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苏省南通市一家长来信说:我儿子11岁,我们很爱他,家里有好吃的,总留给他吃,我们再苦再累,也要想办法安排好他的生活。可孩子却不理解我们,不体谅我们。我们累了一天回家,他从没主动开过门;吃好饭也不会帮着收拾一下碗筷,只管自己玩去;有时我们身体不适,也不知道问候你一声。小时候,我们认为他小,大了会懂事的,可现在他慢慢地长大了,还是这样不懂事,怎么办呢?答:亲情是一个人善心、爱心和良心的表现,孝敬父母是做人的本分。父母爱孩子,孩子也要爱父母,这不仅是子女和父母的情感关系,更是一个能否关心他人的大问题。我们可以这样做——1.建…  相似文献   

2.
我曾经在师大附中工作,给我一些在思想教育理念上的启发,即教育工作者必须有两条信念,一条是"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另一条是"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我们现在的父母,我们的老师都爱学生,但是我感觉很多老师、很多家长不知道怎么去爱。爱学生最主要的是要理解学生,父母爱孩子最主要的是要理解孩子,要相信孩子,同时要和孩  相似文献   

3.
袁静华 《小学生》2013,(5):61-61
作为老师,我们希望每个孩子都能成功,每个孩子都是最好的。这是每个教师的心愿,也是我们必须要这样努力的,然而往往事与愿违。每个学生都有差异,在每个班中总有一些称之为"学困生"的孩子,他们或是考试不及格,或是上课无心听讲,或是拖拉作业等。总之在父母、同学、老师眼里被视为"笨蛋",然而他们自己更是缺乏自信、学习被动,平时不会主动学习,像算盘一样,拨一拨动一动。他们这种学习态度一度成为教师教学工作的难点和障碍。下面谈谈对于学困生我的一些做法:一、重视感情投资,激发学习欲望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之爱是儿  相似文献   

4.
叶子 《家教指南》2004,(4):29-30
许多家长都有这样的体会:自己十分爱孩子!可孩子却难以感受到父母之爱,缘何会这样,主要原因是什么?我认为,孩子与家长在对爱的理解上存在着明显差异。家长认为所有对孩子的管教都是对孩子的爱,因此往往不太注重方式方法;而孩子由于年龄尚小,还不能明白父母的良苦用心。一句话:“代沟”使然,表达示爱的方式方法不对头!那么,怎样正确地向孩子示爱?要向孩子传达爱的最好的方法,就是把自己变成孩子,设身处地,身临其境,而不是总要摆出家长架子,拿足家长作风。对此,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布林莫尔学院父母中心的指导者哈丽雅特博士说,您应该准备这样一…  相似文献   

5.
尚秀云 《班主任》2015,(2):66-67
家长爱自己的孩子是一种天性,每位家长都深爱着自己的孩子,但并不是只要爱就能使孩子身心健康地成长,对孩子的爱要有理智,要讲科学,而有些爱却是盲目的。正是这些盲目的溺爱造成了一个个人生悲剧。【案情重现】我曾审理过这样一个案子:张明(化名),16岁,某中学初中三年级学生。他的父母都是科技公  相似文献   

6.
关心爱护自己的孩子,是每位做父母的天性使然。父母的这种爱是培养孩子良好品德和行为的感情基础,没有这种爱,就谈不上家庭教育,更别说要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但是如果父母只懂得爱,却不懂得用爱来教育孩子,管理孩子,自然也达不到教育的目的。因此,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要注意把关心爱护和严格要求结合起来,做到爱而不溺,严而不厉。[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几乎每位父母都有"望子成龙"的心态,于是,孩子的学习成绩就成了他们最关注的问题.但是,有些孩子偏偏就不爱上学,甚至厌倦学习,这可急坏了家长.不久前,就有这样一位母亲苦恼地说:"我儿子对什么都感兴趣,今天要学钢琴、明天要学画画,但就是不想上学.现在的孩子真让人琢磨不透,为什么会厌学呢?"  相似文献   

8.
一位叫作詹姆斯的教育家,讲过这样一个观点:在家庭教育中,爱的教育最重要。而父母怎样爱孩子的“身教”,将决定孩子怎样面对生活的方式,在某种程度上甚至会影响孩子一生。在我小学3年级时,全家从安徽迁回上海,比以往都更需要用钱。父母的工资不高,又要养育我和姐姐.经济越  相似文献   

9.
曾看过这样一篇文章:一位孩子的父母在自己的孩子不懂事前对孩子百般疼爱,在别人的眼里甚至是有些过分溺爱了。有人劝说:这样会妨碍孩子的成长,母亲却说:等他长大后他不会觉得我给他的爱,他的眼里只有恨,因为他只看到我对他的管束而看不到我对他的爱,趁他现在不懂事让我多爱他一些吧。确实在现实生活中,家长在教育孩子时,总爱规定孩子做这做那,总是听到家长说“别动”,“不许碰那个,否则……”使他们产生好像什么都不能做的感觉。孰不知,在家长的断喝中孩子的探究欲望没有了,只有怯生生的眼光。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终身…  相似文献   

10.
我曾经在师大附中工作,给我一些在思想教育理念上的启发.即教育工作者必须有两条信念,一条是“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另一条是“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我们现在的父母,我们的老师都爱学生,但是我感觉很多老师、很多家长不知道怎么去爱。爱学生最主要的是要理解学生,父母爱孩子最主要的是要理解孩子,  相似文献   

