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73 毫秒
1.
“大思政”教育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供了明确的发展方向。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为提高教学效能,要坚持守正与创新,探究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载体,拓展教学内容体系。雷锋精神是实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德育价值的重要载体,从价值维度、理论维度和实践维度将雷锋精神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有利于达成雷锋精神育人目标,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构建“大思政”格局。  相似文献   

2.
孙亮  马美妮 《成才之路》2023,(32):33-36
“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是增强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提升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重要途径。文章通过对“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意义与策略的探讨,认为不断增强大学生的思政课获得感是高校思政课教学应有的价值追求,还提出将“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应明确目标、选取恰当的内容、规范评价方式,并论述将“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行动举措。  相似文献   

3.
雷锋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典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代精神的体现,更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表征。雷锋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引导大学生全面健康发展,有利于构建和谐校园文化。培育大学生雷锋精神需要深化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努力实现"五个结合"。  相似文献   

4.
与其他课程相比,高校思政课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方面优势突出,是“四史”教育的主阵地,对大学生成长成才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时代要求,是提升思政课建设质量的现实需求,是引导大学生增强“四个自信”、自觉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要求。“四史”教育与高校思政课教学存在契合点,“融入”是二者相结合的关键所在。“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必须紧抓关键课程,着力推动“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要统筹兼顾思政课的理论性和实践性,提升授课效果;要善用“大思政课”,打好“四史”教育融入“组合拳”。“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工程,要绵绵发力、久久为功,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大学生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相似文献   

5.
张立双  杨淑艳 《教书育人》2023,(36):102-105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传播、弘扬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主阵地和主渠道,同时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也为高校思政课特别是“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以下简称“纲要课”)提供了生动丰富的素材和营养,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融入使思政课教学目标更鲜明、理论教学内容更生动、实践教学形式更多样。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有机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中,进一步凸显了精神谱系的历史意蕴和当代价值,并直接助力教学目标的达成。  相似文献   

6.
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的首要政治任务。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本质属性、教学内容更新要求以及价值目标的实现,要求把党的二十大精神及时融入高校思政课。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思政课必须以“三个全面”、“五个牢牢把握”、“九个深刻领会”为基本遵循;必须根据每门思政课的教学内容、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合理设计所要融入的内容;必须以形成强大合力、加强集体备课、促进理论研究向教育教学实践的积极转化、丰富教学载体为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7.
汤梅  袁悦 《河南教育》2024,(3):29-31
雷锋精神融入高校思政教育意义重大。雷锋精神以牢记初心使命的坚定信念为灵魂根基,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为本质核心,以认真负责的敬业精神为价值宗旨,以开拓进取的拼搏精神为突出特征,以勤俭节约的创业精神为鲜明本色,具有重要时代价值。雷锋精神融入高校思政教育要发挥思政课堂主渠道的优势,将雷锋精神融入教学内容;要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活动,将雷锋精神融入思政实践;要依托现代化信息手段,将雷锋精神融入网络思政。  相似文献   

8.
“四史”中蕴含着伟大的精神力量与智慧、深厚的理论与教育资源、丰富的实践经验。新时代高校思政课融入“四史”教育,可以为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提供精神力量。分析了“四史”教育融入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必要性及其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四史”教育融入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的策略。  相似文献   

9.
中华体育精神是中国体育的灵魂和精髓,是中国实现体育强国梦的强大精神力量。将中华体育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不仅能推动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以增强教学效果,而且可以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引领以促进其全面发展,还能促进高校更好地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华体育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在很多方面取得积极进展。然而,具体实施过程中仍存在融入主体“失声”、融入内容“失准”、融入方式“失衡”等多重困境。要通过提升中华体育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主体力量,规范中华体育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内容体系,构造中华体育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科学范式,促进中华体育精神更好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实现弘扬中华体育精神与培育时代新人完美统一。  相似文献   

10.
将脱贫攻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是对脱贫攻坚丰硕成就及丰富经验的有效利用,更是推进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的适时尝试。脱贫攻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有其重要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文化逻辑和现实逻辑。将脱贫攻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对坚定学生理想信念、推进教学模式创新及培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人才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为此,提出脱贫攻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实践路径:以“生活—体验—书本”多维融入式教学丰富教学内容;以“课堂—线上—田间”多维立体式教学优化教学策略;以“学生—思政课教师—贫困治理专家”多元参与式教学提升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1.
“‘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是推进高校思政课教学守正创新和提质增效的重要方向指引和现实要求。“老西藏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内容,是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宝贵资源,两者在价值导向、内容倾向、行动指向三个方面高度契合。“老西藏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应遵循历史性与时代性、理论性和实践性、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的原则。从争当大先生以凝聚“大思政课”育人合力,重塑大课堂以提升“大思政课”育人实效,搭建大平台以强化“大思政课”育人功能,创新大评价以落实“大思政课”育人效度等方面,提升“老西藏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2.
“三个务必”是党的二十大理论成果之一。“三个务必”融入高校思政课,有其鲜明的价值逻辑、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全面认识“三个务必”融入高校思政课的时代意蕴,要讲透中国共产党的责任担当,讲明中国共产党百余年奋斗历程中形成的优良传统,讲清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程中大学生应增强的斗争本领,要充分分析“三个务必”融入高校思政课在建设传统、教学内容、教育目标方面的理论逻辑,并从加快“三个务必”科研成果转化、遴选“三个务必”教师骨干、创新“三个务必”教学方法、完善“三个务必”教学评价体系等角度,将“三个务必”有效融入高校思政课。  相似文献   

