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杨伟祖 《初中生》2013,(12):48-49
<正>"水是生命之源。"人类的起源、生存和繁衍都离不开水。在人类的生命初期,人还不具备自觉的文化意识,水的作用只是满足生命的生物需要;当人类产生了精神生活的需要,水开始发挥更大的作用,主导并参与了人类文明的构筑。教科书中关于人类四大文明发祥地的认识最为统一。众所周知,四大流域是指幼发拉底与底格里斯两河流域、恒河流域、尼罗河流域和黄河流域。而  相似文献   

2.
赤水河流域的民族蜡染文化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它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赤水河流域的民族蜡染文化是在特定的自然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的基础上形成的。随着现代文明的进程,这些传统文化出现了转化和消亡的现象。通过调查分析如何传承和发扬民族蜡染文化。  相似文献   

3.
从万全县拾得的一块玉髓羊头像造形随形就势,风格稚朴.应为新旧石器过渡期从石器分离出来的文化器物.因为其发现于桑干河洋河流域,从一个侧面印证了两河流域是史前人类长期生活的地方.  相似文献   

4.
当前,赤水河流域的义务教育水平偏低,制约了英语教育的发展;赤水河流域的英语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难以满足英语教育发展的需要;赤水河流域的教育中缺乏浸染红色文化的"三语"教学。应针对赤水河流域的英语教育水平,提高政策的扶持力度,加强英语师资队伍建设,结合地方特色编写英语教材,以逐步提高赤水河流域的英语教育水平。  相似文献   

5.
传统生命概念存在科学主义、生物还原论和本质主义等缺陷,生命应是具有广泛性、层级性的家族类似概念.河流的文化生命是它的自然生命的升华,是"在人与河流相互交往、理解、诠释的实践基础上产生的河流对于流域地区文化和历史的内在性和本质性的塑造和影响".河流的文化生命诞生于审美,是人类精神自由的表现;它是一个具有实在性的知识概念,它的认识方式是文化理性;它对建立河流伦理学的意义在于把道德共同体扩展到整个自然界,肯定自然的价值和权利,丰富补充"实践"的内涵.  相似文献   

6.
世界各民族的神话有创世神话、人类起源神话、洪水神话、文化神话和英雄神话五个类型,在同类神话的比较中,可以看出不同民族对世界起源、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原始理解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7.
海娜 《宣武教育》2009,(6):8-10
一、讲座的缘起: 从人类的幼年时代起,或者说是从人类开始思考自身与宇宙的关系的时代起,出于对诞生人类的自然力量的敬仰,在人类的文学作品中就产生了神鬼的概念。这里有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就是在很多文化中“鬼”的概念是先于“神”的概念产生的,这可能更多的是源于人类对死亡的未知力量的原始的恐惧。亚历士多德认为人应有怜悯与恐惧之情,因为这样可以使人的情感得到净化。  相似文献   

8.
试论原始神话的文化内涵及艺术魅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神话作为人类早期最活跃的文化形态之一,既是人类精神活动的开端,也是文学活动的肇始。其中的思维方式、心理特点、结构原则,深深地沉积在不同民族的心理、文化和精神的底层。我们从神话的原始文化表征中可以看出中西不同民族的性格特征和精神实质。本文试从思维方式和民族文化心理的角度,对中西创世神话、救世神话的文化内涵进行分析,探讨中西神话所表现出的文化差异和艺术魅力。创世神话是原始人类初期对自然和社会积极认识的成果与知识的结晶。它反映了人类对自身起源、宇宙起源及神性英雄诞生等诸方面的丰富想象和幼稚思考。中西创…  相似文献   

