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4月中旬,《人民铁道》报、《广州铁道》报2版头条分别采用了我写的《“肖上游”带出“上游班”》一稿,在全站引起强烈反响。  相似文献   

2.
《人民日报》7月14日的评论员文章《治治“官倒”》,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人们为这篇文章叫好,因为它勾勒出了“官倒”的原形,击中了“官倒”的要害。请看:“轿车  相似文献   

3.
2008年7月,《记者观察》曾报道过行为艺术家哲亚《寻找汶川写“鸡毛信”的孩子》.在舆论界引起了强烈反响。  相似文献   

4.
刊登在《解放军报》2003年5月22日上的《“神医”哪儿去了?》一文,在第14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被评为报纸副刊二等奖。这是一篇杂文。由于其观点鲜明,写作思路独辟蹊径,刊发后,在受众中引起强烈反响。据介绍,中宣部《新闻阅评》曾以专期专题对此文予以充分肯定,称赞这篇文章切入点虽小,却以小见大地宣扬了唯物论和我党及政府抗击非典决策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5.
北京电视台7月8日在《透明度》栏目中所播的“纸馅包子”被认定为虚假报道,引起国内外强烈反响。由是,新闻行业在“新闻报道失实”的词语中,又流行一个“新闻造假”。什么是新闻报道失实,什么又是新闻造假呢?它们究竟有何区别?  相似文献   

6.
1988年5月9日,《河南日报》在一版显著位置发了我们采写的《许昌二内燃厂“内战”激烈书记取消厂长预备党员资格厂长又将书记夫妇辞退出厂》一稿后(此稿被评为1988年全国好新闻二等奖),省内外引起强烈反响。对于许昌第二内燃机配件厂厂长与书记不和、  相似文献   

7.
范娟华 《新闻爱好者》2011,(12):127-127
2010年8月24日至9月9日,河南日报《焦点网谈》版连续推出了《“面”对河南》、《“面”向全国》、《“面”对挑战》、《“面”临机遇》大型系列报道,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好评和强烈反响。随后制作的《“面”对河南》大型网络专题,还荣获2010年度河南省新闻奖一等奖。这组报道是怎样产生的?  相似文献   

8.
今年初,新疆新闻媒体、《人民武警报》对武警新疆总队医院院长庄仕华的先进事迹进行了全面的宣传报道。5月底到6月初,《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解放军报》等中央媒体在"时代先锋"栏目对庄仕华的先进事迹进行了重点宣传报道。特别是《解放军报》在头版头条配评论员文章推出庄仕华先进事迹报道《来自天山的感动》后,又连续刊发了《温暖戈壁的深情》、《大爱无疆》、《来自天山的倾诉》等3篇有深度的报道,在军内外引起了强烈反响。6月1日,军委徐才厚副主席视察武警总医院时,要求全体医  相似文献   

9.
读者大概还记得,一九八三年八月,《新华日报》相继发表了宋金宝等同志写的《“电霸”敲诈勒索,农民有苦难言》、《摸了“电霸”屁股,农民有苦敢言》等来信,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那些稿件的作者就是海安县的优秀通讯员墩头乡的宋金宝。  相似文献   

10.
去年小平南巡,《解放日报》连发四篇署名“皇甫平”的评论文章,引起海内外强烈反响。今年小平南巡,《解放日报》又发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要讲一百年》的著名评论,拉开了宣传小平南巡谈话精神的序幕。《解放日报》在宣传改革开放中的前驱作用,为海内外所瞩目。本期发表解放日报党委书记、高级编辑周瑞金的《舆论:改革开放的先导》一文,较为完整地阐述了《解放日报》的宣传方略。  相似文献   

11.
湖北省《宜昌日报》编辑部最近组织了一次别开生面的“纠正差错开卷考试”。并制定了纠正差错的具体措施。《新闻出版报》近期陆续刊登的“30家省报编校差错情况”,在宜昌日报社引起强烈反响。编辑部经过研究,决定将“30家省报编校差  相似文献   

12.
正值纪念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五十周年之际,电影《红樱桃》在全国公映,引起了强烈反响。思考之余,人们不禁要问:“主人公到底是谁?”  相似文献   

