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些年,时不时就会冒出一股什么热,新闻界乃至非新闻界评选好新闻,似乎也称得上热门之一。尽管在读者,听(观)众中真正引起强烈反响的好新闻不多。但通过各种渠道“评”出来的“好新闻”却着实不少。不仅有全国好新闻,而且有各省好新闻,地市好新闻,此外还有什么卫生好新闻、法制好新闻,教育好新闻、体育好新闻、科技好新闻、财贸好新闻、企业报好新闻、  相似文献   

2.
去年被评为“全国企业报优秀新闻工作者”(简称“百优”)和“国内多省市专业报刊优秀记者”并获好新闻一等奖的四川内江市交通经济信息报副总编、共产党员肖志轩,从1969年以来在交通新闻战线上拼命耕耘,硕果累累,同行夸他是交通新闻宣传的“拼命三郎”。  相似文献   

3.
“两会”年年开,报纸年年报。在看了大量报道并予以比较以后,笔者发现有一个问题值得媒体注意——代表、委员们都发言,发言的内容中的确包含有新闻,但全盘照搬这些发言的报道并不是好新闻。换言之,媒体应该善于把新闻从发言中“拎”出来。  相似文献   

4.
徐清洁 《新闻三昧》2006,(12):21-22
多报道群众关注的社会新闻,看似老调重弹,其实,企业报在理论和实践上很有必要进行探讨。多报道群众关注的社会新闻,是企业报落实“三贴近”原则的必然要求。企业报是企业的重要舆论工具和喉舌,担负着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记录企业发生的重大事件,跟踪报道企业生产经营的成果和经验的任务。但在信息化社会高度发展的新形势下,广大读者对新闻信息的需求不断增加,对新闻的信息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舆论作为意识形态和上层建筑,已经成为社会各方面工作须臾不可或缺的工具和手段。企业报只有顺应时代发展和广大读者的迫切要求,扩大新闻报道范…  相似文献   

5.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要抓住时机、把握节奏、讲究策略,从时度效着力,体现时度效要求.企业报是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贯彻落实好座谈会精神,讲好“行业故事”呢?笔者所论述的“行业故事”,必须具备三个特征:一是新闻事件是在企业里发生的,二是新闻事件与社会关联度强,三是新闻事件的行业影响力大.企业报报道好这些新闻事件,对提升企业形象、推进行业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笔者以中国石化报近期头版头条文章《危险的“大气包”瘪了——中原油田集中整治盗用井口天然气行动纪实》为例,谈谈企业报如何讲好“行业故事”.  相似文献   

6.
新闻界有个说法,“好新闻不如早新闻”,意即新闻最讲时效。但因我所在北京社会报属周报,抢时效抢不过日报、晚报类报纸。因而我们的新闻在“时间”上新不过人家,便只有在“空间”上做些“新”字文章。套用一句股市行话,即以空间换时间。空间上的“新”,是指在各大媒体关注不到的角落、角度、深度等空间范畴发现的新闻。  相似文献   

7.
地方报记者戏称自己是“井底之蛙”,意即新闻视野较窄,似乎也言之有理。但若以此为理由说写不出“好新闻”,就未免有些夸大。我认为,地市报记者完全可以克服这个局限,写出有份量,有深度、有价值的“好新闻”来。当然,“好新闻”不会从天上掉下来,需要记者花大力气...  相似文献   

8.
在全国企业报第四届好新闻评比中,《江苏太耐报》参选的新闻照片《夫妻双双把血献》荣获一等奖。这是近年来我报重视新闻图片运用的一大收获。我们的做法主要有四方面。——提高思想认识。以前,我们采编人员对新闻图片的认识还是“初级阶段”,以为照片的作用主要是为了活跃版面,编排时能做到“图文并茂”就可以了。后来学习了一些新闻业务,我们逐渐认识到,与文字报道一样.新闻图片也是新闻形式之一;新闻照片纪实性强、历  相似文献   

9.
如何提高企业报记者的好新闻意识?记者的好新闻意识必须贯穿于采访、构思和写作的全过程。发现:新内容打开企业报,离不开生产、进度、质量、效益、革新、安全等内容,似有“年年岁岁花相似”之感。但具有好新闻意识的记者,应善于从“花”的相似中,去发现花的“变异”。只有抓住个性,突出个性,才能抓住读者的心,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巨型设备踏浪至万里黄河第一遭》(原载《中原石油报》1989年10月31日)获1989年河南省报纸系统好新闻一等奖。这是一篇关于超长超重巨型设备运输的报道。但这次运输的特点在于:具有强大运载能力的火车、汽车难以运送的情况下,首次利  相似文献   

10.
写好新闻、评好新闻,是众多媒体努力追求的目标,而且也是衡量一家媒体新闻采编实力的标准,企业报也不例外。作为企业报从业人员,也应有发现好新闻、采写好新闻、编辑好新闻的意识,并以好新闻来提升企业报的水平,扩大企业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县市报纸受到诸多因素限制,要想写出好新闻,确有难度,但绝非出不了有影响的作品。历届评山的全国好新闻中,有不少出自县市报,就是很好说明。依笔者所见,县市报欲写出叫得响的好新闻,多写“独家”新闻和“反衬”新闻是条路子。 写“独家”新闻,县市报纸有自己的优势。因它接近基层、接近实际、接近群众、接近生活,近水楼台先得月,“活鱼”多,可以产生带有泥土芳香的“独家”新闻作品。在全国第八届好新闻评选中,有一篇题为《体育专业户成了大“气候”》的“独家”新闻,说的是一位农家妇女,率队前往贵州参加全国旱冰比赛,这在…  相似文献   