9.
在黑龙江流域及其支流的沿岸和大兴安岭森林之中,先后发现有分布广泛的原始岩画遗迹,原始岩画是人类重要的文化遗存,利用原始岩画对绘画艺术的发生发展问题进行探讨是一种有力的证据和独特的视角。本文结合前人对我国境内牡丹江流域的群力屯岩画及大兴安岭"交唠呵道"、"阿娘尼"等处岩壁画的考察及研究成果,运用图像分析的方法探寻其与鄂伦春族的文化关联性,对鄂伦春族存在原始绘画的可能性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0.
通过分析伊犁河流域水资源的利用现状,发现目前该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着水质检测和灾害防御能力欠缺、水域局部污染严重以及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等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着伊犁河流域生态环境的良性发展,也制约了伊犁地区的农业发展;针对这些主要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应该重视流域环境保护、加强水利设施的基本建设、提高水利专业人员的技术水平以及确立并完善伊犁河流域水资源管理体系,以期为该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走可持续道路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早在原始社会,淮河流域已是人类重要的发祥地及文化交汇区,在中华文明形成过程中地位独特;夏商周时期,淮河流域是中央王朝青铜及铜原料等战略物资中转的重要地区,该流域国族的向背直接关乎王朝的安危;春秋战国时期,淮河流域社会经济发展加速,各大流派思想于此滋生并相互激荡,在我国思想文化史上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2.
钱塘江流域是中国现代经济最发达的区域之一.但在东汉前远远落后于中原地区,而从东汉三国开始该流域城镇建设快速崛起,逐渐缩小了与中原地区的差距,为成为当今中国最发达的区域奠定了坚实基础.运用历史地理、文化地理和统计分析的方法,对秦汉三国各时期钱塘江流域城镇的空间分布、发展过程与形成原因进行了全面、深入的阐释,揭示其分布规律及其动力机制,对我国现代城镇的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章从理论与研究路径上探讨清水江流域文明500年发展史研究的若干问题:认为500年清水江流域文明发展史研究的视角应是多族共生与边疆开发;研究内容包括经贸、政治格局、语言、契约文书和建筑等多方面问题;研究方法为多学科合作与跨学科视野;研究的意义在于从长时段考察和建构"清水江流域文明"。  相似文献   

14.
长江流域经济走向一体化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 .本文根据长江流域经济发展态势和基础设施建设区域合作的良好机遇 ,提出以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口 ,促进长江流域经济一体化  相似文献   

15.
作为大河流域的黑龙江流域文明,长期以来一直没有得到学术界的重视。黑龙江流域的古代民族曾经创造了独具特色的历史文化。从新的角度来审视黑龙江流域的历史与文化是非常必要的。从介绍黑龙江流域的自然地理环境入手,粗线条地勾勒黑龙江流域古代民族的历史文化脚步,旨在告诉人们:黑龙江流域的历史与文化也属于中华民族文明起源的摇篮之一。  相似文献   

16.
桑干河流域大量古城遗址的密集公布,说明这一地域很早就进入了农耕时代.有熊部落方国的形成和地域扩大,是先进生产方式和先进文化的结果.发生在其内部的黄帝战蚩尤和黄帝战炎帝的两场战争,是中华民族进入文明时代以后的重要历史事件.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以黑龙江流域渤海墓葬为研究对象,对该地区渤海墓葬所反映的丧葬习俗、宗教信仰、儒家思想、陶瓷和壁画艺术等文化现象进行了梳理和分析,展示了渤海人的生产方式和社会生活状况,尽可能还原渤海王国原有的文化面貌。通过这些分析,可以看出渤海国的诞生和存在,对黑龙江流域古代文明的发展与进步,起到了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使黑龙江流域的历史文明研究走上了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8.
试论绿色建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绿色建筑是在人与自然、人工创造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基础上的建筑样式 ,它象征着人类生态文明与生态智慧。倡导绿色建筑 ,不仅顺应了世界建筑的发展趋势 ,而且是继承我国传统建筑的精华。绿色建筑具有实用性、和谐性、创造性、综合性等特征 ,它满足了人们的生态需要 ,并成为现代建筑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19.
牡丹江流域是棘辆人的发祥地,也是渤海国文明形成的中心区域。牡丹江流域面积虽小,但是其所流经地域的地貌特征十分突出。牡丹江中游地区是东北地区寒地少有的肥沃的宁安盆地。渤海国上京龙泉府故址就坐落在这里,并以此为中心形成了渤海国的文化中心。渤海国众多的山城、平原城、寺庙、二十四块石、窑址、佛塔、宫殿址、御花园、桥梁、墓葬、王陵区等都分布在牡丹江流域的上、中、下游流域的两岸。文章从牡丹江流域的地理环境与地貌特征入手,梳理了牡丹江流域渤海古城及重要遗址分布状况,并从牡丹江流域的地理空间角度分析渤海古城及遗迹分布的一般规律,从而揭示出渤海国政治统治中心区域的历史文化面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