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汉字王国     
《中学生阅读》2007,(10):100-101
很多最古老和最清楚的字都是人类与人体不同部位的形象。就让我们从“人,,字开始。在我不知道古代的汉字是怎么写的时候,我认为人字是腿的形象,我看见前面的路上有一个人在大步往前走。但是我错了,当我了解了甲骨文和金文是怎么样写的以后,我发现“人”字是人的剖面的形象。她直立着,手下垂或者轻轻举到前面。  相似文献   

2.
学生毕业前的最后一节课,我微笑着走上讲台,让学生随意写一个最难写的字。学生有的写“夔”字,有的写“棱”字,有的写繁体字。我笑着摇摇头,在黑板上写下了大大的“人”字。  相似文献   

3.
"二"字考释     
写了《“一”字考释》后,意犹未减。加之,朋友们鼓励我继续写下去,于是我就写了这篇《“二”字考释》。“二”和“贰”、“弍”是同一个字,前面是小写,后面是大写。本文就“二”字作一番以形说义、以声求义、据文证义的探索,或许对训诂学有兴趣的同仁们有点启发。一、“二”字的本义、同义、引申义  相似文献   

4.
假文盲     
看看这幅名为《假文盲》的漫画,上面画着一些人在排队等车。最前面的是一位抱着小孩的妇女,后面还有几个人,有叔叔也有老爷爷,他们都闭着或半睁着眼睛。等车的人旁边还有一块牌子,上面写着:母子上车处。初看这幅画,我觉得很正常,可当看到了那块牌子时,我的看法改变了。你瞧,大大的牌子立在那儿,上面写着谁都看得清的大字:母子上车处。我们都看得懂,那些牌子下面的人怎么会看不懂呢?难道他们是文盲?不,他们不是。你看他们有的半睁着眼睛,有的干脆把眼睛闭上了,那分明是假装看不懂牌子上的字嘛。再看前面这位母亲,眼里透露…  相似文献   

5.
一位学生在一次化学考试中得了“100”分。他在作文中写道:“1”字后面的“00”“直向我微笑……”这句话根据“移情”原理运用拟人手法抒写愉悦之情,形象生动,富有情趣,是不可多得的评讲素材。评讲课上,我先在黑板上工工整整地写上“00”然后问道:“这两个圈圈像什么?”回答五花八门,但有不少人说像“眼睛”。我就问:“是怎样的一双眼睛?”有答翻着的白眼,有答发怒的双眼,有答害怕的双眼,而惟独没有说“微笑”着的。于是我在“00”前面加了个“1”,构成“100”,并指着问道:“假如这‘100’是你自己试卷上…  相似文献   

6.
只批一个字     
《小读者》2005,(4)
王小宝经常抄别人的作文,被老师批评过几次。这天,他又抄了别人的作文,但在文章的下面加了一个说明:“老师,我向您保证,这次的作文确实是我自己写的。”老师阅后,什么批语也没写,只在那个说明的“写”字前面批了一个“抄”字。只批一个字  相似文献   

7.
1.要拆的房子墙上,为什么写了“拆”字,还要画个圈?①这是国际惯例;②这是整体LOGO;③圈地拆房的意思;④怕别人在前面加“不”字,或在后面加“你大爷”;⑤吐唾沫时,能够对准;⑥证明是个“圈套”;⑦表明目标已锁定;⑧让人觉得这是个公章,代表强权。  相似文献   

8.
一字之师     
紧张的阶段性考试结束了,短时间的期待之后,学生们拿到了试卷,那些考得不错的学生将欢乐与喜悦写满了小脸,恨不得马上飞奔回家向妈妈爸爸报喜。作为老师的我,也对学生们这次的考试成绩感到满意。一声“放学了”,学生们陆续走出教室。晓昊同学却拿着他的语文试卷,走到我跟前,指着一个字问我:“老师,我这个字怎么错了?”我一看,他的卷子上写着一个“哓”字,这个字对我来说真是太陌生了,我说:“你写错了吧,应该是日字旁。”他说:“不,我前面写了日字旁的了。”原来这道题要求学生写出四个形近字,而他写的是“侥、晓、哓、娆”四个字,“那你认识…  相似文献   

9.
毕业前的最后一节课,我微笑着走上讲台让学生随意写一个最难写的字,有的写“夔”字,有的写“耰”,有的写繁体字。我笑着摇摇头,在黑板上写下了大大的“人”字。  相似文献   

10.
2012年第3期《语文月刊》93页有一篇张志先老师写的文章《“首当其冲”就是“冲在最前面”吗?》,我读后获益匪浅。“首当其冲”这个成语确实经常被人误用,连大报大刊上也数见不鲜。为了强化对“首当其冲”的理解,张志先老师在文章中列举了几个使用正确的例句,其中的例2和例3分别是:  相似文献   

11.
这几天在胡思乱想,今天练字,我随手在纸上写了一个“人”字,盯着这个字,我愣了半天。真是佩服我们的祖先,我想当年仓颉造字的时候一定是煞费了一番苦心,不然他不会把这样一个如此抽象又如此深厚的字造得那么精彩!虽然只是看似简单的一撇一捺,我却觉得它里面包含了太多的东西,就因为看似简单,才容易被忽视,但真知往往就藏在身边最平凡的事物中。  相似文献   

