非常缺乏,而且短学期课程的系统性较差。  相似文献   

6.
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进行学期制改革,使短学期成为长学期的一个重要补充。然而,考核和管理是短学期实践活动不可避免的两大难题。2016年年初,湖北工业大学利用网络实习实践平台开展进行的冬季短学期实践活动,使这两大难题迎刃而解。  相似文献   

7.
在高等教育转型的过程中,短学期制已经成为高校教学管理制度改革的一种重要的制度形式。乐山师范学院自2011年暑期开始推行短学期制度改革。本文结合学校教学管理改革实践,从课程与教学、师资配置和教学管理等方面就如何完善地方本科师范院校短学期实践教学作出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针对两学期制在人才培养中的缺憾与不足,国内许多高校纷纷探索三学期制的教学管理体制改革,旨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通过持续关注国内某"985工程"高校近十年来的三学期制探索,发现缺乏共识、课程设置形式化严重、配套制度不完善等问题制约着三学期制的深化与育人成效。培植改革共识、完善课程体系、进行系统化改革是有助于推进三学期制改革的若干尝试。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国很多高校实行了短学期制.国内对高校实施短学期制进行了一些研究,研究主要集中在短学期制实施原因、短学期制中短学期的时间安排、课程设置与考核、短学期制优点、短学期制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完善短学期制的建议等方面.对高校短学期制的研究也存在着缺乏扎实的理论基础,细而不实、没有系统化,局限于管理者角度等问题.因此,要深化短学期制的研究就要在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完善理论体系的基础上,从教育的主体出发,开展及时、全面而深入的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10.
高等师范院校培养的学生是某一专业的中学教师,按照传统的观点,高师院校在培养人材时能突出师范特点,能学好本专业知识也就算完成任务了。但是,在改革开放的今天,为适应中学发展及其培养目标(为更广泛的高校输送生源和适应广阔的就业门路)的需要,就必须突破传统的培养格局,于是,长短学期并举在一些师范院校中也应运产生,作为师范院校,与普通高校相比有其特殊性,本文仅结合我校的一些实践,谈谈短学期课程设置的问题。一、关于短学用课程设置的原则和内容围绕师范教育要“三个面向”的总体目标,短学期课程设置的总原则应该是:…  相似文献   

11.
我国高校三学期制变革的特征及其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学期制已经成为目前我国高校教学管理制度改革的一种重要的制度形式。三学期制不仅有多样化类型,而且有不同的内容,同时具有很强的个性。在三学期制变革中,各高校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学期制变革不仅仅是教学时段的简单划分,而且是教学管理制度的重构,所以,高校应当因时因地选择适宜的学期制模式。2.短学期要结合教学管理制度的整体变革进行恰当设置,特别要注意实施的资源整合与条件准备。3.进行多学期制变革,一定要充分调研论证,不可跟风,根据自身的条件与可能,选择切实可行的变革方案,否则,可能适得其反。  相似文献   

12.
目前我校采用"两长一短"的三学期制,有些课程时间跨度久,不利于学生的自主性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师在全心授课教学和潜心科研的时间上也发生冲突。为了适应现代教育发展要求,制定适合我校特色的学期制度,我校积极研究尝试本科教育五学期制,将修订培养方案、教学方法和考试方法改革贯穿其中,希望能促进学校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3.
刘书  高军  郭楠 《考试周刊》2010,(45):189-190
学期制的改革是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中的重要部分,是高校进行教育教学组织与管理的基础。而教务管理又是教学管理中重要的一个环节,控制并协调教学工作的进行,因此其水平和质量直接影响学校教学工作的开展。本文结合学校在推行"三学期制"中的实际情况,根据开展"三学期制"的目的和工科学院培养人才的目标,论述了对工科学院在"三学期"中课程设置、课程管理、选课管理、考试管理等方面教务管理工作的思考,为我国其他高校学期制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叶前 《成才之路》2009,(23):89-89
记者从近日举行的中山大学招生咨询会上获悉,中山大学将在今年9月开学的新学期正式实行三学期制,新学制将包括两个18周的长学期和一个4周半的短学期。学期制改革的目的在于为学生提供更多社会实践的机会。  相似文献   

15.
正一.引言作为培养以创新创业与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地方高校,实践是制约人才培养的瓶颈。近年多所高校进行了学期制改革,在原有的春季学期和秋季学期的基础上,增加了夏季短学期和冬季短学期,作为对学校春秋学期所学理论知识的补充。湖北工业大学为响应国家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政策而开展的短学期实践教学活动,  相似文献   

16.
宋亮 《教育》2011,(26):22-23
9月1日,开学后返校拿到课表的合肥工业大学学生们发现,新的课程看牌与以前不同了——从今年9月起,合肥工业大学将实行三学期。学校运营管理部向学生们解释说,三学期是在维持原有两学期教学周数基本不变的基础上,在暑假前后增加一个"小学期",实施"两长一短"的学期制。  相似文献   

17.
MIT实践教学及其对创新人才培养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的本科生实验、实习、论文或高级项目,本科生科研、课程设计等实践环节和学期设置,及F/ASIP、UPOP、MISTI、UROP等创新实践计划.分析了我国高校本科实践教学课程设置的现状和问题,针对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提出构建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合理设置毕业设计(论文)课程和综合设计类课程,做实实习环节,提升本科生参与科学研究的覆盖面和水平,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设置以实践环节为主的暑期小学期等改革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白海燕 《教育与职业》2012,(17):149-150
文章以高师音乐专业小学期课程设置及实施为基本内容,结合作者在高师的音乐教学及小学期带队实践经验,从课程设置、小学期成本、学习兴趣、实践体验、强化训练、榜样的力量等多个角度探讨了高师音乐系小学期课程开设时所需的几个策略。  相似文献   

19.
目前国内的高校普遍采用二学期制。对于莘莘学子来说,放寒暑假应该是最快乐的事情了,忙碌了一个学期,终于有时间休息休息,做点自己喜欢做的事。但是休息了没多久,又开始觉得无聊,假期好像太长了。如果把假期缩短,一年增成三个学期,你会适应吗?据有关消息称,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黑龙江大学等均准备修改学期制度,实行春夏秋两长一短的三学期制,或缩短原有的上下学期时间,开出“暑期学校”。让我们一起来关注一下这个“新鲜事物”吧!  相似文献   

20.
为了提高学生的教育教学能力,让学生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促进教师专业化能力的进一步发展,我校对数学教育类实践性课程进行改革,实施为期四周的短学期课程计划。本次课程改革存在着课程目标泛乏,课程设置过多,课程内容重复,教学团队拼凑,教学形式轻实践参与,课程资源匮乏等种种问题,致使课程实施没有达到预期的课程目标,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效果并不明显。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数学教育类课程体系的课程目标、设计理念、设计原则、基本的课程体系框架,强调应加强教学团队建设、课程资源建设,倡导参与性实践性的教学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