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吕建江 《视听界》2012,(5):82-83
"情景再现"是目前广泛运用于电视节目创作中的一种补充叙事手法,或称"情景重现"、"情景回放"、"真实再现"等。用"再现"取代解说或配合解说,最早见于纪录片领域,至上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出现在新闻专题和社教专题中,并迅速蔓延。关于以事实为报道对象的  相似文献   

2.
<正>"情景再现"在目前电视节目中被运用的很广泛,甚至已经成为电视节目无可替代的表现手法,"情景再现"的运用不但避免了以往电视节目在呈现过程中的枯燥乏味,还使得观众更愿意欣赏它关注它,然而这一表现手法却在学术界引起了不休的争论。我们以哲学的角度思考,明白这个世界不存在绝对的好与坏,任何事情都具有"两面性",那么"情景再现"是否在增加节目感染力的同时降低了新闻的真实性,这已成为了电视节目制片组无法回避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陈伟 《中国传媒科技》2012,(24):236-237
在电视节目当中,如何借助情景再现的方式讲故事?这是本文着力探讨的内容。情景再现作为一种被东西方电视界所认同的电视表现手段,近年来频繁出现在一些故事类、民生新闻类电视节目当中,本文从这一现象出发,总结了情景再现的方式,分析了情景再现的作用,并对误用、滥用情景再现可能引发的表达危机进行了反思,并做出了提示。  相似文献   

4.
电视纪实节目引入"真实再现"的创作手法,是目前电视节目比较普遍的一种创作方法.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电视表现手法,虚构和真实这两个矛盾体如何有机调和?"真实再现"存在的合理性是什么?运用的原则是什么?  相似文献   

5.
"情景再现"是广泛运用于电视节目创作中的一种叙述手法,又称"情景重现""、真实再现""、现场模拟"等,它是运用多元化的影视语言,使用主观镜头、光影、声音、场景模拟、演员表演、数字技术虚拟等多种表现手段,再现历史真实,营造过去时空,用意向性的表达方式向观众传递一种看似虚幻却又真实可信的气息,具有较强的观赏性和艺术感染力。对于电视消防新闻来说,无论是灭火现场,还是救援现场,又或者是重大地质灾害现场,很多珍贵的镜头并不总能被捕捉到。但是,这些被遗漏的镜头却又充满了令观众动容的新闻亮点,观众对这样的瞬间充满了期待。这种情况下,运用情景再现无疑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对于电视消防新闻报道来说,如何运用情景再现,  相似文献   

6.
电视纪实节目引入"真实再现"的创作手法,是目前电视节目比较普遍的一种创作方法.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电视表现手法,虚构和真实这两个矛盾体如何有机调和?"真实再现"存在的合理性是什么?运用的原则是什么?  相似文献   

7.
赵翌  陈晓蕾 《新闻界》2007,(5):123-124
本文以“情景再现“为切入口,从固定镜头、运动镜头、动画影像等在《故宫》中的运用分析其如何通过影像语言来还原历史,并试图探讨“情景再现“这一表现方式在纪录片中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邱凌燕 《青年记者》2016,(20):104-105
与国内情况相同的是,英美两国学者和业界对虚假电视新闻的讨论不仅包含新闻节目,往往还涉及真实纪录片、纪实性电视节目等,如电视节目中“情景再现”手法的运用. 关于虚假新闻 (一)国内:行政监管大于行业自律  相似文献   

9.
在近年来的电视节目中,细心的观众可能会发现,在一些记录片或者是新闻专题类节目中,经常会出现一些人为导]的、再现逝去的某一事件、某一过程。由于这类“情景”再现是事后人为摆拍的,由此引发了人们对新闻真实性的质疑。“情景再现”是否违背了新闻的真实性原则,如何看待和运用“情景再现”,成为当前值得探讨的一个话题。在媒体传播竞争激烈的今天,实践总是走在理论的前面,电视媒体尤其如此,在此我想就新闻节目中的“情景再现”存在的原因及如何运用的问题进行探讨。一、“真实”是一种感受、一种存在,一种理解的存在。真实是新闻的生命。…  相似文献   

10.
细心的观众可以发现,近来电视新闻节目中,特别是一些新闻专题类节目中经常会出现一些人为导演的、再现过去某一事件某一过程和细节的"情景再现"。由于这类"情景"再现是事后人为摆拍的,时间、地点、人物都是虚拟的,由此引起了人们对新闻真实性的质疑。"情景再现"是否违背了新闻的真实性原则,如何看待和运用"情景再现",成为当前值得探讨的一个话题。  相似文献   

11.
“真实再现”:纪实类电视节目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扮演”等虚构的方式将曾经发生过却没有记录下来的情景、事件重现出来 ,并把它运用到非虚构的电视节目中去 ,是目前国内许多电视台正广为流行的做法 ,通称为“真实再现”。“真实再现”为丰富电视画面 ,提高电视收视率作出一定贡献 ,但也引发了许多问题。这些问题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文将着力探讨“真实再现”出现在纪实类电视节目中的利弊得失 ,并概述其可能的走向  相似文献   

