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钟嵘《诗品》评王粲“文秀而质赢,在曹、刘间别构一体”,历代注《诗品》者于此句,或略而不注,或注而不详。其实“曹刘体”是代表的一种古雅的文学风格,所谓王粲“在曹、刘间别构一体”,是说王粲在曹、刘古雅之体外“别构”秀美一体。以秀为美的审美情趣是在玄学“清通简要”的学术方法的浸润影响下形成的。是长期孕育并脱胎于玄学“言意之辨”的理论之中的。王粲虽未以玄学名世,但他与玄学的两个思想根源有密切关系,其行为方式亦与玄风大盛之后的虚诞之风颇为相似,所以,他应是早期玄学风气中人。王粲既与玄学有如此密切之关系,那末,他在曹、刘古雅之体外“别构”秀美一体,也是符合学理逻辑的。  相似文献   

2.
《诗品》评王粲诗作"其源出于李陵",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相似的人生遭遇;二是诗歌凄怆哀怨的风格。王粲五言诗文辞秀美,风格凄怆,这与其生活境况有着密切的联系,而"质羸"之说可待商榷。钟嵘还指出与曹、刘诗歌相比,王粲之诗属于另一种创作风貌。从整体上看,钟嵘的评价基本符合诗人的创作事实。  相似文献   

3.
有人把李善注阮籍《咏怀诗》语误为颜延之注者。《诗品》称颜延之注阮籍《咏怀诗》"怯言其志","怯言",或指颜延之怕说错及有所穿凿而不言,或指颜延之身处易代之际不敢言不愿言。沈约之注则借释典故说出阮诗之"意"。把阮籍诗作与时事附会起来讲,始作俑者是注《文选》之"五臣"。阮籍当年事以"得意忘象"之玄学思想方法作诗,我们亦当以"得意忘象"之玄学思想方法来解诗。  相似文献   

4.
钟嵘《诗品》谢灵运条引刘敬叔《异苑》之“谢玄亡” ,自近代以来 ,海内外学者都作了探讨 ,或疑为谢安亡 ,或疑为谢王奂亡 ,皆不当。从《晋书》谢玄《疾笃疏》中可证而亡的是他“夭昏”的“稚子”。  相似文献   

5.
在文论史上,首次从纯文学的角度探讨诗歌艺术创作规律的诗论专著是钟嵘所著的《诗品》.他在《诗品》中提出了"穷情"的概念,其所论述的一系列诗歌审美标准也都是以"穷情"为核心展开的.钟嵘认为只有"穷情"的诗才"有味"."情"出现于他对上、中、下三品诗人的评价中,可见钟嵘对诗歌"穷情"的重视.以"穷情"为核心,分别从创作和接受角度阐述"穷情"要"自然",有"滋味"."穷情"理论的产生,对诗歌审美价值的张扬和"审悲快感"理论的形成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老子想尔注》是早期道教派别五斗米道注老而成的宗教经典。通过梳理文本,认为道教重要的清静教义,已经在《老子想尔注》中有明确和丰富的阐述。它承续了道家哲学范畴"清静"寡欲不争的含义,但又作了宗教性的发挥,即发展成集宗教尊神太上老君之"道意",宗教戒律之"道诫",宗教修持方法之"道术"三涵义于一体的教义。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诗歌发展史上,建安时期的诗歌占有重要的位置。它继承了《诗经》的优秀现实主义传统,深刻地反映了现实,抒发了忧思,表现了时代的精神面貌,给后世文学以深远的影响。而最能体现这一时期诗歌特点,应推曹氏父子和王粲。王粲在“建安七子”中是最出色的一个,成就也较大,名气也较高,他和曹植在文学史上并称“曹王”。《七哀诗》是王粲诗歌的代表作,在我国文学史上有其独特的地位。清人方树东在《昭昧詹言》中说:“(七哀诗)苍凉悲慨,才力豪健,陈思而下,一人而已。”钟嵘的《诗品》把“七哀诗”列入上品。刘勰对王粲更是推崇备至,他说:“仲宣溢才,捷  相似文献   

8.
敦煌在唐虞时代,系流沙三危地,《史记》"禹贡三危既宅"即古瓜州今之敦煌《书·舜典》"窜三苗于三危",《禹贡》"导黑水于三危入于南海".《汉书·西羌传》"舜流四凶,徙之三危",注云:"古瓜州今之沙州地."《山海经》《水经注》、《括地志》均有记载,皆以瓜州或沙州即今之敦煌.惟刘逢源《尚书今古文集解》,谓三危即西藏地.按《禹贡注疏》指三危为青海与西藏界上巴萨通拉木山(唐古拉山脉之旁支),刘说慨系本此.《禹贡》"华阳黑水惟梁州".  相似文献   

9.
清代学者章学诚《文史通义·诗话》曰:“《诗品》之于论诗,视《文心雕龙》之于论文,皆专门名家,勒为成书之初祖也。《文心》体大而虑周,《诗品》思深而意远。盖《文心》笼罩群言,而《诗品》深从六艺溯流别也。”刘勰《文心雕龙》以其庞大而严密的理论体系著称于世。风格论,是《文心雕龙》理论系统的一个有机部  相似文献   