13.
“四史”教育与思政课价值目标一致、教学内容相通,因此将“四史”教育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是时代所需,昌吉职业技术学院通过利用网络延展“四史”学习教育阵地,打造“四史”学习广场;完善思政课程体系,开设“四史”选修课;“四史”教育有机融入现有思政主干课,实现“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课精准供给;组织“四史”专题教育学生活动展示,提升融合效应;开展体验式教学,建设“四史”与思政课融合实践教学基地五个方面的对策措施将“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课全过程。  相似文献   

14.
“党的领导”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既是在教育领域中全面坚持和贯彻党的领导的重要环节,也是高校思政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不可少的内容,所以,将“党的领导”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意义重大。当前,高校思政课教学中“党的领导”教育在内容和形式上还存在缺少深度、系统性、灵活性和多样性等问题,造成学生认同感和使命感缺失等影响,因此,探究“党的领导”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路径是十分迫切的课题。文章从“党的领导”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意义出发,阐述“党的领导”教育的重要性,分析当前“党的领导”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现状,由此探究“融入”的路径。  相似文献   

15.
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是涵养民族精神、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育时代新人的有效路径。河北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需要思考对党、民族、青年的时代价值;从教学导向出发做“学、思、悟、践”教学定位、赓续红色基因;从课程设计出发切实改进教学方式、创新打造多样化教学平台。河北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在时代价值的角度,对党、民族及新时代青年而言具有重大意义;在教学目标角度应统筹规划教学环节,砥砺青年思想品格;在课程设计角度应理论教学结合实践体验,助力平台搭建。总之,河北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需着重把握理论发展性特征以提升思政课教学创新力,凝聚思想共识、提升红色文化育人价值。  相似文献   

16.
《鸡西大学学报》2022,(1):37-42
开展以“思政育人”为目标的课程建设是当前高等院校教学改革的新思路。基于“三全育人”理念,以高等数学课程为例,探讨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具体实施路径。一是完善机制,各级分工协作,确保全员参与课程思政;二是通过课前研讨、课中融入、课后监督等措施确保课程思政融入高等数学教学环节的全过程;三是充分整合资源,使高等数学课程与第二课堂融合、与新媒体工具融合并完善评价体系,实现课程思政的全方位渗透。  相似文献   

17.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与主要载体。将党史国史有效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用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帮助学生增加信心、增进团结、增长智慧,是铸魂育人的重要举措。基于“以学生为本”育人理念,阐释党史国史蕴含的思政课教育价值意蕴和融入原则,从筑牢信仰根基、传承红色基因、提升网络素养三个层面论述党史国史融入高校思政课的有效路径,旨在为增强党史国史教育和高校思政课融合育人的感染力、时效性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邹勤  张震 《教育探索》2023,(3):64-67
伟大建党精神深刻揭示了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创造辉煌史诗的精神密码,对高校思政课教学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学理依据在于二者价值导向贯通、思想来向互通、内容倾向融通、行动指向共通。伟大建党精神以其执着精神、担当精神、无畏精神和无私精神为高校思政课铸魂育人提供价值引领。在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中“讲准”“讲清”“讲实”“讲活”,须坚持教学目标与顶层设计相统一、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统一、鲜活史料与活化教法相统一。  相似文献   

19.
课程思政是高校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深入发掘优秀思政素材并自然、和谐地融入教学设计,是提升课程思政育人成效的重要保证。以哈尔滨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导论课的课程思政设计与实践为例,阐述了基于协同育人理念的“三位一体”课程思政教学体系的建设思路与实践。在实践过程中,梳理了符合课程特点的思政教育内容及教学目标,形成了以价值塑造为目的、以高校历史文化传承为基础、以学生喜闻乐见为导向的思政素材发掘思路;构建了“全过程、全链条、全环节、全要素”的课程思政教育模式,以期为工科相关课程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20.
唯物辩证法作为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切实提高高校思政课实效性提供了行动指南和方法密钥。“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的辩证法自觉既是思政课之需,也是辩证法之要,善于以辩证思维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哲学辩思中审视和厘清“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的辩证法逻辑,在对立统一规律中擎画和推进“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的辩证法进路,不仅是推进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应然之义,而且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然之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