12.
获奖的感慨     
在一次好新闻颁奖仪式上,一位记者接过获奖证书后说道:“我的会议新闻获奖是头一回,这将激励我研究、采写好会议新闻。”听君一席话,感慨何其多。记者在采访活动中,谁都或多或少采写过会议新闻。可到推荐评好新闻时,尽管有的会议新闻还可以,但作者不敢自荐,新闻单位也不愿评。这也难怪,现在会议报道太多,新闻单位和读者都在呼吁压缩、改进会议报道。于是,评好新闻活动就较少考虑会议新闻了。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压缩”,不是取消;“改进”,是为了把会议报道搞得更好。说到底,会议并不是没有新闻,关键在于记者的政治敏感和新闻敏感。  相似文献   

13.
新闻照片不仅起着美化活跃版面的作用,更主要的在于它使读者产生如见其人、如临其境之感,对所载新闻产生更浓厚的兴趣。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新闻摄影报道有着文字报道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但企业报在新闻摄影报道方面却是一个较薄弱的环节,值得引起重视。下面就几个经常遇到的问题,谈谈粗浅之见。一、有的企业报整版无一幅照片;有的版面偶有一幅照片质量也不高。这就削弱了宣传效果。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呢?一是一些企业报的领导和编辑囿于设备、器材的匮乏,致使摄影报道很难在版面上占有一席之地;二是有的企业报领导或编采人员把摄影报道视为陪衬,重文字轻照片。从  相似文献   

14.
“我区将组织县市领导干部评选好新闻。”这条新闻是中共河南省信阳地委书记董雷同志年初在全区新闻工作者座谈会上宣布的。评选好新闻,历来是新闻界内部的事情。领导干部评选好新闻的意义已超出领导重视新闻本身。从1989年开始,信阳地区将  相似文献   

15.
各种名目的“评好新闻”这两年不断涌现,令人眼花。什么水利好新闻、气象好新闻、土地管理好新闻、教育好新闻……要是开列个单子,够您瞧几分钟的。各行各业都搞起好新闻评选,利乎?弊乎?各行各业重视新闻工作,岂不是好事?但是从另一个角度讲,问题就来了。什么是“新闻”?什么又是“好新闻”?新闻界对此还终日争论不休,政府其他不从事新闻工作的官员们能担负起评好新闻的重任?难免让人生疑。难道真如那句俗话说,“旁观者清,当事者迷”吗?有人不客气地注释:什么是“行业好新闻”?就是经常为某部门说说好话,为其扬扬知名度的就是好新闻。你写篇秕评稿试试看,即使批评到“点子”上,你的文章写得再好,恐怕也评不上好新闻。笔者曾亲耳听到一位政府部门的官员放话:“我们评×××记者的稿子为×等  相似文献   

16.
从八十年代始,全国、全省乃至地市州报、台、电视台、专业报等新闻单位有一个惯例:每年都要把一些好新闻作品,组织专家认真进行评选一次;以奖励优秀作品,做到多出“精品”多出人才,推动新闻改革不断向纵深发展。我认为这个做法很好。  相似文献   

17.
评选“好新闻”,是新闻界的一件盛事。但我个人感觉,目前的“好新闻”评选有名不副实之嫌,特提出来与各位同行商榷。首先是“好新闻”这个概念不准确,内涵不清楚。从语词学角度说,“新闻”一词是中性词,不牵涉定性评价好或坏的含义;从新闻学角度看,“新闻”一词虽有多种定义,但比较一致的看法,还是认为新闻是指新近发生、人们关切的事实。“好新闻”的说法,语词不通,搭配不当。其次,新闻与“新闻作品”不是同一概念,而是种  相似文献   

18.
通讯《“开天辟地第一回”——记西地村为姑奶子们庆功》在第九届全国好新闻评选中荣获一等奖,这对我们既是鼓舞又是教育,使我们对评好新闻的意义有了新的认识。说实话,从前我们在思想上没把评好新闻当作一回事,认为新闻是客观事实的报道,好与不好在很大程度上不取决于记者主观努力的程度。所以,曾误以为评好新闻对新闻工作者不会有多大促进作用,因而看到外报有好新闻中选也不眼馋,自己也不去争写好新闻。通过我们这篇通讯的采写过程和最后在全国评选中获奖这一事实,使原有的认识在自己的头脑中就站不住脚了。  相似文献   

19.
目前,全国的地市报已突破300家,基本上覆盖了我国广大的城市和乡村。按理说,报道基层层出不穷的新闻,从中及时捕捉重要的新闻线索,选好题材,写好新闻,地市报有着许多有利条件,具有一定的优势。然而,事实上地市报创好新闻的潜力远没有发挥出来。1987年全国好新闻评选有100多篇获奖,这些作品的题材绝大多数来自“基层”,而地市报获奖的新闻作品却只有9篇,不到10%。面对这种状况,笔者认为有这样几个问题值得我们重视。一、整体素质好是创好新闻的关键。这里所说的整体素质包括上至办报的宏观规划,总编辑的理论业务素质和胆略,下至编辑、记者的采编功底等。这些要素相互配合得当,可  相似文献   

20.
评选“好新闻”,是新闻界的一件盛事。但我个人感觉,目前的“好新闻”评选有名不副实之嫌,特提出来与各位同行商榷。首先是“好新闻”这个概念不准确,内涵不清楚。从语词学角度说,“新闻”一词是中性词,不牵涉定性评价好或坏的含义;从新闻学角度看,“新闻”一词虽有多种定义,但比较一致的看法,还是认为新闻是指新近发生、人们关切的事实。“好新闻”的说法,语词不通,搭配不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