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英国大诗人雪莱说:"道德中最大的秘密就是爱。"这句名言,其实也就是我们教师应该遵循也正在遵循的道德规范。作为一名老师,很多时候我们并不缺乏爱学生的意识,可很多时候我们却不知怎样爱学生,才能让我们的爱走进学生心里,能影响学生让其朝着正确的道路前进。  相似文献   

2.
教学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教师应该用心走进学生的心灵,做学生心灵的守护者,给学生创建团结有爱的温馨小家,打造积极乐观的能量磁场,共造沟通无间的和谐的"大家",让学生幸福成长,守护心灵,培育幸福儿童.  相似文献   

3.
<正>"亲其师,信其道",大意是亲近他的老师,相信他的道理。要想教育达到最佳效果,教师就要让学生亲近你,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这样才能让学生在爱的指导下将智慧的光芒发挥到极致。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想得到学生的亲近并且成为学生信赖的好老师,要做到这一点,关键在于教师本身,我们要从这些方面努力。一、爱人者,人恒爱之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的责任在于"为了一切学生,一切为了学生和为了学生一切",其  相似文献   

4.
陶行知先生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教师不仅要学会观察学生的外在行为表现,还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内心轨迹,小心翼翼地去叩开他们的心扉,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5.
<正>每个生命都是因为爱而创造的奇迹,无论谁都需要爱,需要不同的爱。而作为学生,我想他最在乎的一定是来自老师的爱。所以,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的教育一定要以爱为前提,唯有有爱,才能走进他们的内心,才能了解他们唤醒他们。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的爱是一种强大的人格力量,它  相似文献   

6.
实现师爱和生爱的和谐共鸣,一方面要提升教师的情感素养和师德境界,从而发自内心地爱学生;另一方面要让学生走进老师的世界,理解老师的甘苦和情感,从而从内心关爱尊重教师;同时,学校还应营造温暖的情感氛围,让师生共享成长的幸福和快乐。  相似文献   

7.
正"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只有成为好老师才能让学生在心理上接受老师的教导,真正做到"亲其师,信其道",才能使老师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才能使老师传道、授业、解惑的神圣职责充分体现。一、好老师对学生应有爱心卢梭说过"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地发展。"鲁迅先生也有句话"教育是植根于爱的。"由此可见:一名好老师,要有爱心。作为一名有责任心的老师,要学会俯身与学生交流,你的一个眼神,一个手势,一句鼓励  相似文献   

8.
玄冠杰 《现代教育》2011,(Z1):117-117
爱,是教育的前提,拥有爱心是一个好教师的基本素质。作为班主任,更应具备这一素质。要爱学生就要首先走近、走进学生,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然而现在的中学生都是"90后",个性张扬,思维"另类",硬性命令不听  相似文献   

9.
张利平 《考试周刊》2013,(59):87+179
浇树要浇根,育人要育心。要求学生有"忠心、爱心、关心、孝心、信心",一直是班主任工作的核心内容。要让学生真心爱戴老师,老师对学生首先要严慈相济、严而不厉、爱而不纵。育其心、严其行,走进学生的心里,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动力,才能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李丽 《考试周刊》2015,(42):178-179
<正>老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应该受到学生尊敬尊重。在现实中,有些教师"高端大气上档次";有些教师"低调奢华有内涵",可是,前者往往高高在上,后者才不外露,二者学生都难以接近。实际上,学生和老师应该处于平等地位,师生才能相互合作实现教育的传授过程。只有让学生喜欢上你、接受你,才能让教育的作用发挥到最大,那么,如何做学生才能喜欢呢?我觉得要点有以下几点。一、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爱学生是教师必备的道德情感。鲁迅强调"教育植根于  相似文献   

11.
正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真正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只有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多年的教育工作让我深深地体会到:教师的教育智慧就如同一盏灯,能够照亮学生的心。我们应用"心"去关爱学生,用真情去打动学生,用真心去理解学生。一、把真情带给学生师德之魂在于"爱",少一份指责,  相似文献   