11.
曾看过这样一篇文章:一位孩子的父母在自己的孩子不懂事前对孩子百般疼爱,在别人的眼里甚至是有些过分溺爱了.有人劝说:这样会妨碍孩子的成长,母亲却说:等他长大后他不会觉得我给他的爱,他的眼里只有恨,因为他只看到我对他的管束而看不到我对他的爱,趁他现在不懂事让我多爱他一些吧.确实在现实生活中,家长在教育孩子时,总爱规定孩子做这做那,总是听到家长说“别动“,“不许碰那个,否则……“使他们产生好像什么都不能做的感觉.孰不知,在家长的断喝中孩子的探究欲望没有了,只有怯生生的眼光.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终身发展的人.……  相似文献   

12.
我不漂亮     
容貌,要伴你走一生。有人美丽,有人丑陋,有人普普通通。每一位父母都渴望自己的孩子长得漂亮,每一个人都不愿自己丑陋:男人希望自己英俊,女人都使自己漂亮动人。如果责怪上帝不公平的话,那么上帝也会叫冤:这是你父母遗传的基因造成的啊!于是,我又怨生我养我的父母亲,为什么把我生得那么丑陋?为什么不把漂亮给我?父母默默无语,他们暗自难过自责,可他们始终认为自己的孩子与别人的孩子一样可爱,一样漂亮!他们把自己所有的爱都给了孩子。容貌啊!唉,它会给一个人带来多少赞叹、自豪,又会给多少人带来自卑、苦涩!姣好的容貌有时候着实让人无奈:后…  相似文献   

13.
父母爱孩子,乃人之常情。可是,爱孩子要讲究方法。不然,就会走进溺爱的误区。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数年来的耳闻目睹和教育实践,不能不让我为一些父母爱孩子的方式、方法感到忧虑!在此,笔者想结合几例实事同为人父母者进行商榷:究竟应该怎样爱孩子?怎样做才不至于走进溺爱的误区? 有这样一位母亲,一天下午孩子离园后,我和她6岁的儿子正在  相似文献   

14.
画面一:点点(系化名)对正在盛菜的老师说:“老师,我要吃瘦肉。”老师问:“那肥肉谁吃呢?”点点说:“我妈妈爱吃肥肉。”点点还告诉老师,妈妈不爱吃好东西,好东西都是他吃。画面二:80高龄的张奶奶住院了,子女们端来了她爱吃的鱼头。望着鱼头,张奶奶流下了苦涩的泪:“我吃了一辈子鱼头,还没吃过鱼肉呢。”以上两幅画面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可以看到。不少孩子的父母认为这是在爱孩子,好东西让给孩子吃,让孩子生活得幸福是天经地义的事。孰不知这样溺爱孩子,其实是害了孩子。到头来这种“甜蜜的爱”只会结下像张奶奶这样“苦…  相似文献   

15.
一个人的健康,不仅仅是身体没有疾病,还应该是生理上、心理上的健康。我邻居有一对父母,平时对孩子百依百顺。孩子也算争气,学习成绩数一数二。可有一次为了一件小事,父母说了孩子一句,孩子却受不了父母的指责而离家出走。这件事对父母的打击很大,让他们感到困惑的是:他们用情感和全部的心廊培养起来的孩子有一天却突然让父母觉得那么陌生,那么敌对,那么可怕……为什么那么爱他们,孩子还会这样呢?  相似文献   

16.
英国心理专家日前指出,对孩子们来说,"虚度光阴"也是一种休息和能量储备,反而是大人对孩子的过多安排会扼杀孩子的独立性和创造力。父母要给孩子自己支配时间的机会,对此,父母可以这样做:  相似文献   

17.
父母对孩子的爱有智慧的爱,也有愚昧的爱。智慧的爱让孩子健康地成长,成为他自己的样子,这样的孩子是幸福的。孩子的健康成长需要父母付出许多的耐心和爱。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个体,没有可比性,他们的特性没有重复的可能。保护孩子的天性,父母需要付出很多的精力和耐心。天性被完好地保护下来的孩子是幸福的这样的孩子才拥有创造力  相似文献   

18.
可以说,每一个父母都深切地爱着自己的孩子。孩子是在充满家庭爱意的环境里感受着父母和家人爱的温暖,积累着爱的图式,也模仿着爱的行为。儿子今年才1岁,吃饭时常常会把小匙举到我的面前,非常亲切地要喂我吃;他吃饼干的时候,也要捏下一小块,硬塞到我嘴里,或他爸爸  相似文献   

19.
我爱孩子,所以我要给他最好的,我爱孩子,所以我不能让他受一丁点的委屈,我爱孩子,所以什么事都要帮他做好,“…在爱的名义下,父母为孩子包办了一切.他们忘记了,孩子终有一夭要松开他们扶.的手,独自前行。所以.请别用你过度的爱压褥孩子啪不过气来,让他们在你的爱中,  相似文献   

20.
许多家长都有这样的体会:自己非常爱孩子,可孩子却难以感受到父母之爱,缘何会这样? 主要原因就是孩子与家长在对爱的理解上存在明显差异.家长认为所有对孩子的管教都是对他们的爱,因此往往不太注重方式方法;而孩子由于年龄尚小,还不能明白父母的良苦用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