13.
报刊阅评     
沈独石 《新闻窗》2008,(3):98-99
贵州日报抗震救灾宣传主题鲜明感召力强,“贵阳妈妈爱心行动”引起了强烈反响,《当代贵州》“独家调查”凸显党刊喉舌意识,连续刊发迎奥运公益广告彰显报社大局意识,《文史天地》质量提高内容更丰富.  相似文献   

14.
50集电视连续剧《渴望》放映后,因它的浓厚生活情趣和成功的人物塑造,在全国引起了强烈反响,无处不说《渴望》,无人不赞“刘慧芳。 3月9日,《经济参考报》报道《西安出了个洋“慧芳”》,3月11日的《人民日报》在头版位置予以转载。于是,在西安一所高等学校任教的年方28岁的美国女郎柯罗娜,学习“刘慧芳”,抱养一位女婴的动人故事,随着《渴望》的传播而家喻户晓。非常清楚,洋“慧芳”的出名是因为《渴望》的出名。如果没有《渴望》的广泛影响,柯罗娜的  相似文献   

15.
《今传媒》2002,(2)
走红电影演员赵薇身着“日本军旗裙”事件被媒体披露后,在各界引起强烈反响。无独有偶,几乎与此同时,《华商报》又刊登了一条韩国影星金喜善在广州中华广场举行“与你面对面签名活动” 时,《拒用日语说再见》的消息。媒介评论说:“当金喜善听到那句‘萨由那拉’后,会如此坚决地停下来,要教大家用韩语说再见月,那一刻,是金喜善最美丽的一刻,她为她的民族赢得了尊敬。”  相似文献   

16.
今年“五一”节期间,《北京晨报》连续三天报道了化名为“高振宁”的一个北京家庭长期捐助湖北一所聋哑特教学校的故事;5月11日,记者携带着“高振宁”送给孩子们的儿童节礼物远赴湖北这所特教学校采访;19日《北京晨报》推出一整版报道《这就是高爷爷捐助的那所学校》,介绍了孩子们拿到礼物的喜悦心情和老师们把“高振宁”的钱用在刀刃上的情况;25日,又在一版刊出《“高振宁”全家露面》一文,为这组报道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这组连续报道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报社陆续接到捐助特教学校的汇款单。  相似文献   

17.
没有任何“包装”,没有所谓“隆重推出”,8集电视纪录片《中华之剑》一经在中央电视台黄金时间播出,立刻在社会各界引起了强烈震撼。一组组真实感人的镜头,一幅幅惊心动魄的画面,使亿万电视观众心潮难平,唏嘘不已。一时间,赞扬的信函、要求重播的电话、给缉毒干警的捐款,纷纷涌往电视台,涌往摄制组。该片不仅在国内引起轰动,在国外也产生了强烈反响。海外舆论普遍认为,这一纪录片的播出,是中国政府向吸毒、贩毒“发起的新挑战”,是中国禁毒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境外一个武装贩毒集团成员观看《中华之剑》之后,竟因此引起内哄,致使该师哗变。一部电视片直接导致一个贩毒师的瓦解,这在中外禁毒史上,可以说还没有先例!  相似文献   

18.
电视新闻《元旦、春节前夕无锡市公款大吃大喝风有进一步发展趋势》(以及电视短评《制止公款吃喝风的蔓延》)分别在中央、省、市电视台播放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并且被评为一九八七年全国广播电视系统电视评论特等奖、全  相似文献   

19.
一瓣心香献中华———“中华民族知识系列丛书”评价●曲文“中华民族知识系列丛书”———《多彩的民族画卷》和《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两种图书,于1997年7月在云南省昆明市举行了首发式。这两种图书一面世,立即引起强烈反响。有关专家、学者盛赞云南教育出版...  相似文献   

20.
舆论监督与西方新闻工作者的专业主义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1998年,以《焦点访谈》为代表的新闻评论类节目再度成为热门话题。是年8月,朱镕基总理视察中央电视台,为《焦点访谈》的编辑记者写下了几句话———“舆论监督,群众喉舌,政府镜鉴,改革尖兵”。总理对媒介舆论监督的鼓励在新闻界内外引起强烈反响,此后,新闻揭露贪污腐败等现象的批评力度又有所增大。同时,许多报纸借助对《焦点访谈》、《新闻调查》及其他新闻评论类电视节目的文字报道,既扩大了电视的影响,又增加了报纸的号召力,这种现象被称为媒介的“新闻联动”。尽管《焦点访谈》类栏目涉及的话题范围较广,但它最有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