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外资蜂拥而至进入了中国市场.其中外资并购是外资投资的一种形式.通过外资并购,中国经济得到了推动.然而,外资并购中的垄断性并购产生了不少问题,为此外资垄断性并购问题值得全社会重视,当然也值得法学界研究、思考.  相似文献   

2.
迄今 ,司法部已先后批准了来自美国、英国、法国、澳大利亚、意大利、日本等10多个国家的81家律师事务所在中国的一些大城市设立办事处。这将为我国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 ,为外资顺利进入中国市场创造良好的投资法律环境。《经济日报》外国律师行纷纷进入中国市场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加入WTO,国内医疗市场更加开放,大批外资医院进入我国,这给高级护理专业毕业生提供了新的就业空间.高级护理涉外专业必须开展双语教学,夯实英语基础,培养具有一定专业英语能力的高级护理人才,尽快抢占这一领域的就业空间.  相似文献   

4.
浅议国家基金杨立平到目前为止,我国利用外资的形式还仅限于发行外债、贷款、外资实业投资、发行B股以及到海外上市等形式。就我国证券市场而言,还没有实质性的外资进入,然而随着共同基金这种投资形式在我国证券市场中的崛起,一种新型的外资投资工具──国家基金将应...  相似文献   

5.
中国外资法律制度面临的挑战与变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观整个国际投资大背景,以及我国利用外资局势,中国的外资法律制度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重新审视我国的外资法律制度已势在必行。本文通过考察中国利用外资现状、国际投资的新特点、跨国公司国际的 及国际投资法的新发展阐述了笔者对中国投资法正面临的呼变革思路的。点思考  相似文献   

6.
随着外资零售业进入我国市场的规模和数量不断扩大,竞争更为残酷。本文通过对外资进入中国零售业的现状、发展趋势及挑战的分析,提出我国的零售业必须采取积极的应对之策,以图自身的生存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文章的主题是"外商在华投资"。主要包括四个部分:首先分析外商在华投资的现状,提出了外资进入中国的主要原因,分析外商投资存在的问题以及对中国经济环境造成的影响,最后提出解决方法以及如何正确应对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8.
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带动了我国出口的上升和产出的增加。虽然我国已经吸引了大量的外资,但根据中国的经济规模和经济发展水平,中国在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方面还有很大潜力。要继续发挥中国吸引外资的潜力,需要加强司法建设,对外资实行国民待遇,对外资开放融资,进一步全方位开放投资领域。  相似文献   

9.
加入WTO对我国医学高等教育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加入WTO,这是改革开放的胜利。加入WTO,给我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带来了机遇与挑战,同样也给我国的医学高等教育发展带来了机遇与挑战,但我们认为“挑战”大于“机遇”,因而有必要去直面它、研究它。一、加入WTO对我国高等医学教育的影响1.加入WTO给我国卫生医疗市场带来的影响我国加入WTO后,根据WTO的市场准入原则,我国将对外开放医疗市场,允许外国服务提供者与中方合作伙伴一起设立中外合资合作医院和诊所,允许外资比例不超过70%。但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需要有人员数量限制,要求在合营医院或诊所中,医生…  相似文献   

10.
中国近年来一直是国际资本流入最多的发展中国家,银行部门更是外资投入的热点。十几年来进入银行部门的外资不论是规模还是投资方式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动机决定行为,行为决定结果,只有充分了解外资为什么来,才能理解外资将会采取什么行动,造成什么影响?对此问题的研究将有助于决定对银行外资采取什么样的开放政策和引资策略。以外资进入中国银行部门的动机变迁为研究的中心,通过对1996-2008十三年来外资进入中国银行部门的历程和变化进行实证分析,发现传统理论认为的"客户追随"动机只在早期起主导作用,在中后期则是追求相对优势动机、追求东道国提供的市场机会动机、外资银行自身追求全球战略布局动机在不同程度上交替引导外资进入中国的银行部门,因此中国银行部门的开放政策也应作相应调整:鼓励外资进入中西部地区金融业比优先开放东部地区金融业对中国金融体系发展更有利;鼓励外资积极投入中小银行比鼓励外资参股大型银行对中国银行业的治理结构优化更有利。  相似文献   

11.
经济全球化和世界经济一体化促进了外资并购的发展,而中国强大的经济实力以及市场的巨大潜力,也使其成为外资并购的热门东道国。在加入WTO之后,随着市场准入和国民待遇原则的不断深入,中国的外资并购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对中国来说,外资并购浪潮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外资并购给国内的企业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但同时,在并购的过程中仍有许多法律问题需要注意。目前,中国尚未形成一个健全的法律体系来规范外资并购,还未出台单独的外资并购法,现行零散的法律法规仍缺乏实用性和统一性。本文从外资并购的含义和发展现状出发,对外资并购中的职工就业权益保护、反垄断、尽职调查以及安全审查等法律问题予以探讨。  相似文献   