12.
职烨 《新读写》2013,(3):6-6
10年来我写了多少字呢?没有统计过。10年前我断然想不到我会是一个每周都要写那么多字的人,我写了那么久,而且估计还要写很久,我也很难讲明白这种被埋在文字里的心情。  相似文献   

13.
在初中物理习题中,有关求解某物理量之比的问题屡见不鲜。这类习题对学生来说是较难的,多数学生感到挠头,无从下手。针对这种情况,我在教学过程中采取了“三步骤,十二字”的解题方法,初步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现介绍如下。“三步骤,十二字”是指:一、写表达式;二、作比化简;三、代数计算。所谓“写表达式”是指运用相应的物理公式,通过恰当的变形,将所要求比的物理量正确地表示出来。形成两个表达式。“作比化简”是说将前面写出的两个表达式作成比例式,并且化简,使之成为最简比例式。“代数计算”就是将题中给出的已知条件…  相似文献   

14.
于永正 《课外阅读》2014,(12):12-13
学生升入六年级了,有一定的分析和表达能力了,我决定让他们写一写自己。上课了,我把一个"我"字写在黑板上,说"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写的作文题。最熟悉的人当然莫过于自己了"。学生的表情漠然,几乎没有反应。于是,我又在"我"字的后面加了"这个人"三个字,问:"这个题目怎么样?"问完,我用几种不同的语气读了这个题目。  相似文献   

15.
李华 《广西教育》2007,(12A):30-30
[案例] 记得在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有趣的发现》的生字教学中,我教学生写“易”字,“‘易’字第一竖起笔在这个位置……”我边范写边讲解要领。写好一看:上面的“日”字写得太扁了。我就纳闷儿了,明明照着范字来写的,怎么就得变了样?下面的学生看着我的样子,也叽叽喳喳地点评起来:“老师,您这个‘易’写得不好看!”“日字写得太扁了!”我微笑着向同学表示歉意:“是呀。这个字写得真是不美观。让老师再写一个吧,大家看看我写得有没有进步:”  相似文献   

16.
王彦云  陈全忠 《大学生》2013,(15):74-75
我是一名计算机专业的大二学生。有一次.英语老师要求每人写一份50字的简短影评。正好我对上次看的电影《死亡诗社》大有想法.不到五分钟影评就写好了.突然前面一同学转过头来说要参考一下我的。出于同窗之谊.我就把影评纸条给了他。  相似文献   

17.
晚上,妻在批改作业,她把一个作业本摊到我面前。这是一个小学一年级孩子写的日记。这天,妻布置的作业是用“最”字说几句与亲人有关的话。这孩子的第一句话是:“我最爱妈妈。”第二句话———“我最()爸爸!”原来写好的字又擦掉了,仅留下一点难以辨认的痕迹。用括号把感情隐藏起来,只有那又粗又长的感叹号,表明感情是多么强烈。妻想在括号里帮他填写一个字,我说:“这个字,他是不敢写还是不会写?还是没有找到合适的字?应该把准了他的脉。”于是,我与妻拜访了他“最爱”的母亲。他的母亲给我们讲述了他们家的故事。她和孩子的爸爸G原来是大学…  相似文献   

18.
雨过天晴     
窗外,雨仍在不停地下着,在老师的办公室里欣赏这雨景,的确没有一点浪漫之感。看看眼前那两个严肃的字——“检讨”,更令人感到浑身不快。这已是第三份检讨书了……侧眼看看班主任,那严肃的面孔,望而生畏。他仍在看那前两份检讨书。他说我的检讨写得不深刻,不严肃。我似乎用尽了所有“痛改前非”之类的词,自己觉得已够深刻的了。面对这第三份检讨书,此时已觉得头脑空空,让人感到无奈,不知再该如何去写……那是一个下雨天,我撑着伞正赶往学校。透过细雨,发现前面不远处,他正夹着书包急步前行。看他那浑身湿透了的样子,我禁不住…  相似文献   

19.
晚上,妻在批改作业,她把一个作业本摊到我面前。这是一个小学一年级学生写的日记。他只会根据老师的意思,写很简单的句子。这天,妻布置的作业是用“最”字说几句与亲人有关的话。这孩子的第一句话是:“我最爱妈妈。”第二句话,“我最( )爸爸!”原来写好的字又擦下去了,仅留下一点难以辨认的痕迹,用括号把感情隐藏起来。只有那又长又粗的感叹号,表明感情是多么强烈。妻想在括号里帮他填写一个字,我说:“这个字,他是不敢写还是  相似文献   

20.
<正>师:同学们熟悉了课文内容,下面我们一起完成一个活动。在“春”这个字的前面或者是后面添加一个字组成新词语,来表达你对某一部分内容的理解,并说出你添加的依据。生:我在“春”的前面添加一个字“盼”。因为课文的开头连用了两个“盼望着”,构成反复的修辞手法,能让我感受到作者对春天的期盼之情。生:我在“春”后面添加“雨”,因为课文第六段描写的是“春雨”。生:我在“春”前添加的字是“赞”。从课文结尾部分的第八、第九和第十段可以看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