12.
<正>"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也",教育本来就应该是充满感情、充满爱的事业。教师要重视以情感人,就必须热爱学生,必须尊重、理解、信任他们,与他们进行感情交流,才能建立起平等、亲切的师生关系,才能爱屋及乌,将这种爱迁移到老师所教的学科上。正如第斯多惠所说的"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播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应走进学生、融入学生,站在学生立场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  相似文献   

13.
"问题学生"是每个教育工作者不得不面对的群体,及时有效地对"问题学生"进行疏导,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和谐发展,是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笔者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悟出转化"问题学生"需要"四心". 用爱心拉近"问题学生".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真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达到心的深处."的确,面对"问题学生",只有爱心才能走进他们的内心.  相似文献   

14.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身体的健康和心理的健康是密切相连的",在我们关注幼儿生命健康的同时,幼儿的心理健康也越来越得到重视。伟大的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关爱每一个儿童的心理健康不仅仅是老师和家长的责任,更是这个社会应该承担的义务。关注儿童的心理健康,应该掌握最基本的心理研究技能和学会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15.
<正>爱是人类最好的语言,正是凭着这份感情才博得了学生的尊重,有爱才有责任感、认同感和奉献精神,才能去关心和爱护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获得成功。因为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基础。而作为受教育的学生也会从内心感受到老师的一片爱心,体验到真情的温暖,从而引起共鸣,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效果。一、"爱"要一视同仁一视同仁并不等于"一刀切",更不是搞平均分配。"一视同仁"是个原则问题,要真正落实"一视同仁",就必须具体情况具体分  相似文献   

16.
爱心·童心     
如果有人问我"做一名教师最基本的条件是什么",我想我会说:"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爱的教育素质教育,首先应该是充满感情的教育。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无从谈起。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  相似文献   

17.
《考试周刊》2015,(53):171-172
师爱,就是热爱学生,教师怎样爱学生,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师爱,是开启儿童心灵的钥匙,是通往学生内心世界的桥梁。学生是活生生的个体,老师对学生的爱应当是最广泛的爱,老师要爱一切学生,爱学生的一切,对学生,老师不能有半点马虎和急躁,要充满爱心,以诚相待,对症下药,多启发引导,"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有爱相伴,一定可以让孩子充分信任你。教师只有把真诚的爱献给学生,才能让学生愉快地接受教师的教诲。  相似文献   

18.
于涛 《黑河教育》2013,(7):33-33
教育是爱的事业,没有爱,一切都无从谈起。要想成为孩子们心目中真正的"好老师",就要把自己的爱毫无保留地奉献给学生,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倾听他们的心声,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一、把微笑送给学生微笑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语言。教师的微笑可以让学生沐浴在爱的阳光里。在学生成功时,用微笑送去欣赏;在学  相似文献   

19.
王承武 《考试周刊》2013,(8):190-190
<正>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老师要引导教育好学生就必须有一颗爱的心,要实心实意地关爱呵护学生,让他们随时都能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爱护,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从内心尊敬佩服老师,也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面对新时期中学生德育工作的复杂性和反复性,就班主任德育工作而言,耐心和爱心是必不可少的。可以说爱心和耐心是班主任工作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罗林塔尔效应"告诉我们:只要教师真心爱学生,并让他们感受到这种爱,他们就能以极大的努力向着教师所期望的方向发展。问题是,有些老师走进了"爱"的误区,对"爱学生"的认识表面化,以为不讽刺不挖苦不歧视不体罚就是关心爱护,以为嘘寒问暖为学生提供物质帮助就是关心爱护,以为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考试分数就是关心爱护,殊不知,真正的关心爱护,不仅是生活上"扶贫",学习上"扶智",更应该是精神上"扶志",品行上"扶德",心理上"扶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