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习作教学是重点。但是,现在很多学生写的作文总是千篇一律,缺乏个性。让小学生的习作富有个性是核心素养下习作教学的价值追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个性观察,积累习作素材;引导广泛阅读,积累个性语言;营造习作情境,引导个性习作;突显主体地位,引导个性评价。  相似文献   

2.
《考试周刊》2021,(72):28-30
"习作难教,难教习作。"课程改革20年来,习作教学依然是我们一线教师心中的"痛"。教师们之所以畏惧习作教学,就是苦于指导的不得法,苦于批改的工作量大。而学生方面主要是缺乏习作兴趣,常常苦恼于"无米下炊"。如何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使学生的习作素材如源源不断的活水,帮助学生开辟通往习作水平提高的道路呢?文章对此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3.
习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师比较头疼的问题。在习作教学中,大部分学生怕写作文,作文效果不佳。为了让三年级的学生能够轻松、愉快地写作,教师可引导学生积累写作的素材,让他们在习作中感受到精彩,体会到乐趣,在轻松中踏入习作的大门。  相似文献   

4.
张新萍 《甘肃教育》2013,(20):39-39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习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因此。教师在习作教学中.要善于挖掘有利于习作指导的活性元素,为学生构建开放的习作环境,引导学生敢想、敢说、敢写,在不断的学习与锻炼中.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使学生达到自由表达心中所想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没有细节就不可能有艺术品。细节描写能够让人物形象跃然纸上,如在眼前;能使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曲折动人……而在学生的习作中却普遍存在着一个通病,就是忽略了细节描写,缺乏对细节描写的把握。因此,教师要重视作文教学中细节描写的指导策略。  相似文献   

6.
在习作教学中让学生亲历体验,在生活中积累,开放各个教学环节,拓展教学时空。才能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使学生乐于表达,善于表达,充分展示其习作才华。  相似文献   

7.
方新珠 《考试周刊》2014,(80):66-66
作文教学的关键是让孩子发自内心地表白,促使孩子情感迸发,不吐不快,让孩子的习作之路充满快乐。教师为学生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习作热情,让学生快乐习作;教师通过下水引路,引导学生模仿创作,提高学生习作的技巧,从而促进学生习作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陶博 《考试周刊》2012,(82):58-58
作者结合教学经验。首先提出并讨论了教师如何有效引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为学生作文提供丰富的材料,其次从作文的习作过程上提出见解,让教师感受学生的习作过程.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9.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头戏,也是一个难点,它是听、说、读、写能力的综合运用。作文教学要让学生学会感受生活、积累生活,让作文反映生活,使个性回归作文。教师要善于利用各种手段丰富学生的体验,拓宽学生思路,指导学生习作,不断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相似文献   

10.
在习作教学中让学生亲历体验,在生活中积累,开放各个教学环节,拓展教学时空,才能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使学生乐于表达,善于表达,充分展示其习作才华。  相似文献   

11.
<正>长期以来,由于学生训练不够,积累素材不多,加上很多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观念呆板、创新意识不强,导致学生的写作存在很多问题。如由于素材积累不够,面对作文出现"老虎抓苍蝇——无处下爪"的窘境;语言文字功底浅、应用表述差,写不出好文章;作文教学和学生习作只注重方法技巧,呆板死套;立意陈旧,缺乏创新,编故事、套情节,文非真文,言非真言,人非真人;在"考什么就教什么、学什么"的指挥下,学生被迫放弃对生活的感受、思考和感悟,缺乏真情实感,甚至有的学生对作文  相似文献   

12.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头戏,也是一个难点,作文是学生观察、积累、品味生活和运用语言文字表达生活的统一体,它是听说读写能力的综合运用.作文教学要让学生学会感受生活、积累生活,让作文反映生活,使个性回归作文.教师要善于利用各种手段丰富学生的体验.拓宽学生思路,指导学生习作,不断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相似文献   

13.
针对学生习作现状,教师可采用多种渠道帮助学生积累习作素材,积聚习作情感,掌握习作方法,切实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让习作教学行之有效。  相似文献   

14.
当前,习作困惑着学生,习作教学困惑着语文教师,习作教学也经常作为教学的难点在各粪活动中进行研讨。可是,学生习作的现状并不让人满意。笔者认为:语文教师应该课内指导、课外积累、展示成果三方面系统有序地训练学生的习作。  相似文献   

15.
王强善 《考试周刊》2013,(32):47-48
作者认为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评价应更加"给力",给予学生"正能量",激发学生的习作热情;学生评价应走向自主、开放,让学生在修改实践中丰富体验,提升习作能力,这样才能达到语文课程评价的根本目的:促进学生学习,改善教师教学。  相似文献   

16.
三年级是学生习作的起步阶段,它既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为了让学生在起步阶段能够轻松、愉快地写作.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造各种机会,让学生进行各种练习,以降低习作难度,激发习作兴趣,习得写作方法,培养学生写作能力.让学生在习作的起跑线上感受到精彩,体会到乐趣.引领学生轻松迈入习作之门.  相似文献   

17.
胡静 《学周刊C版》2014,(9):182-182
针对学生习作现状,教师可采用多种渠道帮助学生积累习作素材,积聚习作情感,掌握习作方法,切实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让习作教学行之有效。  相似文献   

18.
小学习作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师感到十分棘手头痛的课题,也是小学生最不愿意完成的功课。学生缺乏兴趣,被动习作,套用、抄袭的现象普遍存在,即使是东拼西凑勉强完成了一篇习作,也是内容空洞,条理不清。究其原因,主要是在习作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生理、心理以及语言能力的发展缺乏研究,盲目增加习作次数,随意拔高标准,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产生畏难情绪,阻碍了学生习作兴趣的产生和发展。而改变这一矛盾的根本是开展开放性小练笔活动。  相似文献   

19.
大部分学生写作文因为感觉无从下笔,无事可写,所以存在畏难心理。教师要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就要在起步作文教学中进行多方面训练。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想象力,增强学生习作的自信心,让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写。  相似文献   

20.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这样一种现象:学生"怕"作文,教师"忧"作文。作文难就难在无话可说,无事可写,无情可抒。那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习作水平,消除他们对习作的的恐惧心理,使他们愿意习作、乐于表达呢?我认为可以从积累写作素材,培养写作兴趣,培养习作能力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