12.
魏璐芳 《今传媒》2009,(11):44-45
在日前的一些电视新闻中,经常可以看到摆拍和"情景再现"的画面.这种做法是否合理?符合新闻的真实性原则吗?在新闻报道越来越讲究真实的今天,应该如何来看待摆拍和"情景再现"?怎样处理好电视新闻摆拍和"情景再现"与新闻真实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再现"媒介真实"--"真实再现"的可能性和合理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电视作为一种技术手段,确实具有"再现现实"的性质,但它绝不是现实的原貌,而是现实与非现实辩证的统一.电视纪录片中的现实,主要是通过我们的视觉器官去"观察"的现实,实际生活中我们对于各种各样生活的体验则是一般意义上的"体验的现实",二者之间存在着差异.电视纪实类栏目、电视纪录片某种程度上是编导的主观反映,具有主观规定性.但我们必须承认,根据一定主观意识截取的部分,仍然要受到包含这部分外界全体法则的控制.这就是电视纪实类栏目、电视纪录片中"真实再现"得以生存的原因."真实再现"并非是对于"真实"的"再现",而是对于已经消失在镜头前的"真实"提供历史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4.
情景再现属于一种想象、联想活动,是对播音主持人想象再造的概述。笔者概述情景再现的含义,从情景再现的准备与传递两个方面来就播音主持中情景再现的应用进行分析,并就播音主持中应用情境再现时应注意的几点问题加以阐述,意在为情景再现在播音主持中的实践应用提供借鉴与支持。  相似文献   

15.
薛蓓 《青年记者》2012,(15):73-75
情景再现的概念界定 近年来国内纪录片创作界出现了一种新的表现手法——"情景再现",它通过艺术的手法再现历史场景和气氛.几部曾热播的纪录片《新丝绸之路》、《故宫》、《1405·郑和下西洋》、《圆明园》、《唐山大地震》等,都动用了模拟拍摄以及三维动画等形式再现历史情景. 在国外的纪录片中,这已是一种使用较为普遍的电视语言.早在上世纪30年代,英国纪录片运动创始人约翰·格里尔逊就主张纪录片应该是"对现实的创造性处理",即采取戏剧化的手法对现实生活进行搬演甚至重构.罗伯特·弗拉哈迪在拍摄《北方的纳努克》时就有意识地借鉴了剧情片的叙事手法、剪辑技巧和一些特技运用手段,用情景再现的方法将爱斯基摩人与大自然搏斗的生存故事表现得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16.
郝丁瑶 《视听》2016,(7):42-43
"情景再现"是当前电视法制节目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段,它以复现逝去的情景和对现实生活的反映而显示出特殊价值。"情景再现"在增加节目的艺术感染力的同时,也传递出些许负面影响。目前对于电视法制节目创作者来讲,如何通过情景再现将事实的原貌再现,而又使其充满正能量,是电视法制节目创作者无法回避的一个课题。  相似文献   

17.
情景再现下     
学习播音的同志,在了解了情景再现的概念、作用等之后,为了避免实际运用中的形而上学,还有一些问题应该强调: 一、情景再现的主动性。播音员在工作中,不可没有想象.而且,理应比一般人的想象力更丰富,才能更好地适应工作.  相似文献   

18.
梁俊明 《视听》2022,(2):180-181
课程思政的案例教学是将专业知识和思政元素紧密结合,达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战"疫"正清明》作为"播音创作基础"课程思政的典型节目案例,通过疫情见证物的"情景再现"叙事,融汇英雄群体的战"疫"精神、中华民族家国情怀、所有人的命运共同体意识等思政要点,论证了播音创作"深入理解—具体感受—形之于声—及于受众"的正确道路.  相似文献   

19.
纪录片“情景再现”之真与失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纪录片拍摄的不断发展,"情景再现"的手法已经在我国纪录片创作中广泛应用起来,以别具一格、生动形象的特色手法弥补了拍摄现场不足造成的情节"断点"或弥补了其情节单一、资料不足等缺点,活跃了原本单调、沉闷的记录空间,丰富了纪录片内容的同时还使观看者眼前一亮,对纪录片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纪录片的本质是展现真实,而"情景再现"手法的滥用很容易引起纪录片的失真,也就是说"情景再现"的失真与纪录片的"非虚构"产生了矛盾。通过探讨纪录片"情景再现"之真与失真,进而提出正确应用"情景再现"的方法,使其在纪录片中发挥得更加完善。  相似文献   

20.
真实性是新闻的重要属性,是新闻的生命.在目前的一些电视新闻中,经常会出现一些情景再现的电视"摆拍"画面,在越来越讲究真实的今天,新闻报道的真实性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主要基于画面重构的"摆拍"与事件的真实性的关系,对摆拍现象进行相应的利弊分析,对摆拍的合理性以及相关注意事项进行研究分析,力求为新闻事业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