10.
钟嵘<诗品·序>"永嘉时,贵黄老"之"黄老",学术界一般将其等同于道家学说.汪春泓先生另立新说,以为其所指乃无为而治的为政方略.实际上,从<诗品>自身,可知"永嘉"的时代断限存在明显的失误,难以作为立论的根据.而魏晋以降各家所用"黄老",亦多属道家或道教.因此,似无必要推翻学界的通行观点.  相似文献   

11.
"义"在<三国演义>中是最高道德准则,其价值取向,包容了"忠孝",其意又在"忠孝"之上;其根本的政治观是"以民为本"的"仁德"观,而非"尊刘贬曹"的宗法正统观.  相似文献   

12.
六朝诗歌创作中出现了尚"形似"现象。张协开启了这一与"神似"相对应的描写倾向,至刘宋元嘉而成风气。这一诗风的出现与赋的影响有关,更与阴阳五行学之"天人感应"、玄学之"言意之辨"理论的影响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3.
文选学笔记     
本文论及《郡斋读书志》李善注《文选》提要、《文选》李善注引《感甄记》、《资暇集》的作者、王粲所登之楼在何处四个问题。一得之见,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魏晋的"玄学",一般称为"清谈",是反映着统治阶级内部阶层斗争的.向来提到清谈,总以王弼、何晏为首;论到清谈误国,也把王、何拉在其中,是不太正确的.魏晋玄学前后不同,王、何的玄学是"老易",嵇康以后是"老庄".陈澧东塾读书记卷十二说:"陈寿魏志王粲传末言嵇康好言老庄,老庄并称,实始于此."这话是正确的.其实嵇康和阮籍一样,阮籍是:"倜傥放荡,行己寡欲,以庄周为模则."(王粲传)嵇、阮实喜庄周的放荡而并非学老子的.不过魏晋人以周  相似文献   

15.
<正>18世纪意大利的维柯首次提出"诗性智慧"的概念,他在《新科学》中写道:诗性智慧是原始人类"最初的智慧",或称之为"感觉到的想象出的玄学",是一种如同感受力和想象力的诗性能力和心理功能,更是一种诗性创造。诗性智慧是人的最深层的思维方式,当代作家马步升的散文《绝地之音》正是创造性地通过想象和感受,使读者意会出其中丰富而深刻的文化内涵。马步升使用三次看似相同但实质不同的"咧-咧-咧",经过体  相似文献   

16.
"溯流别",是钟嵘<诗品>的特色,也是其重要的批评方法之一.钟嵘基于现实处境和身世之悲的感受,家学渊源和时代风气的影响,在理论和史实两个纬度上从传统中有选择性地汲取资源,对于这种方法进行传承和运用.尽管有不足之处,但是以当下的视角来看,仍然会给我们很多启示.  相似文献   

17.
魏晋六朝诗学之发展可分为二派:一是以曹植—陆机—颜延之为轴心的以"错彩镂金"为特色的保守派,二是以王粲—潘岳—谢灵运为轴心的以"清水芙蓉"为特色的创新派.大体上讲,曹植、陆机和颜延之一派受儒家思想影响较深,故在创作上,情兼雅怨,体被文质,以气骨取胜,以古朴浑厚为美,有繁芜、渊深、雅致的特点,较多地保存了汉魏古诗的传统,体现出一种"错彩镂金"之美,属于守旧的一派.王粲、潘岳和谢灵运一派,虽未以玄学名家,但皆是玄学风气中人,受玄学影响较深,故在文学创作上,崇尚自然清越、便娟婉约,以浅净、清秀为美,基本上摆脱了汉魏古诗的传统,体现出一种"清水芙蓉"的文学风格,属于创新的一派.  相似文献   

18.
陶渊明是魏晋时期著名诗人,也是高中阶段语文教材中不可跳过的诗人。钟嵘称他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在他的《诗品》中陶渊明诗歌的张力进行了大量的解读,本文也对《诗品》的局限及理解的超越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王坦之在道德立论上,重视儒家"尊尊亲亲"的原则;在道德实践上,推重"陶铸群生"和"敬修至德",主张通过"各顺其方"和"玄同彼我"的方法来"训导以成天德".在形式上,他采取批判庄子反对玄学的形式,但在思想本质上,他又直接吸收了庄子的诸多思想,强调"体于自然",仿佛坐着道家玄同彼我和自然无为的两轮马车,而打着儒家亲亲、尊尊的道德旗帜,而这一特色显示的方向和魏晋其他思想家基本上是吻合的.  相似文献   

20.
"《文心雕龙》之学"与"诗经学"、楚辞学"、唐诗学"、宋词学"、红学"等专门之学一样,已成为一门与时俱进之显学,学界多称"《文心雕龙》之学"为"龙学".然而,就《文心雕龙》综合情况观之,当称"文心学"为妥.其理由有四:一是称"《文心雕龙》之学"为"龙学",很容易与中华图腾"龙"的专门之学"龙学"相混淆.二是刘勰的《文心雕龙》与萧统的《文选》二者的选文篇目大多相同,而且两人的文学观念与选文标准也颇为相似.因此",文心学"与"文选学"之对应自为契合,而"龙学"与"文选学"则不相对应.三是"龙学"之名未能彰显出《文心雕龙》书名之主要精神.四是刘勰自己早已认定《文心》是《文心雕龙》的简称.故命名"文心学",则理所当然而天经地义.吴中胜教授对拙文予以质疑,仅此一家之言,不能推翻拙文原来之观点,"《文心雕龙》之学"终究以称"文心学"为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