12.
入世后,我国教育会受到强烈的冲击。1.外资进入我国经批准可以从事教育产业投资,甚至独自经营外资学校,教育投资主体将出现多元化。这不但会增加我国的教育投入,而且会形成良好的教育发展氛围。2.我国企业奋起应战外资企业时,将产生高层次人才需求,这对我国现行教育制度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个冲击,将使我国现行的教育理念和教育体制真正按照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开拓和完善教育市场,  相似文献   

13.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确立了改革开放的方针,外商纷纷来华投资。引进外资弥补了我国建设资金的不足,给我们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增加了就业,强化了竞争机制。但随着外资的进入,外资企业抢占中国市场,冲击中国民族工业,危及我们的国家经济安全,同时,外资企业并购国有企业、导致国有资产流失。因此,我们在利用外资过程中,必须制定正确的政策,维护自己的利益,这样才能达到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自2008年爆发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尚未走出低迷状态。大量在中国境内投资的外资企业,由于追求资本利润的最大化,近年来陆续采取“半夜出逃”的非正常方式撤离中国,出现了外资企业不履行法定清算程序、拖欠职工工资、规避国家税务监管,以及欠缴供货商货款等社会问题。根据法律责任的类型划分,从民事、行政、刑事三个方面,探究外资非正常撤离引发的一系列法律责任问题。防范外资非正常撤离,应当完善外资非正常撤离的法律责任体系,包括完善民事责任,规范行政责任,优化刑事责任,构建外资从进入到退出的有效机制,保障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5.
加入WTO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教育需求和供给两个方面分析了加入WTO对我国职业教育将要发生的影响和产生这些影响的传导机制,认为外资准入所带动的产业结构和教育结构调整、非国有企业吸纳就业比例的上升所带来的用人观念的改变、外企职业教育成功经验的示范效应和外资进入中国教育服务市场渠道的开通都将促进我国职业教育进入一个全新的繁荣时期。  相似文献   

16.
当前,随着我国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及外资医院和私立医院的逐渐进入,医疗行业的竞争日趋激烈.在激烈的医疗行业竞争中,最关键和最根本的是人才的争夺与竞争.公立医院只有牢固树立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是最宝贵资源的观念,重视并切实加强人力资源管理,科学地选拨人才,精心地培育人才,合理地使用人才,真心地爱护人才,调动和激发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使医院在激烈的竞争中取胜,也才能让员工在努力工作中实现个人价值的最大化.本文从现阶段公立医院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入手,深入探讨了现代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的途径及对策.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分析和对比了外来直接投资在欧洲与中国的决定因素、特点以及对区位经济的影响。通过对比,发现外来投资在欧洲主要是利用欧盟扩大所带来的市场规模扩大和绕过反倾销政策(欧洲国家在WTO框架下常采用),同时也利用东中欧的低劳动力成本。但外资在东中欧常为转型中复杂的税收结构所阻碍。而在中国,外来投资既追求市场也利用要素成本的差异,同时WTO框架通过它自己的方式对欧洲和中国的外来投资施加了深远的影响,外资在欧洲和中国通过与外部的互动呈现出不同的表现特点,但都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东道国的对外贸易和区域发展。在欧洲,外来投资与欧洲的融合和繁荣紧紧相连。在中国,外来投资与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之间的相关性是显见的。  相似文献   

18.
日本实行资本自由化是缘于国际国内两方面的原因。为了顺利完成资本自由化的义务,日本采取了许多相应的对策。日本资本自由化的成功,为我国吸引和利用外资、有效地开放国内投资市场提供了三点启示:一是国内投资市场的开放应服从于国内产业政策的需要,强化产业政策对外资的导向作用;二是外资的引进与技术的引进相结合,并以技术引进为重点;三是在开放国内投资市场的实践中,加强对外资的监管力度,真正掌握外资利用的主动权  相似文献   

19.
2004年12月11日,中国零售业对外资全面开放,外资零售企业进入中国已不再受地域、投资数量的限制。这意味着中国的零售业将面临更加激烈的国际化竞争。本文深入分析了内外资零售业的的差距,并提出开放环境下中国零售业的发展途径。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90年代以来,外资连锁超市纷纷进入中国大陆市场,我国的连锁超市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本文主要结合超市和连锁经营的特点对我国连锁超市经营提出经营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